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核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陈建

    结核病是全球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耐药结核,特别是耐多药结核患者逐年增多,致使全球结核病的流行形势非常严峻.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流行菌株的确定、耐药性监测、结核病感染、暴发以及传染源追踪等方面是十分有效的检测手段.

  • 多色流式细胞术对40例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研究

    作者:韩海燕;李志芹;卢艳

    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已成为现代白血病诊断所必需,其中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已成为急性白血病(AL)诊断和分型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标记技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可全面地与特异地检测出白血病细胞抗原的分布,使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结果更为准确和客观[1].

  • 髓母细胞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张琪;刘丕楠;赵赋;孙异临

    髓母细胞瘤( medulloblastomas,MB)是常见的儿童恶性脑肿瘤,好发于儿童小脑部位,是一种恶性侵袭性胚胎性肿瘤,大多数通过脑脊液途径播散。世界卫生组织将MB按照组织学改变分为5型[1],分别为经典型、大细胞型、促纤维增生型、伴大量结节型和间变型。有学者将MB按分子生物学分型分为4型[2-3],分别是 Group A ( Shh )、Group B ( Wnt)、Group C和Group D,但是鲜见关于MB超微结构特征的报道。我们对收集的7例MB临床样本进行超微结构特点分析。

  • 流感嗜血杆菌表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作者:田国忠;张砺;任红宇;王晓蕾;李晋蜀;李晓静;高源;李学春;郑玉红;邓克芬;崔志刚;邵祝军

    目的 应用生物学分型、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表型和分子分型特征,了解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1988年和2004-2007年期间,成都市儿童医院从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培养273株流感嗜血杆菌,菌株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微生物手册>.菌株的生物学分型和血清学分型分别参照Kilian和Pittman分类法.应用PCR方法对所有的菌株进行荚膜鉴定和血清学分型鉴定.随机选择100株流感嗜血杆菌菌株,应用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 273株流感嗜血杆菌可分为8个生物型.17.6%(48/273)的菌株为生物型I型,43.6%(119/273)为生物型Ⅱ型,22.7%(62/273)为生物型Ⅲ型,7.3%(20/273)为生物型Ⅳ型,5.9%(16/273)为生物型V型,0.4%(1/273)为生物型Ⅵ型,1.8%(5/273)为生物型Ⅶ型,0.7%(2/273)为生物型Ⅷ型.99.6%(272/273)的菌株为无荚膜的、血清学不可分型的流感嗜血杆菌,1株为血清型f型.100株流感嗜血杆菌经PFGE分析,可分为96个PFGE基因型,93株菌株各自代表一个PFGE基因型.基因型的分布与菌株的分离时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是无荚膜的、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菌株,生物型主要是Ⅰ、Ⅱ和Ⅲ型.血清学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菌株PFGE基因型呈现明显的多态性,菌株的分子多态性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在成都市没有形成暴发与流行的分子流行病学原因;PFGE基因分型与生物学分型和血清学分型比较,具有很强的菌株分辨能力,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研究适用的分析方法.

  • 手足口病儿童咽部嗜血杆菌带菌率调查及分型研究

    作者:吴开进;陈国添;马晓红;林世恒;李全庆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HFMD)儿童咽部流感、副流感嗜血杆菌的携带状况和分离株生物型的分布,为预防和控制HFMD儿童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12年1~6月住院儿童841例,其中HFMD儿童624例、非HFMD儿童217例的咽拭子,用嗜血杆菌专用培养基分离细菌,API NH试验条鉴定和生物学分型,分析嗜血杆菌携带率、分型及分布.结果① HFMD病例组检出嗜血杆菌143株,携带率为22.92%;非HFMD病例组检出嗜血杆菌42株,携带率为19.35%,两组携带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嗜血杆菌在HFMD儿童中主要分布于1~3周岁,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型以Ⅱ型、Ⅳ型为主,副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型以Ⅰ型、Ⅳ型为主.结论 HFMD儿童携带嗜血杆主要是Ⅰ型、Ⅱ型、Ⅳ型,流感嗜血杆菌以致病较强Ⅱ型为主,加强嗜血杆菌监测,指导临床在治疗HFMD过程防范嗜血杆菌继发感染.

