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物治疗和清宫术对稽留流产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张黎敏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及清宫术对稽留流产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稽留流产患者75例, 采用随机分为3组,各25例,联合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药物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单纯手术组:直接清宫.结果:联合组完全流产率高,出血时间短,出血少,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用于稽留流产成功率高,出血少,增加一次清宫成功率,减少患者疼痛,间接减少清宫并发症.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佳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诊断为宫外孕并保守治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第1天单次服用150mg,第2天、第3天50mg/12h,3天共服用350mg;实验组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1次接受肌肉注射50mg MTX.结果:实验组在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β-HCG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实验组为86.67%;对照组为73.33%.结论:在宫外孕的保守治疗中,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米非司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中西医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剑兰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中医辨证施治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近年收治的EM患者112例,其中56例进行米非司酮治疗,记为西医组,56例进行米非司酮+中医辨证施治疗法,记为中西医组,比较2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组治愈率37.5%、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无效率7.1%则显著低于西医组的19.6%(p<0.01).结论:中西医联合疗法能够有效消除E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患者康复,不良反应少,长期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瘢痕子宫妊娠临床分析

    作者:廖永綦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CS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等方法 对22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术后人工流产史,平均(2.43±1.16),除一般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外,12例 (12/22 )有妊娠早期阴道少量不规则出血,10例(10/22)有下腹隐痛,术前分别误诊为宫内早孕及(或)先兆流产9例,稽留流产3例,宫颈妊娠2例,只有1例术前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另6例是在人工流产或刮宫术时大出血后,超声检查明确诊断.22例中11例行甲氨蝶呤全身或局部应用,配合米非司酮、中药保守治疗,9例行子宫动脉栓塞(UAE)配合药物治疗,2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 CSP一般超声检查可见复诊,应提高临床医生对CSP的认识;甲氨蝶呤全身或局部应用,配合米非司酮、中药口服是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 妇产科学疾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王荣

    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常见的避孕药物,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也有很好的效果,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米非司酮基础药理知识,然后分析了它在妇产科学疾病临床上的主要应用效果,后提出了实际应用该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 腹腔镜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比较

    作者:袁爱云;许海霞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了解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入我院的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及对照组(63例).治疗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50mmg bid口服治疗的同时给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50mg/m2.d肌肉内注射,共用药3d,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腹痛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及药物毒性反应等.并监测血β-hCG水平,于给药第3天及第4-5天复查血β-hCG水平及盆腔超声.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附件包块吸收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效果较保守药物治疗好,具有成功率高、输卵管通畅率高、血β-hCG转阴时间短、附件包块吸收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作为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输卵管妊娠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引产的疗效分析

    作者:何建梅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瘢痕子宫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术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宫颈成熟评分、宫缩至胎盘排出、引产成功率、软产道裂伤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用药至宫缩时间、阴道出血量、胎盘残留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引产疗效较好,引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宫外孕保守治疗

    作者:李丽东

    目的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探讨宫外孕的相关危险因素,保守治疗的适应征,治疗方法,成功标准,失败标准,度治疗过程中病情观察.方法查阅宫外孕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概括,提出自己的观点.结果宫外孕保守治疗过程中严格评价成功、失败标准,严格病情观察能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结论宫外孕保守治疗以甲氨蝶呤(MTX)米非思酮(RU-486)序贯用药为应用广泛,疗效好、副作用少,临床上值得推广.

  • 米非司酮单用与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比较

    作者:张艳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单用与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寻找.方法: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连续2个月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连续2个月服用米非司酮基础上加服止痛化症胶囊,停药2个月,观察痛经改善及血清CA125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服药的2个月全都闭经,停药后血清CA125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2个月后全部复经,对照组的血清CA125水平高于观察组(P<0.01);治疗前两组痛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2个月痛经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明显,停药2个月痛经评分低于单纯使用米非司酮者,有临床实用价值.

  • 米非司酮多次用药对大鼠子代安全性的研究

    作者:刘启兰;林宁;许烨;钱绍祯

    对米非词酮多次用药后大鼠子代的生长发育、生殖毒性、遗传毒性以及形态变化等进行了研究.SD大鼠雌雄合笼妊娠后,于妊娠第7~9天,每天给米非司酮4 mg/kg(抗早孕剂量),以终止妊娠.两周后重复以上步骤,并终止第二次妊娠.然后每天给米非司酮1 mg/kg共14天.再与雄鼠合笼,于确定妊娠当天开始,每天给米非司酮0.5 mg/kg15天.至孕20天,半数鼠解剖取材,余鼠产仔,观察各项指标.结果表明,米非司酮多次用药对大鼠胚胎的肝脏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以及幼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SCE),均未见明显的遗传学影响;出生的幼鼠生长发育良好,所测各项有关生殖毒性及形态变化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本检测的结果显示,米非司酮不引起大鼠子代的遗传学改变.

