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蒙古绝经后女性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惠春霞;陈文婕;席云峰;钱永刚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5年4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健康档案的非高血压女性人群共计2 592人,平均年龄(43±12)岁,其中未绝经女性1 895名,(37±8)岁,绝经女性697名,(58±6)岁为研究对象,通过t检验、 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 分析绝经女性正常高值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绝经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未绝经组明显升高(P<0.05);绝经组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超重、肥胖患病率、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血脂异常患病率、三酰甘油异常患病率和低密度脂蛋白异常患病率均较未绝经组明显升高(P<0.05);年龄段在55~59岁、60~64岁和65岁以上,超重、肥胖、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为正常高值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55岁、超重、肥胖、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为绝经女性正常高值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正常高值血压者股总动脉弹性的研究

    作者:阚艳敏;马琳;杨华;韩秀玲;吴秀萍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检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股总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T技术检测63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双侧股总动脉的弹性参数,即弹性系数(β)、僵硬度(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用常规血管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同期检查的5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左、右侧股总动脉的β、Ep、AC、AI、PWVβ及IMT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与女性之间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高值血压组股总动脉的β、Ep、PWVβ均增高,AC降低,IMT、AI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股总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下降;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优越于常规超声,能更早的发现股总动脉弹性改变,对临床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股总动脉作为采样血管波形相对稳定,重复性较好.

  • 正常高值血压者静息心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明凯;鹿育萨;杨济民;畅晓园;刘爱媛;程臻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静息心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在山西大医院体检中心检测的18~55岁正常高值血压者1599例,依据静息心率水平分为4组:静息心率<60次/min有345例,静息心率60~65次/min有370例,静息心率66~70次/min有448例,静息心率>70次/min有436例。记录其血压、年龄、静息心率、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血脂4项、肌酐、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比较4组被研究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呈显著正相关性;静息心率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性。多重线性分析(α入=0.05,α出=0.10的纳入排出标准显示,对静息心率影响因素依次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年龄、甘油三酯、尿酸和空腹血糖。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静息心率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心血管交感神经激活可能解释这种关系。

  • 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郝翠平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80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按ABPM有无晨峰现象分为晨峰组(67例)与非晨峰组(1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BPM、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晨峰组白昼、夜间、24 h、晨峰平均收缩压(MSBP)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t依次为2.59、3.46、2.71、11.89,均P<0.05);晨峰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晨峰组(U=4.587 0, P<0.01);晨峰组Gensini总积分明显高于非晨峰组(t=41.8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压晨峰(MBPS)、24 h平均舒张压(MDBP)、空腹血糖、年龄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预测冠心病发生及严重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晨峰血压可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 正常高值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清D-二聚体、胱抑素C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重构的关系

    作者:马倩倩;申萌楠;申晓彧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中血清D-二聚体(D-dimer)、胱抑素C(Cys C)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286例,根据是否合并HHcy分为正常高值血压组(Hcy<10μmol/L,n=145)和正常高值血压合并HHcy组(Hcy≥10μmol/L,n=141),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人群140例为正常对照组.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Hcy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 C水平,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水平.观察和分析三组受试者血D-二聚体、Cys C、Hcy与C-IMT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正常高值血压组血Hcy水平升高,C-IMT增厚,合并HHcy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HHcy组与正常高值血压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D-二聚体及Cys 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正常高值血压组患者血Hcy与C-IMT呈正相关(r=0.231,P<0.05);正常高值血压合并HHcy患者D-二聚体、CysC、Hcy与C-IMT呈正相关(r=0.226、0.186、0.307,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B=0.881,P=0.029)、Cys C(B=0.197,P=0.018)、Hcy(B=0.003,P=0.034)是C-IMT的影响因素.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合并HHcy患者血清D-二聚体、Cys C及血浆Hcy与C-IMT增厚相关.