  • 成都地区成人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研究

    作者:刘华伟;王晓蕾;郭元彪;包勇;蒋贵平;杨莉莉;曾家伟;王战豪;郭慧敏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成人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发生情况、流行菌株生物学分型和菌株耐药背景以及临床基本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断面研究方法,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对我国成都地区两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都江堰市医疗中心)18岁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总共100例患者,男78例,女22例,患者年龄29~93岁,平均年龄(69.09 ±13.79)岁.对Hi流行菌株进行生物学分型、PCR技术检测荚膜基因和药敏试验.所有数据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家医院病原菌分离阳性率、Hi分离阳性率、并发症、生物学分型等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行×列表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两家医院18岁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病原菌检出率为46.71%(15447/33069),其中100例痰培养检出Hi 101株,Hi检出率0.31%(101/33069),Hi占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比0.65%(101/15447),经PCR鉴定全部为未分型Hi;生物学分型按检出率从高到底依次为Ⅰ型42.57%(43/101)、Ⅳ型29.7%(30/101)、Ⅱ型15.84%(16/101)、Ⅲ型9.9%(10/101)、Ⅶ型1.98%(2/101)和Ⅵ型0.9%(1/101);Hi阳性疾病构成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59%(59/100),肺部感染35%(35/100),支气管炎6%(6/100);其中55%(55/100)为社区获得性感染;69%(69/100)的感染者存在其他并发症;病死率8%(8/100);β-内酰胺酶产酶率38.61%(39/101);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率2.97%(3/101),中介率4.95%(5/101);β-内酰胺酶阴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2.97%(3/101);头孢呋辛耐药率16.83%(17/101);头孢克洛耐药率38.6%(39/101);头孢噻肟耐药率6.93%(7/101);氧氟沙星耐药率1.99%(2/101);上述抗生素耐药率两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我国成都地区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全部为不可分型,生物学分型以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为多见,出现氨苄西林耐药菌株以及氧氟沙星耐药菌株.

  •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学分型、药敏和感染途径的研究

    作者:李文竹;涂晨;王小龙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阴道加德纳菌(GV)的生物学分型、药敏和感染途径.方法 根据Briselden方法对GV进行生物学分型和传播途径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细菌性阴道炎组(BV组)GV检出率51.8%,对照组(NBV组)GV检出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检出6种生物型,两组生物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GV敏感的药物为:克林霉素、罗红霉素、四环素和甲硝唑.配偶间与自身不同部位检出同型菌株的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V的不同生物型与BV发病有关,GV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对常用药物敏感性不高.

  •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带菌情况及分型研究

    作者:陈辉;孟晓军;俞慕华;黄锐敏;袁梦;鞠长燕;刘楚云;段永翔

    目的 了解深圳市健康学龄前儿童口咽部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Hi)携带情况及菌型特点.方法 选择深圳市具有代表性的3所日托幼儿园健康儿童181名,进行口咽部Hi携带率监测,Hi分离株进一步作生物学分型、血清分型及PFGE分子分型.结果 从181份样品中共分离到Hi45株,阳性率为24.9%.生物学分型分别为Ⅰ型2株(4.4%)、Ⅱ型13株(28.9%)、Ⅲ型18株(40.0%)、Ⅳ型2株(4.4%)、Ⅴ型2株(4.4%)、Ⅵ型2株(4.4%)、Ⅶ型0、Ⅷ型6株(13.3%).血清分型为不可分型44株,占97.8%(44/45),b型为1株,占2.2%(1/45).PFGE分型:39株血清不可分型Hi分为38个基因型.结论 深圳市学龄前健康儿童口咽部Hi携带率为24.9%,与国内南方各大城市无差异,生物学分型以Ⅱ型、Ⅲ型为主,PFGE结果显示,深圳市学龄前儿童携带的Hi菌株基因高度多态性,无优势菌株.

  • 23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麻亮亮;袁进;向兵;常红;崔旭;牛挺;龚玉萍;吴俣黄杰;李建军;何川;陈心传;马洪兵;季杰;潘岐;朱焕玲;刘霆;贾永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通过联合化疗后有近半数以上的患者可长期存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淋巴瘤进展而死亡.如何进一步评估DLBCL患者的预后,以及采用生物学分型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 烧伤感染阴沟肠杆菌的分型研究

    作者:张宏伟;苏东

    目的对烧伤感染阴沟肠杆菌进行种以下的鉴定,了解其在烧伤感染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生物学分型、药敏谱分型及质粒分型对住院烧伤患者烧伤创面分泌物、血液、静脉导管尖端、尿液、粪便、空气、痂下组织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分析.结果生物编码为30317703620和34307723620两种生物型分离率为高.分出44种药敏谱型.分离出11种质粒谱型,质粒谱分型较为集中.结论烧伤感染阴沟肠杆菌可能仅是由少数型别菌种播散而来,生物分型、药敏谱模式分型不同是由于表型异质性而造成或存在流行质粒在烧伤感染阴沟肠杆菌不同型别间传播.阴沟肠杆菌的粪便-伤口传播可能是除了肠源性感染以外的一个很重要的传染途径.

