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作者:毕慧;何勤;张铀;杨玲;王亚军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4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的免疫标志.认为免疫分型是FA B分型的必要补充,但仍需结合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检测,现报道如下.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HOX11基因阳性复发1例

    作者:张世恒;刘伶;高晖

    病历资料患儿,男,8岁,2008年6月3日因"发热8天,咳嗽5天"入院.入院查体:淋巴结大,肝肋下3.0cm.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89%;染色体46XY[6];免疫分型表达HLA-DR、CD34、CD22、CD19、CD10;14种常见融合基因阴性;强的松窗口试验敏感;化疗后第35天骨髓提示完全缓解.参照XH99方案,将该患儿划为低危组,但因为DNA指数未检测,故按照XH99中危方案予以化疗.现治疗23个月,2010年2月22日末次骨穿提示骨髓完全缓解,末次化疗为HDMTX+6MP方案,2010年5月VDLD方案化疗前,在无任何临床症状情况下,常规骨穿检查中提示骨髓复发,故留取骨髓标本送检,做免疫分型、染色体及找相应融合基因,免疫分型与病初完全一致,染色体正常,14种常见融合基因为阴性,但发现HOX11基因阳性.目前再次给予VDLP方案诱导缓解中,第35天骨穿提示完全缓解.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同骨髓细胞形态和免疫分型分析

    作者:侯金霞;李永红;贾彦娟;居军;丁进芳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和免疫型特征,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7年4月至2013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初诊的MM患者88例(MM组),同时以88例增生性贫血患者为对照(贫血组).用免疫固定电泳测定其单克隆抗体.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其骨髓细胞形态和免疫型,并比较不同百分比的骨髓瘤细胞组间免疫型表达,以评价MM组免疫型特征.结果 88例MM患者经免疫固定电泳检测,IgG型52例、IgA型26例、IgM型4例,Kappa轻链型52例、Lambda轻链型30例,6例阴性,贫血组无单克隆抗体表达.MM组形态学与贫血组(中位数0/200个)相比,前者浆细胞中幼稚细胞偏多,外形、胞浆、胞核均发生改变,且骨髓瘤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中位数25/200个,t=14.177,P<0.05).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MM组CD38+ 98.86%(87/88例)、CD138+ 97.73%(86/88例)、CD56+ 76.14%(67/88例)、CD184+ 73.86%(65/88例),部分伴HLA-DR、CD19、CD20抗原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32%(39/88例)、18.18%(16/88例)、15.91%(14/88例),MM组与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抗原分子(CD5、CD33、CD11b)不表达.用胞质染色法检出Kappa轻链阳性52例[59.09%(52/88例)]、Lambda轻链阳性30例[34.09%(30/88例)],与贫血组比较[0.00%(0/8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与免疫固定电泳的结果相一致(Kappa值=-0.199,P=0.03).此外,不同百分比的骨髓瘤细胞组间免疫型表达CD38、CD138、CD56、CD184、HLA-DR、CD19、CD20、Kappa、Lambda抗体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值分别为0.227、0.230、0.778、0.789、0.113、0.194、0.292、0.938、0.809).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是MM诊断的基本手段,结合免疫分型检测相关抗原分子,可协助临床客观准确地诊断MM.

  • 流式细胞术在我院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杨川艺;倪萍;涂文瑞

    目的 探讨本实验室所用13种单抗对白血病免疫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使用13种单抗对99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与形态学分型相比较.结果 使用13种单抗从99例急性白血病中分出髓系白血病(AML) 59例、淋系白血病(ALL) 27例、混合型(MAL)5例、未分化型(AUL)2例,诊断率达93.9% (93/99).AML中各抗原表达情况:CD13>CD33>CD14、CD7>CD2、CD19>CD10>CD5>CD20,其中多表达CD13、CD33;ALL中各抗原表达情况:CD19>CD13>CD10>CD20>CD33>CD5>CD7> CD2、CD14,其中CD1o、CD13、CD19、CD20表达率较高.免疫分型与形态学分型结果相比较,AML二者的吻合率为90.5% (57/63)、ALL二者的吻合率为76.5%(26/34);其中1例M0免疫分型为B/M混合、1例M1免疫分型为T/M混合、1例M2a免疫分型为T/M混合、1例L1免疫分型为B/M混合、1例L2免疫分型为T/B混合、1例L2免疫分型为Ly+-AML、2例L2免疫分型为AUL;1例形态学为浆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为AML、1例淋单混合型白血病CD7、CD13、CD14阳性.结论 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各具特征,形态学相同的白血病免疫分型未必相同,形态学不同的白血病免疫分型未必不同;本实验室所选单抗组合基本能满足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对于一些混合型和未分化型白血病的诊断亦能明确.

