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例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伴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迎梅;胡采霞;李彩红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一种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以颅内压增高、急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 3例动脉瘤夹闭术后脑梗塞的手术治疗报告

    作者:胡少勇;姜浩斌;张景硕;孙亦明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3例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总结此类患者发病特征、影像表现、手术方法及预后,并进行分析.本次动脉瘤夹闭术后3例女性患者出现精神状态、意识改变时,即行去骨瓣减压术、颞肌贴敷术治疗,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对于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脑梗塞患者,一旦出现精神变差、意识恶化,CT表现为脑梗塞,需及时行手术治疗.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策略研究

    作者:常波;郑卓双;方坚玲;蔡楚红;李宜襄;林卓美;李学东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观察3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围术期的病情变化,针对性加强预防措施、及早正确处理颅内动脉瘤及介入手术的并发症.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防止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术中予以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通过有效的护理避免出血、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结果 本组成功栓塞 36例动脉瘤病人,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1例因肺内感染死亡.结论 围术期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施行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伦理学意义

    作者:丁姗;刘培慧;刘芮歆;车玉鑫

    目的:对比观察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方式应用于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探讨循证护理的伦理学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动脉瘤患者2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20人。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入院、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和入院、术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的总体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显著减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有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客观上有利于追求卓越道德目标以及和谐医患关系的实现。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及临床分析

    作者:孙传正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破裂出血72 h内予以手术治疗,术后给予降压、脑脊液引流及3-H等治疗,发生脑血管痉挛6例,其中3例恢复较好,2例偏瘫,1例死亡。结论: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尽早手术,术后降压、脑脊液引流、3-H疗法可有效治疗脑血管痉挛。

  • 夹闭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Hunt-Hess I~III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血压的影响

    作者:陈靖;黄丽萍;金晓琼;陆玉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Hunt?Hess评级Ⅰ~Ⅲ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动脉瘤夹闭术前血压的影响.方法:将所有65例患者分为干预组( n=33)和对照组( n=32),干预组在入院后持续接受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则在入院后第1、2天内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并在第3、4天后加入与干预组一致的心理干预措施,所有血压值及焦虑评分值均精确记录并建立数据库以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平均动脉压值与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2 d内,在相关护理措施下,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值均平稳下降,两组间平均动脉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平均动脉压值下降幅度稍高于对照组且更接近于理想值,干预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入院后3~4 d,在同样的护理措施条件下,对照组焦虑评分明显改善,且两组平均动脉压值及焦虑评分值已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入心理干预护理,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同时使血压降至更加理想的范围内,降低了动脉瘤破裂的几率,为手术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 主动脉夹层误诊误治分析

    作者:程卫方

    目的 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 对2004年5月-200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为急腹症者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者2例;大动脉炎者1例;腹痛原因待查者1例;发热原因待查者1例.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胸腹痛伴血液动力学改变,无论有无高血压病史均应考虑主动脉夹层的可能,应在严密监护下尽早行相关检查确诊.

  • 320排CT诊断成人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动脉瘤1例

    作者:成满平;牛娟琴;杜林芝;强海霞;崔振海;李欣怡;韩月东

    患者,女,54岁.间断胸痛3年,加重伴肩背部疼痛40d.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冠状动脉检查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右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左室后支管壁规则,未见明显斑块影及钙化灶,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后降支远端管腔局限性瘤样扩张,大小约5.2 mm×3.7 mm.

    关键词: 动脉瘤 CT 冠状动脉
  •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愈颅内巨大动脉瘤1例

    作者:张玉;唐玉彬;李文杰

    患者,女,37岁.因"左颞部胀痛1月,加重伴恶心、呕吐5 d"于2005-07-17入院.查体:左眼视力4.1,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有少量渗出出血,左颞部可闻及血管性杂音,余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后患者头痛加重,恶心、呕吐明显.头CT及MRI示:左颞约8 cm×7 cm×6 cm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周围脑组织受压移位明显.DSA脑血管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C2段扩张性动脉瘤,大小约6 cm×6 cm×5.5 cm.

  • 中颅窝巨大动脉瘤1例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方惠;苏永军;秦波

    患者,女,42岁,体重 75 kg,中颅窝占位性病变入院.体检右侧眼睑下垂,眼球突出,向外侧凝视.既往史:高血压3年,一直服用降压药物.其它辅助检查正常,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探查,肿瘤切除术.