  • 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型研究

    作者:田磊;张真;陈中举;李丽;张蓓;朱旭慧;闫少珍;汪玥;高随

    目的 分析同济医院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分型及荚膜基因分型,了解本地区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流行株.方法 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分离流感嗜血杆菌100株.根据脲酶、吲哚和鸟氨酸脱羧酶试验对流感嗜血杆菌进行传统的生物学分型,分为Ⅰ~ Ⅷ八个生物型.回顾患者病史资料,分析生物学分型和流感嗜血杆菌所引起的疾病之间的关系.用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bexA)和a-f型特异性荚膜基因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对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荚膜基因检测.通过生物学分型和荚膜基因分型结果的比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结果 分离的100株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分型结果如下:Ⅲ型6株,Ⅳ型28株,Ⅴ型1株,Ⅵ型54株,Ⅶ型11株.未分离到Ⅰ型、Ⅱ型和Ⅷ型.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发现主要流行株Ⅵ型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引起患者肺炎(包括支气管肺炎和新生儿肺炎)和支气管炎(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荚膜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未分离到b型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共分离到1株f型,其余99株均为无荚膜抗原的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分型和荚膜分型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该院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为生物型Ⅵ型.回顾患者病史,发现Ⅵ型主要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荚膜基因分型显示,本地区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分型和荚膜基因分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 55例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生物学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江应安;胡亚华;杨丽华;罗和生;董卫国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生物学分型及多药耐药情况.方法对55例经血培养证实的葡萄球菌败血症进行分析,分型.结果 55例葡萄球菌的生物学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29例(52.73%),表皮葡萄球菌6例(10.91%),模仿葡萄球菌5例(9.09%);腐生葡萄球菌3例(5.45%),溶血葡萄球菌3例(5.45%),Hyicus葡萄球菌2例(3.64%),人葡萄球菌2例(3.64%),孔氏葡萄球菌2例(3.64%),木糖葡萄球菌2例(3.64%),华纳葡萄球菌1例(1.82%).抗生素使用平均达3.3~4.0种,多为7种.几乎一半的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31株(华纳葡萄球菌除外)属于对3种以上不同类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头孢唑啉耐药,但对亚胺培南和苯唑西林敏感.结论葡萄球菌耐药性情况复杂,临床医生多根据经验用药,因此更需要药敏报告指导.

  • 健康学龄前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和血清分型及其与季节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鸿文;叶礼燕;陈新民;赖国祥;黄梁浒;林茂英

    目的了解福州市区健康学龄前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Hi)的生物学分型和血清型的季节分布.方法选择福州市区有代表性的两个幼儿园,以口咽拭子作为取材的方法,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取材.共取得2053份标本,在改良哥伦比亚巧克力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对全部Hi分离株(403株)进行生物学分型,并对秋、冬季Hi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Hi分离株的生物学分型有明显季节差异(P<0.001).在秋、冬季(共1042份标本)的Hi血清型中,多的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107株,占10.27%,其次为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64株,占6.14%.秋、冬季的Hi血清型构成分布不同(P<0.001).在秋季Hib的携带率高,为6.9%;在冬季NTHi的携带率高,为17.1%.结论健康学龄前儿童Hi的生物学分型和血清型有季节差异,这对Hi疾病治疗及预防,尤其对评估疫苗接种预防效果及安全性,制定合理的儿童免疫计划,有参考价值.