  • 多色流式细胞术对40例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研究

    作者:韩海燕;李志芹;卢艳

    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已成为现代白血病诊断所必需,其中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已成为急性白血病(AL)诊断和分型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标记技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可全面地与特异地检测出白血病细胞抗原的分布,使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结果更为准确和客观[1].

  • 儿童与成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Hans、Choi免疫分型和C-MYC基因特征

    作者:徐红艳;黄慧;杨文萍;黄传生;钟梅慧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各年龄组的Hans、Choi免疫分型及C-MYC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60例DLBCL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儿童组17例、成人组43例.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D10、BCL-6、MUM1、FOXP1、GCET1及CD5蛋白表达,根据Hans及Choi免疫分型标准分型;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C-MYC 基因.结果 1)Hans分型:儿童DLBCL组GCB型11例,non-GCB型6例;成人组DLBCL中GCB型9例,non-GCB型34例(P<0.05).2) Choi分型:儿童DLBCL组GCB型13例,ABC型4例;成人DLBCL组GCB型13例,ABC型30例(P<0.01).3) C-MYC基因:儿童组DLBCL中C-MYC基因断裂6例;成人组DLBCL中C-MYC基因正常43例(P<0.01).结论 儿童DLBCL以GCB型为主,预后较好;成人DLBCL以non-GCB或ABC型为主,预后相对较差,儿童DLBCL的C-MYC基因断裂明显高于成人.

  • 免疫分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卢丹;刘艳荣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是一种以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为特征的髓系肿瘤,具有很高的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随着对MDS认识的深入,MDS的诊断标准经历了由形态学单一诊断指标向多指标综合的质的飞跃.在2007维也纳标准和2008WHO分型标准中,免疫分型均被作为次要诊断指标.MDS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呈现出紊乱及异常表达,其中一些改变对其诊断、分型、预后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基于流式细胞术检测而建立的流式积分系统(FCSS)更是可以客观、量化评价这些免疫表型的异常,能弥补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及WHO预后积分系统(WHO classification-based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wPSS)评价MDS患者预后的缺陷,对临床上MDS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MDS的异常免疫表型和流式积分系统对MDS免疫分型在MDS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表型研究进展

    作者:乔纯;范磊;吴雨洁;李建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血液系统异质性的疾病,表现为骨髓原始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异常,无效造血及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细胞减少并易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本文就MDS疾病的骨髓形态学检查,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免疫分型等问题,特别是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技术检测对MDS诊断和预后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和残留病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翰卿;翟勇平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克隆性增生的疾病,目前仍是一种难以治愈的血液肿瘤.流式细胞术已广泛用于MM患者的免疫表型以及微小残留病灶监测,辅助MM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根据浆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不同可区分正常浆细胞和恶性浆细胞,目前许多免疫标注的临床意义已阐明,但对一些表型的临床意义仍有争议,检测方案和设门方法也未统一.本文对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和残留病灶流式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Ki-67在成人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昊;汪小姣;袁芳芳;艾昊;陈琳;米瑞华;李梦娟;尹青松;范瑞华;魏旭东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Ki-67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免疫分型、基因突变、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CD45/SSC设门检测原始细胞Ki-67的表达;分析Ki-67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LL患者Ki-67表达水平增高,中位表达率为29.2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ALL中,高危组患者Ki-67的中位表达率为31.49%,与低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ALL中,高危组患者Ki-67的中位表达率为4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初诊时WBC计数、是否髓外侵犯是影响总生存(OS)与无病生存(DFS)的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和髓外侵犯是影响患者OS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14岁、伴髓外侵犯的患者的预后不良;Ki-67水平的高低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免疫分型分化抗原与儿童B-ALL早期微小残留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月芳;张鸽;江咏梅;高举

