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快速康复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任鑫

    目的 探讨FST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管理措施,研究组则采取FST管理.结果 研究组术后48 h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 d时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伟民;李斯明

    背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强调早期下床活动,但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因素.术后予充分的药物抗凝,因存在出血风险,其使用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多模式机械抗凝.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86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加速康复治疗44例,常规治疗42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住院天数和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加速康复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增加(P<0.01),但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治疗下,患者的术后疼痛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住院天数减少、费用明显降低,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

  • 氨甲环酸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洪新;林海滨

    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和丢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骨质再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疾病,通常以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多发于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关节置换是OA保守治疗无效后的一种治疗方案,对缓解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大及高输血率是困扰关节外科医生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氨甲环酸( tranexamic acid, TXA)应用于解决这方面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徐斌;吕厚山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其并发症的防治已倍受人们关注,人们在致力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同时,日渐意识到全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继发的肺动脉栓塞对患者机体的危害.深静脉血栓常发生于住院患者手术及康复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髋膝置换术后风险增大.在西方国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未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有40%~70%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而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病率为1%~5%[1,2];过去多数学者曾认为亚洲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比西方国家低,但是马来西亚D S Dhillon的研究报告表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合并深静脉栓塞的发病率已与西方国家相近[3].由于深静脉血栓可继发致命性的肺栓塞和远期深静脉功能不全,增强对深静脉血栓危害的认识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性治疗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年来有关人工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研究很多,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 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护理

    作者:秦柳花

    本文主要探讨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评估及护理方法.对入院后的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并进行血栓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同时做好术中预防监测、术后采取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相关知识宣教等护理措施,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并联合药物应用来达到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估体系

    作者:吴海山;冯明光

    术后疗效评估体系是通过对影响手术效果的诸多因素和患者术后主观和客观功能恢复情况的考评,形成一个对手术疗效综合评价的相对定量的评定系统,是衡量手术成功与否和进行随访研究的重要科学依据.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由于受手术前致病原因、关节结构毁损程度、关节假体的类型、假体的固定方式、手术技术以及手术后康复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整体水平评估,不同的假体系统之间和各手术个体之间的疗效比较,以及个体手术疗效的稳定性随访,拥有一个标准、完善和为大家共同接受的术后疗效评定体系尤为重要.

  • 髋膝关节置换后塞来昔布的多模式镇痛

    作者:徐锋;杨玉珍;郝杰

    背景:髋膝关节置换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相对比较复杂,风险也相对比较高,使得患者置换后镇痛效果并不理想。围置换期疼痛处理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问题,寻找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已经成为关节外科医生的重要任务之一。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在髋膝关节置换后多模式镇痛中的效果。方法:从重庆市东南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髋膝关节置换患者中选择80例进行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置换后不使用塞来昔布镇痛,试验组置换后采用塞来昔布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置换后1-5 d的疼痛情况,记录止痛泵撤除时药物所剩剂量及阿片类止痛药物使用情况,统计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在镇痛疗效方面,试验组镇痛方案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95%,85%,P <0.05);试验组95%对镇痛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65%(P <0.05)。两组患者置换当天、置换后第4,5天手术切口疼痛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试验组置换后第1,2,3天手术切口疼痛的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置换后止痛药物剩余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 <0.05),阿片类药物使用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18%(P <0.05)。提示髋膝关节置换后多模式镇痛下使用塞来昔布镇痛效果理想,能够减少止痛药物使用剂量,药物不良反应少。

  • 德国Asklepios医院髋膝关节置换护理流程

    作者:张淑卿;赵剑梅;Vortrag-Dittmann

    德国Asklepios骨科医院是德国萨克森州具影响力的骨科专科医院,医院在关节置换、关节镜治疗骨伤疾病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 品管圈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宋振林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科室成立11人的QCC小组,通过主题选定、制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与实施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总结等九大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我科2013年4~5月32例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可控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对策,对2013年6月至7月35例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进行对策实施.结果: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12 h重度疼痛发生率由活动前的84.4%下降到应用后的28.6%,我们制作了《骨科疼痛护理记录单》并制定了《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护理流程》,此外,圈员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 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我护理现状调查及对策

    作者:姚晓红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以及相应对策。方法选取髋膝关节置换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并使其具有可比性。对照组( n=3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n=34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疾病及康复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自我护理能力,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实施。统计观察组患者问卷调查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疼痛持续时间、卧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发放问卷调查得知,在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以前,患者对疾病以及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很少,而经过护理则明显提高,患者自认为具备自理能力在护理前仅为14.71%,经过护理后高达94.12%,不良情绪也得到明显改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疼痛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髋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指导可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 个案管理模式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包良笑;史占军;李婧;唐素梅

    目的 探索个案管理模式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实施方法 及效果.方法 选取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50例,按床号分组随机分成观察组(n=76例,由个案管理员进行全程的疼痛管理)和对照组(n=74例,按常规护理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术后1个月疼痛程度,住院期间、出院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可有效地控制髋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IL-6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赵鹏;张靖;李长德