  • 北京社区人群正常高值血压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作者:马为;张宝娓;杨颖;齐丽彤;孟磊;陈峰;朱赛楠;霍勇

    目的 分析北京社区人群正常高值血压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 2007-2008年,在北京石景山地区两个社区(古城和苹果园社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n=3324),入选资料齐全者2895人.调查血脂、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测量baPWV.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后,以正常血压为对照,计算正常高值血压人群baPWV增高(≥14 m/s)的比值比(OR值).结果 随着血压水平升高,年龄、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sCRP和baPWV等增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糖尿病、吸烟、BMI、hsCRP增高、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均与baPWV增高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相关因素后,以正常血压为对照,正常高值血压人群baPWV增高的OR值为2.89(95% CI2.21~3.77,P<0.01).结论 baPWV增高与正常高值血压独立相关.

  • 正常高值血压者冷加压试验血压变化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

    作者:路方红;刘振东;赵颖馨;王舒健;孙尚文;胡小亮;李俊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冷加压试验血压变化与24 h血压变异相关性.方法 将受试者261人按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冷加压试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组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于理想血压组(P<0.05);正常高值血压者冷加压后0及60 s收缩压增加幅度分别为(14.0±6.5)及(9.3±5.0)mm Hg,冷加压试验阳性率为25.6%,低于高血压组,但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24 h、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均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0 s收缩压增加幅度与夜间收缩压变异、24 h收缩压变异呈正相关(r=0.625和r=0.512,均P<0.01);60 s收缩压增加幅度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呈正相关(r=0.617和r=0.533,均P<0.01).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冷加压后血压增加幅度上升,血压变异性增加,冷加压后血压增幅与血压变异相关.

  • 正常高值血压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作者:朱颖;黄科宇;陈辉;杨慧;李会敏;安利杰;张鑫;赵性泉;吴寿岭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与新发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在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101 510人中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按入选标准选取观察对象5440人组成研究队列,分别于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对观察队列进行随访健康体检,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010-2011年血压水平将观察队列分成3组: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并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5440名观察对象中,排除2010-2011年超声检测发现颈动脉有斑块者,纳入本次研究3089人,其中未参加2012-2013年健康体检者175人,颈动脉斑块超声资料不完整者561人,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2353人.随访2年后,全部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15.0%;正常血压组(n=618)、正常高值血压组(n=950)、高血压组(n=785)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9%、15.5%、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正常高值血压组按不同血压水平分为正常高值血压1组(收缩压/舒张压120~129/80~84mm Hg)和正常高值血压2组(收缩压/舒张压130~139/85~89mmHg),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正常高值血压1组、正常高值血压2组、高血压组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分别比正常血压组增加67.6%、73.4%和109.6%,其OR值分别为1.676(95% CI1.145~2.454),1.734(95%00 CI 1.137~2.644),2.096(95% CI 1.468~2.993).结论 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增加.在正常高值血压阶段,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已显著增加.

  •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唐蕊;李海涛;马文君;孙绍贤

    目的 观察正常高值血压(PH)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高血压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意义.方法 按照JNC 7诊断标准筛选出PH患者10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91例,同时随机挑选血压正常健康人(NT)98例作为对照.采用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结果 PH组患者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体质量指数(BMI)明显高于NT组(P<0.05或0.01).PH组和EH组血清MDA、LPO明显高于NT组[MDA,PH组(13.8±2.2),EH组(18.9±2.0)比NT组(10.5±1.3)/μmol/L,分别为P<0.05和P<0.01];[LPO,PH组(2.4±0.4),EH组(2.8±0.4)比NT组(1.9±0.2)μmol/L,分别为P<0.05和P<0.01].PH组血清GSH-PX明显高于NT组,EH组却明显低于NT组[GSH-PX,PH组(0.22±0.04)比NT组(0.20±0.03)μmol/L,P<0.05;EH组(0.18±0.04)比NT组(0.20±0.03)μmol/L,P<0.053.PH组和EH组血清SOD都较NT组低[SOD,PH组;(72.4±10.7)、EH组:(65.1±10.0)比NT组(79.0±10.2)U/mL,分别为P<0.05和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正常高值血压与BMI、GSH-PX、MDA、LPO呈正相关(β为0.496、1.768、1.565、1.204;分别为P<0.05、P<0.05、P<0.01、P<0.01).正常高值血压与SOD呈负相关(β为-0.115,P<0.05).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SOD下降、GSH-PX上升、MDA、LPO等过氧化产物增高,提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增强.