  • 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分泌中期人子宫内膜HOXA1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莉芬;王弘毅;武捷;罗宏志;朱正美;王介东

    通过口服米非司酮(RU486)改变子宫内膜的发育进程,观察内膜HOXA1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及与孕酮受体(PR)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的相互关系。13例月经周期正常志愿者观察两个周期。于对照周期的分泌中期取内膜。实验周期排卵前或后一次性口服RU486 10 mg,分泌中期取内膜,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OXA11、PR及LIF的表达。结果:对照周期内膜腺上皮HOXA11和PR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服药后,腺上皮HOXA11和PR表达强度大多增加,而LIF的表达强度大多下降;基质细胞的表达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提示HOXA11基因的表达与孕激素及其受体密切相关;分泌中期腺上皮HOXA11和PR表达下降或消失是内膜分化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LIF分泌达高峰的前提。

  • 紫草辅助米非司酮抗早孕对生殖激素的影响

    作者:刘建华;法韫玉;孙桦;罗冬英

    为了探讨紫草辅助米非司酮抗早孕时对早孕妇女血中生殖激素的影响,88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服用米非司酮、紫草、米非司酮加紫草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用药前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的变化。结果:单用米非司酮或紫草均对β-hC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者合用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单用紫草对血中FSH、LH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E2、P及T无明显影响。认为紫草对绒毛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与米非司酮合用影响更明显;紫草对垂体生殖激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否与紫草能提高药物流产效果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组织中MMP-26、TIMP-4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爱娟;修瑞杰;侯自红;岳秀英;顾向应;江昌新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对早孕期绒毛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6 (MMP-26)、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TIMP-4)表达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机制. 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7月~9月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计划生育科就诊,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正常早期妊娠(孕40~63d)妇女60例,分为米非司酮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又进一步按照孕周分别分为A1和A2亚组(≤7孕周),B1和B2亚组(>7孕周),每组各15例.米非司酮组给予米非司酮150 mg分次口服后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仅行人工流产术.采集人工流产术后绒毛组织,常规固定、包埋,显微镜下观察绒毛微血管数量(VMs),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26、TIMP-4在两组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结果 米非司酮组和对照组光镜下VMs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米非司酮组绒毛组织中MMP-26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米非司酮A1组显著低于对照A2组(P<0.05),其余各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绒毛组织中TIMP-4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亚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米非司酮并未影响绒毛微血管生长,可能是由于此时血管正处于代偿期.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打破MMP-26和TIMP-4的平衡,这可能是导致流产的原因之一.

  • 米非司酮与三苯氧胺合用对人早孕绒毛、蜕膜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克芳;于俊荣;刘芳;刘效群;樊瑞芹;齐慧敏;张凤娥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三苯氧胺合用抗早孕的作用机理. 方法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绒毛、蜕膜组织培养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泌乳素(PRL)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 结果米非司酮与不同浓度三苯氧胺(10、100、1 000、10 000 nmol/L)合用48 h与对照组相比,绒毛组织培养液中hCG、P、E2及6-Keto-PGF1α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TXB2水平显著升高 (P<0.05),6-Keto-PGF1α/TXB2比值显著下降(P<0.01); 蜕膜组织培养液中E2、6-Keto-PGF1α、PRL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米非司酮与三苯氧胺合用对蜕膜E2、TNF-α水平的影响比米非司酮单独应用显著增强(P<0.05,P<0.01). 结论米非司酮与三苯氧胺合用可显著影响绒毛、蜕膜组织的分泌功能,增加蜕膜组织TNF-α含量;对蜕膜E2及TNF-α水平的影响大于米非司酮单独应用.

  • 复方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形态学及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作者:刘效群;刘芳;于俊荣;李洁;樊瑞芹;齐惠敏;张凤娥

    目的观察早孕绒毛、蜕膜形态学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对复方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进行比较性研究.方法49例早孕者随机分为对照、米非司酮(150 mg/次)及复方米非司酮(含双炔失碳酯5 mg+米非司酮30 mg,12 h×2)3组.服药后24 h手术终止妊娠,取绒毛、蜕膜组织,应用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绒毛、蜕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结果米非司酮组少数绒毛间质水肿变性,蜕膜示小灶性变性、坏死,可见凋亡细胞;绒毛ER、PR着染强度及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P<0.05),蜕膜ER、PR染色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显著下降(P<0.05);复方米非司酮组绒毛表面附多量纤维蛋白样物,部分间质水肿,蜕膜呈片状变性、坏死,凋亡细胞散在;绒毛ER、PR着染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ER显著增加(P<0.05),PR略低但无显著差异;蜕膜ER、PR着染强度无显著差异,但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01).结论复方米非司酮使蜕膜ER、PR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明显降低,蜕膜变性、坏死较甚,但对ER、PR着染强度的影响相对小,这可能有助于提高完全流产率及子宫内膜的同步修复.

