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患者早期拔除动脉鞘管的必要性

    作者:吕冶芳

    目的:探讨应用替罗非班的PCI术后患者延迟(替罗非班停用后4~6 h)拔除股动脉鞘管的必要性。方法将91例使用替罗非班 PCI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PCI术后4~6 h拔除股动脉鞘管,对照组待替罗非班使用结束后4~6 h拔除股动脉鞘管,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并发症和负性效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发生出血及血肿6例,假性动脉瘤2例,对照组分别为4,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4,0.00;P>0.05);而观察组患者负性效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腰酸背痛13例,尿潴留5例,腹胀4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对照组分别为33,13,15和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33,4.22,7.75,4.79;P<0.05)。结论使用替罗非班PCI患者早期拔除股动脉鞘管安全可行,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其全面康复。

  • 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对PC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苹;林平;陶领伟;韩永奎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CI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给予以延续护理理念及自我管理理论为基础制订的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应用自我管理知识问卷及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CSM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问卷和CSMS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CSMS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分别为(48.17±7.20),(46.43±5.66),(47.96±9.69)分,优于对照组的(30.68±8.51),(33.40±4.86),(22.44±8.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539,10.767,13.221;P<0.01);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CSMS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分别为(58.83±6.16),(65.30±5.28),(61.55±8.23)分,高于对照组的(30.47±8.37),(28.45±5.07),(24.00±7.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73,33.822,22.929;P<0.01)。试验组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自我管理知识及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时日常生活管理知识及行为、疾病医学管理知识及行为得分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个月时与1个月相比,疾病医学管理行为得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内科的健康教育相比,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能显著改善PCI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及行为,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认知行为干预对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柳彦君;王承竹;雷利华;郭宇飞;王乐;姜迎新;李海香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PCI术后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PCI术后患者在采取同样护理方法的前提下,结合认知行为干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再次入院率及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18.2±18.5),(111.4±17.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 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31.2±18.3)分,优于对照组的(118.3±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P<0.05);干预后1年,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58.2±14.5)分,优于对照组的(121.7±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P<0.05)。两组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回访1年心血管事件比较,干预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2例(5.0%)、再次入院6例(15.0%),对照组分别为8例(12.5%),14例(35.0%),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0,4.27;P<0.05)。结论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PCI术后患者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地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VFM技术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左室血流向量的变化

    作者:郭薇;祖晓慧;卢荔红;叶振盛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FM)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PCI)治疗前后左心室血流向量的变化评价左室功能.方法 应用VFM技术测量30例健康志愿者及1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前、术后3d及1个月快速射血期左心室基底、中间、心尖3个水平的血流向量速度,比较大向量速度(Vmax)的变化并将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对照组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各水平Vmax均表现为从心尖到基底逐渐增加,术前各水平Vmax均小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3d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各水平Vmax增大(P<0.05).结论 VFM技术为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的疗效提供了新途径.

  • 应变率成像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左室心功能的研究

    作者:李红玲;张海滨;张军;周晓东;卫张蕾;段云燕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室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6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1 d、术后3 d、1个月测量左室缺血心肌收缩期、等容舒张期负向的应变率峰值、舒张早期 (SR_S、SR_(PSS)、SR_E)以及出现SR_(PSS)节段数、持续时间(T_(PSS)),利用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节段SR_S、SR_E降低,SR_(PSS)增大,出现节段数增多,T_(PSS)延长;术后3 d与术前相比,SR_E增高,SR_(PSS)降低,T_(PSS)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术后1个月SR_S、LVEF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 应变率能够更为客观、准确的评价冠心病PCI术后左室局部心功能的变化.

