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护理

    作者:马小云;彭春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病之一.近几年来,由于诊断准确性及日益完善的护理措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存活率大大提高.护理工作在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35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骨髓抑制期发热感染、皮肤出血、饮食等方面进行护理,目标在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 福建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HLA-DRB1基因分析

    作者:金静君;胡洁;薛士杰;何萍;陈志哲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之间的关联.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方法,对32例ALL患者利104例健康正常人的HLA-DRB1基因进行分型并分析HLA-DRB1基因在二组间的分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L患者的HLA-DRB1*06的基因频率明显增高,为15.63%,RR=3.84,X2=8.01,P<0.001.结论:HLA-DRB1*06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关联.

  • 白血病的影像诊断

    作者:李书宇

    资料与方法白血病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22岁,平均8.5岁;病程45天~8个月.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2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4例,急性粒细胞性及急性网织细胞性白血病各2例,临床症状有发热者20例,有四肢骨关节症状者16例,4例有咳嗽、憋、喘等呼吸道症状.影像检查有骨骼改变的长骨20例13骨,扁骨20例28骨;脊柱20例16骨;10例胸片均有肺部浸润及心脏增大.同时伴有肋骨、肩胛骨、肱骨近干骺端骨质改变.8例作腹部CT及MRI检查有肝、脾、肾、淋巴结肿大.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HOX11基因阳性复发1例

    作者:张世恒;刘伶;高晖

    病历资料患儿,男,8岁,2008年6月3日因"发热8天,咳嗽5天"入院.入院查体:淋巴结大,肝肋下3.0cm.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89%;染色体46XY[6];免疫分型表达HLA-DR、CD34、CD22、CD19、CD10;14种常见融合基因阴性;强的松窗口试验敏感;化疗后第35天骨髓提示完全缓解.参照XH99方案,将该患儿划为低危组,但因为DNA指数未检测,故按照XH99中危方案予以化疗.现治疗23个月,2010年2月22日末次骨穿提示骨髓完全缓解,末次化疗为HDMTX+6MP方案,2010年5月VDLD方案化疗前,在无任何临床症状情况下,常规骨穿检查中提示骨髓复发,故留取骨髓标本送检,做免疫分型、染色体及找相应融合基因,免疫分型与病初完全一致,染色体正常,14种常见融合基因为阴性,但发现HOX11基因阳性.目前再次给予VDLP方案诱导缓解中,第35天骨穿提示完全缓解.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口腔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毛竹清;陈美艳

    目的 对于在防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儿患者化疗口腔黏膜反应中采用口泰含漱液的效果观察.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160例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化疗期间使用常规性的口腔护理,让患者的口腔保持清洁的状态,每天在早晨起床和吃东西以后以及睡觉前用生理盐水来含漱.在必要的时候,按照医生的嘱咐来对病症进行处理;治疗组的患者:除了给予其正常的常规口腔护理外,在患者化疗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使用口泰含漱液,总共使用30 d.对这两组在化疗期间使用常规剂量的口泰含漱液,患者口腔黏膜所出现的反应程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化疗期间使用常规剂量进行化疗时,患者的口腔黏膜的对比情况为:在治疗组中,出现Ⅰ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40例(50.00%);Ⅱ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30例(37.5%);Ⅲ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10例(12.50%);Ⅳ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0例(0.00%);在对照组中,出现Ⅰ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16例(20.00%);Ⅱ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20例(25.00%);Ⅲ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40例(50.00%),Ⅳ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4例(5.00%).对这两组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结论 在化疗期间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口泰含漱液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使得患者的痛苦得以减轻,让患者在整个化疗期间能够顺利进行化疗.

