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循证医学证据和争议

    作者:葛均波;潘文志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心脏介入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数个大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已经证实,对于外科手术禁忌或者高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使用Edwards Sapien及CoreValve瓣膜行TAVR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瓣膜管理指南及2014美国心脏病学会瓣膜管理指南对也将外科手术禁忌或者高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列为TAVR适应证。然而,对于哪种瓣膜更优、哪些人群适合TAVR仍存争议。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展望

    作者:吴永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是过去十余年介入心脏病学发展为显著的一项技术,目前已成为不能接受常规外科手术老年退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法.随着器械的改进、技术的提高,输送系统有望降低至14 F,瓣周漏和永久起搏器的植入率将会进一步下降,中低危的患者将会成为其治疗的对象.近两年,人工瓣膜的耐久性、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等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并已开展相应的研究.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TAVI技术将会应用于更多的患者.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并发症

    作者:邓秀琼;张晓刚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运用已经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风险极高危或高危患者发展至中低危患者.随着TAVR运用的拓展,其相关并发症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对TAVR的并发症做一综述.

  •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瓣膜置入深度的影响

    作者:王墨扬;宋光远;王媛;牛冠男;张倩;周政;张昊;张文佳;罗彤;腾思勇;杨跃进;吴永健

    目的 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瓣膜置入深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阜外医院采用Venus-A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膜行TAVR的40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瓣膜置入未过深组(术中即刻造影图像测量的第1个人工瓣膜下缘与瓣环距离≤10 mm,29例)和瓣膜置入过深组(术中即刻造影图像测量的第1个人工瓣膜下缘与瓣环距离>10 mm,11例).患者均在术前检查CT,记录主动脉根部钙化、角度和径线等形态学特点,分析其对TAVR术中瓣膜置入深度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年龄(75.1±5.9)岁,无嵴二叶式主动脉瓣19例(占47.5%),带嵴二叶式主动脉瓣21例(占52.5%).与瓣膜置入未过深组比较,瓣膜置入过深组主动脉-左心室成角更大[(56.5±4.5)°比(47.4±9.4)°,P=0.004],主动脉瓣钙化体积(HU850)<200 mm3或>1000 mm3的比例更高(7/11比4/29,P=0.006),左心室流出道周长/瓣环周长更大[(109.2±7.5)%比(101.5±6.5)%,P=0.004].住院期间,瓣膜置入过深组患者新发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比例高于瓣膜置入未过深组(6/11比2/29,P=0.030).术前瓣膜置入过深组与瓣膜置入未过深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9±8.9)%比(55.8±10.4)%,P=0.117],术后30 d瓣膜置入过深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瓣膜置入未过深组[(51.6±12.8)%比(60.9±8.1)%,P=0.020].结论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主动脉根部形态特点与TAVR术中瓣膜置入深度有一定关系,并可能影响术后心脏传导系统及左心室功能.

  • 经颈动脉途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潘文志;周达新;张晓春;张蕾;魏来;葛均波

    目的 探讨经颈动脉途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颈动脉途径行TAVR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存在外科手术禁忌证或手术风险高危,且不适合经股动脉途径行TAVR)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4例,年龄(75.7±8.7)岁,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为(7.9±1.6)%.患者均经左颈动脉途径行TAVR.1例患者在术中发生瓣膜脱落,转行外科手术,其余患者均完成TAVR.2例患者术中因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术中出现心脏骤停,胸外按压后生命体征恢复稳定.1例患者缝合左颈动脉后造影显示左颈总动脉严重狭窄,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表现.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30±3)d,均未发生不良事件.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为0分.超声心动图显示,8例成功行TAVR的患者主动脉瓣瓣膜均无反流;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由术前的(63.0±19.2)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术后的(18.1±4.9)mmHg(P<0.001);轻度瓣周漏4例,无中度以上瓣周漏.术后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改善(术前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3例,术后Ⅰ级5例、Ⅱ级4例,P=0.006).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的(55.9±13.1)%升高至术后的(60.4±10.0)%(P=0.030).结论 初步经验表明,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颈动脉行TAVR安全、有效.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急性左主干闭塞一例

    作者:王斌;康慧元;苏茂龙;赖可可;王焱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出现的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并发症,患者死亡风险高,尤其是合并左主干闭塞时,死亡风险更高.该文介绍1例患者经股动脉自膨式瓣膜置入术后即刻出现顽固性低血压,造影证实为左主干急性闭塞,立即行介入治疗开通左主干,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术后随访1年,患者病情稳定.

