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

    作者:吴锡链;唐利平

    目的:对比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研究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在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均有效,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腹腔镜下盆腔黏连分离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缩宫素不良反应1例分析

    作者:张思环

    1病例摘要
      患者,36岁,育龄期女性,因“性生活规律未避孕不孕4年余,检查发现输卵管梗阻2年余”于2015年03月30日入院。
      患者性生活规律未避孕迄今不孕4年余,曾于2013年03月28日入院就诊,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提示:(1)右侧输卵管不通,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2)子宫未见异常,建议手术治疗,未遵嘱。现月经干净第三天到门诊就诊,要求手术治疗,门诊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收入院。病程中偶感腰胀不适,无腹痛、腹胀,无肛门坠胀感,无性交痛,无畏寒、发热,无头晕、眼花,无恶心、胸闷,无咳嗽、咯痰,无外阴瘙痒及白带增多等其他不适症状,食欲好、睡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内科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有重大外伤史及手术史,否认有输血史,否认有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具体不祥,余系统回顾均未见异常。出生及生长于原籍,未到过流行病疫区,无疫水接触史,务农,家庭经济条件尚可,生活规律,无偏食及烟酒等不良嗜好,无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重大精神创伤史等。平素月经规律,初潮14岁,3~7/28~35天,Lmp 2015-03-24,色红,量中,无血块,无痛经史,适龄结婚,配偶体健,2-0-2-0,曾行早孕人流术及药流术各1次,否认双方冶游史等。否认家族中有传染病史及遗传病史等。入院后查体:生命征平稳,其中血压108/70 mmHg,身高150 cm,体重64 kg, BMI 28.4。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检查合作。皮肤及浅表淋巴结均未见异常。头颅五官未见异常。心肺未见异常。腹壁肥厚,腹部稍膨隆,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均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肛门、直肠未见异常。脊柱四肢发育正常,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浮肿等。专科情况:外阴发育正常,阴毛女性化分布,阴道口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内见少许白色较粘稠分泌物,无异味,宫颈Ⅱ°糜烂,触血,宫颈无举摆痛,宫颈口可见舌状赘生物,粉红色,质软,蒂来源不清,触之易出血,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质中,活动度好,无触压痛,双附件区软,均无触压痛,均未触及明显包块。入院时相关辅助检查暂缺。入院拟诊:(1)盆腔炎后遗症-右输卵管不通?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2)宫颈占位性质待查-宫颈息肉?(3)宫颈炎。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血型“A”型,RhD阳性。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生化、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输血前五项除TP-PA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白带常规提示:WBC(++),上皮细胞(++),FV及TV未见。宫颈TCT检查提示:未见瘤细胞及上皮内病变细胞。宫颈分泌物检测提示:支原体及衣原体均为阴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正常范围心电图。胸部正位片提示:两肺及心膈未见异常。妇科彩超提示:子宫后壁实质性占位(17×16 mm,子宫肌瘤?),双附件回声未见异常。腹部及泌尿系彩超提示:肝、胆、胰、脾、双肾、膀胱均未见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04月01日12时03分送患者到手术室在全麻下拟行宫腔镜检术+诊刮术+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输卵管通液术[1-3]。宫腔镜检提示:宫腔内未见赘生物等异常征,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见。腹腔镜检提示: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表面可见较多灰白色粘连带,子宫后壁可见两个肿瘤样赘生物,大小分别为4×3 cm,2×2 cm,大部分凸向子宫浆膜层,双侧宫角增粗,双侧输卵管均与同侧卵巢粘连,双侧卵巢外观未见异常。术中拟诊:(1)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双侧输卵管间质部梗阻?盆腔粘连;(2)子宫浆膜下肌瘤,决定行宫腔镜检术+诊刮术+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输卵管通液术,术中完整剔除两子宫肌瘤,子宫输卵管通液术提示双侧输卵管伞部均未见美兰溢出。当日13时08分手术结束,历时01小时05分,手术经过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失血量约20 mL,术中输液1450 mL,尿量200 mL,尿液色清,术毕安全返送病房。术后予以克林霉素磷酸酯防感染,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等支持治疗,予以注射用卡络磺钠、缩宫素注射液等止血、促宫缩等对症治疗。患者于04月02日15时30分卧床静脉滴注缩宫素注射液完毕,拔针后从平卧位转为半卧位,欲下床活动时突发昏迷、抽搐,具体表现为阵发性全身高张阵挛惊厥,患者昏迷无呼吸动作,面部充血、面色及口唇紫绀,两侧眼球上翻、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小便失禁。迅速予以中心吸氧及心电监护,测血压125/80 mmHg,血氧饱和度98%,考虑缩宫素注射液不良反应故同时予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0 mg,静脉推注,并予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5 min后患者苏醒,并即刻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出1000 mL许水样黄绿色胃内容物,呕吐后患者抽搐停止,面色好转,但神志不清无自主意识,烦躁不安,出现幻觉并伴有行为紊乱。当日下午请神经内科急会诊,不排除栓塞性疾病,建议注意继续监测生命体征,持续低流量给氧,导尿并留置尿管,予以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脱水治疗,急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生化、凝血功能等,静脉推注地西泮注射液10 mg后及时行胸部CT平扫及颅脑+颅底CT平扫,相关检查回报均未见明显异常,再次请神经内科会诊,建议复查头颅CT,继续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予以静脉滴注甘油果糖250 mL及能量合剂,醒脑静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等。04月02日晚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高达39.5℃,予以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 mL,肌肉注射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04月3日14时患者逐渐恢复自主意识,神志逐渐清醒,认知能力恢复,开口说话,对答如流,对发病经过不能回忆,拔除导尿管后能自行小便,当日请外院精神科医师会诊后指出:患者无癫痫及其他精神病史,不排除心因性反应。患者神志清醒后精神状况良好,术后第5日一般情况好,术口愈合佳,复查头颅CT无异常要求出院。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止血方法探讨

