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子影像在动脉血栓诊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丰;杨宁;范利

    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的诊断对于预防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或缺血性卒中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解剖成像和功能成像迈入分子影像时代.分子影像(molecular imaging)是于1999年由哈佛大学 Ralph Weissleder教授[1]提出,主要内容是将分子生物学与医学影像学结合,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生物在体过程进行动态定性和定量可视化研究,相较基于形态学和生理机能改变评估疾病的传统影像学,更着力于探测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其核心要素是高分辨成像设备和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靶向探针.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伴随着成像设备和成像技术的不断完善,分子影像在动脉血栓疾病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 HDx 1.5T MR XV极限成像技术

    作者:GE医疗集团磁共振产品部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日益清晰,即在形态学领域同时提高图像质量和扫描速度,开拓更多更好的临床应用;逐步从形态学向功能领域过渡,终向分子影像发展.

  • 平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坚守分子影像领域的“中国创造”

    作者: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是继CT和磁共振以后在医学工程领域出现的全新影像设备,它专门用于生物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功能成像,是目前唯一在无创伤情况下进行功能、代谢和生理显像的分子影像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神经学、心血管、基因工程、药物开发等医学领域.PET和CT相结合的PET/CT成像是当今国际医疗影像界的新产品,它完美融合了PET高灵敏的功能成像与CT高清晰的解剖结构图像,既能够在分子水平上通过PET成像反映人体是否存在生理或病理变化,又利用CT图像对病灶区域在解剖结构上进行精准定位,PET/CT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诊断信息,是当前医学界公认先进的大型医疗诊断成像设备.

  • MR-PET的现状、挑战和前景

    作者:李辉;陈自谦;倪萍

    多模态成像设备的发展是影像学发展的里程碑,继SPECT-CT和PET-CT后,人们开始致力于MR-PET的研究.MRI的多参数解剖成像、功能成像与PET的分子成像结合,对促进神经、心血管、肿瘤等方面的研究及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小动物、脑部及全身MR-PET成像3个方面对MR-PET的研究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并探讨MR-PET在生物医学中的优越性及发展前景.

  • PET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分析

    作者:刘春旺

    本文主要介绍了PET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探测器、闪烁晶体、数据处理、图像重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期为PET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 分子影像SPECT/CT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林辉

    目的:总结并归纳分子影像S P E C T/C T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经病理学检验结果确诊的4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60个骨转移病灶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分子影像SPECT/CT诊断和MSCT诊断,以终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析分子影像SPECT、CT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以终病理结果为金标准,S P E C T/C 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67%(58/60)、91.67(22/24)和92.86%(78/84),均明显高于MSCT诊断的78.33%(47/60)、70.83(17/24)和80.95%(68/84),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分子影像SPECT/CT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传统MSCT诊断方式,可以被推广应用.

  • 磁共振波谱成像观察银杏内酯B对于脑出血后脑代谢的影响

    作者:郑家地;郑红花;聂立铭

    目的: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的方法,研究银杏内酯B对于脑出血后脑代谢的影响,从分子影像角度进一步探讨银杏内酯B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干预组(n=7)、对照组(n=7)、假手术组(n=6),采用Ⅶ型细菌胶原酶构建大鼠实验性脑出血模型,在造模成功后,分别在第1天、第3天、第7天,对3组大鼠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及定量分析.结果:1H-MR检测结果表明,银杏内酯B3d亚组和7d亚组的N一乙酰天门冬氨酸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乳酸明显降低,而胆碱复合物、肌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 R S能够从分子影像角度分析银杏内酯B对于脑出血后脑代谢的影响,从而揭示银杏内酯B可以通过影响脑代谢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18F-FDG PET/CT仪在肿瘤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刘侃峰;赵葵;董孟杰;孙美玲;林丽莉

    PET-CT仪是先进的分子影像医疗设备,配合显像剂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及高分辨率CT,可早期准确的发现、定位肿瘤组织,其在临床中有诸多方面的应用。

  • 我国第一台科研型7.0T微磁共振投入使用

    作者:曹厚德

    近在南京召开的第14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14th CCR)期间,笔者就7.0T微磁共振在我国使用方面的问题,采访了中华医学会江苏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主任滕皋军教授.兹简要报导如下.

  • 新型内窥镜成像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亚敏;迟崇巍;叶津佐;杨鑫;田捷

    微创手术由于出血少、愈合快、疼痛小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内窥镜是微创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为提高手术过程中微小肿瘤的检出率,图像增强方法、显微成像方法、荧光成像方法等被应用到了内窥镜成像中。本文介绍了现有的应用在微创手术中的内窥镜成像方法,并对比它们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 PET/CT的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荣福;李险峰;张春丽

    PET/CT将PET功能代谢信息与CT解剖结构信息结合在一起,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变化,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PET/CT的探头晶体、图像融合技术、用户平台等方面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其临床推广应用,是目前分子影像的主要设备.

