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系统性炎症反应与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预后研究
目的 分析系统性炎症反应(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IR)与晚期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11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前后的血浆白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胞白蛋白比值(neutrophil-albumin ratio,NAR),并计算放化疗前后比值变化率,分析以上各指标与患者pCR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发现,NLR变化率(P =0.012)与NAR变化率(P =0.028)是患者pCR的独立预测因子;NLR变化率是患者3年总生存[P =0.015]与3年无病生存[P =0.019]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LR变化率是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pCR与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或可作为评估工具判断治疗反应及决定治疗选择.
关键词: 直肠癌 术前放化疗 系统性炎症反应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AP患者96例,依据入院72 h内患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35例)和非AKI组(61例),观察两组患者就诊初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血肌酐(Cr)、血胱抑素C(Cys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及尿N-乙酰葡萄糖胺酶(U-NAG)等指标变化.所有患者入院48h进行Ranson和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指数评分(BISAP)评分,检测AKI患者发病当天及治疗10d后的血NLR、Lac和PCT水平变化,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NLR、PCT、Lac和Ranson评分对AP并发AKI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血NLR、Lac、PCT和Ranso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NLR预测AKI发生的AUC大于Lac、PCT和Ranson(P<0.05),NLR截断值为4.76时,诊断AKI的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87.5%.AKI患者治疗10d后病情好转组NLR和PCT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AKI患者病情恶化组NLR和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NLR预测AKI病情好转的AUC大于PCT(P<0.05).结论 NLR是预测AP患者并发AKI的早期、灵敏和特异的标志物,动态监测NLR水平变化有助于AKI患者病情评估.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降钙素原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作为乳腺癌预后独立预测因子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作为乳腺癌预后预测因子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PubMed、EBSCO、CNKI、万方等全文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英文或汉语文献,英文关键词包括breast cancer,breast carcinoma,breast neoplasm,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OS,DFS,PFS;中文检索词包括乳腺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总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无进展生存期.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检索截止到2017年4月.进行质量评价后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符合条件的文献,8484例患者,研究结局OS合并后的风险比(HR)为1.89,95%CI为1.63~2.18,Z=8.55,P<0.00001.研究结局为DFS合并后的HR为1.62,95%CI为1.41~1.87,Z=6.7,P<0.00001.结论 NLR与乳腺癌患者OS、DFS有关,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预测因子.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预测乙肝肝衰竭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在预测慢性乙肝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24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89例(A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93例(B组)、慢加急性肝衰竭62例(C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NC组);收集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NLR、ALT、AST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PTA值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评价NLR指标判断ACLF的诊断效能(包括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结果 (1)NLR值在NC组和A组、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B组和C组NLR值明显高于NC组和A组(P<0. 05);各组间ALT、AST水平关系为NC组0. 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NLR水平与AST、ALT呈正相关(r=0. 461、0. 552,P<0. 05),与PTA呈负相关(r= -0. 814,P<0. 001);(3)ROC曲线显示,NLR预测ACLF的AUC(AUC=0. 752,95% CI:0. 679~1. 000)显著高于AST(AUC=0. 611,95% CI:0. 418~0. 979)和ALT(AUC=0. 572,95% CI:0. 387~0. 956),NLR的佳截点为2. 81;ROC曲线显示,NLR预测终末期肝病的AUC(AUC=0. 884,95% CI:0. 957~1. 000)显著高于AST (AUC=0. 771,95% CI:0. 635~0. 988)和ALT(AUC=0. 624,95% CI:0. 505~1. 000),NLR的佳截点为3. 96. NLR在预测ACLF和终末期肝病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AST和ALT.结论 NLR在预测乙肝肝衰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NLR=2. 81和NLR=3. 96可作为判断ACLF和终末期肝病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乙肝 肝衰竭 -
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炎症指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NLR 与房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房颤患者15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68例(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82例(持续性房颤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无房颤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69例。收集临床资料,比较各组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外周血 NLR 的差异,分析导致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各组年龄、高血压病史和冠心病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阵发性房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左房前后径(LAD)较对照组升高[41.00(38.00~43.00)比38.00(36.00~40.00),P ﹤0.05];持续性房颤组 LAD (48.56±6.85)较阵发性房颤组升高( P ﹤0.01)。阵发性房颤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较对照组降低[0.57(0.54~0.59)比0.58(0.57~0.59),P ﹤0.01)];持续性房颤组 LVEF 较阵发性房颤组降低[0.55(0.52~0.57), P ﹤0.01]。阵发性房颤组 NLR 较对照组升高(2.13±0.78比1.75±0.65,P ﹤0.01);持续性房颤组 NLR 较阵发性房颤组升高[2.66(1.84~3.63),P ﹤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NLR 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349,95%可信区间:1.415~3.901,P =0.001)。结论房颤患者外周血 NLR 增高,NLR 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炎症 独立危险因素 -
