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黎芳丽;汤静;肖怀春;李春旺;金科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 HIE)是由围生期窒息引起的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该病具有特征性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重症病例急性期可致死亡,部分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智力障碍、癫等。HIE 病理变化包括脑水肿、脑组织坏死及颅内出血,其病理改变的范围、程度及损伤类型与脑成熟度以及围生期窒息造成低灌注的程度、持续时间相关。

  • 512例高危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及乳酸值测定

    作者:马存丽;秦山红;饶钦华;毛玉慧;辛玉红;杨雅兰;刘小刚;郑清泉;罗佳

    目的 了解分娩时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值测定在高危新生儿中的意义和价值. 方法 高危产妇分娩的512例足月新生儿第一声啼哭前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乳酸值测定,按照出生后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分为窒息组及非窒息组,追踪新生儿结局,并进行分析. 结果 新生儿HIBD的发生比例6.8%,其中放弃治疗死亡者占8.6%.Apgar评分≤7分组新生儿脐血pH值和乳酸值异常的比例均为84.2%,Apgar评分>7分组分别为11.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gar评分≤7分、脐血pH值和乳酸值正常与异常及联合评价阳性和阴性HIBD发生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gar评分≤7分对HIBD诊断的敏感性为22.9%,特异性为97.7%;脐血pH值<7.2对HIBD诊断的敏感性45.7%,特异性88.5%,乳酸值>4.0 mmol/L对HIBD诊断的敏感性65.7%,特异性69.6%;联合应用Apgar评分≤7分和pH值<7.2、乳酸值>4.0 mmol/L则对HIBD诊断特异性为89.1%,阳性预测值13.3%,阴性预测值94.0%. 结论 乳酸值测定与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具有一致性,且互为补充.Apgar评分诊断HIBD的灵敏度低,特异度高,乳酸值诊断HIBD的灵敏度高,特异度低,联合评价HIBD时阳性预测值未得到提升.

  • KATP通道开放剂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特性研究

    作者:陈玉霞

    Noma在心肌细胞上发现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已经有300多年,此通道由4个内向整流钾通道(Kit6.1或Kir6.2)亚单位和4个调节性磺脲类受体(SURI,SUR2A或SUR2B)组成的八聚体.

  • 红细胞生成素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杨;王琍琍

    围生期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是引起新生儿死亡或幸存儿神经发育障碍、智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入开展HIBD的研究,探索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国内外围生医学的热点.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缺氧缺血性损伤后的大脑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而日益受到极大关注.现将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 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新生儿脑发育和脑损伤的研究

    作者:周丛乐;侯新琳;汤泽中;黄岚

    我们将近红外光谱组织氧检测技术用于新生儿脑氧合状态评估.以脑氧饱和度(rSO2)、氧合血红蛋白变化量(△HbO2)和还原血红蛋白变化量(△Hb)为检测参数,着重研究了早产儿在脑发育过程中脑氧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氧饱和度与正常新生儿的差异.

  • 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质14-3-3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星儿;袁青;唐纯志;陈飞;赵蓉;刘龙琳;俞裕天;曹勇;吴家利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14-3-3及凋亡相关的Bcl-2家族中两大主要成员Bcl-2和Bax的影响.方法:明确预产期的SD雌性妊娠大鼠接受延迟5 min剖宫产术,所得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接受正常剖宫产术的大鼠所产新生大鼠为假手术组;代乳雌鼠自然分娩的新生大鼠为正常组.每组8只动物.针刺组新生大鼠饲养至14 d时,每天针刺“脑三针”“颞三针”“智三针”,每个穴位刺激20 s,不留针,连续7d.各组新生大鼠均于出生后21d断头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脑皮质中14-3-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14-3-3的表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和针刺组(P<0.05,P<0.01);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Bcl-2的表达,模型组略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高于模型组(P<0.05);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Bax的表达,假手术组、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纽(P<0.01,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提高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14-3-3和Bcl-2的表达水平.

  • 银杏叶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Ne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文秀;卢飞艳;王艳萍;吴晓媚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Ne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7d龄SD大鼠制备HIBD模型,随机分为GbE治疗组、生理盐水(NS)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GbE对脑组织Nestin 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组织Nestin的表达在NS治疗和GbE治疗3d开始增高,7d达到高峰,GbE治疗组与假手术组和NS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bE可提高HIBD大鼠脑组织Nestin的表达,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 参附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凋亡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艳;王军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脑皮层凋亡诱导因子(AIF)棱转位和AIF mRNA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抑制凋亡的机制.方法:新生7d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生理盐水对照组(C)、参附治疗组(SF).每组按照观测的时间点不同分为3h、6h、12h、24h、3d、7d 6个亚组.用Rice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检测不同时间点胞核中AIF、AIFmRNA动态变化及脑皮层组织的凋亡细胞.结果:(1)AIF:C组AIF在胞核内的转位从HI后3h开始增加,24h达到高峰后开始逐渐下降.SF组24h、3d、7d胞棱中的AIF表达较C组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IFmRNA:C组从HI后3h开始增加,24h达到高峰后下降,SF组各时间点均较C组减少(P<0.05).(3)Tund:HI后3h C组和SF组脑皮层凋亡细胞开始增多,24h达到高峰后下降;SF组在HI后24h、3d、7d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通过抑制AIF的棱转位和基因转录来抑制凋亡,从而起到对HIBD新生大鼠的保护作用.

