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12例

    作者:孟振;杜广中;卜彦青;杨佃会

    肌萎缩型颈椎病(CSA)又称Keegan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以单侧或双侧上肢近端肌或远端肌无力及萎缩为主,常没有明显的感觉障碍,并不伴疼痛.它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非典型颈椎病,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2.2%~10%[1-2].现代医学以手术减压为主要治疗措施,但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2004-2011年,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该病12例,现报道如下.

  • 超声消融术中动脉壁穿孔损伤一例

    作者:周兴立;陈翠菊;郭曙光;尹存平;方伟

    患者男性,26岁,因右小腿发冷、活动后乏力3个月来院就诊.查体:患肢皮肤无色素沉着、破溃及足趾坏死,小腿肌肉轻度萎缩,皮温较健侧低,肢体周径较健侧细3.0 cm,足背、胫后动脉无搏动.动脉造影示:右腘动脉中段管腔逐渐变细、闭塞.闭塞段长约2.5 cm,病变段动脉共长5.7 cm,远端动脉侧支供血,腘动脉三分叉清晰,但胫前、胫后动脉变细,血流速度慢.

  • 下肢手术应用气囊止血带止血充气压力研究

    作者:赵永锦;徐桂娟

    气囊止血带能阻断循环,使手术部位处于无血状态,并且在清晰的视野下进行手术,减少溶血、凝血、渗血等改变[1].止血带充气压力适宜与否直接影响着术后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

  • 儿童下肢手术应用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文兰;李清梅;郭跃明;刘莉;石星;黄素珍

    目的:探讨符合学龄儿童生理特征的个体充气压力.方法:将120例下肢择期手术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个体充气压力,即以缚扎止血带处肢体周径(cm)的0.7作为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kPa);对照组采用传统充气压力(26.6~33.2 kPa),观察止血效果和止血带副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止血效果均满意,而对照组止血带副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5) .结论:以下肢缚扎止血带处周径(cm)的0.7作为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kPa)是儿童下肢手术时适宜的充气压力.

  • 一种简易止血带

    作者:葛淑芝;杨萍;霍丽娟

    止血带在临床应用广泛,一般采用胶皮管为材料。自2000年3月我科采用自制的简易止血带,经临床应用多例,效果满意。1 制作及使用方法1.1 制作方法准备宽2.5cm的白色松紧带、白色尼龙粘带、缝线、缝针等。将松紧带裁剪成所需的长度(大号17cm,中号15cm,小号13cm),再将尼龙粘带母面 (长5.5cm)缝制到松紧带的一端,子面(长3.5cm)背向缝制到松紧带的另一端,即制作完成。1.2 使用方法使用时一手固定止血带的一端,另一手拉紧另一端,两端扣紧即可。2 使用效果 胶皮管止血带束紧皮肤时与皮肤接触面积小,病人痛感明显,且容易松动,皮肤干燥时尤显明显。而简易止血带有一定宽度,与皮肤接触面积大,同样压力下压强减小,病人舒适感增加,不易松动。 因尼龙粘带长度为5.5cm,范围较大,加之松紧带的松紧作用,故简易止血带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以中号为例,可用于缠绕周径12cm~24cm范围的肢体。大号和小号止血带分别用于肢体周径更大和更小的病人。 简易止血带用后可用威力碘浸泡5min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必要时湿式应用。

  • 下肢手术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研究

    作者:李清梅;贝抗胜;邹金英;何玉珍;蔡志敏;杨少峰

    目的:比较下肢手术使用气囊止血带时两种不同充气压力的止血效果和止血带副损伤的发生情况,以找出适宜的个体充气压力.方法:将200例下肢择期手术成年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采用个体充气压力,即以缚扎止血带处肢体周径(cm)作为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kPa);对照组采用传统充气压力(53.2 kPa~79.8 kPa),观察止血效果和止血带副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止血效果均满意,而对照组止血带副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05).结论:以下肢缚扎止血带处周径(cm)作为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kPa)是下肢手术时适宜的充气压力.