PLR、NLR、APRI 指数、FIB-4指数对丙肝病毒清除的预测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值(APRI 指数)和 FIB-4指数对丙肝病毒清除的预测意义。方法对比分析9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到 PLR、NLR、APRI、FIB-4。同时进一步分组对比分析不同丙肝患者的各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丙肝患者 APRI、FIB-4升高,NLR 降低,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组分析,病毒清除患者 PLR 明显高于未治疗和治疗后病毒未清除患者。结论 PLR、NLR、APRI、FIB-4均与丙肝病毒清除存在一定关联,合理运用可帮助临床更好的诊断和治疗。
-
外周血炎症细胞比值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210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3组,透析前CKD 3~5期患者50例(透析前组)、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90例(MHD组)及腹膜透析(PD)患者70例(PD组),另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NLR、PLR值,分析各组指标之间的差异及NLR、PL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依据hs-CRP水平将210例CKD患者分为hs-CRP低水平组(≤3.0 mg/L)和hs-CRP高水平组(>3.0 mg/L),hs-CRP>3.0 mg/L提示存在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分析2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计算NLR、PLR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KD患者的NLR、hs-CRP显著升高,MHD组及PD组的PLR显著升高(P<0.05);CKD患者的NLR、PLR与hs-CRP成正相关(P<0.05).hs-CRP> 3.0 mg/L的CKD患者年龄、NLR和PLR均较高(P<0.05),存在心血管疾病高风险;NLR和PL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8%、53.3%和78.8%、41.7%.结论 NLR可作为CKD患者反映体内微炎症状态的指标,PLR可作为CKD透析患者反映体内微炎症状态的指标,两者都可以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是容易检测而且廉价的实验室指标.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微炎症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筛查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LR) 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从2015-09-2017-12DCM心衰患者264例和健康对照236例, 分析两组间NLR差异性, 并探究NLR与DCM心衰患者NYHA分级的关系.通过ROC曲线评估NLR对DCM心衰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DCM心衰患者的NLR (2.92±1.44)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NLR (1.65±0.51), 且随着DCM心衰患者NYHA分级水平的升高, NLR值明显升高 (P<0.001) .应用ROC曲线分析, 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 (95%CI:0.772~0.846), 计算出的截断值为1.94, 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1%、75.0%.NLR>1.94可作为DCM心衰患者的筛查依据.结论:NLR与DCM患者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NYHA心功能分级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PCI术后根据冠状动脉复流情况分为无复流和复流组,对比观察两组临床基本特征、PCI术情况、血液指标,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相关性.结果 无复流组冠状动脉病发生率、再灌注时间显著高于复流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NLR水平显著高于复流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复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发现,冠状动脉病病史、再灌注时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LR均为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无复流的危险性随NLR水平上升而上升(OR=3.78,95% CI:2.50 ~5.06).结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具有相关性,能够客观预测此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情况.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PCI 无复流 -
STEMI患者入院后急性期内NLR数值与院内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与入院后急性期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相关性,为STEMI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预测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50例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院内MACE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及未发生组,计算其院内MACE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间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STEMI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绘制NLR预测MACE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 550例患者中,共有62例发生院内MACE,发生率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Killip分级Ⅲ~Ⅳ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60%、高NLR、多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峰值、高收缩压是导致STEMI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示,以NLR=5.0为界值,判断患者MACE发生的敏感度为76.9%,特异性为66.7%.结论 入院时NLR水平对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院内MAC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LR水平的升高预示着患者MACE发生率上升、预后不良风险增加.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多因素分析 相关性 -
外周血NLR、CA125、HE-4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对上皮性卵巢癌和良性卵巢上皮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73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56例,检测入选患者外周血NLR、CA125和HE-4,评估三者对上皮性卵巢癌及良性卵巢上皮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的NLR、CA125、HE-4水平高于良性卵巢上皮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CA125、HE-4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913、0.903,佳诊断界值点分别为2.8、32.48 IU/mL、62.38 pmol/L;CA125+HE-4检测的敏感度为95.89%、准确度为90.70%、阴性预测值为94.00%,均高于NLR、CA125、HE-4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检测的特异度94.64%,高于CA125、HE-4、CA125+HE-4检测(P<0.05),敏感度为38.36%,低于CA125、HE-4、CA125+HE-4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25与HE-4联合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的价值优于NLR、CA125和HE-4单独检测,可作为临床鉴别上皮性卵巢癌和良性卵巢上皮肿瘤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NLR特异性高,检测简单,价格低,可作为协助鉴别诊断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良恶性.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人附睾蛋白4 糖类抗原125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诊断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及其预测价值
