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妇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临床意义

    作者:成兴井;刘威平;缪蕾蕾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检测孕妇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同孕期的孕妇564例,然后用生物蛋白芯片检测她们血清中的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的阳性率.结果:单纯疱疹病毒Ⅰ号抗体的IgG、IgM阳性率分别为89.04%、0.93%,Ⅱ号抗体IgG、IgM阳性率分别为91.37%、0.72%.结论:对孕妇血清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能够很好地预防缺陷儿的出生率,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亲缘双份HLA不全相合脐血移植出现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作者:王玲;潘东泉;周长华;蒋卫桃;郑文

    患者女,22岁.2003年4月因骨痛2个月余,反复发热20余天而在外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因无相关供者,也未找到HLA相合的无关供者,故于首次化疗完全缓解后5个月行无关供者脐血移植(UD-CBT).术前病毒学检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抗原和抗体阴性,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M)、单纯疱疹病毒抗体(HSV-IgM)、EB病毒抗体均为阴性,心、肝、肾等无异常.双份脐血由广州市妇婴医院脐血库提供,HLA配型及供受者血型结果见表1.

  • 出生9小时的先天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一例

    作者:张五一;龙玉祥;符桂浓

    患儿男,出生后9小时,于2005年4月19日以"生后拒奶、少哭9小时、发热、皮肤红斑30 min"入院.患儿系第孕1产1,孕38周,剖宫产儿,Apgar评分1 min 8分,5 min 9分,出生体重3800 g,脐带绕颈1周,羊水清.生后患儿不食,少哭,反应较差;入院前30 min出现发热,体温38℃,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红斑,大小及形态不一,其母患"胆汁淤积症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体检淋巴结、肝脾不肿大.血常规:血红蛋白 123/L,红细胞3.89×1012/L,白细胞7.61×109/L,中性0.705,淋巴0.2,单核0.085,嗜酸性0.01,血小板82×109/L.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IgG和IgM阳性,无特殊用药及X线接触史,家庭居住环境无特殊,家族中无明显遗传病史.

  • 自然流产孕妇巨细胞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及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沈淑波;刘方鹤;刘敏

    目的了解自然流产孕妇中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用宁波亚太公司生产的金标检测卡检测116例自然流产孕妇及88例计划外妊娠行人工流产孕妇(对照组)的巨细胞病毒(CMV)IgM、单纯疱疹病毒(Hsv-2)IgM、弓形虫(TOX)IgM抗体.结果①自然流产孕妇组中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为10.34%(12/116),对照组阳性率为1.14%(1/88),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自然流产孕妇组中单纯疱疹病毒IgM阳性率为11.2%(13/116),对照组阳性率为2.28%(2/88),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自然流产孕妇组中弓形虫IgM阳性率为2.58%(3/116),对照组阳性率为1.14%(1/88),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自然流产组中巨细胞病毒IgM及单纯疱疹病毒IgM同时阳性者为7例,阳性率为6.0%(7/116),对照组为阴性.结论自然流产孕妇中存在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的感染,在诊断及治疗上应引起重视.目前已了解到诱发自然流产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针对自然流产孕妇检测了巨细胞病毒(CMV)IgM、单纯疱疹病毒(Hsv-2)IgM、弓形虫(TOX)IgM,以了解自然流产孕妇感染情况,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

