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社会角色的变化与调适
有些老年人刚退休时很不适应,这是因为社会角色有了改变,老人原来担任的那个角色是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形成的.例如教师这个角色,他有管好、教好学生的义务与权利,他有对学生的关心与热爱.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老同志退下来有不适感,就是舍不得"权",不赞成干部"年轻化".角色改变,不仅意味着失掉了某种权利,更为重要的丧失了原来所担当的那个角色的感情,丢掉了几十年来形成了那种行为方式,因而感到失落,茫茫然不知所措.因此,老年人退休后,需要参与社会.所谓参与社会是指老年人退休后,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本人的能力、兴趣、意愿通过不同的途径选择适当而有意义的工作,为社会做贡献,自己充当一个新的角色,建立新的感情,以适应角色的改变.
-
基于团队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角色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团队生活技能训练模式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角色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为期5周的团队生活技能训练.在干预前后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组技能训练前后SDSS量表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团队生活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角色定位,提高其生活质量,帮助患者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
-
运用社会角色理论浅析医患冲突及其对策
运用社会学理论中的角色差异理论、角色转变及角色冲突理论对医患冲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试图寻求解决途径,引入医务社会工作者角色,调和医患双方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这是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保证,对改善医患关系,有效减少医患冲突,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
三维透视城市老年人社会角色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城市老年人社会角色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从"现任、看重、满意"三维视角调查了辽宁省大连市、丹东市、朝阳市219名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及其主观幸福感.结果 老年人的满意角色数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力(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62);老年人在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和夫/妻角色上的满意可以增进其主观幸福感;那些"现在是而且看重也满意"自己作为父/母、爷爷/奶奶、夫/妻角色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孤寡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低.结论 老有所为、家庭和谐、亲情密切对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增进效果.
-
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水中运动疗法疗效系统评价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也称为退行性膝关节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1]。据美国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成人症状性膝骨关节炎年发病率为0.2%[2],而国内报道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5.6%-74.8%。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大变形、僵硬、压痛、骨摩擦音、活动受限等[2-4]。持续的膝关节疼痛、僵硬、关节畸彤和关节灵活度降低造成患者行走不便,社会活动参与受限,其社会角色、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都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均导致患者整体生存质量的下降[5]。据统计,80%的患者都有某种程度的运动限制,25%的患者不能进行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
-
恰当的沟通技巧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
沟通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临床医学中人际沟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诊疗效果.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脱离了家庭和社会环境,适应了依赖型的生活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突出表现为对外界的兴趣下降、社会性退缩.本文通过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不同沟通方式进行对比观察发现,选择恰当的沟通技巧可以增进护患交流,改善护患关系,巩固疗效,防止意外,促进患者康复.
-
应重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心理包括自信和良好的自我情绪调节,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必要的人际关系,家庭感情生活的和睦与沟通,有承受挫折的基本能力和应对技巧,生活起居的规律和工作的相对稳定.所以,消除患者病痛和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治疗的自信心,延长寿命,恢复病人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已成为治疗肿瘤患者的重要手段.
-
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与职业理念
从传统图书馆员社会角色及职业理念的成因和发展脉络分析入手,阐述网络时代馆员社会角色重新定位及职业理念亟待更新等问题.
-
重视卒中后抑郁焦虑的识别提高诊治水平
心理活动从根本上讲与脑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对大脑结构造成损害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和癫痫更易伴发抑郁焦虑障碍,也使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化。脑卒中作为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已经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残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交通事故。卒中所致的脑组织病变以及残疾使患者的社会角色发生改变,面对巨大应激的患者更易伴发抑郁焦虑的情感障碍。
-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必要性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对患者的认识亦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现代妇科疾病是多种综合因素致病,要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这四大因素,如(女生更年期的心理护理,妊娠期的心理护理等).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心理护理在女性患者接受治疗的康复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护理成熟理论指导妇产科护理工作,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调节患者的社会角色,稳定患者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调节其情绪变化,帮助患者增强适应能力.