  • Venus-A主动脉瓣膜介入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效果

    作者:宋光远;王墨扬;王媛;刘先宝;冯沅;孔祥清;吴永健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主动脉瓣膜(Venus-A瓣膜)对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效果.方法 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在5家大型心脏病中心(包括阜外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连续入选STS积分≥4%的外科手术中高危或手术禁忌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101例,应用Venus-A瓣膜实施TAVR.主要研究终点为TAVR术后1年内的全因死亡或卒中;次要研究终点包括TAVR术后1年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98例(97.9%)患者成功行TAVR,其余3例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85例患者应用1个Venus-A瓣膜完成TAVR,13例患者采用瓣中瓣技术置入2个Venus-A瓣膜.术后7d,发生卒中1例(1.0%),急性心肌梗死2例(2.0%),心包积液5例(5.0%),严重血管并发症6例(5.9%),死亡2例(2.0%);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低于术前[11(8,15) mmHg(1 mmHg =0.133 kPa)比59(45,71) mmHg,P<0.01],未发现主动脉瓣瓣环破裂和瓣叶血栓.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的比率高于术前[94.4%(84/89)比21.3%(21/89),P<0.01].术后1年,主要研究终点发生率为7.9%(8/101),其中全因死亡发生率为5.9%(6/101),卒中发生率为2.0%(2/1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术后1年累计生存率为94.1%.结论 使用Venus-A瓣膜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TAVR近中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后的左心收缩功能变化

    作者:牛冠男;吴永健

    目的 评估国人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在血流动力学得到恢复的情况下,左心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30例,对其术前、术后7天、术后30天的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患者接受TAVR治疗后左心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计入选30例患者,研究显示在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中,原有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38.5±7.5%vs55.28±6.8%,P<0.001).结论 接受TAVR治疗可明显改善合并左心收缩功能下降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LVEF.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唐攀力;樊纪丹;杨岷

    十余年来,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作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补充,TAVR主要用于治疗高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外科手术死亡风险高而无法行SAVR的患者.但随着TAVR的开展,其术后并发症也越发的突出.作为微创介入手术,充分认识并妥善处置TAVR的相关并发症,是开展TAVR的一个必备要求.本文就当前TAVR术后所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 机械循环支持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运行策略

    作者:于坤;王子珩;黑飞龙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ntation,TAVR)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然而TAVR手术操作复杂,现阶段仍属于复杂高危介入手术,且患者多系高龄、伴随多种共病、机体储备功能差,手术风险大,有时会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2015年心脏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力衰竭协会和胸外科学会临床专家共识声明,高风险心脏瓣膜病患者可能受益于短期使用机械循环支持(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MCS)设备[2].

  • 介入用新型高分子材料人工主动脉瓣膜

    作者:张本;李鑫;陈翔;张志钢;韩林;唐昊;陆方林;徐志云

    目的 评价自主研制的介入用新型高分子材料人工主动脉瓣膜动物体内原位置换后的即时效果.方法 选用超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制作成三叶球囊扩张型介入瓣膜.采用雄性绵羊6只,体质量(22.1±1.4) ks.全麻下左侧开胸,经心尖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原位置换术.术后即时通过心血管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介入瓣膜功能进行早期评价,并随机选取1只羊进行解剖观察介入瓣膜置入情况.结果 1只羊因位置过低导致瓣周漏死亡,1只羊因位置过高影响冠状动脉供血导致心室颤动死亡.4只羊手术成功,术后即时心血管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位置满意,开闭良好,冠状动脉供血良好,无瓣周漏,2只羊无或仅有微量反流,2只羊少量反流,峰值跨瓣压差(15.0±9.4) mmHg(1 mmHg =0.133 kPa).尸检见介入瓣膜置入位置准确,形态正常,支架扩张充分,冠状动脉或二尖瓣未受影响.结论 超微孔聚四氟乙烯材料介入主动脉瓣绵羊体内原位置换可行,即时效果良好.

  • 作者:

    关键词:
  • 经心尖途径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2例报告

    作者:张力;王平凡;王枫岭;李玉珍;刘海霞;刘建华;刘旭平;肖长波;高夏;武刚;张向辉;弓华;卢伟

    目的 探讨经心尖途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高危重症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17年9月24日至2017年10月13日开展的2例经心尖途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情况.结果 术前严格评估患者的各脏器功能及冠脉和外周血管情况,术中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准确定位左侧小切口进胸(3 ~5cm),平行切口切开心包,心包裸区缝荷包线,穿刺导入绿色导丝跨过主动脉瓣到达各级水平脏器动脉,经导丝植入J-Valve输送系统精确释放人工主动脉瓣,食道超声显示主动脉瓣轻微返流.1例患者术后出现阵发房颤,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下降,经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术中出现室颤,行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经心尖途径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本组2例患者手术成功,近期临床疗效良好.结论 经心尖途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高危重症主动脉瓣病变的有效方法,是安全可行的,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评价.

  •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现状

    作者:郑海滨

    介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瓣膜病的治疗,随着新方法、新器械及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并应用于临床,各种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指征及禁忌证均在逐渐改变,需要对其再次评估,并对相关问题重新阐述.杂交技术在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可能是今后介入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该文就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等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予以综述.

