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气温阳利水方辅助治疗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兰玥;张文佳;殷仕洁;吴永健;于欣;马丽红

    目的 探讨益气温阳利水方辅助治疗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患者心功能、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TAVR治疗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益气温阳利水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评分,统计平均住院日和再住院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82%),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6%)高于对照组(68%)(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悸、气短、乏力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仅气短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心悸、气短、乏力、浮肿、中医症状总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NT-proBNP均明显降低,6分钟步行距离及LVEF值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日及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 益气温阳利水方辅助治疗在TAVR术后稳定病情、提高心功能、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梁影;管玉龙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一项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新型微创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存在高危、中危风险或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本文总结了目前TAVR的植入路径、围术期影像学检查、TAVR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进展.植入路径主要包括经股动脉、经心尖路径、经主动脉等.超声和多层螺旋CT是围术期的主要影像学依据.34 mm Evolut R瓣膜和Sapien 3瓣膜的新型设计,明显减少了瓣周漏的发生,并为髂血管异常的患者实施TAVR提供了可能.JenaValve获准应用于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拓宽了TAVR的适应证.后对TAVR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救治单纯性主动脉瓣重度反流1例

    作者:刘先宝;董爱强;孔敏坚;蒋巨波;何宇欣;蒲朝霞;何伟;周琦晶;程继芳

    目的 探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单纯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开展的浙江省首例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以及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患者严格进行术前评估,术中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透视下定位后第五肋间小切口进胸,打开心包,选择心尖裸区预置荷包,穿刺后导入超滑泥鳅导丝跨过主动脉瓣到达降主动脉,导入J-Valve输送系统逐步释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反流从术前的大量到瓣膜释放后无反流,撤出瓣膜输送系统,手术成功结束.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动脉夹层等并发症.结论 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患者的远期预后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中国首两例经导管Lotus主动脉瓣置换术

    作者:刘先宝;高峰;蒋巨波;何伟;蒲朝霞;周琦晶;冯燕;边昶;陈雯艾

    目的 探讨新一代Lotus瓣膜系统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开展的2例经导管Lotus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手术过程与患者预后情况,并对术前评估、术中操作以及患者术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2例外科手术高危的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局麻和镇静下成功接受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瓣膜位置、功能良好,术后仅有微量、少量瓣周漏.第二例患者第一次释放位置欠佳,重新回收后再次释放成功,未出现死亡、脑卒中、冠脉堵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第一例患者术后出现了完全性左束支传到阻滞,但无相关症状未植入起搏器,第二例患者未出现新发生的传导阻滞.1个月的随访提示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指标显著改善.结论 经导管Lotus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但需要更大样本、更长时间随访评估其远期疗效.

  • 机械循环支持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于坤;王巍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开拓了新领域.与外科手术治疗比较,TAVI具有创伤小、预后佳、恢复快和无需体外循环(cardio pulmonary bypass,CPB)等优点.TAVI手术操作复杂,属于复杂高危介入手术,且患者多系高龄、通常有多种共病、储备功能差,手术风险大,有时会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病死率.2015年心脏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SCAI),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美国心力衰竭协会(HFSA)和胸外科学会(STS)临床专家共识声明,高风险心脏瓣膜病患者可能受益于短期使用机械循环支持(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MCS)设备[1].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初步经验及中期随访结果

