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机早期步行训练效果比较

    作者:韩慧;沈丽娟;刘海兵;陈小芳;钱建锋;孙丽丽;叶家薇

    目的 探索脑卒中患者早期步行训练的合适时机.方法 按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将1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观察组患肢关键肌肌力3级、站立平衡2级、主动屈髋屈膝出现时实施步行训练,对照组生命体征平稳48 h后即进行早期步行训练,训练后第1、15、30天进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价,整个研究过程对研究对象、干预实施者、数据统计者实施三盲.结果 第1天,两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5天、第30天,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早期步行训练需把握好训练时机.

  • 步行训练矫正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结实;李跃红;缪芸;柴松;马丁莹;崔寅维;廉磊

    目的 探讨步行训练矫正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社区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GYKF-Ⅰ型步行训练矫正仪进行辅助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佩戴踝足矫形支具、绷带进行辅助步行训练.训练30min/次,2次/d,每周5 d,疗程6周.比较两组训练前后10 m自然步行时间、步行速度、步长、步宽及上下楼梯时间等.结果 6周末,试验组各项步行功能参数均较训练前改善(均P<0.05);对照组步行速度、步长、步宽、上下楼梯时间均较训练前改善(均P<0.05);两组10 m自然步行时间、步行速度、步长、上下楼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步行训练矫正仪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步行训练时机选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赵光标;吴冬玲;黄文锋

    目的:观察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病人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早期肌张力不低下的条件下开始进行科学的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具备一定的条件(站立平衡等级超过3级、患肢能够支持3/4以上体质量、患肢具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踝关节背屈功能)后进行步行训练.2组在训练前、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Bathel指数(M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病人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步行能力.此外,通过10 m大步行速度测定法获得病人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步态参数来评价步行质量.结果: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BS、FMA、MBI以及FAC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训练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步行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步行训练时机的选择,对于肌张力恢复正常的偏瘫病人来说有重要意义,尽早开始科学的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平衡及步行能力,进而提高病人的步行质量.

  • 不同步行训练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友琴;韩金凤;冯晓梅

    目的:观察不同步行训练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3—2013-03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常规的步行训练方法,B组采用辅助工具步行训练法,C组采用减重步行训练法。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FMA和MB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评分均显著上升。治疗后C组 FMA和MBL评分分别为31.92±3.31和48.79±5.01,且评分在3组患者中高。3组治疗前ASS、FAC和FIM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组ASS评分为1.69±0.53,为3组中低;FAC和FIM 评分中,C组为3组中高。3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提高,C组 MWS在治疗前为(12.62±3.35)m/min ,治疗后(78.92±8.92)m/min ;TUGT 从(28.92±11.62)s加速到(12.92±5.72)s ,C组测定结果为3组患者中快;治疗后3个月后A组MWS和TUGT均比B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减重步行训练法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 三环布带在偏瘫患者早期步行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杨杰;刘英

    偏瘫是由脑卒中等多种疾病导致脑损伤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之一.主要表现为偏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同时(或)伴有偏身感觉障碍[1].Palliyaths等[2]报道,脑卒中发生后一周内有73%-86%出现一侧肢体瘫痪,73%-77%出现行走困难, 47%不能独坐,偏瘫成为影响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症状.所以对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偏瘫患者的早期步行训练时,通常靠家属拖行,不正确的步行训练造成病侧膝关节不屈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病人不是通过屈髋屈膝迈步,而是抬高病侧骨盆,向外向前甩动下肢来迈步,即"画圈步态",这对恢复正常步态极为不利.

  • 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瑞娟

    目的 探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55 例.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比较两组患儿下肢肌张力、平衡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下肢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测评,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测评,粗大运动功能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下肢肌张力及平衡能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后,两组MAS得分均明显下降(P<0. 05 ),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 05 );治疗后两组BBS 得分均明显升高(P<0. 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 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的站立区(D区)及走跑跳区(E区)得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D区、E区得分均明显升高(P均<0. 05 ),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 05).结论 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降低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提高平衡能力、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 减重步行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华卫;王惠芳;朱锦杰;孙奕;姚加佳;沈浩峰;张晓佳

    目的:观察不同步行训练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步行训练组(CGT组)、减重步行训练组(BWSTT组)和减重步行机器人训练组(GRT组)各20例.3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并行相应的步行训练.训练前后分别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步行能力测试(10mWT)、足印法步态分析(GAF)、3min步行测试(3minWT)评估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3组BBS评分、步速、步长比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生理消耗指数(PC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GRT组和BWSTT组的步速、步长比、PCI评分均明显优于CGT组(均P<0.05).治疗期间,GRT组所需的人工总量明显低于BWSTT组和CGT组(均P<0.05).结论:减重机器人步行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并且节省人工.

