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4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素贤;薛建昌;马建春;王恪;刘丽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共3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个月~10岁,平均2.2岁。有明确异物吸入史36例,无明确病史3例,病程为3 h~2d,临床多有阵发性呛咳、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当有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症状时,可伴有发热,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

  • 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关春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资料。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2岁。36例均行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薄层重建,用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结果:空肠梗阻13例,回肠梗阻23例,合并肠扭转3例,合并阑尾脓肿2例,所有病例均于梗阻部位发现肠粘连。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粘连性肠梗阻一种可靠的、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64排S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病变的早期诊断意义

    作者:贾祯;张冰凌;李卫星;许庆贺;姚菁菁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胸部CT的表现特征,提高对SLE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对经临床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24例SLE患者进行胸部CT检测,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实变9例。CT可见磨玻璃样阴影20例,部分病变内可见软组织结节影。胸膜肥厚(15例),其中胸膜增厚10例,单纯的或伴有胸膜增厚的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5例,有8例伴有心包增厚或心包积液。其中两肺内表现为透过度不均匀,磨玻璃模糊影,即马赛克征。纵隔及腋下淋巴结增大17例。CT还可见小叶间隔增厚(17例)、胸膜下线征(1例)、肺内蜂窝样改变3例结论 SLE的胸部CT表现复杂多变,可利用其判断病情的发展及指导治疗。

  • 多层螺旋CT在胃食管连接部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帖琳;高希春

    目的:探讨MSCT增强扫描对贲门胃底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4例经胃镜诊断为贲门胃底癌并经手术证实的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多期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分析其CT表现。结果:44例中I型6例,MDCT判定4例,准确率为67%,11型20例,其中MDCT判定17例,准确率85%,111型18例,其中MDCT判定15例,准确率为[1]94%。MDCT显示GEJ三层结构28例,显示率62.5%。术后病理证实T1~2期为5例,其中MDCT判定Tl~2期为4例,T3为7例,其中MDCT判定T3期为4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及66.7%,T4期为32例,其中MDCT判定为28例,准确率为86.7%。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贲门胃底癌诊断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振华;刘吉琴;张自力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为巨大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为等低密度,1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2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1例以实性成分为主。CT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包膜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以后呈持续明显强化,包膜完整。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术前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扩散途径的解剖基础

    作者:韦菊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扩散途径的解剖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结果:94例患者中,CT诊断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36例(38.3%),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58例(61.7%).结论:熟悉腹部相关结构的解剖基础有助于全面正确认识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64层CT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骶骨骨折中的价值

    作者:彭国球;陈宁;胡毅;张铁

    目的:探讨64层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骶骨骨折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3例临床诊断骶骨骨折病人前后进行X线平片及64层CT扫描检查,其中54例X线显示骨折,全部病例CT检查均显示骨折,CT扫描后在工作站上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斜位MPR重建及容积再现(VR)三维技术等方法后处理,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利用各种处理技术对骶骨骨折进行诊断,结论不一致时讨论决定.对各种方法检出骶骨骨折的检出率进行x2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T诊断骶骨骨折由于X线平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位MPR对X线显示正常的骶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横断位及冠状位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CT各向同性扫描MPR成像,尤其是矢状位PMR成像可提高骶骨骨折的检出率,可作为对骶骨骨折检查的首选方法.

  • 脑垂体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作者:陈星

    目的 经病理证实的颅底垂体瘤的CT、MRI影像表现和特点.结果 MB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无骨性伪影和多平面成像等优点,反映肿瘤的部位和侵犯范围优于CT,CT具有可观察肿瘤对骨质的破坏、碎骨及组织钙化形成等方面的优势.结论 T2WI显著高信号是颅底垂体瘤的特征性MRI征象,有重要鉴别意义;CT和MRI对术前诊断颅底脊索瘤有较大价值.