本研究选取2003年8月至2013年2月接受干扰素(interferon,IFN)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rHB)患者,收集0周、治疗12周、治疗结束、随访12周与24周的临床资料,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旨在分析其在治疗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影响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20 mg/d连续静脉注射,治疗14 d.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1周和治疗2周的外周血NLR、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均降低(P<0.05);患者28 d病死率为9.30%(8/86);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NLR,NIH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降低(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外周血NLR与其NIH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872,0.921,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外周血NLR与其28 d病死率亦呈正相关(r=0.886,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外周血病情和神经损伤,且其病情、神经损伤及预后均与外周血NLR相关,外周血NLR可能作为其病情、神经损伤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白细胞计数与房颤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3种炎性标志物与心脏结构变化及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自200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对照组,提取两组外周血中CRP、NLR和WBC检测水平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3种炎性因子与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右心室内径和右心房内径五种心脏结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房颤发生的关联性和关联强度.结果 房颤组CRP和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且高水平的CRP和NLR与房颤发生显著相关[OR=2.25,95% CI=1.13 ~4.47,P=0.02;OR=1.41,95% CI =1.06 ~1.89,P=0.02].WBC水平在房颤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且与房颤发生无显著相关性.房颤组中,NLR水平在高左房内径组和高左室后壁厚度组中均较高(P<0.05).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CRP、NLR、WBC与心脏结构指标之间有显著关联.结论 外周血中高水平的CRP和NLR水平与房颤发生有显著关联,可能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RP、NLR、WBC与心脏结构重塑之间无显著关联.
关键词: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心脏结构 白细胞 -
NLR及PLR对预测大肠息肉复发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预测大肠息肉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于该科室住院行2次以上不同部位大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共58例,未复发患者9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大小、病理分类、初次及复查时行大肠息肉切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并计算出初次及复查时患者的NLR、PLR.结果 χ2检验发现年龄、NLR、PLR、肠道清洁度、手术方式、大息肉大小及病理分类是大肠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下的危险因素放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检验,发现NLR、PLR、肠道清洁度、大息肉大小及病理分类是大肠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及手术方式不是.结论 动态监测NLR、PLR对预测大肠息肉是否复发、制订大肠息肉患者的随访策略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房颤患者(观察组)和60例同期于我院体检正常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纳入研究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纳入研究者其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临床资料,分析WBC、CRP和NLR水平与患者心脏结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CRP、NLR、心脏结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WBC与心脏结构指标呈正相关,CRP与心脏结构指标呈负相关;NLR与心脏指标中的LVPWT、LVD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心脏结构指标呈负相关.结论 WBC、CRP及NLR与房颤患者心脏结构指标呈相关性,为房颤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上评估患者发生房颤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房颤患者 心脏结构变化 -
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初次诊断小细胞肺(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12例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ROC曲线确定NLR的cutoff值.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不同临床特征组间NLR水平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高低NLR组间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所有检验均为双侧.结果 患者NLR平均值为(3.88±2.54),其中高NLR组(NLR≥4.5)中患者32例,低NLR组中(NLR<4.5)患者80例.NLR在不同年龄、分期、血清ALB及LDH水平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NLR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NLR组(中位生存时间17月vs 10月,x2=13.043,Log-Rank 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诊患者NLR (HR1.658,95% CI 1.036-2.653P=0.035)、年龄(HR:1.795,95%CI:1.163-2.771,P=0.008)及肿瘤分期(HR:2.535,95%CI:1.523-4.220,P=0.000)是SCLC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初次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临床采用NLR对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冠心病的患者254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32例,另取5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并计算NLR,比较3组一般临床资料、NLR及其他炎性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UAP组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OR 9.398,95%CI 1.352 ~3.934,P<0.05)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NLR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53,P<0.05.结论 NLR与冠心病相关联,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临床特点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红细胞参数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评估作用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红细胞参数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乙型肝炎患者60例,依照病情将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即A组(n-30)、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即B组(n-30):再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即C组(n=30).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目(Neu)、淋巴细胞绝对数目(Lym)及红细胞参数,并得出各组患者的NLR.结果 与C组比较,A组的NLR、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明显增高(P< 0.05);B组的NLR、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MCV、RDW均明显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的NLR、Ret、Ret%、MCV、RDW均明显增高(P< 0.05).结论 NLR、RBC参数对乙肝患者疾病发展有一定评估作用H,关注上述指标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