  • 彩色多普勒诊断股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1例

    作者:李建香;闫瑞玲

    患者,男,30岁,因"左大腿刀刺伤术后12 d"入院.12 d前,患者左大腿内侧被刀刺伤,当时出血较多,急送当地医院行清创缝合术,术后给予加压包扎,抗炎,对症治疗 .8 d后突感伤处疼痛加剧,肿胀明显,再次去该院手术治疗(具体不详),术后疼痛、肿胀仍未缓解,故转我院诊治.

  • 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作者:董逸飞;曹文峰;宿华伟;董书强;蒋建芳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0例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例为DeBakeyШa型 ,8例为DeBakeyШb型.1例夹层动脉瘤仅累及腹主动脉,合并真性动脉瘤.影像学资料显示全组有3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撕裂口.结果:1例腹主动脉混合型动脉瘤按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进行,2例将人工带膜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口,另7例均顺利进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随访2~16个月,全部病例均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行内支架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叶瑞;倪代会;杨亚娟;屈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又叫主动脉夹层血肿,是指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夹层形成的一种致病性疾病,急性发病主要以胸痛、腹痛,伴休克和高血压为主,如果瘤体破裂即可导致患者死亡.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

    作者:巩红;胡永刚;陈志功;李季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其三维重建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应包括颈部至髂动脉分叉水平,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冠、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使得破口好的重建方式显示。结果:18例患者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主动脉夹层,Ⅰ型夹层动脉瘤10例;Ⅱ型夹层动脉瘤2例;Ⅲ夹层动脉瘤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时诊断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马凡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作者:方刚;万荣华;王云;何进喜;郭德和;陆向阳;韩育宁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马凡综合征6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急性夹层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5例随访6个月-2年,疗效满意.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可改善马凡综合征的预后.

  • 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高雪;田炜宁;宋广荣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AD)临床特点,加强基层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47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AD的危险因素,发病前常有诱因,A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死亡率高.结论 在高血压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短时可使心率加快,左室射血增加并对主动脉壁冲击力增加等因素可诱发AD,疼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结合彩超、CT、MRI可尽早确诊.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高血压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冠状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勉飞;刘芸;闫少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冠状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冠状动脉瘤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资料.结果冠状动脉瘤的形态表现为圆形、橄榄状、纺锤状、串珠状等,在心脏表面形成光滑的增强性团块和结节,有入瘤动脉和出瘤动脉及迂曲扩张的血管团,分布与冠状动脉走行区域相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可替代冠脉造影成为生前诊断冠状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 夹层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竹英;马春梅

    夹层动脉瘤是由于内膜的创伤,中层囊性坏死、血肿,同时管壁各层横向连结失常,致使中膜内1/3与中1/3处经内膜破孔进入的血流冲击后解离成夹层.范围可局限在升主动脉或降主动脉,但也可广泛涉及整个胸主动脉、降主动脉及分支血管.我科自1999年1月-2002年9月共手术治疗夹层动脉瘤6例,现总结如下.

  •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和预后的探讨

    作者:董军;鲍遇海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破裂动脉瘤病例资料,每例患者入院时进行Hunt&Hess分级,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3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 d内手术)和晚期手术组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 d后手术),出院时给予Glasgow预后评分,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早期手术组:1例Hunt&HessⅠ级的双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于手术夹闭一侧动脉瘤后6 d死于对侧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Hunt&Hess Ⅲ级的患者入院当天死于原发性出血,31例预后良好以上,总死亡率为6.1%,手术死亡率0%,再出血率0%,术后CT复查均无脑梗塞.(2)晚期手术组:3例患者在待手术期间因再出血死亡,2例Hunt&HessⅢ~Ⅳ级的患者于入院当天死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总死亡率为6.9%,手术死亡率0%,再出血率4.2%,2例患者术后CT复查显示有脑梗塞.早期和晚期手术组比较,Hunt&Hess分级Ⅰ~Ⅱ级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nt&Hess分级Ⅲ~Ⅳ级的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组再出血率及脑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晚期手术组,因此倾向于对分级较低的患者行早期手术.

  •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雪梅;李国华;钟华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仪(DSA)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治疗仪,是应用数字计算机程序选择性的全脑血管造影,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其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临床诊断和治疗,可确定动脉瘤及其部位、脑血管是否有畸形以及脑血管梗死的病因及程度判断等,特别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不但能提供病变的确切部位,而且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可清楚地了解,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3947 条记录 191/198 页 « 12...188189190191192193194...19719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