  • 孕期父母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风险关系分析

    作者:张经纬;曾强;赵亮;张明;张丽;顾清

    目的 探讨孕期父母接触可能引起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在天津市血液病医院就诊的179例ALL儿童为病例,同时选取136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设计ALL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表,对所得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ALL发病与性别(OR=1.934,95% CI:1.225~ 3.054,P=0.005)、母亲既往流产史(OR=2.378,95% CI:1.437~ 3.934,P=0.001)、孕期二手烟暴露史(OR=1.837,95%CI:1.098~ 3.071,P=0.020)、患感冒(OR=1.728,95% CI:1.082~ 2.762,P=0.022)、服用解热镇痛药(OR=4.858,95% CI:1.824~12.944,P=0.002)、接触空气净化剂(OR=1.731,95%CI:0.972~ 3.082,P=0.043)、父亲职业性接触石油类产品(OR=2.007,95%CI:1.110~ 3.629,P=0.021)、怀孕期间居所装修(OR=2.506,95%CI:1.414~4.439,P=0.002)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LL发病与性别(OR=2.037,95%CI:1.254 ~ 3.308,P=0.004)、母亲既往流产史(OR=2.078,95%CI:1.232 ~ 3.503,P=0.006)、怀孕期间居所装修(OR=1.689,95%CI:1.046 ~ 2.726,P=0.032)、母亲孕期感冒(OR=1.677,95% CI:1.018~2.764,P=0.043)、父亲职业性接触石油类产品(OR=1.988,95%CI:1.069~3.696,P=0.030)有关.结论 性别、母亲孕前流产史、怀孕期间装修史、母亲孕期感冒史、父亲职业性石油类产品接触史5项指标可能为引起儿童ALL的危险因素.

  • 6-硫鸟嘌呤与6-巯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厚玉姣;赵丽;刘祥鑫;马云云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如今已取得较好的治愈率,然而患儿仍面临很大的复发风险.研究发现,巯嘌呤类药物作为持续治疗的一部分是防止复发的关键.通常6-巯嘌呤(6-MP)用于长期维持治疗,而6-硫鸟嘌呤(6-TG)仅用于强化治疗部分,在治疗过程中并没有一个佳的选药方案.为探究6-TG是否比6-MP更适用于儿童ALL治疗,本文就其相关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SLC25A38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陈华英;卢燕燕;温红;鹿全意;张云武;许华曦

    本研究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SLC25A3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以23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实验组,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SLC25A38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23例实验组中SLC25A38蛋白阳性的有8例,阳性率34.78%,10例对照均未检测出SLC25A38蛋白;ALL患儿中SLC25A38蛋白阳性组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4673±0.05344,阴性组为1.296±0.2517;蛋白阳性组较阴性组SLC25A38 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蛋白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 =0.1097);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性别比例、免疫分型、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乳酸脱氢酶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25A38蛋白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蛋白,在初诊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过表达,有可能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新的分子标志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PTK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关亭;张爱琴

    本研究旨在检测不同亚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PTK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诊断的临床价值.选择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本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36例患者,按照细胞形态学将他们分成L1组(n=42)、L2组(n=45)和L3组(n=49),另外选择4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TK7 mRNA转录水平,采用Westem blot检测血清中PTK7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L1组PTK7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0).L2组PTK7转录水平显著高于L1组(P =0.000).L3组与L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123).L1组患者PTK7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仁1.564,P=0.000),L2组PTK7蛋白水平显著高于L1组(t=1.437,P=0.003),L3组PTK7蛋白水平与L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821,P=0.312).结论:血清PTK7蛋白表达检测具有诊断ALL的潜在临床价值,但对ALL分型不具有型特异性.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及维持期治疗中左旋门冬酰胺酶副作用的比较

    作者:王弘;李丹;李佳特;王秀丽;郝良纯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以探索L-ASP副作用的发生与患儿所处治疗阶段的关系,以便采用有效的监测手段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化疗安全性及患儿的长期存活率.对38例处于诱导缓解期患儿与40例处于维持期加强治疗患儿在应用L-ASP时的相关副作用发生率及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过敏反应、高血糖症及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在维持期加强治疗的ALL患儿高于诱导缓解期患儿,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异常、胰腺炎、低蛋白血症、胃肠道反应及合并感染性休克等副作用在诱导缓解期患儿中发生率高.结论:L-ASP在使用过程中有相关副作用的发生,尤其在诱导缓解期ALL患儿中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定期全面监测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副作用的发生,提高化疗的安全性.