  • 心肌梗死患者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与冠脉介入治疗结果的对照分析

    作者:张宁;徐标;孙步高;杨益宁

    目的 对心肌梗死患者行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试验,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结果相对照以判断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心肌.方法 研究对象共80例,其中正常组40例,心肌梗死组40例[含左前降支(LAD)病变21例、左回旋支/右冠(LCX/RCA)病变11例、多支病变8例],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行左室三维重建,将左心室分为17个节段;心梗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复查三维超声,与术前比较整体射血分数(EF)值改善>5%为存活心肌组、EF值改善≤5%为无存活心肌组;心梗组行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检查,比较负荷试验前后左室整体EF及左室壁各节段的EF值.结果 (1)正常组左室壁节段的EF值52%~79%;LAD、LCX/RCA、多支病变相关节段EF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相对应节段EF值(P<0.01).(2)心梗患者于PCI术后3周~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存活心肌组(33例)左室整体EF值术前、术后为(43±11)%对(47±8)%,改善9%,冠脉病变区相关节段EF值为(34±10)%对(42±15)%(P<0.0l);无存活心肌组(7例)EF值术前、术后为(37±9)%对(38±10)%,改善≤5%,冠脉病变区相关节段EF值为(25±l0)%对(24±12)%(P>0.05).(3)心梗组术前行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试验,存活心肌组负荷试验前、后左室整体EF值为(43±11)%对(50±9)%(P<0.05),冠脉病变区相关节段EF值为(34±10)%对(48±16)%(P<0.01);无存活心肌组负荷试验前后左室整体EF值为(37±9)%对(39±7)%(P>0.05),冠脉病变区相关节段EF值为(25±10)%对(27±13)%(P>0.05),负荷三维超声的结果与PCI术后随访结果相吻合.结论 心肌梗死后,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的检测结果与PCt术后随访结果相关性良好,利用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客观、定量化,避免了二维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主观性.

  • 生活质量量表在PCI治疗评价中应用现状

    作者:张丽玉;郜玉珍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它在发展中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而且发病年龄逐步年轻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 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胡永琼;邓云霞

    目的:调查应用移动医疗同心管家App+微信群,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3月6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宣教及出院后的电话回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对冠心病PCI治疗相关知识认知、服药依从性、焦虑、抑郁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对冠心病PCI治疗相关知识认知及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借鉴。

  • 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胡永琼;邓云霞

    目的:调查应用移动医疗同心管家App+微信群,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3月6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宣教及出院后的电话回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对冠心病PCI治疗相关知识认知、服药依从性、焦虑、抑郁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对冠心病PCI治疗相关知识认知及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借鉴。

  •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指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11例患者介入治疗

    作者:贾小伟;张蛟;金至赓;魏玉杰;蔺艺红;杨胜利;罗建平;马东星;韩玮;荆丽敏;刘惠亮

    目的:明确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B)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1例均接受StB检查。根据图像质量效果分为三组:优,次优,差。结果本研究中81.1%的病例图像质量优,18.9%的病例图像质量次优,无图像质量差病例。结论 StB成像简便快速,能增强支架的可视性,对支架的膨胀及贴壁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很好地应用于STEMI患者PCI中。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紧急介入治疗:126例分析

    作者:邢伟

    目的 评价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高危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 185例中、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根据药物治疗后病情变化,分别在入院1~2 d内(126例,早期介入组)或3~14 d(59例,延迟介入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PCI.所有"罪犯"病变均予治疗,介入方法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直接置入支架等.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心绞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PCI后30 d及6个月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复发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早期介入组手术成功率与延迟介入组相似,分别为97.9%和95.6%(P>0.05),但入院至心绞痛缓解时间分别为(2.9±1.1)d和(6.0±3.6)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9.7±4.3)d和(14.2±6.6)d(P<0.05);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及心功能恶化发生.30 d随访期间早期介入组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延迟介入组明显减少,二者分别为2.6%和13.6%(P.<0.01).结论 非ST段抬高ACS患者进行早期介入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近、远期临床效果较满意,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大多数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急诊介入的疗效观察

    作者:裘毅钢;李田昌;陈宇;李贤峰;曹毅;田海涛;李东韬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植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救治中的价值。方法140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急诊经皮管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按照发生CS至IABP入的时间,分为:A组为CS至IABP辅助治疗时间<3 h,B组为>3 h;观察指标为靶血管、冠脉病变情况等,并记录总IABP辅助时间,死亡、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事件。结果两组间基线情况、靶血管病变、静脉用药等无统计学差异;A组三支病变比率、无复流发生率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A组总IABP辅助时间、全因病死率低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心源性死亡、急性呼吸发生率、急性肾衰发生率均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AMI合并CS的患者尽早应用IABP联合血运重建可能有助于改善生存率。

  • 依泽麦布辛伐他汀在PCI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潘希彬;周劲松;张春艳;杨红

    目的研究依泽麦布辛伐他汀与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用于PCI患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共448例,随机分为A组(148例,给予依泽麦布辛伐他汀10 mg/20 mg)、B组(150例,给予辛伐他汀40 mg);C组(150例,给予辛伐他汀20 mg).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其降脂疗效、安全性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的血脂达标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A组肝功能异常的比例显著低于B组(P<0.05),A组MACE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患者PCI术后血脂不达标、血压不达标、血糖不达标、未服用依泽麦布辛伐他汀与MACE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依泽麦布辛伐他汀用于PCI患者的二级预防能显著降低血脂,安全性高,减少MACE的发生.