  • 非高血压中老年人群血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作者:李雯;赵剑秋;李俊娟;刘雪梅;李晓庆;黄玮;邵丹;张丽;吴寿岭

    目的 探讨开滦研究队列基线(2006年)血压水平及4年后(2010年)血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方法 在参加2006 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101 510人中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按人选标准选取观察对象5440人组成研究队列,于2010-2011年对观察队列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选取队列中非高血压人群共计3802人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基线血压和4年间血压变化进一步分为:①稳定为正常血压组(n=673);②正常血压进展为正常高值血压组(n=793);③正常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n=408);④正常高值血压降为正常血压组(n=295);⑤稳定为正常高值血压组(n=915);⑥正常高值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n=718),观察血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 正常血压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32.4%,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38.1%;正常血压稳定为正常血压、进展为正常高值血压组及进展为高血压组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19.2%、32.5%、54.2%;正常高值血压降为正常血压组、稳定为正常高值血压组及进展为高血压组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27.8%、34.4%、46.9%.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与稳定为正常血压组比较,正常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降为正常血压组、稳定为正常高值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OR值(95% CI)分别为2.451(1.604~3.744)、1.513(1.019~2.247)、1.643(1.212~2.228)和2.268(1.643~3.123).结论 非高血压人群中,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增加.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较低.

  •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赵颖馨;路方红;刘振东;王舒健;潘慧;孙尚文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2008-07-2009-07在山东省章丘市农村入选受试对象306例,其中理想血压组(<120/80 mm Hg)96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210例.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baPWV及颈动脉IMT检测.将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根据获取的24hABPM参数分为杓型组(92例)与非杓型组(118例),同时进行baPWV及颈动脉IMT检测.结果 非杓型组24 h收缩压(24hSBP)均值较杓型组升高[(123.6±8.5)比(119.6±9.5)mm Hg,P<0.05],夜间血压各指标均较杓型组明显升高(P<0.01).非杓型组baPWV[(1376.6±118.7)比(1311.9±114.2)cm/s,P<0.01]、IMT[(0.93±0.11)比(0.81±0.12)mm,P<0.05]均较杓型组升高.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夜间舒张压下降率(DBPF)、夜间收缩压均值(nSBP)是baPWV的影响因素,总胆固醇、SBPF、DBPF、24hSBP、nSBP是IMT的影响因素.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已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及弹性功能的减退.异常昼夜节律与baPWV及IMT密切相关.

  • 正常高值血压者动脉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作者:梁薇芬;张赛丹

    目的 了解正常高值血压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管内皮功能(FM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0-08-12湘雅医院体检中心正常高值血压者104例,根据动态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分为杓型组(55例)和非杓型组(49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FMD及颈动脉IMT.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动态血压呈杓型及非杓型各占52.9%及47.1%,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IMT大于对照组[(0.74±0.06)、(0.75±0.06)比(0.47±0.05)mm],FMD值小于对照组[(8.07±1.18)%、(5.89±0.93)%比(13.78±1.98)%,均P<0.05],其中杓型组FMD大于非杓型组.FMD与IMT呈负相关(r=-0.843,P<0.01).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者存在血压节律异常、IMT增厚及FMD减退,动态血压呈非杓型者FMD损害较杓型者更严重.

  • 中国中年人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

    作者:李珍;傅昌;毛宗福

    目的 了解中国中年人正常高值血压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整理7178名45~59岁的中年人血压、腰围、身高、体质量等基本情况和健康行为因素.正常高值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20~139和(或)舒张压80~89 mm Hg,且排除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结果 中年人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45.2%.男性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48.3%)高于女性(42.6%).在女性中,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在男性中相对稳定.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中,偏瘦(OR=0.264,95% CI 0.075~0.929)是正常高值血压的保护因素;腹型肥胖(OR=1.554,95% CI 1.027~2.350)、超重(OR=1.734,95% CI 1.139~2.640)和肥胖(OR=2.350,95% CI 1.266~4.363)是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在女性中,偏瘦(OR=0.509,95% CI 0.280~0.926)是正常高值血压的保护因素;年龄55~59岁(OR=1.553,95% CI 1.227~1.966)和肥胖(OR=2.655,95% CI 1.976~3.568)是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国中年人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较高,腹型肥胖、超重和肥胖是中年男性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而年龄55~59岁和肥胖为中年女性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

