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冷加压试验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患者的冠脉内皮功能

    作者:邓又斌;黎春蕾;朱蔚;松本正幸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高血压患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的变化率, 并判断用此方法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高血压患者16例(年龄51±5岁), 正常人16例(年龄50岁±4岁).应用超声心动图仪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试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图像.测量其内径, 并计算内径百分变化率.另选11例(52岁±6岁)已行冠状动脉造影者, 在冷加压前后分别用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测量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 并计算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冷加压前后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高血压患者(-3.7%±10.6%)明显低于正常人(13.2%±6.8%, p=0.0001).超声所测内径百分变化率与冠脉造影所测结果间高度相关(r=0.93, p=0.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 冷加压负荷超声心动图可准确检测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

  • 超声评价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时不同脑血管阻力变化差异性的研究

    作者:刘杰;曹铁生;张宏喜;段云友;袁丽君;刘禧;李莹莹

    目的 观察冷加压试验(CPT)下多普勒超声所测不同脑血管阻力变化的差异性,为通过多普勒超声评定脑血流的自身调节功能选择合适的脑血管.方法 记录CPT中27例健康青年人右侧大脑中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和右侧椎动脉的时间平均大流速(Vm),并同步记录血压,计算相对血管阻力(V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PT中,右侧大脑中动脉(RMCA)、右侧颈内动脉(RICA)和右侧椎动脉 (RVA)的VR均随着平均动脉压(MAP)的上升而明显增加,其中RICA的VR增加率与MAP上升率基本一致,而RMCA 和RVA的VR增加率略小于MAP的上升率(P<0.05).结论 在CPT中,交感神经兴奋对颈内动脉内径的影响比对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内径的影响要小,因此,颈内动脉Vm的变化能较准确地反映其实际血流量的变化.颈内动脉是多普勒超声评定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为适宜的脑血管.

  • 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X综合征的冠脉内皮功能

    作者:黄润青;李治安;王新房;吕清;谢明星;李爱莉;户晓芳

    目的:应用冷加压试验(CPT,内皮依赖性扩血管反应)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 (NTG,内皮非依赖性扩血管剂)结合冠脉血流显像(CDCFI)新技术评价X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应用CDCFI分别测量13例X综合征患者(组A),15例正常组(组B)静息及CPT,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前降支冠脉血流速度(CPV),并分别计算血流增加率(△%).结果:CPT后两组的冠脉血流速度均有所增加,但X综合征组的冠脉血流速度增加率明显低于正常组(21%vs62.7% P<0.05),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两组冠脉血流速度增加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新技术结合冷加压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试验可有效的无创的评价X综合征的血管内皮功能.

  • 超声波强度分析技术用于正常人颈动脉冷加压试验

    作者:罗向红;曹铁生;刘杰;段云友

    目的 应用超声波强度(WI)分析技术观察正常人冷加压试验(CPT)前后颈总动脉内径的变化,判断WI分析技术评价颈总动脉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正常健康志愿者24名,应用WI分析技术和常规二维超声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试验后的右侧颈总动脉大内径、小内径、内径变化幅度及内径变化率.1周后随机选取10名行重复试验.结果 WI分析法测量正常人右侧颈总动脉大内径、小内径、内径变化幅度及内径变化率在冷加压后均增大(P<0.05).二维法冷加压试验前后颈总动脉大内径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I分析法重复测量大内径组内比较均具有高度一致性(r=0.96,P<0.0001),平均差异(0.03±0.01)mm.结论 WI分析法可准确测量CPT前后颈总动脉内径变化,检测颈总动脉功能.

  • 超声心动图评价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作者:向慧娟;邓又斌;常青;黎春蕾;毕小军;杨好意;王林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对晚期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有作用.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测量3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计算其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川崎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4.7%及 11.1%±3.8%,P<0.0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所诱导的冠状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川崎病急性病程中是否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者冷加压前后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0%±4.5%及0.4%±6.4%,P>0.05).结论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有川崎病病史者较健康儿童减低,提示川崎病后存在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异常.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早期治疗不能干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 波强度新参数的临床应用

    作者:罗向红;李朝军;曹铁生;段云友;刘杰

    目的 应用波强(WI)分析法探讨正常人冷加压实验前后颈总动脉血流平均波强(MWI)、收缩早期瞬时波强(W1)和收缩晚期瞬时波强(W2)在评价颈总动脉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志愿者24名.应用WI分析法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冷加压后右侧颈总动脉的W1、W2及颈总动脉血流参数,并计算颈总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血流MWI.绘制W1、W2和MW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三者的检验效能. 结果与试验前相比,颈总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与W1均显著减低,MWI与W2显著增加(P<0.05).MWI、W1和W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731和0.698,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常规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血流MWI可评价颈总动脉功能.

