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银杏内酯B粉针剂大鼠生育力及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研究

    作者:屈文;付少华;郑艳华;余启枝;郏自明

    银杏内酯B(GB)为银杏叶中提取分离的萜类化合物,使用广泛、药效显著,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部分药厂生产的银杏内酯注射液已经应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缺血性中风、脑梗死[1].GB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修复损伤内皮细胞及促进脑神经细胞生长与分化的作用,实验结果为GB在神经损伤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2-4].

  • Caveolin-1蛋白在银杏内酯B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杨俊霞;张成标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B(ginkgolidesB,GB)在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时质膜微囊结构蛋白-1(caveolin-1,Cav-1)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GB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2017年2—7月,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将240~260 g的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ham+NS);假手术+GB组(Sham+GB);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NS);缺血再灌注+GB组(I/R+GB).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av-1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Zea Longa 5分制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大脑中动脉支配区域Cav-1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I/R+NS vs Sham+NS、Sham+GB,(0.744±0.4090)vs(1.8804±0.2780),(1.890±0.29180)(P<0.001)];灌胃给药GB 3 d能明显抑制Cav-1的减少[I/R+GB vs I/R+NS(1.3507±0.2143)vs(0.744±0.4090)(P<0.01)].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GB不能逆转在大脑中动脉支配脑区行立体定位注射针对Cav-1的siRNA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的升高[I/R+GB+siRNA-SC vs I/R+GB+siRNA-Cav-1,I/R+NS+siRNA-Cav-1,I/R+NS+siRNA-SC(1.5605±0.3125)vs(3.769±0.2345),(3.864±0.3542),(3.674±0.2789)(P<0.001)].结论 Cav-1在灌胃给GB的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大脑中动脉支配脑区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在相应脑区干扰Cav-1后,GB不能改善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表现,说明Cav-1蛋白在银杏内酯B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磁共振波谱成像观察银杏内酯B对于脑出血后脑代谢的影响

    作者:郑家地;郑红花;聂立铭

    目的: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的方法,研究银杏内酯B对于脑出血后脑代谢的影响,从分子影像角度进一步探讨银杏内酯B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干预组(n=7)、对照组(n=7)、假手术组(n=6),采用Ⅶ型细菌胶原酶构建大鼠实验性脑出血模型,在造模成功后,分别在第1天、第3天、第7天,对3组大鼠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及定量分析.结果:1H-MR检测结果表明,银杏内酯B3d亚组和7d亚组的N一乙酰天门冬氨酸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乳酸明显降低,而胆碱复合物、肌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 R S能够从分子影像角度分析银杏内酯B对于脑出血后脑代谢的影响,从而揭示银杏内酯B可以通过影响脑代谢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银杏内酯B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怀安;高晋生

    目的 总结近几年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于国内外有关银杏内酯B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整理及分析研究.结果 银杏内酯B可以通过多种通路有效抑制卵巢癌、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结论 银杏内酯B在治疗肿瘤疾病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 HPLC法测定银杏内酯滴丸中银杏内酯A及银杏内酯B总量

    作者:吴云;颜丙鹏;毕宇安;仲艳;萧伟

    目的:建立银杏内酯滴丸中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正丙醇-四氢呋喃-水(1:27∶72)为流动相,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20 nm.结果:建立了银杏内酯滴丸中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含量测定方法,且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的RSD分别为1.39%,2.16%.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银杏内酯滴丸的质量控制.