    目的:探讨CCCG-ALL-2015方案治疗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免疫分型分化抗原与临床特征及早期微小残留病(MR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初诊B-ALL患儿临床资料,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行免疫分型检测;将诱导化疗后d19和/或46 MRD>0.1%作为早期治疗效应截点将患儿分为2组;应用秩和、卡方检验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CD19 (100%)、CD22(99.3%)及cCD79a(97.9%)是诊断B-ALL的特异性指标,交叉髓系抗原主要为CD13和CD33;CD45-与CD45+在初诊WBC(Z=6.845,P=O.000)、危险度分级(x2=8.260,P=0.016)、泼尼松敏感试验(x2=18.420,P=0.0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0-与CD10+在年龄(Z=6.253,P=0.013)、危险度分级(x2=6.699,P=0.044)、早期MRD(x2=4.951,P=0.026)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CCG-ALL-2015方案中,CD10+与早期MRD有相关性,提示有良好预后,并削弱了CD20与交叉髓系抗原对预后的不良影响.

  • CD5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杨林林;甘思林;刘延方;张秋堂;李涛;马杰;孙慧

    本研究探讨CD56+表达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了本院76例初治AML-M5患者,分为CD56+组(21例)和CD56-组(55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生物学特征、诱导缓解率、缓解时间、复发率及生存时间.结果表明,21例患者CD56+表达,占总数27.6%,中位年龄51.5岁(16-70岁),阳性组高白细胞血症12例(12/21),占57.1%,阴性组8例(8/55),占15%(P<0.05);阳性组髓外浸润13例(13/21),占62%,阴性组中有18例(18/55),占33% (P <0.05);76例患者免疫表型高表达CD13、CD33、CD64、CD11b、cMPO、CD38,其中CD56与CD11b表达呈正相关(r=0.59,P<0.05);阳性组诱导缓解达CR占60.0%,与CD56阴性组无明显差别(P>0.05);复发率75% (P =0.042),缓解时间平均5.5个月(95% CI,3.1-8.6,P=0.002),中位生存时间为10.1个月(95% CI,2.3-16.3,P=0.001),与阴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56+ AML-M5患者易出现高白细胞血症、髓外浸润,缓解率低,缓解间期短,复发率高,预后差.

  •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鉴别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作者:王韫秀;张继红;胡延平;曹方方;张男;陈芳;刘璇;张旻昱

    本研究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DMS)以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b)的免疫表型特点,探究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述疾病中的意义和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比较分析14例CMML患者、48例MDS患者、46例AML-M5b患者及18例正常人骨髓标本的免疫分型特点.结果表明,CMML患者单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MDS、AML-M5b患者及正常人骨髓(P<0.05),后3者之间无显著差别.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骨髓标本(P <0.05),但与CMML患者无明显差别.AML-M5b患者骨髓成熟粒细胞比例较CMML、MDS患者及正常骨髓标本明显减低(P<0.05).MDS、AML-M5b及CMML患者骨髓CD45/SSC特点与正常骨髓标本均存在一定差异.CMML患者骨髓具有CD2、CD56异常表达及CD14拖尾现象,与MDS、AML-M5b及正常骨髓标本相比差异显著(P<0.05).MDS与CMML患者骨髓单核细胞CD15表达缺失或减低现象较正常骨髓标本及AML-M5b患者显著,且CMML患者异常率高于MDS患者(P<0.05),两者粒细胞群均有显著CD13/CD11b/CD16表达规律异常现象,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其他抗原表达呈不同程度异常,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DS、CMML及AML-M5b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均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程度的相似处.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综合分析其免疫表型,对于区分CMML、MDS以及AML-M5b具有重要鉴别意义.其中单核细胞比例增高,伴有CD2、CD56异常表达,CD14拖尾现象,CD15缺失或减低及成熟粒细胞CD13-CD11b-CD16表达规律异常,对CMML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103例急性红白血病患者生物学特征与疗效观察