  • 步行训练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影响

    作者:庞日朝;王文春;董超;袁丽;程超;刘建成;阙方绪;凌泽莎;王画鸽;张安仁

    目的:通过观察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步行训练防治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3例外伤性脊髓损伤合并骨量丢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2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0d.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TRACP5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TRACP5b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及2个月后,2组患者的腰4椎体、腰1-腰4椎体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组内和组间比较,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及2个月后,2组患者的股骨颈、股骨全部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和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1、2个月后,BALP、25(OH)D、血钙、血磷、ALP 5个指标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步行训练能减轻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股骨颈和股骨全部骨密度下降的程度,但对损伤平面以下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不同,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抑制骨吸收有关.

  • 天轨步行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元进;李金东;周雪莉;周巧巧;万裕萍

    目的::观察天轨步行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后下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予常规方案康复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激励强化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坐位和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天轨移位式步行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 FMA、BBS 及 Barthel 指数对2组进行评测。结果:治疗4周后,2组 FMA、BBS 及 Barthel 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天轨移位式步行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快速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婷;林强;程凯;杨倩;谢增艳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快速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社区性步行能力及生理耗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快速步行训练,FES刺激患侧腓总神经和胫前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减重跑台快速步行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定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生理耗能指数(PCI).结果:治疗4周后,2组PCI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6MWD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静息心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值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观察组的PC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6MWD、静息心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快速步行训练和传统的减重跑台快速步行训练都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的社区性步行能力及生理耗能;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快速步行训练降低生理耗能更明显.

  • 步态交替式行走器的临床应用(附1例报告)

    作者:冯珍;刘军仕;杨初燕;李颖;丁昌惠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损伤或疾病引起的脊髓结构及功能损害,导致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康复医学早期介入,能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轮椅生活,而使用截瘫行走器技术进行步行训练成为康复关注的课题.我们将步态交替式行走器(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RGO)用于T4损伤完全性截瘫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 康复机器人对手足口病恢复期并下肢瘫痪患儿的康复疗效

    作者:张会春;耿香菊;马彩云;李文霞;尚清

    目的:研究康复机器人对手足口病恢复期并下肢瘫痪患儿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60例手足口病恢复期并下肢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号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比较6周后两组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关节活动度、步态参数、下肢运动能力.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髋关节屈曲肌力评级、膝关节伸展肌力评级、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ore,BBS)、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步长、步速、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分别为3.08±0.62,3.18±0.60,50.36±7.92,23.17°±3.45°,26.39°±4.31°,(51.27±14.83) cm,(64.72±14.38) m/min,(23.14±5.3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0.58,2.85±0.63,45.89±8.12,20.65°±4.63°,22.96°±4.74°,(44.65±12.91) cm,(58.01±12.46) m/min,(20.27±3.62)分(均P<0.05).结论:采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以增强手足口病并下肢瘫痪患儿下肢肌力,改善平衡能力与关节活动度,建立正确步行模式,促进下肢运动能力恢复.

  • 基于"微信运动"应用程序的步行训练对老年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水平的干预研究

    作者:徐清华

    目的 探讨"微信运动"应用程序运行下步行训练对老年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组96例研究对象,对照组48例采取肺癌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4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借助"微信运动"应用程序实施为期4周的步行训练干预.评价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的癌因性疲乏水平.结果 干预4周后,研究组癌因性疲乏各维度及总评价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复测对照组癌因性疲乏各维度及总评价得分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除"认知/情绪"维度外,癌因性疲乏各维度及总评价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运动"应用程序的步行训练能有效缓解老年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推拿结合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秋根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结合组30例,采用步行训练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仅行推拿治疗.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结合组Fi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行训练结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 康复患者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

    作者:朱轼婷

    康复机器人是医疗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下肢康复机器人主要根据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人机合作机器人的原理恢复神经系统对行走功能的控制能力,促进患者恢复走路功能。

  • 行为转变理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张艳;陈剑苹;蒋辛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6~12月在本院住院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及步行训练指导;将2014年1~6月在本院住院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为干预组,将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患者步行训练健康教育中,干预时间3周,随访时间6个月。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ies, FAC)和Ba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FAC测评结果和Bathel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步行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健康教育中,可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机器人早期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邓晓青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联合应用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下肢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运动功能分级人数、独立步行人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步长、步宽、步频、步速等指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Ⅳ级者、独立步行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应用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应用步行和平衡功能康复训练的价值探讨

    作者:徐晖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中步行和平衡功能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抽选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医治的6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做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步行和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平衡功能评分、步行速度、移动时间、上下楼梯时间、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步行速度、移动时间、上下楼梯时间、总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中,步行和平衡功能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移动能力、上下楼梯能力以及满意度.

  • 减重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偏瘫步行的影响

    作者:华东

    目的 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损伤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损伤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行BWSTT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再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行BWSTT和常规康复治疗;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功能评分、FAC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 经过4周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FMA-L评分、BBS评分、FAC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BWSTT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加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损伤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作者:黄玉蓉;唐密

    为了观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从2004年10月~2005年10月,作者选择了8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对其中4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而对另外42例则行常规护理.康复组采用早期坐起、站立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一系列方法来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并进行了临床对照性比较,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68 条记录 3/4 页 «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