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华海红;李洪书;马桂英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和优缺点.方法 对5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组)和同期58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组相比,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P<0.05),但术后发病率低(P<0.05).两组间剔除肌瘤数目、肌瘤大直径、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 雷公藤多甙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王丽环;石艳凤;韩敬霞

    目的 讨雷公藤多甙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复发率、主观症状出现率分别为2.0% (1/50)、18.0% (9/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4/50)、36.0%(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甙联合米非司酮能较好地促进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康复.

  • 腹腔镜下肌壁间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世平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肌壁间单发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6例肌壁间单发大子宫肌瘤(9cm≤直径≤12cm)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LM)组(89例)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TAM)组(107例),比较两种患者手术途径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复发,LM组无中转开腹.LM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9.59±20.91) min,TAM组为(74.29±17.0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5.63±19.51)ml,TAM组为(62.50±20.2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62±0.55)d,TAM组为(2.11 ±0.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3.27±1.06)d,TAM组为(4.93±1.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术后发热发生率为7.87%,TAM组为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术后镇痛率为32.6%,TAM组为100%(P<0.01).LM组和TAM组患者因住院产生的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肌壁间大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不增加经济负担等优点,但手术有一定难度,熟练的镜下操作技巧和缝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齐文霞

    目的 探讨分析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90例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与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阴式剔除术,B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剔除术,C组患者给予腹式剔除术,观察三组患者的肌瘤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结果 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肌瘤数目、大肌瘤直径、肌壁肌瘤数目及浆膜下肌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肌瘤数目、肌壁肌瘤数目及浆膜下肌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大肌瘤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阴式剔除术、腹腔镜剔除术以及腹式剔除术均可应用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只要掌握好其临床适应证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 子宫肌瘤剔除对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惠;李忻琳;吴秀芬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对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7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访15个月,观察其术后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159例)和非妊娠组(114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7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术后妊娠率为58.2%,足月分娩率为93.1%,流产率为6.9%.148例足月分娩患者中,剖宫产率为77.7%,阴道分娩率为22.3%,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年龄<35岁患者的妊娠率高于年龄≥35岁患者(P<0.05).单发肌瘤患者妊娠率高于多发肌瘤患者(P<0.05).无不孕史患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不孕史患者(P<0.05).粘连程度越高,妊娠率越低(P<0.05).术前宫腔形态正常患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术前宫腔形态异常患者(P<0.0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患者的肌瘤类型(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手术方式(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肌瘤剔除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大直径(<5 cm、≥5 cm)、肌瘤穿透内膜(是、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年龄、肌瘤数量、不孕史、粘连程度和术前宫腔形态均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子宫动脉预处理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荣环;张令浩

    目的 探讨采用子宫动脉预处理技术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86例,采用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79例,单纯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月经异常症状缓解率、肌瘤复发、闭经的预后结局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子宫缩复率和术后病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预后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子宫动脉预处理技术能提高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

  • 不同手术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作者:任翠云;南芳芳

    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6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子宫全切术组和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雌二醇水平、黄体生成素水平、卵泡刺激素水平、性欲方面、性心理方面、性行为中异常症状方面的变化.结果 子宫全切术组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与子宫剔除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全切术组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的性欲方面、性心理方面、性行为中异常症状方面的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BISF-W)值与子宫剔除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较小,可以作为一种理想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徐宗洲;张萧玲;张芬;雷荣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湖北省咸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组(简称FTS理念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TS理念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为90.0%,高于传统治疗组患者的70.0%,FTS理念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传统治疗组的20.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TS理念治疗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13.6±3.8)h和住院时间(4.2±0.5)d,均短于传统治疗组的(17.7±3.9)h和(5.6±0.8)d.FS理念治疗组患者的治疗费用(6751.9±179.8)元,低于传统治疗组的(7439.1±285.8)元,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有较高的治疗效果,患者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精细化护理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刘婉婉;贾显静;施文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70例患者,根据双盲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35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体温转复(<38℃)时间、恶露干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具有较佳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加快恢复速度,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适于临床推广.