  • TAVI的应用进展及长期效果

    作者:王圣;黄乾海;程兆云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通过股动脉、心尖或其他动脉途径送人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换,恢复瓣膜功能.由于其手术无需开胸、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即刻及中远期治疗效果显著,受到了目前心血管领域高度关注的新技术,引领了微创心脏外科的新革命.但也因其手术适应症窄,手术技术经验要求高,手术并发症多等因素,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面临着诸多考验.本文对TAVI的应用进展及长期效果,包括适应证的选择、器械及手术入路和手术并发症及中-远期生存率作一综述.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在二叶式主动脉瓣严重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与展望

    作者:张昊;宋光远;吴永健

    二叶式主动脉瓣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解剖学结构特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后极易发生瓣周漏、瓣膜移位、主动脉夹层等并发症,导致患者近/远期死亡率明显升高.本文对TAVR在二叶式主动脉瓣严重狭窄患者中的应用问题和挑战以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研究进展

    作者:朱齐丰;刘先宝;王建安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普及,极简式TAVR正受到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者的关注.极简式TAVR旨在大限度地减少侵入性操作,从而在保证TAVR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简化TAVR操作流程,减少医疗资源占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其内容涵盖术前评估、手术人员、场所及入路、麻醉方式、球囊预扩张、术中超声、术后早期康复及出院时机等各个方面.部分回顾性研究已初步证实极简式TAVR开展的可行性,目前有3M TAVR、FAST TAVI等多项临床研究致力于探索极简式TAV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选择合适的患者人群开展极简式TAVR也至关重要.随着技术发展与经验积累,极简式TAVR将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喜爱.

  •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自膨式介入主动脉瓣膜动物实验初步研究

    作者:张本;王显悦;陈翔;童光;李鑫;徐志云;张卫达

    目的 评价自主研制的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自膨式介入主动脉瓣膜绵羊体内原位置换的可行性和早期效果.方法 选用厚度0.1 mm的超微孔ePTFE材料制作成三叶自膨胀型介入主动脉瓣膜.采用雄性绵羊10只,体质量(23.4±1.8) kg.全身麻醉,左侧开胸,经心尖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原位置换术.术后通过心血管造影、经胸心脏超声对介入瓣膜功能进行早期评价.结果 死亡3只,另外7只羊手术成功.术后即时心血管造影和心脏超声提示人工瓣膜位置满意,开闭良好,冠状动脉供血良好,无明显瓣周漏.3只羊无或仅有微量反流,4只羊少量反流,峰值跨瓣压差为(2.38±0.60) kPa[(17.9±4.5) mmHg].术后随访4周无死亡或Ⅲ°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心脏超声提示4只羊微量反流,3只羊少量反流;人工瓣膜峰值跨瓣压差平均(2.67±0.64) kPa[(20.1±4.8) mmHg],与术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二尖瓣功能未受影响.结论 超微孔ePTFE自膨式介入主动脉瓣绵羊体内原位置换安全可行,早期效果良好.

  • eSie Valves三维自动定量分析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评估主动脉根部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朝旭;蒲朝霞;夏向阳;周丽明;刘先宝;何宇欣;王建安;何伟;周琦晶

    目的 探讨eSie Valves三维自动定量分析系统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主动脉根部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外科手术高危的三叶式重度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应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分别在四种模式下(Lax、Lax-Res、Sax、Sax-Res模式)采集主动脉根部三维图像,eSie Valves三维自动定量分析系统重建主动脉根部三维模型,自动测量主动脉瓣环小径(Dmin)、大径(Dmax)、面积(Area)、周长(Peri)及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距离主动脉瓣环的高度(LOH/ROH),并与多层螺旋CT(MDCT)相应测值比较.结果 eSie Valves分析系统局部放大模式(Sax-Res和Lax-Res模式)Dmin、Dmax、Area、Peri、LOH/ROH与MDCT相应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x-Res模式主动脉瓣环平面相关测值与MDCT相应测值有良好的相关性(Lax-Res-Dmin:r=0.81,Lax-Res-Dmax:r=0.77,Lax-Res-Area:r=0.89,Lax-Res-Peri:r=0.84(均P<0.05).LOH/ROH与MDCT测值相关性弱(均r<0.7).结论eSie Valves三维自动定量分析系统可准确测量三叶式主动脉瓣环径线,推荐选用Lax-Res模式;该软件对冠脉开口高度测量尚不准确,仍需进一步改进.

  • 山西省首例TAVR联合PCI治疗病例报告

    作者:李彦红;杨志明;闫丰;李俊男;秦卫伟;边云飞;高奋;巩书文;赫崇平;郜玉珍;黄爱玲;闫慧霞;李保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是一种常见的进展性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增加,一旦出现症状,预后很差.若不及时干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3年[1].以往重度AS的治疗需心外科开胸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创伤和风险大,一些高危患者失去手术机会.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作为一种微创的高端技术逐步开展,手术创伤小,为一些高危、极高危患者提供了很好的治疗选择.2002年Cribier等[2]实施首例人体TAVR,之后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我国首例人体TAVR于2010年10月3日由葛均波等[3]实施,目前我国多省市的多家医院相继开展TAVR,积累了初步经验.我省于2017年12月3日在我院开展首例TAVR联合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技术,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71 条记录 2/4 页 «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