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的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雯娟;赵娟;贺鹏程;王晓宁

    目的:探讨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的特点以及两者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5名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涂片及骨髓免疫分型资料,观察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形态和免疫分型特点及两者在淋巴瘤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骨髓中均有典型的淋巴瘤细胞的形态,免疫分型中分化抗原表达与原疾病病理类型相吻合,T细胞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主要表达CD7、CD3、CD2、CD5、CD11b、CD34及HLA-DR,其中CD7为敏感,其阳性率为69.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细胞主要表达CD19、CD20、CD22、CD79a、skappa及早期抗原HLA-DR等,其中CD19阳性率高为89.5%.35例患者中28例骨髓涂片中淋巴瘤细胞比例与骨髓免疫分型中淋巴瘤细胞比例吻合,7例骨髓涂片的淋巴瘤细胞比例与免疫分型中淋巴瘤细胞比例相差1.5倍以上.结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骨髓涂片结合免疫分型在判断淋巴瘤细胞是否骨髓侵犯方面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减少漏诊率,有利于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的早期诊断.

  • 骨髓形态差异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敏;李以贵;聂大年;龙静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差异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200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贫血患者,依照临床诊断分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组(megaloblastic anemia,MA)和难治性贫血组(refractory anemia,RA),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骨髓形态、血象检查及外周血涂片结果、红系巨幼变率及有核红细胞数.结果:MA组患者出现发热、出血、消化系反应、脾大、疲乏无力、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率、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细胞含量与RA组相似,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患者红系病态、粒系病态、幼稚粒细胞、淋巴样小巨核百分率、PAS阳性率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明显低于RA组(P<0.05),而红系巨幼变率(90.00%)明显高于RA组(10.00%)(P<0.05),而MA组幼稚红细胞百分率(53.33%)与RA组接近(60.00%).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患者大多数临床表现、外周血涂片结果较为一致,RA组骨髓形态检验在诊断时应重点观察淋巴样小巨核细胞,而在MA组则应强调红系巨幼变的胞体,有核红细胞百分率(PAS)可作为临床诊断参考.

  • 成人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作者:黄志新;杜欣

    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介于良恶性之间,由Langerhans细胞的异常增生所致的一组病变,是一种非典型的细胞增殖性疾病[1].文献报道极少.我院收治1例成人LCH.现就骨髓形态诊断分析如下.

  • 骨髓形态正常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周靖泳;王娟;汤华

    目的:提高对临床表现不典型及骨髓形态正常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总结1例骨髓形态正常的CML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青年女性,外周血白细胞轻度升高,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及发作性胸闷,骨髓形态正常,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bcr-abl(b2a2/b3a2型)融合基因转录本,染色体:46,XX,t(9;22)(q34;q11)[8]/46,XX[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骨髓形态正常的CML很罕见,极易漏诊、误诊,bcr-abl融合基因及费城染色体是确诊依据。

  • 骨髓形态学在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尉岩;闫晨华;史惠琳;刘艳荣;邱镜莹;江滨;王德炳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包括细胞化学染色)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4)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MIC)分型中的作用.方法对47例初治AML的骨髓穿刺标本进行形态学、免疫表型和染色体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7例形态学诊断为AML-M4和AML-M5的患者终经MIC分型诊断为AML-M5 25例;AML-M4 19例(其中AML-M4Eo 5例);t(8;21)AML 2例;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1例.结论在AML-M4及AML-M5的MIC分型中,骨髓形态学仍具有重要的的诊断价值,免疫分型和染色体检查与形态学相互依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探讨

    作者:孙永华

    目的 对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35例难治性贫血患者设为难治性贫血组,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设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骨髓形态进行检验,并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难治性贫血组患者骨髓形态检验结果中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患者占比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检验结果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在临床诊断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骨髓形态及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壮儒;林楚怀;杨永怀

    目的:探析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骨髓形态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择2007年8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全部患者均予以羟基脲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沙利度胺疗法,两组均治疗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脾脏大小、肝脏大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水平;评估观察组的入院时骨髓象、治疗1年后骨髓象、治疗3年后骨髓象、治疗5年后骨髓象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脾脏大小、肝脏大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水平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脾脏大小、肝脏大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可作用于巨核细胞,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状态,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有血液学改变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骨髓形态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荆梅华

    目的:观察有血液学改变的风湿免疫性疾病骨髓形态特点,总结在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5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骨髓表现及血液学改变.结果:观察45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的血液学改变发现,血象仅一系减少占比低,其次两系减少、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主要表现为慢性病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结论:风湿免疫性疾病常常累及血液病变,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鉴别风湿免疫疾病与原发造血系统疾病,对疾病的后续治疗有重要作用.