  • 胸痛中心模式下绕行急诊科对行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金德奎;於四军;韩玮;刘晓曦;刘惠亮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机制下绕行急诊科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武警总医院的STEMI患者4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借助院外传输心电图实现绕行急诊科直接到达导管室,将就诊于我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分为绕行急诊科组和非绕行急诊科组,比较两组的D-to-B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临时起搏器的使用率以及心源性休克、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入选患者依据排除标准排除125例,实际入组患者为绕行组103例和非绕行组202例,绕行组平均D-to-B时间显著短于非绕行组[(57.0±28.0)min比(102.0±62.0)min,P<0.01];D-to-B时间达标率绕行组和非绕行组分别为92.2%(95/103)和57.9%(117/202)(P<0.01);住院病死率绕行组和非绕行组分别为4.9%(5/103)和12.4%(25/202)(P<0.05);住院时间绕行组和非绕行组分别为(7.4±3.2)d和(8.4±4.2)d(P<0.05);使用IABP绕行组和非绕行组分别为5(4.9%)例和24例(11.9%)(P<0.05);心源性休克绕行组和非绕行组分别为5(4.9%)例和24例(11.9%)(P<0.05),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在胸痛中心模式下绕行急诊科可以显著缩短D-to-B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糖尿病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重塑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海斌;薛军;高晓丽;王玉霞;张小坤;崔慎情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择期PCI后左心室重塑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92例糖尿病患者,364例非糖尿病患者.比较两组一般临床情况、造影和介入治疗结果、入院和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心室重塑情况、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的高脂血症比例、贫血比例、多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期间应用β阻滞剂治疗比例明显降低(P<0.05).PCI后6个月糖尿病组患者左心室重塑比例明显升高(P=0.02).6个月内糖尿病组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 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左心室重塑,且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影响

    作者:荆丽敏;金海英;严莲珍;任素梅;郑莉莉;魏玉杰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干预组(术前、术中、术后接受健康教育、言语疏导、音乐疗法等心理干预).术前和术后3 d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结果 干预组治疗前焦虑评分为(47.2±4.8),与对照组[(47.4±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治疗后焦虑评分为(29.5±4.3),显著低于对照组[(41.4±6.7),P< 0.01].干预组治疗前抑郁评分为(44.5±6.1),与对照组[(43.3±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治疗后抑郁评分为(28.5±6.2),显著低于对照组[(39.8±7.4),P< 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对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有很大帮助.

  •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旭燕;刘惠亮;马东星;陈广明;荆丽敏;魏立科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80~89岁[平均(82±4)岁]的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65例(81.3%),稳定性心绞痛15例(18.7%),接受PCI治疗.评价 PCI的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 PCI的成功率为90%,靶病变成功率为93.9%.PC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8%.结论 PCI治疗对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成功率高,手术相关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

    作者:荆丽敏;邱雪梅;孟荣英;金海英;徐海霞;吝守静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恢复冠脉血流直接、有效的方法[1].它可以尽早充分地开通"犯罪"血管,挽救存活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由于急诊患者及家属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往往表现为极度紧张、恐惧、担心,所以对急诊PCI一时难以接受.如何使患者取得佳治疗效果,提高抢救质量,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

  • “急救车-导管室”绿色通道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裘毅钢;李田昌;陈宇;李贤峰;曹毅;田海涛;王志国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救车—导管室”绿色通道模式行急诊介入治疗对“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行急诊介入治疗的468例STEMI患者,按照进入导管室的方式分为“急救车—导管室”模式组和“急救车—急诊科—导管室”模式组,比较两组间“入门—球囊扩张”时间的差异并记录临床事件.结果 两组间基线情况、心肌梗死部位、靶血管病变等无统计学差异;“急救车—导管室”模式组平均“入门—球囊扩张”时间为45.1 min,而“急救车—急诊科—导管室”模式组为83.3 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在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等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性,但“急救车—导管室”模式组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通过“急救车—导管室”模式对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缩短了DBT时间,可能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左心局部功能及同步性

    作者:刘书丽;王燕霞;马秀丽

    目的 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供血心肌节段的功能及同步性.方法 选取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量PCI治疗前、后左心室局部心功能,并获得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结果 与术前相比,PCI术后部分节段局部舒张末容积(REDV)减小,各节段局部收缩末容积(RESV)均减小,REF均有所增加,Tmsv-6-SD%、Tmsv-16-SD%、Tmsv-12-Dif%及Tmsv-16-Dif%均减低(P均<0.05).结论 PCI术后,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局部功能及同步性,能够准确评价其疗效.

3720 条记录 8/186 页 « 12...567891011...18518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