  • 口唇单纯疱疹合并硬下疳一例

    作者:熊春萍;卢浩锵;黄卓辉

    患者,男, 25岁。因上唇部皮疹 1个月而就诊。患者于 1个月前上唇中部稍偏右起水疱,轻度痒痛,约 1周左右,水疱干枯结痂,但基底仍红并逐渐增大、变硬,无不适。剥去痂皮,基底少许糜烂渗液,反复不愈。近半年来,上述部位及附近唇部经常起水疱,痒痛,一般均于 7~ 10 d左右自愈而无需服药。共发生 4次左右,每次间隔约 1个月余。患者有非婚性接触史及口交史,既往无外阴溃烂史及可疑梅毒皮疹史。体检:上唇中部稍偏右见一约 1 cm稍隆起的结节,上覆黄色痂,触之硬而无痛;右颌下可触及 2个分别约鹌鹑蛋和乒乓球大的淋巴结,质硬界清,无触痛,尚活动,表面皮肤正常;外阴及全身其他部位无皮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 检测 1∶ 8 阳性,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TPHA )阳性。诊断:①单纯疱疹,②一期梅毒。配偶体检正常, RPR阴性。两人均给予苄星青霉素 240万 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 1周 1次,共 3周。治疗 2周后皮疹变平变软,仅见红褐色斑疹,但淋巴结缩小不明显, 3个月后复查,唇部恢复正常,颌下淋巴结仍有鹌鹑蛋大, RPR阴性。 1年后复查,临床体检及 RPR检测均正常。 讨论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时隐时显,并可与多种性病伴发,易于误诊或漏诊。黎兆军等 [1]检测了 95例梅毒患者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抗体, 26.3%阳性,但为隐性感染,未见典型的梅毒与单纯疱疹同时伴发的病例报道,尤其是位于口唇部。此患者有多次单纯疱疹发作自愈史,在就诊前一次发作未愈基础上发生硬下疳和局部淋巴结肿大, RPR和 TPHA均阳性而确诊,苄星青霉素治疗有效,为典型的单纯疱疹与梅毒感染并发病例。因而临床上应提高警惕,可疑病例应进行筛查,减少误诊和漏诊。

  • 结核性脉络膜炎1例

    作者:高颖;乔灵飞;薛敏;王泽飞;孙长文

    患者女性,54岁。因“右眼夜间视物模糊1年”于2013年11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结核病史,无发热、盗汗、咳嗽病史,无猫狗等动物喂养史。专科检查:左眼视力1.0,右眼视力0.8,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后细尘样KP (++),Tyndall(+)(图1),瞳孔直间接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右眼视盘边界清,色红,C/D约0.3,动静脉管径及走形无异常,中心凹反光模糊,中心凹鼻侧可见面积约2.0 PD大小的黄白色弧形隆起,边界欠清(图2),中周部视网膜可见多个散在黄白色点状病灶,边界欠清(图3);OCT:右眼黄斑处脉络膜波浪样隆起(图2);FFA:右眼视网膜未见明显高荧光渗漏点(图4);血清学检查:抗弓形虫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和风疹病毒抗体阴性和巨细胞病毒抗体弱阳性,抗核抗体系列、结核抗体及风湿三项均阴性,胸部X片及颈椎腰椎CT均阴性;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 PPD)试验强阳性。结合患者眼底病灶及PPD实验阳性,考虑结核性脉络膜炎,予抗结核治疗,异烟肼联合利福平口服。抗结核治疗5个月复查时右眼眼前节(-)(图5),后极部黄白色病灶消失,脉络膜平伏(图6),中周部视网膜黄白色点状病灶明显减少(图7)。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变化。

  • 脾结核误诊结缔组织病一例

    作者:朱德君;曾芙蓉;鲍世韵

    患者女,39岁,因“发热、头痛20天”于2013年5月8日入院。2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头痛,为下午至晚上中低热,伴有轻微畏寒,肌肉酸痛,有头痛,为双侧颞部阵发性胀痛,伴头昏沉感,无咳嗽、腹痛、尿急、尿痛等。近来体重下降10斤左右。既往史、个人史、流行病学史无特殊。母亲有“白血病”病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2°C,血压104/66mmHg,咽无充血,心肺查体无异常,腹平软,左中腹轻压痛,无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5×10^9/l,HGB 126g/l,PLT 163×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71.30%,嗜酸粒细胞比值0.80%。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巨细胞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弓形虫抗体均正常。结核抗体、艾滋抗体、梅毒抗体均阴性。血沉81 mm/h,C-反应蛋白39mg/L,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正常。核均质型1:100~1:320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抗心磷脂抗体阴性。心脏彩超无异常。肺部CT:拟右肺中叶少许慢性或陈旧灶。B超示脾脏多发实质性占位,子宫肌瘤。腹部增强CT示:脾脏肿大伴其内多发占位,性质待定,拟多发血管瘤?头颅MR+MRA:双侧额顶叶、两侧基底节区少许血管间隙扩大,部分为小缺血灶,MRA未见明显异常。骨穿检查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欠活跃,粒红巨三系尚增生,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5月12日行腹部CT时用地塞米松10mg,5月17日开始无发热。诊断考虑结缔组织病可能,但患者无口干、眼干、面部红斑及系统损害,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正常,诊断结缔组织依据欠充分,糖皮质激素治疗暂缓。5月26日MRI上腹平扫+增强:脾脏肿大,脾脏富血供占位,考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可能。于5月30日转肝胆外科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术中切除脾脏,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示脾结核。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脾结核。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