    作者:王斌;苏茂龙;赖可可;邱风;肖国胜;叶涛;温红梅;王建;王焱

    目的 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实施TAVR的患者共10例.记录并分析这些患者的基线特征、围术期情况、超声心动图及临床随访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合并严重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Ⅲ级 4例、Ⅳ级6例),平均年龄(75.1±6.2)岁,平均欧洲心脏手术风险回归评分(logistic EuroSCORE)为(27.2±23.6)%,平均美国胸外医师协会评分(STS)为(9.1±4.8)%,二叶式AS 5例(5/10).10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1例采用瓣中瓣技术.除1例患者于术后36 d死于消化道大出血,其余9例均随访(22.0±4.8)个月.与术前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30 d、3个月、12个月未明显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跨主动脉瓣大流速术后30 d[(4.58±0.56)m/s比(2.31±0.39)m/s]、3个月[(4.58±0.56)m/s比(2.18±0.49)m/s]、12个月[(4.58±0.56)m/s比(2.23±0.29)m/s]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跨主动脉瓣峰值压差术后30 d[(85.9±22.7)mmHg比(21.5±7.1)mmHg]、3个月[(85.9±22.7)mmHg比(20.3±9.8)mmHg]、12个月[(85.9±22.7)mmHg比(20.0±5.2)mmHg]显著降低,平均跨瓣压差术后30 d[(48.4±10.8)mmHg比(11.9±3.6)mmHg]、3个月[(48.4±10.8)mmHg比(11.8±5.9)mmHg]、12个月[(48.4±10.8)mmHg比(10.6±3.1)mmHg]均显著降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30 d[(58.9±12.7)%比(46.9±22.2)%]、3个月[(62.0±12.6)%比(46.9±22.2)%]、12个月[(63.7±9.4)%比(46.9±22.2)%]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中心TAVR的初期经验显示,经过严格病例筛选、规范培训及有效团队协作实施TAVR安全、可行,中期结果良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快速起搏下释放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单中心经验

    作者:龙愉良;潘文志;金沁纯;管丽华;张晓春;张蕾;陈莎莎;周达新

    目的 评估快速起搏下释放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的3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临床及手术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在快速起搏下释放人工瓣膜,将30例TAVR患者分为起搏释放组(8例)和标准释放组(22例),并对两组患者瓣膜释放结果及其相关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TAVR患者中,无死亡、急性肾衰竭及不可逆缺血性脑损伤等严重靶器官不良事件发生,无主动脉夹层、心脏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起搏释放组瓣膜释放成功比例为8/8,标准释放组为20/22.标准释放组有2例患者术中出现体循环崩溃予以心肺复苏,同时快速释放瓣膜,终瓣膜释放成功;另有2例患者瓣膜释放失败,其中1例在释放过程中出现瓣膜移位,1例在瓣膜释放后堵塞右冠状动脉开口,此2例患者均在复合手术室行紧急心外科手术治疗,终手术成功.起搏释放组无术中并发症发生.行TAVR后标准释放组出现并发症9例,包括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一过性升高2例,脑血管事件发生3例,瓣周漏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其中1例术后转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释放组术后有1例出现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起搏释放组平均瓣膜深度小于标准释放组[(1.77±0.81)mm比(4.51± 2.66)mm,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瓣口面积、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快速起搏下释放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安全有效,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瓣膜位置或更稳定.

  • 二叶式与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作者:白英楠;张亚琦;李智行;邓欣;潘文志;周达新;葛均波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TAVR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92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及多排CT图像分为三叶式主动脉瓣组(49例)和二叶式主动脉瓣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出院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术前、术后、术后1年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及瓣口面积等.结果 两组患者CK-MB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出院,cTnT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NT-proBNP术后24 h、术后48 h,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术后1年,主动脉瓣跨瓣压差术前、术后、术后1年,瓣口面积术后、术后1年,住院时间,住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叶式主动脉瓣组患者出院cTnT[(0.225±0.209)μg/L比(0.129±0.097)μg/L,P=0.010]、术前NT-proBNP[(5356±6235)pg/ml比(2687±3043)pg/ml,P=0.015]、出院NT-proBNP[(3172±4310)pg/ml比(1593±1313)pg/ml,P=0.034]显著大于三叶式主动脉瓣组;而术后LVEF[(56.43±12.67)%比(61.21±7.39)%,P=0.047]、术前瓣口面积[(0.62±0.15)cm2比(0.72±0.19)cm2,P=0.006]显著小于三叶式主动脉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出院前并发症及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行TAVR患者中,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术前及出院时心功能、术前瓣口面积均优于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但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获益更大.在解剖改善、临床结局等方面,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较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无明显不足.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循环崩溃成功抢救2例