    作者:殷悦;占文琪;黄慧芳;张臣青;付丹晖;徐淑娟;胡建达;陈鑫基

    目的:本研究总结分析急性红白血病(AEL)的生物学特征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3例急性红白血病患者肝功能、乳酸脱氢酶、凝血、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通过缓解率、复发率、无复发生存及总生存等指标观察疗效.结果:白细胞、粒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中位数分别为3.04×109/L、0.67×109/L、66 g/L及45.0×109/L,71.1%的患者外周血涂片可以发现有核红细胞,无1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主要表达:CD13 (93.5%)、CD117(89.1%)、HLA-DR(87.0%)、CD34 (80.0%),部分患者表达淋系抗原CD4 (42.9%)及CD7 (28.9%).82例患者核型分析显示,正常核型52.4% (43/82),异常核型41.5% (34/82),检查失败6.1% (5/82).34例异常核型中,简单异常41.2% (14/34),复杂核型58.8% (20/34).对60例患者检测融合基因显示,阳性率为16.7% (10/60).27例患者检测预后基因突变显示,阳性率为77.8% (21/27).初诊急性红白血病103例中接受化疗81例,可进行疗效分析66例.2个疗程累积缓解率45.5%(30/66),复发率36.7% (11/30),中位复发时间15.5(6.2-50)个月.可进行疗效分析66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CR(30例)患者截至随访结束未达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优于未获CR(36例)患者12个月(P =0.001).CR患者5年生存率65%,无复发生存(RFS)中位时间46.2个月,3年RFS为58%.结论:AEL患者具有高表达CD34抗原、多为复杂核型等生物学特点.虽然AEL患者缓解率低,生存期短,但缓解患者人群具有较好的长生存及良好的生存质量.

  • CD146在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谢晓晴;王卫敏;甘思林;陈胜梅;张秋堂;谢新生;刘延方;程远东;刘玉峰;徐学聚;孙慧

    目的:探讨CD146在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其他抗原、临床、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6在儿童(44例)与成人(24例)B-ALL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146异常高表达与性别、初诊时外周血血象、骨髓原始淋巴细胞与幼稚淋巴细胞比例等参数的关系,比较CD146与其他抗原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D146异常高表达患者1个疗程的缓解率.结果:成人B-ALL中CD146异常高表达率为29.17% (7/24),儿童B-ALL中CD146异常高表达率为9.09% (4/44),在成人组显著高于儿童组(P<0.05);在成人组中CD146与CD64(r=0.491,P<0.05)和CD117(r=0.578,P<0.05)呈正相关关系,在儿童组中CD146与CD71(r=0.419,P<0.01)、CD58(r=0.301,P<0.05)呈正相关关系;经1个疗程的正规化疗后,异常高表达CD146的成人组和儿童组的缓解率均低(P<0.05).结论:成人B-ALL患者的CD146表达率高于儿童B-ALL患者.CD146与预后较差的抗原呈正相关.CD146可能是一个预后不良的指标.

  • 329例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作者:郑源海;林元峰;许瑞元;周艳贞;黄轶群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的应用.方法:应用CD45/SSC设门的四色流式细胞术对329例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结果:在所有被检测的病例中,表达率高的淋系抗原为CD19、HLA-DR、CyCD79a和cTdT,其次为CD10、CD22、CD34、CD38、CD20和CyIg;髓系抗原CD13和CD33常伴随表达,CD11b、CD15、CD117与T系抗原CD4、CD7和CD56很少表达.CD10阴性早B-前体-ALL(Pro-B-ALL)在婴儿中发病率高,达60%;伴有CD117高表达的发病率达40%.Pro-B-ALL在其他儿童及青少年中较少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又增加,青年和中老年发病率分别为22.7%和14.8%,明显高于儿童组(4.4%).成人B-ALL免疫表型特点受年龄的影响较小,不同年龄段成人B-ALL的抗原表达异质性较小.成人B-ALL与儿童B-CLL相比,其CD10和CD38表达下降,CD34、CD13和CD33表达上升,存在多种具有不良预后意义的抗原异常表达.前B-ALL(Pre-B-ALL)在各年龄组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且CD20表达相对于早B-前体-ALL与普通-B-ALL明显上升.结论: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存在有特征性免疫表型特点,这些特点有助干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 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及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璐璐;刘欣;李庆;朱小玉;王兴兵;朱薇波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免疫分型特点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收集516例初发AML患者骨髓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的免疫表型.结果表明,①516例AML中髓系相关抗原阳性表达率较高,依次为MPO(95.0%)、CD33(93.0%)、CD13(88.8%)、CD117 (69.4%),而CD14、CD15、CD64、CD71表达较低,其中145例AML伴淋系抗原表达,分别为CD7 21.5%、CD19 6.0%、CD2 0.78%、CD100.58%、CD20 0.58%;CD71在M6中阳性表达率为100%,CD64在M5中阳性表达率高(30.2%);CD34总阳性表达率为57.8%.②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64.7%,M3组中CD34+患者CR率低于CD34-组(P=0.019).非M3组CD34阳性组的CR明显低于CD34阴性组(P=0.002);CD19+患者CR率高于CD19-组(P=0.028);CD7+患者CR率明显低于CD7-组(P =0.002);CD71+患者CR率低于CD71-组(P=0.013);MPO+患者CR率高于MPO-组(P=0.015);CD11b、CD13、CD33表达阳性组与相应阴性组的C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分型是诊断AML的必备条件,它有助于指导白血病的临床分型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

