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文蔚;杜启峰;于妍;张建龙;陈贻华;李水洪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RS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4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54例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总甲状腺素( 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水平。结果难治性抑郁症组(TRD组)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非TRD组)比较,起病年龄更早[(16.4±3.8)岁vs.(23.6±4.3)岁],受教育年限更短[(8.7±2.1)年vs.(10.6±2.3)年],本次发病病程更长[(65.1±18.3)月vs.(4.9±2.5)月],HRSD-17中行为阻滞因子评分更高[(8.37±2.43)分vs.(6.51±2.55)分],血清FT3水平更低[(3.93±0.52)pmol/L vs.(4.21±0.49)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单次病程长,起病早,文化水平低,阻滞症状重,血清FT3水平低。

  •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MECT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

    作者:张敏玲;欧玉芬;古智文;黄雄;何红波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例TRD患者MECT治疗前后及27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VEGF浓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TRD患者的临床症状.组间血清VEGF浓度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治疗前后血清VEGF浓度变化与HAMD总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man秩相关.结果 TRD患者MECT治疗后24例(92.3%)达到治疗有效标准.TRD组MECT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ECT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VEGF浓度与HAMD总评分变化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63,P<0.01).结论 血清VEGF水平变化可能对临床疗效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免疫内分泌及REM睡眠结构研究

    作者:万好;李玉芳;高安民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及REM睡眠结构.方法 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单相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各3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别评定焦虑、抑郁症状.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采用多导睡眠记录仪监测整夜睡眠.结果 ①难治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重度抑郁组血清皮质醇、IL-6、TNF-α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②IL-6浓度与HAMD总评分、认识障碍因子分、HAMA总评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呈正相关(r=0.395~0.635,P<0.05或0.01),TNF-α浓度与HAMA总评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呈正相关(r=0.522、0.563,P<0.01).③难治性抑郁症组REM睡眠密度增加,持续时间、周期缩短(P<0.05或0.01),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92,P<0.01).结论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和细胞免疫调节紊乱可能参与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REM睡眠密度可能提示难治性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 难治性抑郁症停药清洗合并MECT一周及后续治疗反应

    作者:潘能荣;李哲;黄自勇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停药清洗1周并同期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效果,并评价1周后续用先前抗抑郁药的治疗反应。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手册(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予1周的清洗,清洗期停用除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以外的所有精神科药物,同期合并MECT治疗,清洗期结束后继续使用原抗抑郁药物,共观察6周。在 MECT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①6周末痊愈14例,显效17例,进步7例,无效2例。有效率77.5%。②治疗第1周末(清洗期合并MECT后)H AMD-17、H AM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治疗第4周末(即重新开始续用原抗抑郁药后第3周)和第6周末 H AMD-17、H AMA 评分与第1周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停药清洗1周合并 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效果良好,经过清洗合并 MECT后可提高原抗抑郁药物的疗效。

  •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作者:万好;吴爱勤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危险因素在难治性抑郁症发病中的相关机制.方法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30例.被试者完成一般情况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采用t检验x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结果 ①难治性抑郁症组EPQ内外向因子分显著低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神经质因子分显著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负性事件总分、社交及其他问题因子分显著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显著低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②HAMD总分与负性事件总分、EPQ精神质因子分、神经质因子分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因子分、客观支持因子分、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呈负相关,HAMA总分与EPQ神经质因子、负性事件总分呈正相关,与EPQ内外向因子分、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呈负相关.③多因素分析结果:负性事件和低社会支持是抑郁的危险因素,EPQ神经质因子是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体验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低下是难治性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应激、社会支持影响难治性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 奥氮平合并氟西汀治疗非精神病性难治性抑郁症的研究

    作者:方建忠;李鸣;张祥辛;杨忠;梅其一;晏云兴;张祝生;祝敬溪;宋静波;施薇华;潘惠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合并不同时间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非精神病性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 随机分为四组的患者中完成1年随访的有99例,分别为单用氟西汀组(27例)、合并奥氮平1~2月组(28例)、合并奥氮平4~6月组(29例),合并奥氮平12月组(15例).对入组的四组患者分别评定HAMD、SDSS、体重、年收入等,在完成1年随访后再次评定HAMD、体重、TESS及1年内的收入、工作时间、复发数、治疗费用等.以HAMD总分减分数和痊愈率评定疗效、以TESS和体重评定不良反应,以工作时间、年收入、治疗费用等评定卫生经济学价值.结果 四组均较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合并奥氮平4~6月组和12月组较单用氟西汀组和合并1~2月组改善更明显.四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合并各组的体重均较单用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年收入、工作时间和复发数上,合并奥氮平4~6月组和12月组要优于单用氟西汀组和合并1~2月组.合并4~6月组的治疗费用少于合并12月组.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合并氟西汀治疗非精神病性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而合并奥氮平的时间以4~6个月为佳.