    作者:杨伟梅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其止血方法。方法:我院2011年12月14日~2012年10月14日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通过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B组通过经典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选择较佳的术式,且对止血方法进行探讨。结果:两种手术方法都成功完成了对患者子宫肌瘤的剔除,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各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治疗子宫肌瘤疾病不失为较好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等,在临床上应得到广泛的应用。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临床分析讨论

    作者:赵英文

    目的 对96例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选取96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月,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6例仅行剖宫产患者作为参照组.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明显更长,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子宫复旧不良、产褥病、产后出血)对比分析,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而言,可行性高,安全可靠.

  •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分析

    作者:焦榕芳;黄浩;李爱清;刘美珍;曾怡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官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n=62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n=45例),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正常例数,术后镇痛率,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日期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肌瘤类型、肌瘤大小、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正常例数,术后镇痛率,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日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经腹、经阴道、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吴琼;杨世华;刘国芳;黄娟

    目的 探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临床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间因子宫肌瘤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5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55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0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日常生活恢复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LM组手术时间[(105.6±27.5)min],分别较TVM组[(65.8±18.5)min]、TAM组[(71±22)min] 延长,(p<0.01),而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TVM组[(7.8±0.8)d] ,与TAM及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排气时间TAM组[(30.5±8.0)h],明显长于TVM组及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LM组[(6235±816)元],明显多于TAM组、TVM组,(p<0.01),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常生活恢复时间TAM[(35.3±10.2)d],分别长于TVM组[(16.8±8.5)d]及LM组[(18.8±7.8)d],(p<0.01),后二者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M组具有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兼有LM和TAM的优点,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可首先采用该术式.临床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医生的手术技巧选择不同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式,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4例临床分析

    作者:郝宇鸣;姜丽;曹淑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8月期问24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4例均采用此术式完成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微,术后平均住院日短,术后并发症少,是有效保留子宫的手术,尤其对于要求生育的患者是一种有价值的术式.

