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波大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关系

    作者:夏文胜;曾国兵;陆红进;夏继辉;陈惠平;鲁晶;申仕海

    目的 探讨P波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中出现房颤29例,未发生房颤31例.比较两组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Pmax、Pd.结果 两组Pmax、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max≥110ms、Pd≥40 ms及两者相结合时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89.7%、86.2%、75.9%,特异性分别为77.4%、83.9%、90.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8%、83.3%、88.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max和Pd明显增加时易发生房颤,提示Pmax和Pd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房颤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 胺碘酮与缬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的研究

    作者:彭国顺;张士晓;徐慧春

    目的 评价胺碘酮与缬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P波离散度和大P波时限(Pmax)的影响.方法 9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被随机分成胺碘酮加缬沙坦组32例,胺碘酮组31例,缬沙坦组33例.对照组34例为正常健康人,观察药物治疗3个月前后心电图Pmax和Pdis的变化.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max、Pdis治疗前均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治疗3个月后,胺碘酮治疗能改善Pmax和Pdis,但胺碘酮加缬沙坦组改善Pmax和Pdis更显著(P<0.05),缬沙坦组则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AF患者的Pmax和Pdis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胺碘酮加缬沙坦治疗能显著改善PAF患者的Pmax和Pdis.

  • 浅析P波离散度与房扑及房颤的关系

    作者:孙荣连

    P波离散度(P Wave Dispwersion,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中的P波大(长)时限(Pmax)与P波短时限(Pmin)的差值.是近年提出的一种预测房扑及房颤患者的无创性心电检查方法.它可以预测房扑及房颤的发生.也可以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复发的关系

    作者:郭利平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复发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方法:入选50例阵发性房颤转复的患者,按3个月内有无复发分成两组,比较两组大P波时限(Pmax),小P波时限(Pmin)及Pd.结果:房颤复发组Pd和Pmax较未复发组Pd和Pmax明显延长(P均<0.05),Pd≥40 ms组房颤复发率较Pd<40 ms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Pd延长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有效指标.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后P波离散度的变化

    作者:何涛;陈蒙华;罗园柳;阮红;李海霄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后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5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分别测量Pd,比较术前、术后Pd的变化.结果: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全部病例RFCA术前、后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房室结内双径路、房室旁路可能不是心房非均质性电活动的影响因素.

  • 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

    作者:罗秀锋;余秀兰;梁月香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PAF)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并记录58例PAF患者(观察组)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找出大P波时限(Pmax)及小P波时限(Pmin),两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Pdisp),并与50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波离散度、P波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max≥110 ms时,预测PAF的敏感性为86.21%,特异性为72.00%,阳性预测准确率为78.13%,Pdisp≥40 ms时,预测PAF的敏感性为82.76%,特异性为84.00%,阳性预测准确率为85.71%.结论:P波离散度是预测PAF体表心电图的一个可靠指标.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右房构形改变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孙中波;田晓芬;覃晓波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右房构形改变对 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 对65例ASD患者分别在封堵术前1 d、封堵术后3 d内进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和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ECG)检查,观察右房内径(RAD)及Pd的变化,并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封堵术后3 d内RAD恢复正常,封堵术后3 d内RAD及Pd低于封堵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SD封堵治疗能有效改善右心系统的几何结构,促进心房电活动的稳定性.

  • 阵发性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度的变化

    作者:覃绍明

    目的:为探讨阵发性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规律;方法:观察32例阵发性房颤(AF)及40房性心律失常(AR,含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或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伴或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宽P波和P波离散度,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AF组和AR组的P波离散度,P波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P波离散度可用于预测AF和AR的发生.

  •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关系的探讨

    作者:陈园频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isp)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体表心电图测定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转复成窦性心律时的P波离散度,并与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46例阵发性房颤组的Pdisp为(52士10)ms,其中Pdisp≥40ms者为42例(91.3%);46例对照组的Pdisp为(28±7)ms,其中Pdisp≥40ms为5例(10.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波离散度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一个可靠的指标,当P波离散度≥40ms时预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三七总皂甙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P波离散度和超敏 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匡荣仁;胡中华;莫壁伶;温天燕;原丽萍;贺献芝

    目的:探讨单用胺碘酮或联用三七总皂甙对阵发性房颤( PAF )患者P波离散度( Pd )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PA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三七总皂甙联用胺碘酮)与对照组30例(单用胺碘酮)。随访6个月,观察PAF复发情况,测定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Pd及hs-CRP水平。结果在治疗6个月后,Kaplan-Meier分析显示研究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研究组Pd、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联用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可明显减少房颤复发,降低PAF患者Pd和hs-CRP水平。

  • 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韦挺荣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31例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宽P波和P波离散度,并与培哚普利干预治疗3个月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前的P波离散度为53±10 ms,P波离散度≥40 ms 26例(83.9%),治疗后P波离散度为42±8 ms,P波离散度≥40 ms 5例(16.1%).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培哚普利能减轻高血压病患者心房解剖重构及电重构,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

  • 老年人特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期的心电图分析

    作者:李翠娥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发作前期(3个月内)心电图改变规律.方法:对36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发作前期心电图的P波离散度及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析,并与50例正常老年体检查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房颤动患者发作前期的Pmax、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用P波离散度结合临床症状,可用于预测特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研究