    作者:潘文志;张蕾;张晓春;管丽华;周达新;葛均波

    1 临床资料 病例1 男,82岁.因"反复胸闷气促2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入院查体:体型瘦弱,血压100/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 70次/min,律齐,心界临界左下扩大,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四肢外周动脉搏动弱.实验室检查示:肝、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显著增厚、钙化,大跨瓣压差70 mmHg,瓣口面积0.5 cm2,轻度主动脉瓣反流,中度二尖瓣反流,左心室壁轻度肥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6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3%,左心房内径41 mm,估测肺动脉收缩压66 mmHg,双侧中等胸腔积液.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相关并发症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汪浩;沙巴尔·肉孜阿吉;马翔;马依彤

    自2002年Cribier等[1]将一个球囊扩张式瓣膜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完成人类历史上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以来,迄今已有多个中心完成近30万例TAVR.作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的补充,TAVR主要针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合并高龄、左心功能不全或存在多种合并症等原因,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微创介入手术,TAVR实施过程中也需规避及处理并发症.本文针对目前TAVR的临床研究中所报道的并发症及防治原则进行阐述分析.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在外科手术中、低危患者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潘文志;周达新;葛均波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心血管介入领域的热门新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既往心脏介入技术不同:既往技术首先是在病情平稳、可以行外科手术的人群中展开,再逐渐向病情危重、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人群中拓展。而 TAVR 首先在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病情极危重患者中开展,再逐渐向外科手术风险较低、病情较平稳的人群拓展。目前,欧美瓣膜管理指南推荐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 AS)患者为 TAVR 适应证[1-2]。但新近研究显示,外科手术中、低危患者行 TAVR 也是可行的[3-9]。本文在复习新文献基础上,展望外科手术中、低危患者行 TAVR 的前景。

  • 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

    时至今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过多个大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及临床注册研究证实[1-2],并逐渐扩大适应证向中低危患者过渡[3-5].我国自2010年开始进行该领域实践,目前已经积累了1000余例TAVR经验,随着新器械的研发上市,多家中心陆续参与,中国的TAVR即将进入飞速提升阶段.为提高我国TAVR实战能力,介绍针对中国患者相关治疗经验,并推进TAVR规范、安全、健康的开展,特撰写此篇临床路径以指导患者评估、治疗操作以及术后康复随访的整个流程(图1).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指将组装好的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主动脉根部,替代原有主动脉瓣,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故也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近年来,国际上已趋向于把该技术称为TAVR.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团队建设及运行规范中国专家建议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 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指将组装好的人工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病变的主动脉瓣处,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TAVR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革命性新技术,目前欧美指南已推荐将外科手术禁忌、高危和中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TAVR的适应证[1-3].TAVR同时也是一种复杂、高风险的技术,其开展需心内科、心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协同配合,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支多学科心脏团队(multiple disciplinary heart team,MDHT).国产TAVR瓣膜已于2017年5月在我国获批上市.TAVR将在我国大范围地推广.为了促进TAVR在我国规范、安全及顺利推广,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织编写了此建议.本建议主要针对经外周血管途径的TAVR而编写.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一年人工瓣膜影像学形态特点及其对临床的影响

    作者:王墨扬;宋光远;牛冠男;王媛;张倩;周政;张文佳;罗彤;任心爽;韩磊;吕滨;吴永健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1年人工瓣膜影像学形态特点及其对临床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09至2014-1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Venus-A主动脉瓣膜行TAVR并完成1年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随访的30例患者.通过术后CT多水平测量人工瓣膜椭圆率、膨胀率、瓣膜置入深度和瓣叶增厚情况等指标,分析人工瓣膜形态特点,以及其结果对术后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Venus-A主动脉瓣膜功能水平(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良好,为(106.7±17.2)%.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术后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与三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6.9±17.7)%vs(103.6±1.5)%,P=0.132].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n=23)与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n=7)比较,术前CT主动脉根部径线、钙化体积、术中是否球囊后扩张、术后1年CT检测的瓣膜置入深度、人工瓣叶增厚比例、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的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相比,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大跨瓣流速更低[(2.1±0.4)m/s vs(2.6±0.5)m/s,P=0.023].结论:置入Venus-A主动脉瓣膜后1年CT评估人工瓣膜功能水平完全膨胀程度较高,血流动力学总体结果满意.