  • 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鲁广建;宋志善;张群妹;李平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的表达情况,以明确其与BAL预后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相关抗原,所用单克隆抗体B淋巴细胞系列为CD10,CD19和CD34;T淋巴细胞系列为CD2,CD3和CD5;髓系为MPO,CD13和CD33,终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9例(4.2%)被诊断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其中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共同表达6例(66.7%),髓系和T淋巴细胞系共同表达3例(33.3%).4例CD34表达阳性(44.4%)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表现出显着较高的CD34抗原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较差,CD34阳性表达可能与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 9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杜晓艳;胡凯;赵伟;杨萍;万伟;景红梅;克晓燕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对9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化验指标、治疗方案及疗效、生存及预后因素.结果:9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多为中老年起病,中位发病年龄50.5岁,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1.35;72.3%的患者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25.5%的患者起病时存在B症状;57 4%起病时即存在结外器官侵犯,其中以骨髓侵犯为常见,占36.2%;BCL-2/IGH基因重排的检测阳性率为33.9%,FL 3级的患者占24.5%;起病时Ⅲ-Ⅳ期为71.3%;87例可追踪并可评价疗效的患者,ORR为92.0%,其中CR率为79.3%,复发率为35.2%,其3、5和10年OS分别92.1%,84.6%和77.4%,3、5和10年PFS分别为68.5%,61.4%和41.9%;应用美罗华组患者累积OS及PFS均较未应用组患者改善,但二者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FL分期、ECOG评分、白蛋白、乳酸脱氢酶、消化道受累、初治是否达CR对患者OS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消化道受累与否、初治是否达CR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BCL-2、CD10、ECOG评分、白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数是否正常、血红蛋白、血沉、LDH正常与否、消化道受累与否对FL患者PFS有显著影响(P<0.05);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初治是否CR、有无消化道受累、LDH正常与否、ECOG评分为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FL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确诊时多为晚期,骨髓受累常见.CD10阴性为FL预后不良因素.消化道受累与否,初治是否达CR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治是否CR、有无消化道受累、LDH正常与否、ECOG评分为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的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雯娟;赵娟;贺鹏程;王晓宁

    目的:探讨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的特点以及两者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5名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涂片及骨髓免疫分型资料,观察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形态和免疫分型特点及两者在淋巴瘤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骨髓中均有典型的淋巴瘤细胞的形态,免疫分型中分化抗原表达与原疾病病理类型相吻合,T细胞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主要表达CD7、CD3、CD2、CD5、CD11b、CD34及HLA-DR,其中CD7为敏感,其阳性率为69.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细胞主要表达CD19、CD20、CD22、CD79a、skappa及早期抗原HLA-DR等,其中CD19阳性率高为89.5%.35例患者中28例骨髓涂片中淋巴瘤细胞比例与骨髓免疫分型中淋巴瘤细胞比例吻合,7例骨髓涂片的淋巴瘤细胞比例与免疫分型中淋巴瘤细胞比例相差1.5倍以上.结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骨髓涂片结合免疫分型在判断淋巴瘤细胞是否骨髓侵犯方面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减少漏诊率,有利于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的早期诊断.

394 条记录 1/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