  • 骨髓形态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在淋巴瘤的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吴雅荣

    目的:观察骨髓形态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对淋巴瘤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38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人群3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变化情况.并对研究组进行骨髓活检,观察骨髓浸润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在CEA、CA125、CA153、SF上均显著低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在CA199、CA724、AFP、CYRA21-1 、CYRA21-1、NSE上比较差异则不显著(P>0.05);研究组中骨髓浸润患者在血清CEA、CA125、CA153、SF水平上显著高于骨髓未浸润者,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髓形态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对诊断淋巴瘤和预后治疗转归有一定指导价值.

  • 细胞形态学检查在鉴别诊断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方面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聪明;曾小敏

    目的:分析细胞形态学检查在鉴别诊断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7例难治性贫血患者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难治性贫血组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及有核红细胞糖原高碘酸-无色品红染色(PAS)检查,然后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相比,难治性贫血组患者在进行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时发现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粒系病态造血、红系病态造血及PAS呈阳性的几率较高.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相比,难治性贫血组患者巨幼变原始红细胞的体积、巨幼变早幼红细胞的体积均较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难治性贫血患者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病情进行鉴别诊断时应综合分析其进行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及有核红细胞PAS检查的结果,以提高其病情诊断的准确率.

  • 急性杂合细胞性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读片及特点总结

    作者:朱凤;刘丹丹;朱明清;潘金兰;陈苏宁

    目的:探讨急性杂合细胞性白血病(hybrid acute leukemia, HAL)患者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诊断特征。方法2008年—2010年住院的急性杂合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共10例,选择其中5例典型病例及特殊病例,取其骨髓片经瑞氏染色置于OLYMPUS CX31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杂合细胞白血病骨髓特点主要表现为细胞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骨髓原始细胞的比例较高,细胞分化程度均较差;细胞胞体可以出现大小不等的表现,胞核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核染色质细致,但是细致程度粗细不等,核仁隐显不一;胞浆量多偏少,除个别特殊病例外,多不见颗粒或颗粒较少。结论双表型杂合细胞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细胞形态学既具有淋系特点,又具有髓系特征,因此诊断时需紧密结合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

  • 三氧化二砷治疗骨髓纤维化一例

    作者:赵世香;韩悦;胡璐萍;朱倩;王甜甜;仇惠英;孙爱宁;吴德沛

    患者,男性,63岁,2010年1月因WBC、Plt升高来我院就诊,当时血常规示:WBC22.84×109/L,Hb99g/L,Plt 417×109/L,骨髓形态: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可能大,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系统占80.5%,其中原始粒细胞1%,早幼粒细胞1%,红细胞系统增生相对低下,仅占5.5%,粒红比14.64∶1,巨核细胞数全片>100个,可见小核、巨核,血小板大、成堆易见.JAK2突变基因检测阴性,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明显异常,融合基因检测:PML-RARa阴性,多重PCR未检测到常见的29种白血病融合基因转录本,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ADP和Risto诱导大聚集力分别是35.51%、33.58%).

  • 骨髓形态检验鉴别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静;裴兵;张建富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50例和难治性贫血(RA)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进行骨髓形态检验,然后比较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与MA相比,RA骨髓形态中红系细胞病态和粒系细胞病态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与MA贫血患者骨髓中的红系巨幼变和粒系细胞巨幼变百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A和RA在临床上和骨髓检验形态学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又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在临床检验诊断时前者应该重点观察巨核系病态造血,而后者则应该重点观察红系巨幼变细胞体积.此外,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可作为临床诊断两者的鉴别指标.

  • 398例中学生贫血分类结果评价

    作者:柏居林;王录贤;何宏周

    为了调查麟游县中学生贫血的分类以及各种贫血的比率.笔者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麟游县两所二级医院中学生贫血住院患者进行骨髓形态、组织化学染色,血液细胞分析、血液生化检验,结合拟定标准进行贫血分类,现报道如下.