  •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宋光远;王墨扬;王媛;牛冠男;张倩;陈茂;王建安;冯沅;赵振刚;刘先宝;杨跃进;吴永健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析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二叶式主动脉瓣无嵴与带嵴类型占比相当(55.1%vs 44.9%),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HU850=(604.1±318.7)mm3],平均瓣环周长大于平均瓣环上水平周长[(78.8±7.4)mm vs(67.1±6.7)mm,P<0.001],平均左心室流出道(LVOT)周长大于平均瓣环周长[(81.6±10.5)mm vs(78.8±7.4)mm,P=0.003].置入瓣中瓣患者12例(24.5%),瓣膜置入过深患者14例(34.1%).置入瓣中瓣患者比无瓣中瓣患者瓣环平均内经[(26.8±2.4)mm vs(23.9±2.0)mm,P<0.001]、周长[(85.7±7.0)mm vs(76.6±6.1)mm,P<0.001]及LVOT平均内径[(28.4±2.7)mm vs(24.3±3.1)mm,P<0.001]、周长[(91.3±9.1)mm vs(78.4±8.9)mm,P<0.001]更大,LVOT周长/瓣环上水平周长比值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5±12.3)%vs(119.4±15.7)%,P=0.067],但趋近阈值.瓣膜置入过深患者比无置入过深患者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更大[(108.0±7.4)%vs(101.2±6.7)%,P=0.005].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瓣环和LVOT平均内径及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对于TAVR中瓣中瓣的置入及瓣膜置入深度具有一定影响.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进展与未来

    作者:张昊(综述);吴永健(审校)

    自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进入临床,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过去,无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机会的患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或球囊扩张术,现在 TAVR 已经成为无传统外科手术机会或高危手术风险的严重 AS 患者的一种选择。欧美国家开展了 TAVR 的注册研究,定期发布年度报告,反映了既往 TAVR 的发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继报道了终或阶段性结果,进一步肯定了 TAVR 的效果。然而 TAVR的并发症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我国的 TAVR 尚处起步阶段,需要符合国人特点的自主设计瓣膜,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TAVR 定能成为医师和患者治疗 AS 更有力的武器。

  • 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王鹏;蒋世良

    自1977年以来介入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已在全球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短期及中远期临床效果.经皮主动脉瓣成形术因疗效差和风险大几被废弃.近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二尖瓣修复术进展迅速,初经验已证实其可行性.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与二尖瓣修复术的独立安全实施,有赖于介入器材进一步微型化,内、外科交叉合作及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评价.目前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和二尖瓣修复的病人多为有外科手术禁忌的高风险病人,将来这种技术可能扩展到其它群体.介入技术在瓣膜性心脏病治疗中的角色已日趋重要.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影像学评估

    作者:王墨扬(综述);吴永健(审校)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外科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新兴介入技术。基于其“非直视”手术特点,术前影像学评估对于筛选患者、了解主动脉根部解剖毗邻及规划入路极为重要,有效而准确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可减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手术成功率。其中主要评估方法如超声心动图、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核磁共振技术各有不同。本文对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前影像学综合评估的流程、各评估方法的优劣势以及如何通过评估结果规划手术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做一综述。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房颤动行左心耳封堵术二例

    作者:王宇彬;宋光远;张海彤;赵杰;楚建民;王靖;李晓枫;王建德;王巍;张澍;张文佳;张倩;杨跃进;吴永健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85岁.因"胸闷、胸痛20年,欲行左心耳封堵术"入院.2008年因剧烈胸痛诊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给予药物治疗.2013年行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于左前降支及右冠脉分别置入支架一枚,当时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中度狭窄,瓣口面积1.0 cm2,大跨瓣压差27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跨瓣压差14 mmHg,流速2.6 m/s,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7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0%,术后给予药物治疗,病情好转.2016年1月17日周围血管计算机断层摄影(CT)造影示:左肾动脉起始部狭窄,髂外动脉狭窄50%,未予治疗.

7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