  • 百草枯中毒临床及肺部CT表现

    作者:陈竹碧;左稳;罗颖;何晓东;韩文彬;喻强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临床特点及肺部CT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就诊的4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分析年龄特点、中毒方式、肺部CT表现及治愈情况.结果 住院其间无死亡,住院时间22小时至6天;26例未愈出院,16例好转出院;患者年龄7~61岁,其中17~48岁阶段38例;均以口服方式吸入,自觉服用35例,他人下毒7例;肺部CT改变以磨玻璃变、实变、索条影、纤维化为主,随访病例中纤维化改变随时间加重.结论 百草枯中毒集中在中青年人,自觉口服为主,对肺部造成持续性不可逆损伤.

  • 多层螺旋CT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分析

    作者:徐述德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薄层连续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选用多种软件技术,多平面重建(MPR)、 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及容积再现法(VR)等重组观察,重建颌面部骨折的三维影像,获得佳图像照片,并与CT横断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螺旋CT MPR成像清晰显示了所有的颌面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及碎骨片的移位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特别对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显示优于3D-SSD、VR成像.而3D-SSD、VR成像立体可直观展现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骨质的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 MPR结合3D-SSD、VR成像能够明确诊断颌面部骨折,可直观地了解颌面部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颌面部骨折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和术前、术后对比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主动脉夹层的CT分析

    作者:何平;文勇;张勇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主动脉夹层CT资料,观察CT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显示特点.结果 CT对主动脉瘤真假腔的分辨、病变部位和范围显示清楚,CT主要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双腔,发现剥离的内膜,以及钙化内移的内膜.还可以观察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结论 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可靠、易行、安全、无创伤的有效检查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肝转移瘤钙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莫海鹰;于新发;王健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钙化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3例钙化肝转移瘤患者均行腹部CT扫描并做系统检查以寻找原发灶,19例患者行手术治疗,4例患者行原发灶或转移瘤活检,所有患者均由组织学诊断.结果原发肿瘤17例为大肠癌,胃癌及乳腺癌各2例,肺癌及甲状腺癌各1例.结论肝转移瘤钙化以大肠癌常见,乳腺癌、胃癌、肺癌、甲状腺癌等偶见,各种转移瘤的钙化在CT上无明显特征性表现,原发性肝癌钙化罕见.

  • 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

    作者:顾品龙;金欣廉;朱新健;何国祥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多平面图像重建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及其它检查怀疑泌尿系结石的病人进行CT平扫及图像多平面重建,分析他们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56例中,CT诊断肾结石31例,输尿管结石21例,其中11例为多发结石,17例结石小于5mm,5例伴有继发尿路梗阻征象;泌尿系结石CT图像上均为高密度,病变的大小、数目、部位及继发的尿路梗阻征象都显示清晰;通过多平面重建,图像直观,并能很好地鉴别腹盆部其它钙化性病变.泌尿系结石的CT表现:(1)肾盂、肾盏、输尿管内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的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2)肾影增大,肾盂、肾盏扩大或肾皮质变薄.(3)梗阻近端输尿管扩大,直径超过10mm.(4)输尿管结石引起输尿管壁水肿,表现为结石周围"轮缘征".(5)肾包膜下少量积液,肾周少量渗出,脂肪层模糊.结论 CT平扫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法,多平面图像重建可提高诊断正确性、增加图像直观性.

  • 18F-FDG hPET/CT显像探测恶性肿瘤骨病灶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晋华;车文军;张闻瑞;陆荣华

    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hPET/CT显像与99Tcm-亚甲基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检测恶性肿瘤骨骼病灶的异同点,探讨18F-FDG hPET/CT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在1个月内行18F-FDGhPET/CT显像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恶性肿瘤患者.22例经病理、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肿瘤骨转移,21例除外了骨转移诊断.结果18F-FDG hPET/CT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为90.9%,81.0%和81.4%,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为81.8%,71.4%和76.7%,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18F-FDG hPET/CT显像共发现骨病灶132处,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发现89处.结论18F-FDG hPET/CT显像对探测恶性肿瘤骨病灶、临床分期、评价疗效具有独特价值.