  • 正常高值血压者静息心率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作者:黄雨晴;魏学标;詹嘉欣;蒋磊;张莹;吴樱;莫与京;周颖玲;陈纪言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静息心率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及分析静息心率对LVH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收集新诊断和(或)未予以药物治疗的未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正常高值血压者,按静息心率水平分3组:静息心率<70次/min为A组、70~<80次/min为B组、≥80次/min为C组,比较各组间资料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VH的因素,并绘制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静息心率对LVH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有394人纳入本研究,年龄(52.0±4.4)岁,其中A组183人(46.4%)、B组136人(34.5%)、C组75人(19.0%);各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LVH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H发生率三组间逐渐升高(分别为2.7%、16.9%、4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98,P<0.05)、静息心率(OR=5.28,P<0.01)是LVH的危险因素.静息心率与LVH间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860(P<0.05),静息心率对LVH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年龄、静息心率是LVH的危险因素,不同水平的静息心率对LVH的影响存在差异,静息心率对LVH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脉搏波传导速度

    作者:孙刚;刘宏;丁燕程

    目的 探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血管脉搏波速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血压正常人群195例,分为两组:理想血压组90人(BP<120/80 mm Hg);正常高值组105人(BP:120~139/80~89 mm Hg).应用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对所有入选者同时测定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并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等,同时抽取空腹肘部静脉血测定血糖(BG)、血脂、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胰岛素(INS)的浓度.结果 1)两组间各因素比较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BG、ET、NO、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RPWV、C-FPWV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2)PWV与各因素的简单相关(Pearson)分析示:C-FPWV与年龄、SBP、DBP、腰围、TG、胆固醇(CHO)、VLDL、BG、ET、NO、HO-MA-IR相关.C-RPWV与年龄、腰围、SBP、DBP、TG、VLDL、BG、ET、NO、HOMA-IR相关.3)多因素回归分析示:C-FPWV=4.635+0.035 SBP+0.047 age+0.290 TG-0.099 BMI+0.010 ET-0.009 NO+0.076HOMA-IR.R2=0.514.C-RPWV=3.161+0.033 DBP+0.034 age+0.313 BG+0.012 ET-0.009 NO.R2=0.274.结论 1)血压正常高值者已经存在动脉弹性的减退.2)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弹性的减退与内皮功能失调、血糖、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 重庆市计划妊娠妇女高血压与正常高值血压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童琦;陈庆;杨柳;何杨;刘俊

    目的 了解重庆市计划妊娠妇女高血压及正常高值血压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按比例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计划妊娠妇女11 953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采集静脉血.结果 调查对象11 953人中,高血压1086例,检出率9.09%;正常高值血压4301人,检出率35.9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超重(OR=3.22)、肥胖(OR=8.44)、糖尿病(OR=2.43)、35~<40岁(OR=1.23)、≥40岁(OR =2.65)、渝东南地区(OR=1.30)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中(OR=0.73)、大学(OR=0.55)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超重(OR=2.03)、肥胖(OR=2.74)、35~<40岁(OR=1.43)、≥40岁(OR=1.35)、经常被动吸烟(OR=2.01)和生活压力很大(OR=1.34)是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大学(OR=0.58)是正常高值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市计划妊娠妇女高血压检出率处于一般水平,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较高;高血压及正常高值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超重、肥胖、年龄和文化程度等.