  • 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骨髓形态检验对比分析

    作者:徐军丽

    目的:研究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形态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贫血和50例难治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设为MA组和MDS-RA组,均进行骨髓形态检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骨髓形态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红系细胞巨幼变、 粒系细胞巨幼变和多核小巨核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患者的红系细胞病态、 粒系细胞病态和淋巴样小巨核的百分比均低于MDS-RA组患者,P<0.05.外周血象比较:全血细胞减少、 单纯血红蛋白减少、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和红细胞减少、 幼红幼粒细胞细胞的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RA组患者的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高于MA组患者,P<0.05.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患者在骨髓形态学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又有各自的特征,巨幼细胞性贫血以骨髓红系细胞巨幼变为主要病变;难治性贫血应结合病态造血情况综合分析,准确诊断.

  • 恶性肿瘤骨髓内转移病例骨髓形态、血象特点及临床表现分析

    作者:廖丽娟

    目的:研究分析恶性肿瘤骨髓内转移患者的骨髓形态、血象特点及临床表现,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骨髓形态、血象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贫血、骨痛,所有患者的骨碎片中均可见不同成因以及成簇分布的转移性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异常.结论:恶性肿瘤骨髓内转移患者的骨髓形态、血象及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特征,临床上对贫血和骨痛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十分重要.采用常规骨髓穿刺涂片检查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发现骨髓转移情况,同时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找到原发病灶,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 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患者骨髓形态对比及意义分析

    作者:郑海涛;李瑞芹

    目的 对比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难治性贫血患者骨髓形态的异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35例,难治性贫血(RA)3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检验及检查资料,对比分析其临床表现、骨髓检查结果及血液检查等结果.结果 MA组患者红系病态率、粒系病态率、淋巴样小巨核率及PAS阳性率均明显低于RA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发热、出血、消化系反应等临床表现率上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象检查中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细胞含量相似,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临床表现及外周血象相似,RA骨髓形态应重点观察淋巴样小巨核细胞;MA组则应强调红系巨幼变的胞体.

  • 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骨髓形态学特征

    作者:周红琳;陈以娟;蔡欣;任潇潇;郭慧霞;张晶晶;王立茹

    目的 通过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骨髓细胞学及骨髓活检病理结果,探讨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ITP(PITP-ANA)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15年7月住院治疗110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免疫学检查,分为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ITP(PITP-ANA)组、原发ITP(PITP)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ITP(SITP)组,并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骨髓形态学及病理特点.结果 骨髓增生程度在3组患者中均以增生活跃及明显活跃为主.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比例在PITP组、PITP-ANA组及SITP组分别为4.92%、16.67%、26.32%,SITP组巨核细胞数量较PITP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稚巨核细胞数量在SITP组高于PITP-ANA组.骨髓病理检查中网状纤维PITP-ANA组较其他两组增生明显.结论 SITP和PITP-ANA组患者的骨髓更易表现为巨核细胞计数减少和骨髓纤维化.

  • 替加环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血流感染1例

    作者:刘晨曦;魏辉;周春林;林冬;刘凯奇;张广吉;魏述宁;秘营昌;王建祥;张凤奎

    患者男,26岁,半个多月前出现间断发热,伴乏力,自服“感冒退热药物”好转,1周前出现心悸、头晕、头痛,入院查体可及舌溃疡,左侧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有压痛;可见外痔,伴触痛。入院后查血常规示:WBC 40.02×109/L、RBC 1.93×1012/L、Hb 66 g/L、PLT 118×109/L,分类可见幼稚细胞49%;骨髓形态示急性髓系白血病M5b骨髓象;免疫分型见两群异常细胞群,分别为偏幼稚单核细胞表型、异常髓系原始细胞表型。

  • 24例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李玉平

    目的:探讨实验室指标及骨髓形态学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MM )的诊断价值,了解 MM 的发病特点,减少误诊率。方法对2009~2014年就诊的24例M M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 M患者中,贫血20例(血红蛋白平均为85 g/L );红细胞沉降率加快20例(红细胞沉降率平均为114.5 m m/h );蛋白尿15例,平均为(++);肾功能受损11例,肌酐平均为144.2μmol/L ,尿素氮平均为19.25 mmol/L ;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成串钱状排列,91.6%(22/24)骨髓片中发现畸形浆细胞(即骨髓瘤细胞)。异常的24例免疫分型中,IgG型、IgA型、IgM型、未分泌型分别是16例、5例、2例、1例。结论由于M M恶性程度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容易误诊和漏诊,因此临床医生诊断MM 患者时应结合血象、骨髓象、生化指标、免疫球蛋白等实验室相关指标,以及X线骨密度等相关检查,对提高MM的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重要的价值。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