  • 正常高值血压者冷加压试验血压变化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

    作者:路方红;刘振东;赵颖馨;王舒健;孙尚文;胡小亮;李俊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冷加压试验血压变化与24 h血压变异相关性.方法 将受试者261人按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冷加压试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组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于理想血压组(P<0.05);正常高值血压者冷加压后0及60 s收缩压增加幅度分别为(14.0±6.5)及(9.3±5.0)mm Hg,冷加压试验阳性率为25.6%,低于高血压组,但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24 h、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均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0 s收缩压增加幅度与夜间收缩压变异、24 h收缩压变异呈正相关(r=0.625和r=0.512,均P<0.01);60 s收缩压增加幅度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呈正相关(r=0.617和r=0.533,均P<0.01).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冷加压后血压增加幅度上升,血压变异性增加,冷加压后血压增幅与血压变异相关.

  • 青年人群冷加压试验的血压反应特征

    作者:杨立云;黄驰;张警兮;钱娇;颜才旺;吴睿;陈金凤;沈冲

    目的:通过对某高校学生人群的冷加压试验(CPT)调查,了解该青年人群CPT血压反应特征,以期为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招募志愿者的方法,在某高校大学生人群中征集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和进行CPT。

  • 心血管高反应对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的影响

    作者:王征;韩飞舟;杨建涛;林虹伶

    目的 研究心血管高反应性(HCVR)对中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 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在院疗养男性高血压(1级)患者60例,依照冷加压试验(CPT)将受试者分成高反应组及正常反应组.比较两组相应的临床资科以及动态血压、HRV等.结果 (1)与50名正常血压对照者比较,60名高血压患者中HCVR所占比例较高(58.3% vs 26.0%,P<0.01).(2)与正常反应组比较,高反应组24h平均收缩压(SBP)[(148.9±8.9) vs(143.6±8.5) mmHg,P<0.05]、24h平均舒张压(DBP) [(94.4±5.7)vs(90.5±6.0) mmHg,P<0.05]较高;夜间平均SBP[(145.4±9.2) vs (135.2±6.4) mmHg,P<0.01]、夜间平均DBP[(92.7±5.8)vs( 83.6±5.2) mmHg,P<0.01]增高更明显;高反应组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勺型高血压者较正常反应组显著增高(74.3% vs 28.0%,P<0.01).(3)高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相比,HRV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SDNN:(85.8±10.7) vs(118.6±13.8) ms;SDANN:(73.1±14.2) vs (106.1±15.2) ms;RMSD:(14.3±5.5) vs (22.3±9.5) ms; PNN50:(4.9±2.1) %vs (7.0±3.0)%,P<0.01].(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CVR(OR=4.53;95% CI 1.77~11.60)及HRV(OR=10.28,95% CI 3.94~26.86)降低可能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HCVR者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比例较高;高血压合并HCVR者非勺型血压多见,昼夜节律紊乱,心率变异减低,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 自主神经功能在急性高原反应发病中的意义

    作者:隆敏;覃军;黄岚;田开新;于世勇;喻杨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在急性高原反应(AM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43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完成进舱前的5min短程心率变异性(HRV)、冷加压试验(CPT)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检测后,进入低压氧舱模拟急进海拔4 500m 1天.所有受试者在模拟高原第2、10、20h接受HRV动态检测,并再次接受CPT及NA检测,出舱前进行AMS症状评分.根据AMS评分,25名评分≤10分者定为轻度AMS组,即A组;18名评分>10分者定为中重度AMS组,即B组.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进舱前CPT中收缩压升高幅度较高(P<0.05);B组在模拟4 500m第10h HRV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高频(HF)及总功率(TP)较低(均P<0.05),第20h PNN50及HF也较低(P<0.01,P<0.05),而LF/HF及血浆NA较高(P<0.05).AMS评分与进舱前SDNN、rMSSD、LF、TP及NA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模拟高原SDNN、rMSSD、PNN50及HF呈显著负相关(SDNN、rMSSD、PNN50 P<0.01,HF P<0.05),而与N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NS在AM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ANS功能检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MS易感人群,并有助于诊断AMS.