  • LC-MS/MS分析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人尿液中的代谢产物

    作者:耿婷;张射兵;李艳静;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人尿液中的主要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方法:3名受试者静脉滴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后收集0~6h的尿样,分别按酸化和不酸化样品处理后,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样品进行分析.采用ACE C18-AR色谱柱(4.6 mm×150 mm,3μm),酸性HPLC条件流动相Ⅰ为乙腈-0.4%甲酸铵水溶液(pH3.2)梯度洗脱,中性HPLC条件流动相Ⅱ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1.通过比较空白尿样和给药后尿样的总离子流和提取离子流色谱图以及各个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和二级碎片离子,分析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和银杏内酯K(GK)在人体内可能的代谢产物.结果:除原型药外,共鉴定了12个代谢产物,其中GA相关的代谢产物有6个,包括5个Ⅰ相和1个Ⅱ相代谢产物;GB相关的有4个,包括1个Ⅰ相和3个Ⅱ相代谢产物;GK相关的有2个,包括1个Ⅰ相和1个Ⅱ相代谢产物.结论:GA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途径为羟基化和内酯环水解,并可进一步共价结合成硫酸酯;GB主要的代谢途径为羟基化和内酯环水解,并可进一步共价结合成硫酸酯、葡萄糖醛酸苷或谷胱甘肽结合物;GK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途径为甲基化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 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内酯B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作者:张武圣

    目的 建立一种较为简单的从银杏叶提取物(GBE)中分离纯化银杏内酯B(GB)单体的工艺方法.方法 依次通过GBE热水溶解、乙酸乙酯萃取、结晶及重结晶方法对GBE中GB单体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确定GB佳分离纯化工艺为:将GBE用热水溶解,加入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萃取液用2%NaHCO3除杂,收集除杂后乙酸乙酯萃取液,减压浓缩至干,用50%乙醇回流溶解后静置析晶,抽滤后得到GB粗结晶,粗结晶用80%甲醇重结晶2次即得,该工艺制备得到的GB单体纯度≥98%,总收率约为60%.结论 该工艺稳定、简便易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 混料设计运用于银杏内酯A、B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处方优化及释药机制研究

    作者:侯莉;张国松;封传华;刘晓谦;李东勲;王跃生;范玫玫

    目的:优化银杏内酯 A、B 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处方组成,并对其体外释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混料设计对缓释片的处方进行优化。通过考察体外释放度,以累积释放度对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对银杏内酯 A、B 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释药机制进行分析。结果确定银杏内酯 A、B 缓释片的优处方组成为:药粉∶HPMC∶乳糖=23∶24∶53。结论混料设计用于优化银杏内酯 A、B 缓释片的佳处方结果准确,以此比例制备的缓释片以非 Fick 模式释药,释药符合零级释放。

  • 银杏单细胞克隆研究

    作者:戴均贵;朱蔚华;吴蕴祺;胡秋;张大勇

    目的:利用银杏单细胞克隆系,探索银杏内酯生产的稳定性与细胞均一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植物细胞平板技术培养.结果:L-谷氨酰胺能大大促进银杏细胞的植板率;植板率在0.5~5.0×104 cell·ml-1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获得的48个克隆株系中G-22株系银杏内酯B(GKB)含量高达0.099%,且大部分克隆株系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能保持相对稳定.结论:在银杏组织培养过程中,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银杏内酯生产不稳定性的问题.

  • 银杏内酯B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作者:刘婷;甄小龙;程昊;李伟泽;郝保华

    目的:制备银杏内酯B(GB)柔性纳米脂质体,并对其体外透皮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银杏内酯B柔性纳米脂质体,并对其形态及粒径大小进行分析;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比较银杏内酯B醇溶液、银杏内酯B柔性纳米脂质体及普通银杏内酯B纳米脂质体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结果:此方法制得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9.52±1.76)%,平均粒径为(208.3±25.49)nm,Zata电位为-49.2 mV.柔性纳米脂质体8 h的累积透过量为189.97μg·cm~(-2),8 h的渗透速率为23.75μg·cm~(-2)·h~(-1).结论: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可显著促进银杏内酯B的透皮吸收.

  • 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

    作者:徐静;孙长凯;马辉;王禄;张健;张玉梅;吴兰香

    目的:经预处理给药模式观察了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761)及其单体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神经元损伤的影响,以探讨EGb761及GB在抗兴奋毒性神经损害中的应用价值与实施途径.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建立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毒性模型.采用台盼蓝染色、凋亡神经元测定及乳酸脱氢酶(LDH)测定的方法观察不同剂量EGb761,GB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与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的神经保护作用相比较.结果:EGb761,GB在不同剂量下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减少LDH泄露,且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的方式.EGb761,GB分别在100 mg·L~(-1),100 μmol·L~(-1)的剂量下有佳的保护效果,但均弱于MK-801(10 μmol·L~(-1)),GB佳剂量下保护效果优于EGb761.结论 EGb761,GB对谷氨酸兴奋毒性损害有保护作用.在预处理给药模式的佳剂量下,GB的保护效果优于EGb761,将其用于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可能有更大价值.

