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印楝种子中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作者:卢小锋;代冬梅;于荣敏;宋丽艳;朱建华;樊晓娜;訾佳辰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印楝干燥种子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系统分离,得到8个柠檬苦素类化合物.通过与文献报道的波谱数据对比,这些化合物被鉴定为salannin(1),1-detigloyl-l-isobutylsalannin(2),salannol-3-acetate(3),salannol(4),spirosendan(5),1-detigloyloxy-3-deacetylsalannin-1-en-3-one(6),nimbin(7),6-deacetylnimbin(8).化合物2和5为属内首次分离,并且化合物5为目前发现的唯一1个C环开裂、并与D环形成螺环结构的柠檬苦素.化合物6为新天然产物.在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中,化合物6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具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21.61±4.37)和(27.33±5.74) μmol·L-1;7和8均对HeLa细胞表现出较弱生长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3.15±5.24)和(38.56±6.41)μmol·L-1.

  • 印楝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尹锋;雷心心;楼凤昌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又名印度楝,为楝科楝属植物.该植物的种子、树皮和叶的提取物均已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含有很多在农业、医药及化妆品方面有经济价值的次生产物,如含有多种具杀虫活性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对200多种农业害虫有较强的毒杀能力,而且对人畜无害[1].

  • 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尹锋;雷心心;成亮;楼凤昌

    目的:对植物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波谱和化学方法对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印楝种子及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确定为印楝素(1),11-表印苦楝素H(2),Salannolide(3),槲皮素-3-O-β-D-木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D-葡萄糖苷(6),芦丁(7),硬脂酸 1-甘油单脂(8)和硬脂酸1,3-甘油二脂(9).结论:化合物3~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微波辅助提取印楝叶多酚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王有琼;马李一;张重权;张燕平;段琼芬

    目的 筛选微波辅助提取印楝叶总多酚的工艺条件,并测定印楝叶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3个响应变量以及变量之间交互作用对印楝叶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清除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及还原力测定实验评价印楝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结果 微波辅助印楝叶多酚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2℃,萃取时间40 min,乙醇体积分数48%;响应变量影响顺序为萃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萃取时间;验证实验得到印楝叶中多酚提取得率平均为2.96%,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1.33%.印楝叶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约为2.6 mg·L-1,·OH自由基的IC50约为15 mg·L-1,在较低浓度时印楝叶多酚具有较强还原能力.结论 印楝叶多酚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较维生素C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 印楝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杨东福;夏成松;林军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是原产于印度、缅甸的一种楝科(Meliaceae)乔木,是一种适生于干热河谷地区、喜温耐旱的生态和经济树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