首页 > 文献资料
-
冲击法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准备中的临床应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甲亢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但有一定风险性.充分而完善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
缝扎法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中的应用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诊断比较容易.近年来,在其治疗方面,手术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但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对中度以上的甲亢仍是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能使 90%~95%的患者痊愈,且术后TSH受体抗体(TR-Ab)可下降.手术死亡率低于1%.缺点是有一定的并发症和4%~5%的患者术后甲亢复发.
-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106例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中国长城铝业总医院106例各种良性甲状腺疾病实施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4例,喉上神经损伤1例,术后3 d~3月恢复功能;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术后5 d恢复正常,无手术死亡及甲状腺危象.结论 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切口符合美观要求,临床效果好.
-
颈部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辅助科技设备的不断完善,腔镜技术在各种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997年Huscher[1]完成了首例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其为明显的优势在于手术切口可以避开体表明显位置,选择较为隐蔽的位置,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从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手术后颈部切口带来的颈部感觉异常及吞咽困难.故近年来,腔镜技术在颈部手术中的运用的研究成为热点.但该手术空间较小,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与传统手术相比,由于腔镜有将视野放大5~10倍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手术低,但特有的CO2充气灌注并发症却时常发生;虽然美容效果好,但在远距离操作时,皮下剥离面积较大,损伤较大.所以颈部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否微创,其创伤炎症指标及免疫水平如何,值得进一步研究.
-
甲状腺术后1周出血致窒息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59岁,缘于1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前有一约花生米样大小肿物,于2010年4月9日在我院颈丛麻醉下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后,4月15日切口拆线出院.患者4月16日突然来院,诉切口处有渗血,且30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不能言语,医生护士立即组织抢救,拆开手术切口清理伤口内积血,电动吸引器吸出口腔分泌物,患者随即出现窒息症状,立即重返手术室行手术野清理止血处理后返回病房继续抗炎及支持治疗.术后患者病情平稳,第9天康复出院.
-
内镜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术中配合
临床上甲状腺肿瘤疾病多见于女性,传统的甲状腺手术,术后颈部遗留有切口瘢痕,影响美容,给患者造成心理及精神上的负担.20世纪九十年代,Jshii实施了内镜下甲状腺手术,使腹腔镜外科技术由体腔内扩展到体腔外进行手术成为可能[1].我院于2003年11月至2004年5月,共实施了前胸入路电视内镜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8例,本术式突出的优点是颈部不做切口,无术后瘢痕.8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较传统手术缩短2~3天,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要点介绍如下.
-
不横断颈前肌群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不横断颈前肌群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采用不横断颈前肌群与168例采用横断颈前肌群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病人作对比分析.结果不横断颈前肌群病人有手术创伤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引流血量少,不适症状少,局部美观等优点.结论不横断颈前肌群比横断颈前肌群的损伤小,术后不适症状明显减少,是良性甲状腺疾病行甲状腺大部切除的一种较为适合的手术方法.
-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58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58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58例患者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做好围术期护理,尤其是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十分重要.
-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区放置"Y"型管引流及护理
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2年11月,对96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病人术区放置引流物进行改进,将术区放置胶皮引流条改为放置"Y"型管引流,取得满意效果.
-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区放置"Y"型管引流及护理
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2年11月,对96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病人术区放置引流物进行改进,将术区放置胶皮引流条改为放置"Y"型管引流,取得满意效果.
-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附52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胸乳途径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5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0月~2010年9月,对52例原发甲亢患者实施经胸乳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腔镜下完成手术47例.中转开放手术5例,其中3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2例因甲状腺体积太大,手术操作空间不够而中转.平均手术时间:115 min(90~2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 m1(25~75 ml),术后2~3 d拔除颈部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5 d(4~6 d),术后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2例,发生胸前皮下瘀斑3例,均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无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临床表现.46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出现18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6例为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个月后恢复正常,2例3个月后甲状腺功能仍未恢复正常,需每天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维持甲状腺正常功能.无甲亢症状复发病例,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非常满意.结论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是安全、有效、美容好的外科治疗新方法.
-
气管内插管致喉溃疡1例
患者女,52岁,因甲亢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ASAⅡ级,心功能Ⅰ级,发音正常.术前肌注东莨菪碱和吗啡,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2 mg/kg、芬太尼8μg/mg、琥珀胆碱100 mg.因患者预部过短,插管困难,反复多次试插后成功.成功后患者出现轻度呛咳.
-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术式改进临床分析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我院2001年3月~2004年4月采用了改良的甲状腺手术方法对78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施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有效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省时、省钱、创伤小、恢复快、美观,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腔镜治疗原发性甲亢的临床研究(附27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乳晕、胸骨前三孔法(胸壁途径)对2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施行腔镜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并与同期63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开放手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腔镜组均成功地施行了腔镜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腔镜组和开放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7.6±8.5)min、(78.3±23.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4±9.6)mL、(60.6±17.5)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2±1.0)d、(6.6±1.4)d;P均<0.05.术后腔镜组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2例,发生胸前皮下淤斑2例,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8例;开放组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5例,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20例.两组的并发症均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和传统的开放甲状腺手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相比较,腔镜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安全、可行,具有颈部无瘢痕的良好美容效果.
-
假被囊内甲状腺大部切除术860例体会
10年来我科甲状腺大部切除术860例采用假被囊内术式,现就其优越性及能所减少的部分术后并发症结合文献,浅谈体会.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是一种医护规范,对特定的病种或病例进行标准化医护计划,是临床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也使患者自觉参与护理过程中,降低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使患者获得佳服务,减少康复延迟和医疗资源浪费[1],主要应用于高容量、高费用.
-
单脐动脉宫内自发性破裂致新生儿死亡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22岁,G1P0,因"第1胎孕34+4周,下腹阵发性痛15小时"于2005年7月22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为2004年11月24日,停经21天时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在本院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未再继续服药.
-
手术治疗13例青春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收集我院2008-08—2011-03收治的13例青春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1~3年)无效后,在全麻下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全部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患者,男1例,女12例;年龄13~18岁,平均年龄16.5岁,病程1~4年,均口服抗甲状腺药物(丙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治疗1~3年后无效.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基础代谢率(BMR)和甲状腺功能测定,均符合第7版《内科学》[1]甲亢的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均为甲状腺Ⅱ.及以上肿大者,其中伴不同程度的突眼.
-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27例患者,对照组予以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予以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T3、FT4以及TSH指标均要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66.67%,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7.855,=0.005)。结论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