  • 3种银杏内酯成分的质谱裂解途径研究

    作者:张聪;刘建勋;孙明谦;苗兰;孙蕾

    该文利用高分辨的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的高分辨率及高质量准确度特点,在负离子模式下,对3种银杏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银杏内酯有相似的裂解途径,包括4条共同的裂解途径和1个共同的特征性离子.在高质量区,三种银杏内酯的主要裂解途径是内酯环开环并连续丢失CO,C02,以及母核不断失去H20.在低质量区,碎片离子m/z 72.993 6是3种银杏内酯共有的特征性碎片离子,推测可能是C环开裂形成的碎片离子.碎片离子m/z 141.018 8,125.023 8,113.024 0,97.029 1是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的共有的特征性碎片离子,推测可能是母核A环开环或连续碎裂形成的碎片离子.上述质谱裂解途径可为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依据.

  • 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作者:郭梦翔;胡海燕;唐仕波;朱晓波;王延东;李健桥;马伟

    目的:制备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制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方法测定银杏内酯B在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制剂的处方.考察药物含量和分散介质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经0.1 mol·L-1HCl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形态、粒径和成乳稳定性.结果:自微乳化介质处方为油酸乙酯-(cremophor EL-大豆磷脂-无水乙醇,40:60),其中cremophor EL-大豆磷脂-无水乙醇(4:1:2),GB的载药量为2.5%.乳化介质(H2O和0.1 mol·L-1HCl)对制剂自微乳化效率影响不大.银杏内酯B自微乳制剂经0.1 mol·L-1HCl稀释100倍后透射电镜下呈圆球形,分布均匀,粒径(41.6±1.11)nm,自微乳化时间大约在2 min.8 h内制剂稳定,粒径变化不大,无药物析出.结论: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制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 银杏内酯B对大鼠心肌细胞间通讯的影响

    作者:于力方;廖杰;王珊;李宁;梅世昌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高功率激光对标记CFDA荧光探针的正常大鼠体外培养心肌细胞进行照射.通过荧光漂白后荧光重新分布技术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的细胞通讯功能及银杏内酯B对细胞通讯的影响.结果发现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心肌细胞间存在着缝隙连接,具有细胞间通讯的功能.银杏内酯B对正常大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具有抑制作用.

  • 弱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诱导ECV304组织因子基因表达及银杏内酯B的抑制作用

    作者:陆晓茜;李晓冬;祖淑玉;朱广瑾

    为研究弱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mLDL)对ECV304组织因子(TF)蛋白含量和mRNA水平的影响、对胞浆游离钙离子([Ca2+]i)的影响,以及银杏内酯B等的干预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内TF蛋白含量,用RT-PCR法检测细胞内TF mRNA水平,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2+]i的变化.结果显示,40mg/L mmLDL作用ECV304 4h,能使TF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显著增加,并迅速升高[Ca2+]i.抗氧化剂银杏内酯B及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可拮抗mmLDL的上述诱导反应.以上结果提示,mmLDL 可诱导ECV304 TF表达,Ca2+与PKC 参与mmLDL诱导ECV304 TF基因表达过程,并且银杏内酯B可抑制mmLDL的此种效应.