  • 急进高原初期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变化

    作者:隆敏;覃军;黄岚;田开新;于世勇;喻杨

    目的 联合采用多种检测方法探讨急进高原初期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变化. 方法 99名健康汉族男性青年, 分别在平原和空运至海拔3675m西藏高原后2~4d内接受了5min短程心率变异性、冷加压试验、静息心率及血压检测. 结果 与平原相比,急进西藏高原心率变异性中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LF)、高频(HF)、总功率(TP)、低频校正值(Lfnu)、高频校正值(Hfnu)及分型维数(FD)均显著下降, 而Lfnu和低频/高频(LF/HF)显著升高;冷加压试验中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幅度也显著下降;静息心率显著增快,而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变化. 结论 急进高原初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调节功能受到广泛抑制,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占优势.

  • 模拟急进高原1d健康青年男性自主神经功能动态变化

    作者:隆敏;覃军;黄岚;田开新;于世勇;喻杨

    目的 探讨急进高原1 d 内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低压氧舱模拟急进4500 m高原1 d,43名健康青年男性在进舱前和模拟急进高原第2 h、10 h、20 h接受5 min短程心率变异性(HRV)、静息心率(HR)及血压(BP)动态检测;进舱前和模拟急进高原过程中受试者各进行1次冷加压试验(CPT)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检测.结果 与进舱前相比,模拟急进高原1 d 内HRV中相差>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呈显著持续下降(P<0.01);低频/高频(LF/HF)呈持续升高趋势;模拟急进高原第10 h、20 h分型维数(FD)呈持续显著下降(P<0.05,P<0.01);低频校正值(LFnu)及高频校正值(HFnu)分别在模拟急进高原第2 h、10 h显著下降(P<0.05,P<0.01),随后均呈升高趋势.模拟急进高原1 d HR较进舱前持续显著升高(P<0.01),而CPT中收缩压升高幅度及血浆NA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急进高原1 d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活动较平原均显著减弱、调节功能受到广泛抑制,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并逐渐增强.

  • 壮族盐敏感人群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韦润峰;龚圆球;王若琦;潘征;黄照河;潘兴寿

    目的 分析壮族盐敏感人群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学院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壮族患者60例,根据冷加压试验结果分为盐敏感组和盐不敏感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值,分析两组患者盐摄入量、心率、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指标(胆固醇、三酰甘油)、心脏超声指标〔左心房前后径(LA)、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盐敏感组患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值为(17±2)mm Hg,高于盐不敏感组的(3±1)mm Hg(P<0.05).两组患者盐摄入量、BMI、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L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敏感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EF均高于盐不敏感组,LVS和LVD大于盐不敏感组(P<0.05).结论 壮族盐敏感人群血压应激反应增强,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EF增高,LVS和LVD增大,靶器官损伤出现较早.

  • TCD结合体位改变对脑血流自动调节评估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金俏;陈嘉峰;邢英琦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是指脑血流在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发生改变时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临床通过改变血压后测量脑血流的变化以反映CA的方式有很多,如:大腿袖带、下肢负压、冷加压试验,握拳动作、Valsalva动作等.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测定脑血流速度和脑自动调节能力的有效工具[1],它结合体位改变对脑血流进行测量是一种更方便更易接受的方法,不论对卒中预后进行评估还是某些自主神经疾病的辅助诊断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 正常血压中年人群的盐敏感状况及盐敏感检测方法

    作者:韩飞舟;王征;丁艳萍;王茜;林虹伶

    目的 调查血压正常的中年人群的盐敏感状况,比较慢性盐负荷试验与冷加压试验两种方法在盐敏感性检出上的一致性.方法 对68例血压正常的中年人进行冷加压试验和慢性盐负荷试验,根据慢性盐负荷试验结果将该人群分为盐敏感(SS)组和盐不敏感(NSS)组,比较SS组和NSS组的一般资料及血压增幅值差异.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比较慢性盐负荷试验和冷加压试验两种方法检测盐敏感性的差异.结果 慢性盐负荷试验结果发现,SS组为22例(32.4%),NSS组为46例(67.6%).与NSS组相比,SS组的年龄偏大、高血压家族史比例偏高(P<0.05),静息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偏高(P<0.01).与NSS组比较,SS组在冷加压试验后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增幅均升高(P<0.05,P<0.01).慢性盐负荷试验和冷加压试验两种方法检测盐敏感性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3,P>0.05).结论 血压正常的中年人群中盐敏感性检出率为32.4%,冷加压试验或可代替慢性盐负荷试验检测人群的盐敏感性.