  • 腹腔镜辅助下下腹超微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研究

    作者:田春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腹腔干扰少,粘连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日渐受到医患的推崇.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特别是肌壁间肌瘤剔除,需要精湛的镜下缝合技术,难度较大,不易掌握.针对这一难点,我们设计了腹腔镜辅助下下腹部超微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子宫切口缝合效果好,可防止切口愈合缺陷,又可部分替代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 不同术式处理对无妊娠需求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园园;孙延霞;杨春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处理对无妊娠需求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92例无妊娠需求子宫肌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46)、B组(n=46),分别行次全子宫全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术前、术后6个月测定两组血清卵巢功能指标,并以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价量表评估性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长素(LH)、雌二醇(E2)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FSH、LH水平显著升高,E2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B组术后FSH、LH、E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术后FSH、LH、E2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性功能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性欲、性唤起和阴道性交达兴奋、性高潮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A组术后性行为中异常症状、射精时间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且B组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与次全子宫全切除术相比,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无妊娠需求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较小,因而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喻晓琴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接诊的15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6例患者.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6%)明显低于对照组(3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蕊;薛惠英;胡捷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次全切除术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并对患者的性功能情况及婚姻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11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观察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功能情况及婚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功能对比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术后6个月在性欲方面、性高潮方面、性心理方面、射精时间、性唤起方面及性行为中异常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婚姻质量对比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在术后6个月性生活、夫妻交流及婚姻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好且对患者性功能及婚姻质量影响小,故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应尽可能保留子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继华;唐萍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使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按数学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31~47岁,中位年龄(42.01±5.91)岁;对照组年龄31~45岁,中位年龄(41.37±6.21)岁。观察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全子宫切除并保留附件手术。术后对比两组患者性功能表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性功能得分相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调查结果显示,性欲方面得分为(170.21±31.29)分,性唤起得分为(164.91±41.28)分,性高潮得分为(172.81±29.38)分,性心理得分为(170.88±26.91)分,性行为中异常症状得分为(174.92±37.68)分,射精时间得分为(169.22±35.56)分,与术前差异明显,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性功能改善明显,得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在术后保持更好的性功能,利于患者保证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电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崔静;靳瑾;林艳;符初料;文琼珺

    目的:分析与探讨将电视腹腔镜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的价值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与评价,并研究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 2017年3月经东方人民医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78例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电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疼痛评分、下床时间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3.87±1.91)分、术中出血量(61.56±13.33)ml、不良反应(2.56%)、排气时间(27.45±6.04)h、IgM (0.86±0.23)g/L、IgG(8.33±1.92) g/L、IgA(1.98±0.31)g/L、下床时间(6.47±1.54)h;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5.53±1.64)分、术中出血量(102.44±30.47)ml、不良反应(20.51%)、排气时间(39.36±6.81)h、IgM (0.63±0.24) g/L、IgG(7.56±1.04)g/L、IgA(1.76±0.32)g/L、下床时间(14.66±1.23)h.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电视腹腔镜技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手术创伤较小,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和患者痛苦,明显减轻了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助于患者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较快恢复,满足了患者的期望值.

  • 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不孕女性妊娠的影响及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徐珲;杜秀娟

    目的:研究分析合并子宫肌瘤的不孕妇女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妊娠情况以及影响术后妊娠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50例,回顾分析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肌瘤特征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根据随访1年~2年结果显示,患者的术后总妊娠率52.0% (78/150),胎儿存活率69.2% (54/78);根据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妊娠的危险因子是年龄[RR=0.99,95% CI(0.98,1.31),P<0.05],与不孕种类、不孕时间、孕产史以及肌瘤的数量、大小、质地、种类都无关.结论:不孕兼有子宫肌瘤妇女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可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和胎儿存活率,年龄是术后妊娠的危险因子,这与妊娠率为负相关关系,因此患者可根据实际的年龄而决定是否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86例分析

    作者:赵敏;王颖楠;王爱琳;周琴;杨雪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在行剖宫产术同时,对合并的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86例,孕周35+4~42+3周,平均39+2周;孕产次1~3,平均1.21次.年龄21~38岁,平均(28±3.6)岁.浆膜下肌瘤26例,肌壁间肌瘤44例,混合性肌瘤16例;其中宫体部肌瘤80例,宫角部3例,宫颈部3例;单例剔除子宫肌瘤多7个,单个肌瘤大直径8 cm.因手术方法不同,分A组22例和B组64例.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12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孟彩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及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11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分娩的无子宫肌瘤的孕妇120例为对照组.结果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孕期及分娩期的并发症增加,剖宫产率增加,80例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均成功剔除,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结论 子宫肌瘤使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增加,在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并没有增加手术风险.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5例分析

    作者:景淑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 45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浆膜下肌瘤24例、壁间肌瘤21例,肌瘤直经4~9cm.手术平均时间82.12±28.22分钟.术中出血91.17±83.40ml.术后体温高37.8℃,2天后恢复正常,术后住院4.87±1.20天.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住瘤剔除手术是一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优点是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冬红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2月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39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另选取同期无子宫肌瘤且要求进行剖宫产者3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手术前后Hb(血红蛋白)差值]及术后恢复情况(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恶露干净时间).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前后Hb差值以及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恶露干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性较高,对患者创伤较小,且不影响术后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1642 条记录 11/83 页 « 12...891011121314...828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