  • 天津市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定量评价

    作者:黄晶晶;孙跃民;高玉霞;牛凯军;姚薇;吴宪明;陈绘丽;赵欢欢

    目的 分析天津市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定量评价.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入选天津市内六区40~70岁非高血压常住居民1059人,将调查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者[收缩压12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80~89 mm Hg]622人(58.7%)作为研究队列,其中男性208人,女性414人.随访2年后,除外失访者及数据缺失者,终纳入正常高值血压者535(男173、女362)人,将发展至高血压183(男65、女118)例作为病例组,未发展至高血压者352(男108、女244)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不同危险因素暴露水平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并计算危险分数.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常高值血压男性人群,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危险性较高的前5位是微量白蛋白尿、高盐膳食、精神压抑、睡眠时间<5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2 mmol/L,危险分数分别为26.228、25.094、20.201、16.845、16.447.正常高值血压女性人群,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危险性较高的前5位是吸烟、精神压抑、过量饮酒、高盐膳食、高尿酸血症,危险分数分别为10.929、4.142、3.697、3.420、3.293.结论 通过定量评估方法,正常高值血压男性人群的高血压发病风险前5位:微量白蛋白尿、高盐膳食、精神压抑、睡眠时间<5 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2 mmol/L;女性人群前5位:吸烟、精神压抑、过量饮酒、高盐膳食、高尿酸血症.

  •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压进展及影响因素

    作者:黄喆;吴寿岭;高竞生;郑晓明;施继红;吴云涛;金成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压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6-2007年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中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正常高值诊断标准的人群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年对观察队列进行第二次健康体检,观察其进展成不同类型高血压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选正常高值血压人群33 913例作为观察队列,排除复查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失访者及参数缺失者后,纳入终统计的有效数据为25 474例.该人群第二次体检时有8361例进展至高血压,占整个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32.82%.排除服降压药者,其余7775例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IDH)和双期高血压组(SDH)分为3组.其中ISH组1615例(20.77%),IDH组2879例(37.03%),SDH组3281例(42.20%).将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40、40~<50、50~<60、≥60岁4组,ISH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60岁时高,达42.52%,而SDH组在60岁之前所占比例也随年龄上升,60岁后显著下降.IDH在<60岁,尤其是40~<50岁时所占比例较高(49.29%),60岁以后则下降至16.0%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ISH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和吸烟;影响IDH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三酰甘油、舒张压、收缩压、腰围、BMI和饮酒.影响SDH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空腹血糖、LDLC、三酰甘油、舒张压、收缩压、腰围、BMI、总胆固醇和饮酒.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进展至高血压的人群中,ISH、IDH和SDH的构成比分别为20.77%、37.03%和42.20%,年龄、性别、腰围、总胆固醇等因素对正常高值血压进展成各型高血压的影响不同.

  • 不同干预措施预防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发生高血压的效果

    作者:成丽娟;张述萍;刘芳;刁玉涛;孙晓萌;尚河颖;刘艳萍

    目的 针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取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将参加健康查体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1087例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干预组.对3个干预组分别采取现场宣教、通讯访谈、单独访谈3种不同干预措施,定期随访2年并观察血压和血压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个干预组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其血压情况、血清学指标及人体测量学指标有明显改善.心电图、动脉硬化程度则无明显变化.3种干预措施效果好的是单独访谈模式,差的为通讯访谈.另一方面,如果结合成本分析,虽然现场宣教组的效果中等,但仍不失为预防高血压健康教育的佳选择.结论 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经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科学、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 高尿酸血症和微量白蛋白尿分别与汉族女性正常高值血压相关

    作者:刘君;王珂;彭浩;张秋;晁湘琴;徐燕英;马亚娜;张永红

    目的 探讨女性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和微量白蛋白尿与正常高值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年龄≥30岁的1773名汉族女性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资料,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检测血脂、血糖、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和微量白蛋白尿与正常高值血压的关系.结果 经多因素调整后,尿酸水平与正常高值血压或高血压的危险呈正相关.当微量白蛋白尿者和使用降压药物者被排除后,与尿酸低分位者相比,其余分位者患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性明显增加[OR(95%CI)分别为1.23(0.90~1.69),1.54(1.11~2.13),2.25(1.59~3.20)].多因素调整后,与正常血压者相比,正常高值血压中血压较高者(130~139/85~89 mm Hg)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OR为1.85(95% CI 1.16~2.93).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者和使用降压药物者被排除后,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依然存在(趋势性P<0.01).结论 在中国汉族女性中,高尿酸血症和微量白蛋白尿分别与正常高值血压独立相关.

190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