  • 高压氧降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内caspase-3表达

    作者:檀国军;牛彦平;王玲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0)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e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模型,将其分为HIBD组及HBO处理组,并设立假手术组(n=24).观察3组大鼠不同时间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组大鼠脑组织内ca8pase-3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HIBD组18、24、48和96 h时间点海马及皮层区ca8pase-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肾上腺髓质素治疗HIE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郭本标;周名雄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是一种多功能生物活性肽,在体内分布广泛,其结构特征及其效应受体的多样性使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窒息的严重并发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ADM在脑内也广泛分布,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作为神经递质、调质或激素发挥生物学作用[1].ADM可介导于各种信号传导途径,通过调节脑血流动力学、调节血脑屏障、抗细胞凋亡、对抗氧自由基、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等方式,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调节.

  • 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熊晖;梁卫兰;吴希如

    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焦点集中在神经元上,但是,星形胶质细胞也参与缺氧缺血过程并起着关键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缺血损伤中的改变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早和显著的,这种参与对缺氧缺血病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是损伤还是修复这一终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脑缺氧缺血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变化也有了深入的研究.

  • 早期干预对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胡君;林秋君;陈燕惠;陈敏;陈达光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一侧子宫角血管建立HIBD模型,采用早期触摸和丰富环境刺激进行早期干预,为期28天.以一次被动回避反应、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神经生长因子(NGF)作为检测指标.结果:干预组大鼠(18只)被动回避反应步入潜伏期(STL)长于非干预组(15只);BAEP的Ⅱ、Ⅳ波潜伏期(PL)及Ⅰ~Ⅳ波峰间期(IPL)短于非干预组;脑组织内NGF的含量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HIB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提高脑组织内源性NGF的水平是早期干预促进HIBD大鼠脑功能修复的机制之一.

  • 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中脑红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邓美玉;张成岗;王春丽;王航雁;周婉琼

    2000年,德国Burmester等[1]首次报道了人和小鼠脑内存在特异的功能上类似于肌红蛋白的携氧球蛋白--脑红蛋白(neuroglobin),可特异性的为脑供氧,从而对脑缺氧的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2],并已在国际范围内掀起重新认识和研究脑缺氧的热潮.我们实验室一直在关注脑缺氧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获得了人脑红蛋白全长cDNA序列和大鼠脑红蛋白基因编码区的cDNA序列[3,4],随后根据此序列设计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中脑红蛋白 mRNA水平的变化进行动态研究,发现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提示该基因可能在脑缺氧的适应性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新途径--抑制神经元凋亡

    作者:何颜霞;樊寻梅

    近年对细胞死亡机制尤其是对凋亡(apoptosis)的研究,使人们对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了新的认识。缺血后脑损伤的发生不仅与神经细胞坏死有关,而且与凋亡关系密切。目前认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即是凋亡。该理论在成年动物全脑[1]、局部脑缺血[2,3]、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4,5]、人类心跳骤停后[1]、婴儿猝死综合征[6]、新生儿窒息[7]均已得到证实。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及凋亡机制的逐步阐明,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防治脑缺血损伤成为研究脑保护的热门课题。本文重点介绍有关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前沿研究。 一、抑制凋亡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性 脑缺血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兴奋毒性、氧化应激都可使神经元走向凋亡[1]。凋亡程序启动后凋亡不是立即发生的,而是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复杂生物化学级联反应过程,包括信号传导,多种酶激活,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凋亡程序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启动(initiation)、信号传递(commitment)和执行(execution)。启动能被上述多种刺激触发,而信号传递和执行过程似乎更为固定。细胞走向不可逆死亡的时间需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细胞是否死亡受细胞内促凋亡和抗凋亡力量间微妙平衡的影响,即取决于何种信号占优势。故在凋亡过程开始执行前,可通过操纵有关因素影响结局。这就为损伤后治疗干预提供了一个"机会窗",在这个窗内采取一定措施挽救走向凋亡的神经元,可能起到脑保护作用。

  • 同种异体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马杰;杨敏;张重功;江峰;杨建华;李轶;王裕

