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总序葱臭木茎干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唐霆;左来福;纳智;许又凯

    从总序葱臭木Dysoxylum laxiracemosum茎干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shoreic acid(1),eabraleahydroxylactone(2),cabralealactone(3),cinchonain (4),aurantiamide acetate (5),儿茶素(6),莨菪亭(7),香草酸(8),对羟基苯甲酸(9),1-二十二醇(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其中,化合物1~6,8~12首次从总序葱臭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 溪桫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杨鸣华;汪俊松;孔令义

    目的:研究楝科溪桫属植物溪桫[ Chisocheton cumingianus subsp.balansae(C.Candolle) Mabberley]的小枝及茎皮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化合物,运用MS和NMR等波谱方法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之三氯甲烷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4个三萜类化合物:odoratone(1),grandifoliolenone(2),24-表-匹西狄醇A( 24-epi-piscidinol A,3),chisiamol F(4);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1β,6α-二羟基-4(15)-桉叶烯(1 β,6α-dihydroxy-4(15) -eudesmene,5),1 β,8α-二羟基-4(15)-桉叶烯(1 β,8α-dihydroxy-4( 15) -eudesmene,6),环氧泽泻烯( alismoxide,7);3个蒽醌类化合物:大黄酚(8),大黄素(9),大黄素甲醚(10).结论:10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楝科 溪桫 化学成分
  • 年年春季话香椿

    作者:严双红

    香椿树,属于楝科落叶乔木,据说汉代已有栽种,广植大江南北.早春,香椿树长出的嫩芽儿可供食用,菜名香椿,又叫椿头.香椿鲜香味美,营养丰富,是价廉质优的春季大众蔬菜.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用香椿作蔬菜用的国家.

  • 印楝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尹锋;雷心心;楼凤昌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又名印度楝,为楝科楝属植物.该植物的种子、树皮和叶的提取物均已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含有很多在农业、医药及化妆品方面有经济价值的次生产物,如含有多种具杀虫活性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对200多种农业害虫有较强的毒杀能力,而且对人畜无害[1].

  • 米仔兰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晓明;刘健美;张翼;王斌贵

    楝科米仔兰属植物全世界有250~300种,主要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至波利尼西亚,我国产7种1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南部至东南部地区[1].

  • 川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作者:周英;王慧娟;郭东贵;王正林;朱训;胡芳;李宙阳

    目的 研究川楝Melia toosendan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 从川楝子氯仿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1)、豆甾醇(2)、β-谷甾醇(3)、△5,6-异川楝素(4)、壬酸十五醇酯(5)、己酸十三烷-(12-甲基)-2-醇酯(6).结论 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命名为△<'5,6>-异川楝素(△<'5,6>-isotoosendanin),化合物1、2、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浆果楝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罗晓东;吴少华;马云保;吴大刚

    目的寻找楝科植物中的杀虫及药用活性成分.方法分离鉴定浆果楝Cipadessa baccifera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浆果楝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香橙烷-4β,7α-二醇(Ⅰ),4(14)-桉烯-8α,11-二醇(Ⅱ),4,(14)-桉烯-3α,11-二醇(Ⅲ),东莨菪素(Ⅳ),3β-羟基-5α,8α-过环氧麦角甾-6,22二烯(V)和豆甾4烯-6β-醇-3-酮(Ⅵ).结论它们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椿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罗晓东;吴少华;马云保;吴大刚

    目的寻找楝科中的杀虫及药用活性成分.方法分离鉴定香椿Toona sinensis叶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香椿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 个化合物,经过波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6,7,8,2′-四甲氧基-5,6′-二羟基黄酮(Ⅰ),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Ⅱ),山柰酚(Ⅲ),3-羟基-5,6-环氧-7-megastigmen-9-酮(Ⅳ),没食子酸乙酯(Ⅴ),东莨菪素(Ⅵ).结论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香椿--嫩芽弱枝吐芳香

    作者:范世忠

    香椿,是楝科落叶乔木香椿树枝上生长的嫩芽,是人们喜食的一种树上蔬菜,不但富于营养,而且还能治一些疾病.