  • 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范勇;吴爱勤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将9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后第2、4、8、12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疗效,Asberg抗抑郁剂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根据HAMD评分,两组8周末减分率分别为(31.85±12.78),(19.00±11.88),两组12周末减分率分别为(48.46±20.75),(29.54±16.85),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CGI评分,两组8周末评分分别为(2.31±0.95)、(3.15±1.06),两组12周末评分分别为(2.00±1.00)、(2.92±1.19),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对照研究

    作者:林卫;万好;李玉芳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将69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即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仅用西酞普兰治疗.两组作4周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2、4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第1、2及4周末HAMD、HAMA总分及减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有效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独西酞普兰治疗(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 小剂量帕利哌酮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增效影响

    作者:彭晶;匡琳;王素林;罗俊明

    目的:研究小剂量帕利哌酮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6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住院号末位奇偶数随机分成两组,奇数组为研究组、偶数组为对照组,研究组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帕利哌酮,对照组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安慰剂治疗,于用药前、治疗1、2、4、8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4.31±2.11),(9.21±2.87)],HAMA评分[(3.54±1.21),(10.31±1.06)]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HAMD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帕利哌酮对抑郁症的治疗有增效作用。

  • 抗抑郁药联合使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高燕;刘岩;翟金国

    抑郁症是一常见的精神障碍,多呈慢性、复发性病程.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常用治疗方法.然而,有些患者对单一抗抑郁药物系统治疗反应不佳,即通常所称的难治性抑郁症(TRD).针对TRD的治疗已有多种疗法,其中之一为抗抑郁药物的联合治疗,即同时用两种或以上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如米氮平联合SSRIs等.本文就目前抗抑郁药联合治疗TR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难治性抑郁症的分级方法

    作者:安旭光;杨程皓

    分级概念在精神病学领域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其中难治性抑郁症(TRD)的分级方法尤其引入关注.医疗工作者可根据疾病的分级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帮助确定TRD各阶段的风险因素;在疾病早期根据临床特征预测TRD的风险;同时,增加临床研究样本的同质性,使研究结果更有效力,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综合管理.本文对目前常用TRD分级方法的内容及其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综述,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本综述纳入的各种分级方法都不尽完善,存在较多需整合和改进的问题,但荷兰难治性抑郁症定量测查表(DM-TRD)更全面地纳入了疾病相关影响因素.

  • 心境稳定剂在难治性抑郁症中的应用

    作者:崔鹏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自杀率的常见精神障碍.药物和心理治疗对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有效,但仍有20%~30%对各种治疗无效或收效甚微,即通常所称的难治性抑郁症(TRD)[1].目前,TRD的治疗方案各有优劣,本文仅就抗抑郁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综述于后.心境稳定剂,既往称为抗躁狂药,除抗躁狂作用外,对双向情感障碍尚有稳定病情和预防复发的作用,故又称为情感稳定剂.属于该类药物主要有碳酸锂和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盐以及新近上市的拉莫三嗪、托吡酯.锂盐尚可用于治疗抑郁,卡马西平与丙戊酸盐的抗抑郁作用未获公认.

  • 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概况

    作者:梁海翔

    鉴于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是当前精神科临床上的难题之一.为此,作者复习了手边有关文献,就此作一概述,以供同道参考.

  • 帕罗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青连;张星亮;孙碧梅

    难治性抑郁症目前仍是精神科的难题,近年来有诸多报道了抗抑郁剂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1].为此,本文试用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合并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联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奎硫平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克;姜桂兰;孙祥虹;王东明;冯玉芳

    有报道[1~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为此,我们将奎硫平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为2005年1月~2006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的疗效研究

    作者:郭新宇;杨媛;田丽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在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 - IV)难治性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68例,采用 Excel 2010生成的随机序号进行分组,分为 rTMS 治疗组和假刺激组各34例,两组均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联合 rTMS 治疗,假刺激组联合假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治疗4周后,rTMS 组 DST 的正序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假刺激组(P ﹤0.05),rTMS 组 WCST 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均高于假刺激组,而错误应答数和持续错误数评分低于假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草酸艾斯西酞普兰联合 rTMS 对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用草酸艾斯西酞普兰治疗。

  • 盐酸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古力巴克然木·阿布拉;马瑞;邹韶红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为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9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氟西汀组(对照组)和盐酸氟西汀联合利培酮组(观察组)各46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疗效,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采用自制不良反应记录表记录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5% vs.78.3%,χ2=4.39,P<0.05),观察组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13.2±2.8)分 vs.(16.3±3.4)分,t=4.77,P<0.01],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10.2±1.2)分vs.(12.1±1.4)分,t=6.99,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 vs.13.0%,χ2=0.49,P=0.48).结论 单用盐酸氟西汀与盐酸氟西汀联合利培酮均可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但联合用药较单用盐酸氟西汀效果更好,二者安全性相当.

  • 帕罗西汀联合吗氯贝胺治疗难治性抑郁症1例报告

    作者:祖先勇;刘敏

    1 病例患者,女,49岁.3年前,遭同事辱骂、殴打后出现失眠,入睡困难,早醒,怕声音,不想吃喝,不愿与人接触,精力差,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体重下降,有多次自杀行为.曾多次住院并服用氟西汀、帕罗西汀、文拉法辛、吗氯贝胺、曲唑酮、氯丙咪嗪等药治疗,疗效均不显著,以后转入我院治疗.

  • 抗抑郁剂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两例报告

    作者:张长春

    1 病例例1 患者,男性,72岁.因情绪低落、想死复发两个月,第2次住本院.患者有抑郁症病史33年.1995年再次发作并住入我院服用氟西汀病情缓解出院,6个月后停药,病情一直稳定.两个月前病情复发,门诊用氟西汀治疗无效.收入院后给予米氮平15mg/d,3天后加至30mg/d,维持4周,病情并无明显改善.后换用文拉法辛50mg/d,10天后加至200mg/d,并联合奥氮平5mg/d持续4周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自杀未遂,乃决定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每周3次.继之情绪逐渐好转,治疗8次后以病情缓解出院,并口服文拉法辛巩固治疗.

  • 万拉法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琪勇

    目的 评价万拉法新(博乐欣)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65例使用万拉法新治疗12周,用HAMD量表评定疗效,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HAMD量表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显效率76.92%.结论 万拉法新对难治性抑郁症有较好疗效,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

459 条记录 21/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