  • 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者的失血量及肢体周径变化:随机对照

    作者:马金辉;孙伟;高福强;王云亭;李子荣

    背景:氨甲环酸在减少人工关节置换后出血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使用方法及剂量仍存在争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失血量及肢体周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大学中日友好医院骨科2013年3至10月收治的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男19例,女71例;其中氨甲环酸组30例患者在止血带释放前关节囊缝合后局部关节腔注射浓度为3%氨甲环酸稀释溶液50 mL,60例患者局部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抗凝方式、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前诊断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测量术前及术后术侧膝上10 cm肢体周径,术后连续复查血常规。结果与结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手术总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与术侧肢体周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氨甲环酸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2.683,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且不影响置换后肢体周径变化。

  • 上肢气囊止血带佳充气压力的研究

    作者:吴秀东;郑小春;赖红燕;郑东月

    止血带是手术室护士工作中常用的操作工具之一,它能减少手术野出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并发症[1].研究普遍认为,应用止血带时应考虑患者四肢的长短和粗细,以及特殊的手术过程,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止血带,包括其宽度和压力.国内外同类研究报道,大多针对止血带袖带宽度[2]或肢体周径的大小[3]而选择压力,也有报道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4]和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3]来确定止血带的压力.

  • 股静脉置管致血栓形成1例

    作者:王秀珉

    我院于1996年2月收治一例肝癌并发脑栓塞患者,在行右股静脉置管术后14天出现右肢体水肿,B超证实为右股静咏血栓形成,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症状消失,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因疲乏一年,纳差、尿黄、右腰背痛一个月入院。CT检查示肝癌。入院第三天出现昏迷,右侧肢体偏瘫,头颅CT检查提示脑血栓。因患者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考虑到患肢置管不易使导管脱出,故于3月14日在局麻下行右例股静脉置管术,手术顺利。置管后第14天出现右下肢肿胀,右下肢皮肤色泽青紫,皮温较对侧减低,测量膑骨上缘上20cm处肢体周径55cm(健侧48cm),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股静脉血栓形成。立即拔除静脉留置管,经抗凝治疗配合患肢抬高、被动运动等措施,两周后右下肢水肿逐渐消退恢复正常,B超检查血栓消失。2 讨论 1856年,Virchow提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致病因素:即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患者因脑栓塞致昏迷、瘫痪、长期卧床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因此,护士应对此类患者的肢体经常做被动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股静脉置管术后,对静脉管壁平滑肌的刺激造成内膜损伤,也促进了静脉血栓的形成。 股静脉置管虽然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对恶性肿瘤、有血栓病史、各种原因所致的长期卧床及肢体瘫痪者,我们认为应慎行股静脉置管术,此类患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血栓好发于下肢,应尽量选用颈内静脉、镇骨下静脉置管,因为这些血管离心脏近且血流量大,不易形成血栓。确实需行股静脉置管术者,应密切观察病情,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于偏瘫患者,应尽量避免在患肢行置管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率。尽管股静脉置管极少发生静脉栓塞,临床应用广泛,但一旦发生栓塞,若不及时发现并予恰当处理,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患肢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而致残,增加痛苦,应引以为戒。

  • 甘油硫酸镁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外伤性肢体水肿50例

    作者:郭秀荣;马巧玲

    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甘油硫酸镁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外伤性肢体水肿5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外伤性肢体水肿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16~72岁;患者均于受伤后24 h内入院,无开放性损伤及严重并发症者.其中Ⅰ度肿胀7例,Ⅱ度肿胀89例,Ⅲ度肿胀4例;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86例,重度疼痛9例;平均肢体周径37.1 cm.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 缝扎法治疗弥漫性肌间血管瘤1例

    作者:马丽霜;曾向红;马继东;袁静

    患儿:女,10岁.因右上肢弥漫性肿胀8年,以海绵状血管瘤收住院.体格检查:右上肢显著增粗.前臂粗周径22 cm(健侧肢体周径17cm),可见体表静脉曲张,血管充盈试验阳性,并可触及数个静脉结石,未闻血管杂音,患肢运动功能正常.

  • 冰敷对Schatzke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隐性失血及肿胀的影响

    作者:李兴鑫;姚一民;陈一平;娄延举;檀臻炜;张聪

    目的 分析冰敷对Schatzke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术后隐性失血及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3月~2011年4月在我科行Schatzke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手术的4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是否进行切口周围冰敷分为冰敷组(26例) 和非冰敷组(23例).通过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来推算患者隐性失血量(Hbl),再测量出患者术后第1~3 d的术侧胫骨平台平面肢体周径较术前相比增加的平均值,对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在冰敷组,隐性失血量平均为(26.17±8.08)g/L,肢体周径增加平均值为(1.81±0.50)cm;在非冰敷组,隐性失血量平均为(33.04±10.66)g/L,肢体周径增加平均值为(2.53±0.61)cm,两组隐性失血量及肢体周径变化平均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Schatzkeer V型骨折,采用内外侧双切口治疗后,冰敷可减少隐性失血量及肢体肿胀,从而有益于患者切口的愈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