  • 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作者:陈桂秋;卢一艳;王丽萍;牛春波;张秀茹

    长期以来,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和临床治疗的基础,但组织学类型、TNM分期都相同的肿瘤如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并不一致.事实上,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是一类分子水平上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组织学形态相同的肿瘤,其分子遗传学改变不尽一致,从而导致肿瘤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差别.传统病理形态学诊断已不能适应现代肿瘤诊治的需要.近以基因表达谱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为基础提出的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分型,能较好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对传统肿瘤分类的重要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O1群和非O1群霍乱弧菌AP-PCR的应用

    作者:袁玮;林辉;申建维

    霍乱弧菌各菌株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用传统的分型方法如生物学分型、血清学分型和质粒分型等均不能鉴别菌株的变异及流行特征.

  • 急性腹泻患儿空肠弯曲菌血清学和生物学分型

    作者:孙自捷;王顺林;林伟瑜;段恕诚

    1984年12月~1985年11月,我们用加拿大Lior近年提出的血清学和生物学分型技术,系统观察了我院急性腹泻患儿空肠弯曲菌血清和生物型别分布情况.139株血清学分型的菌株中,115株能为我们使用的抗血清分型,其余24株分别出现了不凝集,与二种以上单价抗血清和仅同多价抗血清凝集.Lior血清型4和1可能是上海地区主要流行株.血清型别的分布似乎和季节无关.139株中的111株同时进行了生物学分型,结果提示:本地区引起小儿急性腹泻的空肠弯曲菌主要为弯曲菌空肠亚种生物Ⅰ、Ⅱ工亚型和结肠亚种生物Ⅰ、Ⅱ亚型,并以前者多见.本工作中未发现快速硫化氢反应阳性菌株和近被认识的耐嗪啶酸嗜热弯曲菌--弯曲菌Laridis.我们还对二种分型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 脑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分型研究进展

    作者:朱海峰;耿晓增;尤永平

    胶质瘤足颅内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易复发,难根治,发病率为6~12/10万.近30年来,随着CT、MRI等技术的应用,在其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预后没有明显的改善[1].

  • 伯氏疏螺旋体分子生物学分型进展及其意义

    作者:李建民;曹务春

    姆病是一种蜱传全球性动物源性疾病,病原体由W.Burgdorfer首次分离并被命名为伯氏疏螺旋体.根据DNA和蛋白质分析,伯氏疏螺旋体可以分为10个基因型或基因群,即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B31T,标准株为B31;B.为Borrelia.的简写)、B.afzelii(VS461)、B.garinii(20047)、B.japonica(HO14)、B.andersonii(21123)、B.lusitaiae(PotiB2)、B.valaisiana(vs116)、B.tanukii(HK501)、B.turdae(Ya501)和基因群DN127[1~7].分子生物学分型包括表型分型和基因分型,评价不同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主要依据可分型性、可重复性、分辨率、易操作性、及结果易解释性.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较多,包括G+C mol%、DNA-DNA杂交、核糖体分型、PCR-RFLP、染色体DNA脉冲电泳、蛋白质电泳和多位点酶电泳、PCR-杂交、基因型特异性PCR及核酸序列聚类分析技术等.

  • 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分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江秀爱;王荣;张秀云;乔显森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分型及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痰液和咽拭子,用手工法和MicSCAN4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HNID鉴定板对分离培养的110株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生物学分型。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PCR方法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临床分离110株流感嗜血杆菌,共检出Ⅰ、Ⅱ、Ⅲ、Ⅳ、Ⅴ、Ⅵ、Ⅶ型7种生物型,未检出Ⅷ型,以Ⅱ、Ⅲ型为主,分别是生物Ⅱ型38株(34.5%),生物Ⅲ型46株(41.8%),共有45株检出TEM基因和ROB基因,分别占93.3%、6.7%。冬季感染率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40.9%,β内酰胺酶株产酶率为40.9%。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氯霉素的敏感率都在90%以上,未检出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结论: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好发于冬季,感染的生物型均以生物Ⅱ型、生物Ⅲ型为主,对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已不宜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感染的经验治疗。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主要是产生β内酰胺酶,且主要为TEM-1型。对该菌所致呼吸道感染可选用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美罗培南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 特应性皮炎的生物学分型及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陈嘉雯;姚志荣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被认为由Th2型免疫反应主导.有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患者在年龄、种族、内外源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异质性,从而分为不同的生物学亚型.在不同生物学亚型的特应性皮炎中Th22、Th17和Th1型免疫反应的活化程度不同,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靶向药物可按靶点不同分为靶向Th2型细胞因子、靶向非Th2型细胞因子、靶向小分子型.本文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的生物学分型及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