    目的:探讨IL-6对于早期诊断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中的机制.方法:本课题选取2011-08~2013-05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进行治疗的200例首次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24~66岁,平均56.3岁.其中髋关节103例(单髋61例、双髋42例),膝关节97例(单膝66例、双膝31例).所有患者晨起采集血清送检,分别检测患者术前与术后1d、2d、3d、5d、21d的血清也-6.假体周围感染疑似患者后经穿刺液细菌培养或病理组织学观察确认,收集明确感染发生患者的数目.对IL-6诊断感染患者人数与穿刺液细菌培养或病理确诊的患者人数对比,分析几-6早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可行性和可能机制.结果;无感染发生的患者IL-6在术后3d上升至峰值,术后5天下降至正常水平,发生意染的患者IL-6在术后5d不能下降至正常水平.IL-6诊断感染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5.74%、90.41%和92.5%.结论:IL-6诊断感染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较高,可用做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的辅助标记物.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饮食方案中的应用

    作者:于凤梅;戴婷婷;薛宇;饶志勇;胡雯

    目的 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术后早期进食在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根据不同手术台次给予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于术前2h口服纯碳水化合物营养液200mL,术前6h口服无渣预消化营养液250 mL,术后1h口服开胃流质200mL及高蛋白全营养液250mL.对照组术前24:00后禁食禁饮,术后2~3h进食自备流质食物.比较2组患者术后误吸、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后口渴的发生率均较高,但口渴、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试验组饥饿(16.7% vs 52.4%,P<0.01)和腹胀(2.4% vs19.1%,P<0.05)的发生率均较低,术后肛门排气较早[(5.79±2.30) hvs (7.32±3.21)h,P<0.05].2组患者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择期髋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术后早期进食,能缓解胃肠道不适,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且无误吸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骨质丢失的研究现状及防治

    作者:孙剑;向川;卫小春

    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解除患者疼痛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晚期骨性关节炎和髋部骨折患者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骨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晚期等待髋膝关节置换的骨折和骨性关节炎患者因疼痛长期卧床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

  • 国内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作者:赵岚

    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骨科的一次革命性进展[1]。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约有50000例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术,而20世纪90年代为约144000例[2];我国约有130万骨关节炎患者需要行人工关节手术[3]。目前,应用效果较好且较广泛的人工关节是髋关节和膝关节[4]。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时间相对较长,更多的康复训练是在院外完成,而关节功能的康复对手术疗效的评判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尤为重要。由此延续护理应运而生,它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延伸到患者的家庭及社区。另外,延续性护理服务项目在2011年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课题研究领域[5],2012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6]中提出,医院对出院患者实施回访和延续性护理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这为延续性护理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政策保障。本文对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现状进行综述,进一步分析其延续性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临床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应用

    作者:林祥波;吴海山

    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治疗棘手.目前认为,Ⅱ期翻修术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标准方法.未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Ⅱ期翻修术会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关节不稳,影响患者术后活动度.关节周围纤维化和软组织平衡的丢失,再次植入假体时困难较大[1].所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都倍受关注,本文就此做一扼要综述.

  •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卫青;胡婷婷;赵东明;伍骥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截骨面大,出血量多,术中和术后的血液补充是恢复患者血容量的基本方法.自体引流血可以保存红细胞的完整性和携氧能力,有效的补充血液成份,现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身上,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3].本科从2002年5月~2007年5月共对378例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术后自体引流血的回输,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化瘀消肿汤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刘光旺;陈茂义;周临东;谢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髋膝骨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日渐突出.近20年来,矫形外科迅速发展,髋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较成熟的外科手术,为重建髋膝功能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髋膝关节围术期序贯加压充气泵不同使用时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

    作者:戴莲;卞丽艳;夏冰

    目的 探讨髋膝关节围术期应用全自动序贯加压克气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适宜使用时间.方法 将60例行髋膝关节置换及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从入院后第1天至出院前使用全自动序贯加压充气泵辅助下肢血液回流.使用时间:观察组3次/d,1 h/次,间隔6h 1次,夜间不用;对照组7:00~21:00持续使用,每2小时休息20 min,夜间不用.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出血、肢体肿胀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护理时间及费用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未感受到不适,对照组63.3%~73.3%主诉治疗时间过长,下肢闷热,影响活动.结论 观察组治疗方法效果好,安全,相对经济,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效率.

  • 3例同时髋膝关节的夏科氏关节病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世华;周玉萍;黄倩

    夏科氏关节病也称为神经营养关节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或外周神经损害,导致关节骨质崩解、碎裂、吸收,以致关节结构和功能紊乱的一种关节病[1].同时,由于神经营养障碍,新骨形成杂乱无章,在感觉神经损伤的同时,有关交感神经亦可丧失功能,引起其支配区域的血管扩张、充血和破骨细胞活性增强,进而导致骨吸收、融解和碎裂,终导致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甚至整个关节完全破坏,不再具有原有功能[2].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常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来重建关节,夏科氏髋膝关节骨质较差,脆性高,周围有硬化,自体骨或异体骨不易与受体骨愈合,韧带和关节囊松弛,无法支撑髋膝关节,髋关节置换及旋转铰链膝能稳定膝关节,防止假体脱位,重建稳固的髋膝关节功能,病例正适合此类手术,手术具有挑战性,手术操作复杂,本科将快速康复护理理念运用于同时累及髋膝关节的夏科氏关节病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