-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的应用及重要性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对患者的认识亦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心理护理在女性分娩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护理成熟理论指导妇产科护理工作,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调节患者的社会角色,稳定患者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调节其情绪变化,帮助患者增强适应能力.
-
浅谈内科患者的心理治疗与临床护理
目的:在对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运用护理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得到佳治疗效果.方法:内科住院患者62例,进行分组护理,比较常规护理与结合心理学进行身心同步护理的不同效果.结果:经过科学准确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进入佳心身形态,如期康复.结论: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心身健康,并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
茶艺与茶道
时下说的茶艺,意思较为狭窄,无一致的说法,也不很严谨,但是,国际权威茶人对茶艺所下的定义还是大致相同的.比如马来西亚的邱如财先生提出:茶艺是"泡好一壶茶的技巧和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包括"修身养生的课题"和"建立宁静与反省的心灵";香港的叶惠民先生认为,"中国的茶艺糅合了中国人的特性,如中庸、德俭、明伦、谦和等内涵",台湾的周渝先生说得更进一步:"茶艺馆的兴起与成功……是摸索出自己的社会角色,在滚滚红尘中辟出一方绿洲净土,以茶作为大自然向人类召唤的使节,让宁静安详又有情致的传统美感意识在小小的环境中复苏."等等.中国茶艺在享受口福的同时强调宁静自省,由此可见一斑.
-
341例肺癌化疗病人的心理护理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首位,而且目前青年人肺癌有增多趋势[1].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物的特殊不良反应对肺癌病人,尤其是晚期病人,将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为了消除病人的病痛和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治疗的信心,恢复病人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2],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对肺癌化疗病人实施全程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院对341例肺癌化疗病人的心理护理报道如下.
-
如何预防退休综合征的产生
如果人生是一次旅行,这次旅行"后的驿站"便是退休.对于工作了近一辈子的中老年人来说,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放弃了社会角色,对其心理造成了重大影响.退休本该是一件愉快的好事,但是由于一时难以适应这一急剧变化和整日在家的生活环境,感到自己失去了往日的同事和朋友,又减少了经济收入,有时想再返聘、再就业,可没有位子;有时觉得体力下降,力不从心,使自己感到焦虑,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退休综合征.随着退休年龄的逐年降低,加上我国特有的"下岗"、"内退"等情况,退休综合征患者也就越来越多.
-
老年人骨折围术期的护理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数量日益增加.老年人行动迟缓,反应较慢,骨中的钙流失较多,有机质减少,无机质增多,骨质较脆韧性差,故常因摔倒、碰撞引起不同程度的骨折.同时一般老年人身体素质差,常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包括老年人群的一些特殊心理和社会角色,护理工作者应更加关注老年人群[1].现将我院2005年以来治疗护理老年人骨折的体会总结如下.
-
早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癌症患者都有某些相似的心理、躯体反应,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后天环境、教育条件、文化层次、知识结构、社会角色及社会经历不同,所以对患病所产生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和反应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心理活动千差万别.消极的心理反应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它不仅要求把疾病与患者视为一个整体,而且要把患者与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部环境视为一个整体.
-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状态及护理体会
产褥期是指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至非孕期状态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妇女因为生理上及社会角色的变化,相应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随着产科学的发展,精神心理因素对产褥期的影响已受到重视,产褥期妇女的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在的平衡、适应力和康复.现就我院正常分娩的妇女产褥期心理状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一简要的分析概括.
-
角色扮演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法(RPT)是美国精神病学家Moreno[1]于1960年所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就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然而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授课型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被动性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
-
长春市离休和退休老年人社会角色改变后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研究
[目的]调查长春市离休和退休老年人社会角色转变后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对长春市269名65岁以上离休和退休老年人,针对社会地位、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经济条件、接触环境5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长春市离休老年人社会角色改变后,身体状况及经济条件评分高于退休老年人(P<0.05).[结论]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是造成离退休老年人心理落差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