  • 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18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副作用和血药浓度监测意义

    作者:王弘;迟昨非;李爽;王秀丽;郝良纯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为主的HD-MTX-CF + VDT方案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髓外防治中的作用及意义,并分析HD-MTX的毒副作用及动态MTX血药浓度监测在该方案中的重要作用,以避免或减轻HD-MTX的毒副作用,及时调整亚叶酸钙(CF)的解救剂量或必要时与以血浆置换,保证化疗的安全性及降低患儿骨髓外复发的几率.对180例ALL患儿先后进行380次 HD-MTX-CF + VDT方案的髓外防治,其中诱导缓解期患儿122例,维持期患儿58例;低危组68例、中危组80例、高危组32例.结果表明:HD-MTX的毒副作用包括皮肤黏膜损害、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及肾功能受累、发热、骨髓抑制、感染、过敏反应、极少数心肌损害等,占36.3%,均为可逆性损害.本组患儿出现MTX排泄延迟者110例,24小时MTX浓度>10μmol/L者3例、44小时>1.0 μmol/L者50例、68小时>0.1 μmol/L者57例,以合理调整CF解救剂量及对症治疗保护脏器功能均使MTX血药浓度降到0.1 μmol/L以下的无毒浓度,1例发生肾功能不全并治愈.结论:以HD-MTX为主的髓外防治方案对提高ALL患儿长期缓解及无事件生存率至关重要,但其相关副作用及风险性也随着MTX的剂量增大而增加,且MTX在体内代谢程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MTX的血药浓度,指导适时适量的CF解救是HD-MTX方案能够安全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 骨髓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作者:张淑红;周小鸽;余小蒙;王超;黄受方

    1.病例简介:患者男,3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乏力、气短,自觉头晕、头痛9个月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血常规示红细胞及白细胞减少,分片偶见原始细胞.骨髓穿刺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59%.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CD33、CD7、CD11b、CD19、CD5、CD2、CD3阳性.染色体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双表型.于确诊后7个月进行骨髓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给予环孢酰胺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平稳.于移植后第55天检查发现患者右颈后可触及肿大淋巴结2枚,大小均约1.5 cm×1.0 cm×1.0 cm.临床考虑:(1)白血病髓外复发;(2)病毒感染;(3)淋巴瘤.因患者移植术后2个月,尚未出无菌舱,不宜手术摘取淋巴结送检,因此于无菌舱内应用"友谊式穿刺针"[1]穿刺肿大淋巴结获取尽可能多标本,除制成1张细胞涂片外,剩余组织全部制成细胞块,常规切片,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EB病毒原位杂交染色.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筛选指标的特点分析