    作者:简明;陈泗林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改变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观察41例非瓣膜性心脏病和21例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宽P波(Pmax)和P波离散度及与左房大小关系,并与30例正常人对比.结果: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左房大小、Pmax、P波离散度、Pmax≥110ms、P波离散度≥40ms等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非瓣膜性心脏病组年龄大于瓣膜性心脏病组,左房大小及Pmax均小于瓣膜性心脏病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max、P波离散度结合左房大小、年龄对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P波离散度与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关系

    作者:施志雄;覃世坚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对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观察50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观察组)的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并与50例老年高血压病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max分别为124.31±10.11 ms和106.12±8.16 ms,Pd分别为48.98±7.81 ms和35.69±5.06 ms,前者均大于后者(P<0.01).在观察组,Pmax≥110ms时,预测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77.5%;Pd≥40 ms时,预测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0%.结论 Pd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敏感心电图指标之一.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 对P波离散度及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邹光新;林智海;王正东;甘剑挺;刘明

    目的 比较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对接受起搏器植入治疗的患者的P波离散度(Pd)、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发生率的影响,探讨较好的右室起搏部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62例,根据右心室起搏部位的不同,将患者分为RAV组(24例)和RVOT组(38例),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行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记录Pd值,并观察在随访过程中PAF发生的情况.结果 术前RAV组患者的Pd值为(27.69±5.96)ms,与RVOT组的(28.95±5.14)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VA组在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的Pd值分别为(36.47±7.72)ms、(41.04±7.00)ms和(44.42±5.57)ms,均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VOT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的Pd值分别为(31.36±4.99)ms、(34.31±4.43)ms和(36.42±4.37)ms,也均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VA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Pd值增量的变化均大于RVOT组[(36.47±7.72)ms vs(31.36±4.99)ms,(41.04±7.00)ms vs(34.31±4.43)ms,(44.42±5.57)ms vs(36.42±4.37)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后,RVA组患者的PAF发生率为16.7%,高于RVOT组的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心室起搏可影响心房电活动,但是相对于RVA起搏,RVOT起搏的影响会更小.

  •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陆冰;刘晔;孔繁荣;禇静;胡健;傅坤发

    目的 探讨唑来磷酸对骨质疏松症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住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44例,所有患者予一次性静脉滴注唑来磷酸5 mg,并适当水化,观察骨质疏松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24 h、1个月、6个月患者的P波大时限(Pmax)、P波小时限(Pmin)及Pd的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Pd的因素.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患者静滴唑来膦酸24 h后Pd增大[(45.25±8.46) ms vs (49.20±8.07)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个月、6个月的Pd分别为(46.41±7.35) ms、(46.25±7.28) ms,分别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未发现新增房颤;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唑来磷酸前患者左房直径(LAD)、Pmin和年龄是影响Pd的因素(P<0.05).结论 静脉滴注唑来膦酸仅增加骨质疏松患者早期P波离散度,但对远期P波离散度及新发房颤率没有影响.

  • 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及评估胺碘酮治疗作用的价值

    作者:汤天军;李东峰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和大P波时限(Pmax)与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的关系及评估胺碘酮对其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测量40例PAf患者Pmax、Pd,并与4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无心房纤颤病史者作对比分析.PAf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有效者和无效者服药前后Pmax、Pd的变化,亦作对比分析.结果 PAf患者Pmax、Pd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d≥40ms,预测Af的敏感度80%,特异度87.5%阳性预测准确度达85%,Pmax≥110ms预测Af敏感度85%特异度70%阳性预测准确度80%,而当Pmax≥11oms+Pd≥40ms时预测Af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准确度分别为72.5%、92.5%和90%.PAf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后,胺碘酮治疗有效率65%,有效组治疗前后Pmax、Pd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效组治疗前后Pmax、P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表心电图Pd及Pmax可以用来预测PAf的发生与评价药物疗效.

  • P波离散度预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价值

    作者:万玮;徐兢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和大P波时限(Pmax)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IPAF)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测量35例IPAF及3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Pmax和Pd,并以Pmax≥110ms和P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d和Pd+Pmax对IPAF的预测价值.结果IPAF组的Pmax和Pd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1),Pd或Pmax+Pd对IPAF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论IPAF可引起Pmax和Pd显著增大,Pd是预测IPAF的有效指标.

  • 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与P波离散度关系

    作者:黄飞翔;吴耀中;叶盈;严萍;陈美华

    本文探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型与P波离散度(PD)和左房内径大小(LADD)的关系.将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分为心气不足型组和痰瘀内阻型组两种常见证型,检测大P波时限(Pmax)、PD、LADD.结果显示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PD、Pmax均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且以阵发性房颤为显著,与LADD不甚相关;两种中医证型的PD、Pmax均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且以痰瘀内阻型组为显著,亦与LADD不甚相关.提示PD、Pmax,尤其PD可以预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生,且对中医证型分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贺涛;唐艺佳;陈旸;李刚;陶剑虹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9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有房颤组和无房颤组,根据是否应用厄贝沙坦分为用药组及未用药组,分别测定用药前及用药1年后的P波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并与37例健康体检者的指标作比较.结果 高血压患者P波离散度高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低于对照组.有房颤组P波离散度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P波离散度低于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房颤组的房颤复发次数减少,用药后用药组心率变异性明显升高.结论 应用厄贝沙坦可降低P波离散度,改善心率变异性及自主神经功能.

381 条记录 17/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