  • 血小板活化因子参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活化的研究

    作者:郭农建;常亚丽;肖东杰;黄平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全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参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为PAF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将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inkgolidesB,GB BN52021)加入全血中,以阻断PAF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作用;将已知的PAF及二磷酸腺苷(ADP)分别加入全血中,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CD62P的表达;将已知的PAF及ADP分别加入全血中,用FCM检测中性粒细胞细胞CD11b的表达;将PAF及ADP分别加入全血中,用FCM检测血小板-白细胞聚集物(PLA),即PLA/L包括百分率及CD42b中位荧光浓度(MFI).结果表明:PAF及ADP均增加CD62P、CD11b、PLA的表达;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明显抑制PAF诱导的CD62P、CD11b的表达及PLA的形成,但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及血小板-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银杏内酯B也抑制ADP诱导的CD62P、CD11b的表达,但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活化;银杏内酯B对ADP诱导的血小板-白细胞的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有多种细胞因子、化学介质参与其中,有多种配基-受体介导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交互作用.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有明显拮抗PAF的作用,在防治血栓形成与炎症过程中可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银杏内酯B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黄曼;胡悦育;徐秋萍;董晓巧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B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质量浓度的影响,探讨银杏内酯B抗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75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每组35只,右侧尾状核注射大鼠自体血制作基底节区脑出血动物模型,分别于脑出血模型形成后给予1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及不同剂量银杏内酯B(5,10,20 mg/kg)腹腔注射,每日一次共5d,在脑出血后2,6,12h和1,2,3,5d断头取血和获取脑组织,利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浓度,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利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神经细胞,各参数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脑出血后2,6,12 h和1,2,3,5d,小剂量组大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12 h和1,2,3,5d,大剂量和中剂量组大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较脑出血组显著减少(P<0.05),脑出血后2h和6h,大剂量和中剂量组大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内酯B可能通过降低体内自由基和炎症反应,从而抑制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 银杏内酯B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王永红;罗雪;石永江;刘宏亮;姚忠祥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银杏内酯B(20 mg/L、40 mg/L、60 mg/L)的分化培养基培养NSCs 3 d和7 d,测量细胞突起长度和胞体面积,用免疫荧光检测神经丝蛋白-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CC-1)、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2(SOCS2)、DNA结合抑制因子2(Id2)的表达.结果 银杏内酯B组细胞突起增长,胞体增大;NF阳性神经元样细胞百分率增加,GFAP阳性星形胶质样细胞百分率随银杏内酯B浓度增加而增加;SOCS2阳性细胞百分率(35.46%)较对照组(22.17%)明显增加(P<0.01),银杏内酯B组Id2阳性细胞百分率(51.52%)较对照组(66.24%)明显减少(P<0.01).结论 银杏内酯B可促进分化细胞成熟,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星形胶质细胞百分率的增高与银杏内酯B呈剂量依赖关系.

  • 银杏内酯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牛国辉;王军;尚凤伟;朱登纳;张晓莉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银杏内酯B(G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7d龄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后3组采用经典Rice法制作HIBD动物模型,模型制作4h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按5mg/kg、10mg/kg腹腔注射GB,其他两组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5d.每组随机分别在造模后第3,7,14,28天处死,单标、双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4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区(SGZ)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及皮质BrdU+/nestin+(聚蛋白)、BrdU+/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计数分析.结果:HIBD后BrdU+、皮质BrdU+/nestin+、BrdU+/NSE+、BrdU+/GFAP+细胞数增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高于模型组,GB高剂量组的阳性细胞数高于GB低剂量组.结论:GB能提高HIBD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能力,提示其可以促进神经发生.

  • 鞘内注射银杏内酯B对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及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国平;杨京利;田玉科;刘菊英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银杏内酯B(BN52021)对SNI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及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参与痛觉信号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鞘内置管后的SD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SNI组,SNI+DMSO对照组和SNI+BN52021组,建立SNI疼痛模型,手术后1,3,5,7,10和14d鞘内给药并测痛阈,第14d取大鼠腰段脊髓,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s免疫阳性细胞.结果:SNI神经损伤大鼠机械缩爪阈明显降低(P<0.05),同侧脊髓背角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P<0.05);鞘内应用银杏内酯B明显减少脊髓背角神经元c-fos的表达,同时伴有大鼠机械异常痛敏的减轻,各组大鼠辐射热缩爪潜伏期无明显差异.结论:鞘内注射银杏内酯B可减轻SNI大鼠机械异常痛敏,抑制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

212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