  • 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灶组织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青;高坚欣;韩庆斌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灶组织细胞的作用. 方法采用噻唑兰法观察米非司酮对1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灶组织原代培养细胞体外生长状态的影响,实验分为1.25、2.5、5.0 mg/L 3个药物浓度组,培养52 h,测定OD值,并与空白对照组对比. 结果 1.25、2.5、5.0 mg/L组及对照组的OD值分别为(0.219±0.044)、(0.185±0.038)、(0.152±0.033)、(0.262±0.068),5.0与1.25 mg/L组有显著差异(P<0.01),5.0、2.5 mg/L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细胞生长抑制率2.5 mg/L组(IR=29.4%)是1.25 mg/L组(IR=16.4%)的1.79倍,5.0 mg/L组(IR=42.0%)是2.5 mg/L组的1.43倍. 结论米非司酮能够抑制子宫腺肌病腺肌组织细胞的生长,其抑制能力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53例诊治分析

    作者:龙文香;周春慧

    目的 探讨剖官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株洲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3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 53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彩超检查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结合患者病史,53例患者治疗前均明确诊断.24例早期CSP患者首选甲氨蝶呤(MTX)加米非司酮治疗后联合官腔镜行清官术,成功率100%,无一例中转开腹.10例患者因子官瘢痕处包块偏大并突向膀胱或入院时大出血(>1,000 ml),选择了开腹手术.7例患者行急诊清官术,4例一次性清宫干净,另3例病情平稳后官腔镜下第2次清官.6例孕囊与子宫肌层分界清楚者直接清官一次成功.4例MTX杀胚治疗后自行排出孕囊.2例子宫大于孕90 d者,MTX杀胚治疗后B超监视下清官. 结论 超声检查及血β-hCG检测是诊断CSP的主要方法,MTX加米非司酮治疗后联合官腔镜下清官术,是治疗早期CSP微创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 双炔失碳酯合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研究

    作者:耿琳琳;黄俊;王幼劬;孟俐;朱晓红

    目的观察双炔失碳酯与米非司酮抗早孕的协同作用,以及对药物流产的成功率、流产后出血时间的影响. 方法 21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常规药物流产;B组:常规药物加双炔失碳酯7.5 mg,间隔12 h×4次;C组:在常规药物加双炔失碳酯7.5 mg,间隔24 h×2次.观察3组的胎囊排出时间、流产后阴道出血情况及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变化. 结果与A组比较,B、C组胎囊排出时间及流产后出血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流产后出血时间<14 d者明显增加(P<0.01),>21 d者明显减少(P<0.01),流产后2周尿hCG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0.05);B和C组完全流产率均高于A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胎囊排出时间,流产后阴道出血天数及流产后尿hCG的变化,B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常规药物流产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双炔失碳酯可以加强米非司酮的抗早孕作用,缩短药流后出血时间,提高药物流产的安全性.

  • 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组织中IV型胶原及纤维粘连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玉贤;李翘竹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u 486)对早孕蜕膜组织中IV型胶原、纤维粘连蛋白(FN)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米非司酮的抗早孕机理。方法:孕<60 d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药物组口服米非司酮总量为150 m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测定早孕蜕膜组织IV型胶原(对照组15例,药物组20例)和纤维粘连蛋白(对照组25例,药物组30例)的分布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早孕蜕膜组织中IV型胶原、FN均明显减少(P<0.01,P<0.05)。尤其是 IV型胶原在腺体基膜,FN在蜕膜细胞间质中降低为明显(P<0.01),上皮基膜、血管周围IV型胶原含量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米非司酮明显影响早孕蜕膜组织中这两种细胞外基质(ECM)的含量及分布,可使IV型胶原、FN的含量减少,而起到抗早孕作用。早孕蜕膜组织中这两种ECM成分可能受孕激素及糖皮质激素的调控。

  • 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各期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翠萍;刘莹;邵文祺;李惠军;胡小英

    对药物流产(药流)后再次妊娠的孕妇观察其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并与有手术流产(术流)史的孕妇进行比较,探讨药流的安全性.方法:同期内选择年龄23~35岁的药流(212例)或术流(201例)后再次妊娠的健康妇女,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其妊娠期并发症(妊高征、自然流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过期妊娠)与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盘残留、胎膜不全、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等)的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结果:妊娠期并发症,术流组(20.9%)明显高于药流组(12.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先兆流产发生率术流组(13.4%)明显高于药流组(3.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0);分娩期并发症术流组(17.4%)与药流组(19.3%)无显著性差异;妊娠结局术流组(3.5%)与药流组(3.8%)无显著性差异.认为药流对再次妊娠分娩与术流一样都是安全的,并且药流再次妊娠时妊娠期并发症明显低于术流.

13082 条记录 6/655 页 « 12345678...65465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