  • 放射免疫分子探针131I-PD-L1mAb的制备及体内显像实验

    作者:庞小溪;廖栩鹤;杜毓菁;张炳晔;刘萌;王荣福

    目的 研制新型放射免疫分子探针131I-PD-L1mAb,在探索分子探针理化性质及体内安全性的基础上,开展荷瘤裸鼠在体靶向显像研究.方法 优化放射性核素碘-131[131I]标记抗人PD-L1单克隆抗体(mAb)的标记条件,测定分子探针131I-PD-L1 mAb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并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与致热原.静脉单次给药后,按不同时间点抽血测放射性计数,根据非房室统计矩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建立荷U87裸鼠模型,进行体内肿瘤靶向性显像研究.结果 分子探针131I-PD-L1 mAb的标记率为(80.21 ±2.98)%,放射化学纯度达(96.51±1.10)%.131I-PD-L1 mAb的放化纯在72h内均大于92%,放射稳定性良好,且亲水性较强(LgP=-2.51±0.39).该探针无急性毒性反应及致热原.半衰期T1/2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inf分别为15.53 h与814.16 kbq/mL×h.荷瘤裸鼠体内显像结果显示:荷U87实验组的肿瘤部位可见清晰显影,144h时肿瘤/非肿瘤(T/NT)比值达10.32±0.78(n =3);而阻断组的肿瘤部位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T/NT比值分别为1.14±0.20(n =3).结论 131I-PD-L1 mAb标记简单,放化纯高,稳定性良好,特异性显像效果良好,体内应用安全,有望进一步应用于肿瘤的放射免疫显像与治疗研究.

  • 争鸣与合作——记2009江苏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分子影像会议

    作者:卢霞;王荣福

    2009江苏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分子影像学会议于2009年5月23日在南京东南大学正式召开.与会专家和代表来自全国50多所高等院校和著名科研单位及综合性医院.大会主席是江苏省分子影像中心主任、东南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滕皋军教授.会议为期两天,主要讨论靶向显像方法新进展、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新型显像对比剂、核医学肿瘤靶向分子显像及分子显像技术在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领域等议题.

  • 生物医学拉曼光谱质控方法研究

    作者:王浩;孟祥峰;刘艳珍;任海萍

    目的 评价生物医学拉曼光谱设备的关键性能参数,为开展不同厂家产品的一致性比对和建立拉曼光谱类医疗器械的检测规范做准备.方法 开发通用的拉曼光谱实验平台,测量化学参考物质,开发光谱分析方法,对实验系统的分辨率、波长校正、信噪比、系统响应等进行分析,并使用几种常见的生物分子进行测试验证.结果 根据化学参考物质的拉曼光谱提取了实验系统的光谱分辨率、波长校正、信噪比、系统响应等信息,在测试中可有效地将生物分子的原始拉曼谱还原为可比对的标准拉曼谱.结论 本文方法可有效提取和评价拉曼系统的性能参数,这对于拉曼光谱和其他相关光谱医疗器械的质控具有积极意义.

  • 分子影像在于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作者:冷良;徐旸;李宗金

    目前,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干细胞移植后的的动态变化难以被量化,同时干细胞在体内的过程及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分子影像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无损伤的、实时的成像,为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

  • SPECT/CT在内照射吸收剂量计算中的应用

    作者:郭晋纲;徐树明;张晓丽;张红雨;任媛

    核医学分子影像(NMMI)的放射性药物靶向治疗(RPTT)应用中,进入体内的放射性药物将经历被吸收、转运、参与细胞代谢,放射性核素在体内期间所放出的辐射线,形成对组织和器官的内照射。内照射产生的生物效应与人体器官或组织所接受的剂量或当量剂量有关[1]。正确计算放射性药物在核医学分子影像临床前期研究、影像临床诊断和放射性药物靶向治疗应用中的内照射剂量均是极为重要的。

  • 胰腺癌分子影像磁共振成像研究新进展

    作者:郭秋;任克;徐克;刘屹

    常规影像学诊断胰腺癌虽有一些规律可循,但缺乏特异性.分子影像学的开展使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靶向成像成为可能.多种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内呈过表达,为胰腺癌的靶向成像提供了理论依据.MR成像设备具有高分辨力及无放射性损伤等优点,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胰腺癌的靶点选择及其MR分子影像学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 以Mn2+为探针的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

    作者:李英霞;方可;唐世民;雷皓

    以二价锰离子(Mn2+)为探针的磁共振分子影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在体、动态地观测大脑神经活动的一种脑成像技术.本文利用这项技术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中的钙离子(Ca2+)超载过程、视觉刺激时猫初级视皮层的活动以及Mn2+在大鼠脑组织中的选择性沉积进行研究,发现以Mn2+为探针的磁共振分子影像可用于研究功能或病理状态下Ca2+作为一种神经传递介质在大脑中的输运过程.随着高信噪比及高时、空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以Mn2+为探针的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必将在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中取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 应用SPECT分子影像技术评价HANS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价值

    作者:孙雯;杨红杰;贾少微;张嘉辉;赵正勤

    目的:应用SPECT分子影像技术评价HANS治疗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C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能坚持HANS治疗≥12个月的39例CA患儿.使用HANS 100A或200A型神经穴位刺激仪,选择肢体穴位组合,每天治疗2次共2小时.分别在HANS治疗前后进行2次SPECT分子影像检查,并进行视觉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视觉分析39例CA患儿,HANS治疗前共有164处局灶性脑血流灌注和功能异常病灶,HANS治疗后131处(79.9%)完全消失或明显缩小,33处无明显变化(20.1%).血流功能变化率(blood functional changing rate,BFCR)定量分析显示,HANS治疗CA总有效率为73.2%,同时伴有孤独症行为量表(ABC量表)总分减少和CA患几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的提高,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HANS治疗CA疗效显著而安全.

  • 分子影像内镜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小雷;田世河;杨晓峰

    分子影像内镜将成为一种医学诊疗新设备和新技术,该技术将分子影像学和内镜技术相结合,通过对体内细胞和分子特征的观察和检测,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分子影像内镜根据成像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显微内镜、视频荧光成像、多光子内镜、光声内镜、扫描光纤内镜、拉曼光谱成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随着分子影像内镜和分子探针技术的不断完善,分子影像内镜将会在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分子影像 内镜
186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