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3种方便的无菌进针法
随着时代发展,针刺操作无菌要求日益提高,但传统的单双手进针技术不易方便地进行无菌操作.一般针刺的无菌操作要求是: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后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方可持针操作.持针施术时,医者应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如某些刺激需要触及针身时,必须用消毒干棉球作隔物,以确保针身无菌.但临床中少有人使用无菌干棉球作间隔物,除管针外较难做到无菌进针.
-
面部海绵状硅橡胶置入的远期演变与组织学反应
固体硅橡胶的生物学性能相对稳定,至今在整形、美容、神经外科等作为充垫、修补材料和防止粘连的间隔物被广泛使用,但其长期置入体内是否安全,文献报道不多。我们遇到1例海绵状硅橡胶置入面部已达35年之久者,报告如下。
-
"输血袋"薄片间隔治疗鼻腔粘连
我科从1998年2月~2003年12月,应用"输血袋"薄片作为间隔物,治疗鼻腔粘连63例(82侧),效果十分满意.报告如下.
-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应用
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治疗棘手.目前认为,Ⅱ期翻修术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标准方法.未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Ⅱ期翻修术会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关节不稳,影响患者术后活动度.关节周围纤维化和软组织平衡的丢失,再次植入假体时困难较大[1].所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都倍受关注,本文就此做一扼要综述.
-
异体楔形骨块在颈椎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异体楔形骨块在双开门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4年6月,22例患者使用预制异体楔形骨块行棘突纵割式椎板扩大成形术.术后随访16~30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了解脊髓功能状态,X线片和CT了解颈椎活动度(ROM)和植骨融合状况.[结果]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3±2.6)分改善至(13.3±3.1)分;颈椎ROM由术前(41.3±10.8)°下降至(23.4±8.7)°,未见术后颈椎失稳;67.9%异体骨块与棘突完全骨性融合,23.2%部分骨性融合,8.9%骨块部分吸收,未融合;未见骨块破裂和移位.[结论]使用异体楔形骨块的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颈椎 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 间隔物 异体骨 -
几种NO-NSAIDs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分子具有多项生理功能,如舒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充当神经递质等.许多病理过程与NO的缺乏有关,这一事实构成了NO替代治疗的生理学基础.当机体内产生NO不足以维持正常生物学功能时,可补充外源性NO.以此理论为指导可设计新药,以可控制的方式、持续向组织和/或血液提供NO.如将有机硝酸结构通过化学间隔物(如脂肪链、芳香链或者杂环链)与已有药物分子连结,获得NO供体药物(Nitric Oxide-Donating Drugs).目前,通过这种途径已合成出几种新化学实体,NO-非甾体抗炎药(Nitric Oxide-Donating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Drugs,NO-NSAIDs)即为其中一类[1].
-
释放一氧化氮型非甾体抗炎药
目前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仍然是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1].为了克服NSAIDs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研制了肠衣片、前药(pro-drugs)、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近10年又出现一类新药,即释放一氧化氮(NO)型非甾体抗炎药(NO-NSAIDs).NO生理功能广泛,许多病理过程与缺乏NO有关.这一事实构成了NO替代治疗的生理学基础.当机体内不能产生足够NO来维持正常生物学功能时,外源性NO成为补充NO的有效方式.将有机硝酸结构通过化学间隔物(连接基),如脂肪链、芳香链或者杂环链连结到现存药物分子上获得释放NO的药物,以可控制的方式持续地向组织和/或血流中提供N0.
-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术中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治疗30例30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感染治愈后行Ⅱ期人工关节翻修术并进行随访. 结果 29例用抗生素间隔物治疗,感染得到有效治疗,1例失败.其中27例患者行Ⅱ期翻修术,Harris评分由间隔物置入前的34.6分提高到Ⅱ期置换术后的81.8分,但1例感染复发. 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能有效地治疗感染,维持软组织的张力,为Ⅱ期翻修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