  • 自主神经调控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早期发作的关系

    作者:黄松群;胡建强;黄新苗;郭志福;周炳炎;秦爱红;曹江

    目的 通过潜水反射试验、冷加压试验评估射频消融术后自主神经调控强度与心房颤动(房颤)早期发作的关系.方法 10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于射频消融术前后分别行潜水反射试验、冷加压试验,观察患者平均心率变化与房颤早期发作的关系.结果 10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双侧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共12例(11.8%)患者发作早期房颤.潜水反射试验使患者心率减慢,而冷加压试验使心率加快(均P<0.05).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潜水反射强度减弱(P<0.05),冷加压试验强度则无明显改变(P>0.05).与术后无房颤早期发作的患者相比,有房颤早期发作者的潜水反射强度更高(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迷走反射强度减弱,且其减弱程度可能与术后房颤的早期发作有关.

  • 冷加压试验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脂血症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作者:屈建锋;刘小冬;刘芬儒;孙向东;缪仕华;宋亚辉;谢秀乐

    目的:应用冷加压试验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脂血症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方法:将80例研究对象对分为两组:高脂血症组、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又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三个亚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显示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试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图像,测量其内径并计算内径变化百分率.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高脂血症患者冷加压负荷试验前后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变化百分率明显降低[(15.6±6.0)%∶(9.8±3.5)%、(9.9±3.5)%、(8.0±3.4)%,均P<0.05],其中又以混合性高脂血症者为甚.结论:冷加压试验超声心动图可用于检测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高脂血症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

  • 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及维生素C的急性作用

    作者:杨好意;邓又斌;毕小军;常青;刘红云;陆永萍;孟小军;黎春雷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并用此方法评价维生素C静脉注入对其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分别于维生素C静脉注入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试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并计算冷加压负荷试验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冷加压试验前后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硝酸甘油诱发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5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维生素C静脉注入后,1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高于静脉注入前(P<0.001),但硝酸甘油诱发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与静脉注入前(P=0.3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减低;维生素C静脉注入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结合冷加压试验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应变及应变率储备的研究

    作者:张超;刘咏芳;林小瑜;邹春鹏;赵雅萍;孙海燕

    目的 探讨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结合冷加压试验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应变及应变率储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6例无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6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全部进行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及冷加压试验,获得冷加压试验前后颈总动脉的大圆周应变和应变率,计算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例组的颈总动脉圆周应变(18.16%±4.62% vs.28.56%±7.42%,P<0.05)和应变率储备(20.33%±5.81% vs.32.09%±6.01%,P<0.05)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结合冷加压试验可以获得颈总动脉的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可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壁机械运动特性改变的新指标,同时可以反映颈总动脉的内皮功能.

  • 探讨评价心脏与血管耦联新参数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向红;李朝军;曹铁生;段云友;刘杰

    目的 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评价正常人冷加压实验前后颈总动脉内径、血流平均波强(MWI)变化,并判断此方法评价颈总动脉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健康志愿者30例.应用QIMT技术和常规二维超声分别观察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实验后的左侧颈总动脉,测量其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及血流参数,并计算内径变化率、MWI.随机选取10例,1周后进行重复检验.结果 QIMT测量正常人左侧颈总动脉大内径、小内径在冷加压后均增宽(P<0.05).颈总动脉血流MWI在冷加压诱导试验后增加(P<0.05).MWI与小内径、大内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45,r=0.282.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冷加压实验前后颈总动脉内径变化不明显(P>0.05).QIMT重复测量大内径组内比较均具有高度一致性[组内:r=0.96,P<0.0001,平均差异(0.026±0.014) mm].结论 冷加压实验结合QIMT可准确检测颈总动脉功能,QIMT测量血管管径精度优于二维超声.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