  • 苦楝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明发;沈雅琴

    苦楝皮为楝科楝属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或苦楝(M.azedarach L.)的干燥树皮和根皮.中国药典认为苦楝皮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有驱虫疗癣功能,主治蛔蛲虫病、虫积、腹痛和疥癣瘙痒.

  • 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王旭波;顾芹英;沈玉萍;秦冬;杨欢;贾晓斌

    香椿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速生药材树种,通过SciFinder等工具或数据库检索、查阅近期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系统地综述了香椿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到目前为止,共计报道了从香椿中分离得到的100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19个、萜类44个、苯丙素类7个、酚类14个和16个其它类别化合物.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以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为主导.

  • 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尹锋;雷心心;成亮;楼凤昌

    目的:对植物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波谱和化学方法对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印楝种子及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确定为印楝素(1),11-表印苦楝素H(2),Salannolide(3),槲皮素-3-O-β-D-木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D-葡萄糖苷(6),芦丁(7),硬脂酸 1-甘油单脂(8)和硬脂酸1,3-甘油二脂(9).结论:化合物3~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亦食亦药话香椿

    作者:韩德承

    香椿又名红椿、山椿、虎目树等,为楝科落叶乔木.每年谷雨时节,泛青抽绿,那红如玛瑙、绿似翡翠的嫩芽,幽香四溢,鲜嫩清脆,这就是香椿头,可做成各种菜肴,食之香嫩可口、风味独特,被称为“树上蔬菜”.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说:“椿木实而叶香,可撷取”;明朝《救荒本草》说:“采嫩芽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亦记载:“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甜,生熟盐腌皆可茹.”古人还用香椿芽制成调料或用以泡茶,香美绝伦.

  • 红果葱臭木茎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元超;赵俊凌;李晓花;李宜航;郭玉华

    目的 研究红果葱臭木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解析.结果 从红果葱臭木中共分离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Aphanamgrandin A(1),β-Sitosterol(2),异莨菪亭(3),Blumenol B (4).结论 化合物1,2,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它们对AGS、Hela、K562等肿瘤细胞均无细胞毒活性.

  • 印楝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杨东福;夏成松;林军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是原产于印度、缅甸的一种楝科(Meliaceae)乔木,是一种适生于干热河谷地区、喜温耐旱的生态和经济树种.

  • 香椿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侯丽;付艳辉;唐贵华;郝小江;赵庆;何红平

    目的:研究香椿子(Toona sinensis var.schensiana)的化学成分,寻找具有杀虫及药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 - 18、凝胶Sephadex LH - 20、HPLC等色谱方法对香椿子95%乙醇提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和NMR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香椿子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3,5-二羟基苯乙醚(Ⅰ),山萘酚-3 -O-α-L-吡喃鼠李糖苷(Ⅱ),(2E,6E,10E) -3,7,11,15- tetramethylhexadeca -2,6,10 - triene -1,14,15 - triol(Ⅲ),eudesm -4(15) -ene - 1β,6α - diol(Ⅳ),ficusesquilignans A(Ⅴ),ficusesquilignans B(Ⅵ).结论:化合物Ⅲ,Ⅳ,Ⅴ,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楝科 香椿 化学成分
  • 大叶山楝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小英;苑春茂;唐贵华;郝小江;赵庆;何红平

    目的:对大叶山楝 (Aphanamixis grandifolia)的枝叶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大叶山楝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反复利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和NMR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叶山楝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aromadendrane-4β,10β-diol(I),spathulenol(Ⅱ),eudesm-4(15)-ene-1β,6α-diol(Ⅲ),3α-cimnamoyloxykaur-16-en-19-oic acid (Ⅳ),phillygenin (V),3-methoxybenzoic-4-hydroxy acid (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