  • 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晶;赵静

    目的 研究通过阴道和用腹腔镜进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效果,并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3月1日我院妇产科子宫肌瘤剔除术180例,其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有94例(对照组),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有86例(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子宫肌瘤剔除量、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子宫肌瘤剔除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经阴道的效果更好,其对子宫肌瘤剔除更彻底,还具备手术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破裂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东琼

    目的 探究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破裂的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2012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完全破裂5例,不完全破裂10例;其中行次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子宫切除术3例,行子宫破裂修补术8例,阴道裂伤修补术2例;新生儿胎死宫中9例,存活6例,胎儿存活率为40.00%.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生妊娠子宫破裂的重要原因为瘢痕愈合不良现象,及时发现及时诊断治疗是提高子宫破裂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

  • 不同方法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朱西德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2组,分别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30例)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30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整体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剔除肌瘤数量等方面均优于腹腔镜手术;在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整体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对比

    作者:陈泳

    目的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患者(子宫肌瘤),收治时间为2016年6月7日~2017年7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7例,分别采用传统开腹(对照组)以及腹腔镜(观察组)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王玲玲

    目的 对比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长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开腹手术,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更理想,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明小银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患者30例,B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3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B组;A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均明显短于或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显著,在掌握好适应症的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

  • 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宁媛;梁静;孔月;杨华

    目的 探索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20例患者(在2016年10月23日~2017年10月23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手术室护理,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结果 观察组术中15分钟血糖(5.12±0.65)mmol/L、关腹前10分钟血糖(4.98±0.41)mmol/L、术后血糖(4.19±1.33)mmol/L、术中15分钟外周血胰岛素(13.25±1.84)IU/ml、关腹前10分钟外周血胰岛素(14.18±1.62)IU/ml、术后外周血胰岛素(14.79±1.54)IU/m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应激反应.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护理应用观察

    作者:钟晓慧

    目的 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之后的护理方式.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12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都满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研究条件,每组内包括60例.观察组把常规护理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行充分结果使用.结果 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要低,满足P<0.05的条件,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要短,满足P<0.05的条件.结论 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相关的监测、饮食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的缩短,对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作者:孙晶;亢婷婷

    目的 讨论不同护理干预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120例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评估不同护理模式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护理价值.结果 护理干预加速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具体表现为患者下床活动快、排气速度快及住院时间短,差异显著(P<0.05);有96.7%的患者对于护理干预持认可态度,显著高于对常规护理的认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更容易获得患者的满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TVM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分析与护理

    作者:王佩君;林少丽;欧阳莎;林丽芳

    目的 分析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与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与护理.方法 选取2012年0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TVM患者52例(其中有生育要求者3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阴式组.同期经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8例(其中有生育要求者21例)为经腹组.传统经腹组采取常规术前指导及术后护理,阴式组采取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阴道准备,术后加强阴道护理、重视并发症防治,保持有效盆腔引流等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程的长短、术后输液与住院的天数的多少、术后进食与术后离床活动的时间的快慢、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术后病率及术后并发症等作统计学处理和对比分析.结果 阴式组与经腹组比较,受术者术程的时间、术后输液与住院的天数、术后进食与术后离床活动的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术后病率及术后并发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比经腹组术程短,术后进食、离床活动时间早,术后输液与住院天数少,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术后病率及并发症少.结论 TVM具有微创、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效果显著,加强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赵丽亚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值得推广。

  • 腹腔镜下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

    作者:尹英实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给予常规开腹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并观察2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三个月的卵巢功能.结果 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E2、FSH及LH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较开腹手术更为显著,可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且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改善患者术后的卵巢功能,具有较好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伟然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妊娠并子宫肌瘤患者9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剖宫产手术,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新生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情况与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术时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能够避免二次手术,且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

1642 条记录 76/83 页 « 12...73747576777879...828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