  • 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CT诊断

    作者:朱玉兴;唐旦华

    目的探讨CT对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 48例中良性病变20例,主要是炎症性病变,CT表现为不均匀软组织团块,肠壁及筋膜增厚,不均匀或环形中等度强化.恶性病变28例,其CT表现为肠腔内外软组织肿块,肠腔不规则狭窄,肠壁增厚肠周浸润,高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对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支气管异物在多层螺旋CT的诊断研究

    作者:阿布都克尤木江·阿布力孜;艾克拜尔江·吐鲁洪

    通过分析诊断支气管异物的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效果来对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判断.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31例疑似支气管有异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且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分别对患者应用管电压为80千伏且管电流为40毫安的低剂量CT扫描和管电压为120千伏且管电流在110毫安到250毫安之间的常规剂量CT扫描.对患者检查的标准以气管镜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通过对两种不同剂量CT检查对支气管中异物诊断的效能差异来对CT诊断技术在支气管异物检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应用气管镜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这131名患者中有112名患者的支气管中存有异物,而应用CT诊断的过程中确诊人数为106例,另外25名患者支气管中没有异物.结论:MSCT对支气管中的异物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选取低剂量对患者进行扫描能够很好的契合诊断的要求,而在进行后期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应用MPR.

  • 肠脂垂炎的回顾性学习以及与急性阑尾炎的鉴别

    作者:王凯;樊利芳

    目的:分析肠脂垂炎与急性阑尾炎的影像、病理特征,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诊断为肠肠脂垂炎或急性阑尾炎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学习.结果:急性阑尾炎29例,肠脂垂炎9例,将肠脂垂炎误诊为阑尾炎的3例.结论:CT能及时发现及精确定位病灶,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对诊断肠脂垂炎及急性阑尾炎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意义,对少数好发于回盲部的肠脂垂炎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临床症状类似,则需通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加以鉴别.

  • 巨淋巴结增生症影像学表现

    作者:蔡庆国

    目的 探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巨淋巴结增生症影像学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巨淋巴结增生症作深入讨论.结果 1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平扫示病灶呈等或略低密度,9例密度均匀一致,2例病灶内见裂隙状、小片状非坏死性低密度影,2例病灶内或边缘见簇状、点状、小片状或中央放射状钙化.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T2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病理分型为透明血管型10例,浆细胞型l例.结论 CD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症状,可以提示该病可能,确诊依赖于手术和病理.

  • 对比研究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

    作者:彭霞;康阳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的佳诊断方法,分析MRI与CT对此症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8月至2016年08月收治的128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开展分析研究,对所有患者同时开展MRI与CT诊断,在完成诊断工作后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患者经过CT检查后得出的诊断结果为共有110例患者确诊,MRT检查诊断结果为126例,诊断准确率为98.44%,对比P<0.05.结论:CT与MRT在对腰间盘突出症进行检查时都能取得较为理想的诊断结果,但在诊断准确率方面,MRT表现比较优异,在对此症诊断工作中,对两种诊断方法进行合理结合使,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有价值.

  • 辅助检查对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利顺;聂红艳;景彦民;王启臣

    目的 回顾性总结变应性真菌性鼻窭炎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并与临床相结合,探讨辅助检查对准确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价值.方法 收集60诊为变应性真茵性鼻窦炎的CT影像资料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男26例女34例.鼻窭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及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单侧鼻窦发病52例,双侧病变为8例;单侧或双侧病变均为多鼻窦受累;CT扫描影像特点为鼻宴腔散在均匀高密度影,呈毛玻璃特征,周边为软组织影,与周边水肿软组织影对比明显;伴不同程度骨质吸收或结构不清;有18例鼻窦扩张增大和鼻窦骨壁骨质压迫性吸收.鼻腔或鼻窦内分布黏蛋白与CT显示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一致.病理学特征为;光镜下(HE染色):无定形淡嗜酸性或淡嗜碱性变应性粘蛋白,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夏-莱结晶.窭黏膜仅表现为水肿或增生,无真茵侵犯.结论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检查、病理学特征与其他鼻窦炎不同.可辅助准确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36475 条记录 1817/1824 页 « 12...1814181518161817181818191820...182318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