    目的 研究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HIBD脑内后的迁移、分化,以探讨细胞移植治疗的机制.方法 取7 d龄C57小鼠,制作HIBD动物模型.术后第2~3天,将Esc来源神经前体细胞植入小鼠损伤侧脑室,同时设对照组(只注射PBS)和正常组.然后对小鼠脑组织进行病理学、PCR、X-gal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Esc来源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HIBD脑内后,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的海马,构成海马结构,经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可分化为NF阳性的神经元.结论 Esc来源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HIBD脑内后,能迁移至损伤的海马,分化为神经元,替代损伤或坏死的神经细胞,这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 头穴丛刺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作者:李欣慰;金晶

    目的 探讨头穴丛刺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分析内源性NsCs在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取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头穴丛刺组,每组各30只.假手术组按照造模组大鼠手术方法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术后不做缺氧处理,另外两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建立大鼠HIBD模型.分别于3 d、7 d、14 d随机选取10只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5-溴脱氧尿核苷(Brd U)和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数并比较各组结果.结果 造模组、头穴丛刺组两组小鼠3 d、7 d、14 d SVZ区和大脑皮层的Brd 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头穴丛刺组3 d、7 d、14 d SVZ区和大脑皮层的Brd 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造模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头穴丛刺组两组小鼠3 d、7 d、14 d SVZ区和大脑皮层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头穴丛刺组3 d、7 d、14 d SVZ区和大脑皮层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造模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穴丛刺刺激能够促进HIBD新生大鼠SVZ与大脑皮层区内源性Brd U和NSCs的增殖及迁移.

  • 药物和行为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侯梅;杨会娟;姜艳平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行为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早产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GM1 治疗组、NGF 治疗组、药物联合(GM1+NGF)治疗组、行为干预治疗组、药物联合+行为干预治疗组、模型对照组,每组8 只.另取7 只入假手术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或(和)行为干预治疗,待30 日龄时进行悬吊试验和斜坡试验.结果 析因设计分析,悬吊试验中,GM1 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 的主效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斜坡试验中两者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悬吊试验和斜坡试验中都没有交互效应(P>0.05).药物治疗与行为干预在悬吊试验和斜坡试验中主效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着交互效应(P<0.05).结论 GM1 能改善实验动物的肌力和随意运动以及躯体平衡和协调功能;NGF 能改善躯体平衡和协调功能.两者联用无明显优势.行为干预能够提高实验动物的肌力和随意运动能力,改善实验动物的躯体协调及平衡功能,联合药物治疗可取得协同效应.

  • 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1

    作者:刘波;邹伟;唐强;颜培宇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用Rice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头穴丛刺组、丰富环境刺激组和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组,每组24只,每组又分为3 d、7 d、14 d。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5-溴脱氧尿核苷(BrdU)和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数。结果与造模组同期比较,3 d、7 d、14 d头穴丛刺组、丰富环境刺激组侧脑室下区(SVZ)和大脑皮层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组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高于同期头穴丛刺组和丰富环境刺激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可促进HIBD新生大鼠SVZ和大脑皮层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迁移。

  • 丙酮酸乙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仔鼠海马区caspase-3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影响

    作者:曹阳;张丽华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caspase-3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影响。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假手术组(n=15)、HIBD组(n=15)、EP1组(n=15,10 ml/kg)、EP2组(n=15,30 mg/kg)、EP3组(n=15,50 mg/kg)和EP4组(n=15,100 mg/kg)。采用经典Rice法制备模型。EP各组于术前30 min及术后每24小时腹腔注射相应剂量EP,共2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aspase-3阳性细胞数,Morris水迷宫评测逃避潜伏时间和穿过目标象限次数。结果除EP1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与HIB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EP各组较HIBD组均明显减少(P<0.01),EP3组少(P<0.01)。Morris水迷宫测试:除EP1组逃避潜伏期、穿过目标象限次数与HIB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EP各组均优于HIBD组(P<0.01),EP3组佳(P<0.01)。结论 EP可以减少HIBD大鼠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改善HIBD引起的远期学习记忆能力障碍。

  •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针康法对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的影响

    作者:孔妍;唐强;朱路文;刘波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方法将80只Wistar幼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环境刺激组和针康组,每组16只.每组再按造模后14 d、28 d分别处死分为2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氧体积浓度为8%的氧氮混合气体,制作HIBD新生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MAP-2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穿台次数减少.在定位航行、空间探索能力方面头穴丛刺组、环境刺激组和针康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位航行、空间探索能力方面针康组分别与头穴丛刺组、环境刺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榆结果显示:头穴丛刺组、环境刺激组、针康组海马CA1区MAP-2的表达均多于模型组(P<0.05),海马CA1区MAP-2表达针康组较头穴从刺组、环境刺激组表达增加(P<0.05).结论针康法能提高HIBD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海马CA1区MAP-2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增加有关.

595 条记录 1/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