    作者:夏敏;刘家应;张泓;高原;李红;胡萌

    目的 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MRD)筛选指标进行分析并评估其意义和表达特点.方法 分离35例初发B-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的单个核细胞,对符合CD38、CD45弱表达,CD58、CD21、CD22强表达,CD34和Cu同时表达,染色体相关抗原CD66c表达的,与CD10/CD34/CD19进行四色抗体组合,应用流式仪检测,如在双参数点图上所选择的四色抗体组合出现的位置明显有别于正常骨髓相应位置的,则认定该抗体组合为有效的筛选标记并进行随后的MRD监测.结果 35例患儿中31例存在至少一个MRD标记,覆盖率为88.6%;21/35例患儿(60%)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筛选标记;TdT/CD10/CD34/CD19为常见的四色组合.结论 TdT/CD10/CD34/CD19作为四色MRD筛选标记覆盖率高,应作为常规和首选的筛选标记;免疫表型中Pro-B缺乏有效的筛选标记,出现2个或以上的筛选标记,对提高MRD的精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 CD38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特点和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夏敏;张泓;刘家应;廖雪莲;李红;刘青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中CD38的表达特点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79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系)初发者,入院后均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分型,并同时进行微小残留病变(MRD)的筛选,当抗原表达符合CD38低表达时,进一步与其他3色抗体(CD10、CD19和CD34)一起进行共4色的抗体组合检测,作为筛选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监测.根据CD38表达将ALL患儿分为CD38高表达组和CD38低表达组,对两组进行免疫分型特点、危险分层和生存时间的比较,统计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初发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系)患儿共79例,CD38低表达组为50/79例(63.3%),CD38高表达组为29/79例(36.7%);79例患儿中仅存在CD38/CD10/CD34/CD19一个筛选指标的4例,包含CD38/CD10/CD34/CD19且≥2个其他筛选指标(如TdT/CD10/CD34/CD19、CD66c/CD10/CD34/CD19和CD45/CD10/CD34/CD19等)的46例,无筛选指标的18例.危险分层中CD38低表达、CD38高表达两组分别为低危21/5例,中危14/15例,高危15/9例.CD38低表达组中early Pre-B 33例,Pre-B 12例,Mature-B 5例,CD38高表达组中early Pre-B 21例,Pre-B 5例,Mature-B 3例;两组中CD38高表达组的高危分层明显大于CD38低表达组(F=6.24,P=0.044),并且生存时间明显小于CD38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P=0.022).结论 CD38低表达时可作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MRD监测指标,CD38高表达组生存时间缩短,可能为ALL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例治疗体会

    作者:华军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造血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是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异常,分化阻滞、恶性增殖所致.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并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临床医生稍加注意,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急性白血病起病形式及病程中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其轻重程度不同致临床表现多样[1],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本文就近年工作中所见的一些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特殊病例做以介绍并提出治疗措施.

  • 1例卫萌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沈闵

    卫萌是替尼泊苷的商品名,此药为第3代半合成鬼臼毒素的糖基衍生物,亲脂性,需要载体[1],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S2后期和G2期,直接抑制DNA合成,具有较强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功能[2].我科发生卫萌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因抢救及时,未造成不良后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1例静滴门冬酰胺酶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作者:闻芳

    门冬酰胺酶是目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极为重要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分解血液中的左旋门冬酰胺,使需要门冬酰胺的肿瘤细胞呈缺乏营养状态,以发挥抗肿瘤效果.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损伤患者的胰岛B细胞而引起糖尿病.本院使用至今,发现1例用药中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 彩超诊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面部软组织浸润1例

    作者:冯蕾

    患者,男,4岁半.因面部发现多发包块3个月就诊.家长诉,患儿3月前面部开始"肿胀",并逐渐开始出现多个包块,患儿无特殊不适.患儿诉,近半月来包块疼痛,并出现乏力、低热,服"退热药"、"消炎药"未见好转.既往无其他病史.

  • 副肿瘤综合征的康复治疗:1例报告

    作者:丁帮建;王彤;陈旗;卞荣;厉苏苏

    1 病例资料病史:患者男性,60岁,因"双下肢麻木、疼痛、活动不利3月余"于2004年7月8日人院.患者2003年9月份体检时发现"糖尿病",住院治疗后发现血白细胞总数升高,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住血液科行定期化疗,至今已6个疗程.

  • 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弘;迟昨非;张欢;顾敏;王秀丽;郝良纯

    目的 对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对102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进行FBA分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G显带技术对68例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02例患儿中15.7%表达T淋巴细胞表型(T-ALL),84.3%表达B淋巴细胞表型(B-ALL).35.3%患儿存在髓系抗原阳性(My + - ALL),其中以CD13阳性率高,达27.8%.88接受核型检查的患儿发现核型异常41例(51.3%).T-ALL组患儿与B-ALL组患儿相比显示出更高的白细胞总数(>50×109/L)和髓外浸润表现.结论 免疫分型是对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有力补充,能够更加全面了解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和分化阶段,帮助对患儿进行临床危险的评估,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并有效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336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