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 D4+T 细胞剔除对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免疫原性及毒力的影响

    作者:刘颖;王书晖;刘莹;彭虹;刘畅;邵一鸣

    目的:探讨CD4+T细胞剔除对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免疫原性及毒力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CD4单克隆抗体剔除CD4+T细胞后,尾部划痕接种重组痘苗病毒rTV或天坛株VTT,同时设正常小鼠对照。免疫后定期观察小鼠体重变化和接种部位痘斑变化,并检测病毒排出量和CD4+T细胞比例。免疫后第28天处死小鼠,检测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取卵巢组织检测病毒滴度。结果 CD4+T细胞剔除小鼠和正常小鼠在接种rTV或VTT后均出现典型的种痘后局部反应,但均未出现次级或卫星病损。 CD4+T细胞剔除小鼠的痘斑愈合时间、病毒排出时间及体重恢复时间均长于正常小鼠。 CD4+T细胞剔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卵巢中均未检测出痘苗病毒。 CD4+T细胞剔除小鼠的HIV抗体和痘苗病毒抗体平均A值分别为0.119和0.168,显著低于正常小鼠的平均A值(P<0.05,P<0.01)。 McAb/rTV组的痘苗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几何均值为1∶321,显著低于rTV组1∶1286(P<0.05)。 McAb/rTV组诱导的痘苗病毒特异性IFN-γ+/CD4+T效应细胞百分比均值为0.654%,显著低于rTV组(P=0.0004),但IFN-γ+/CD8+T效应细胞百分比与rTV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剔除CD4+T细胞的小鼠能有效控制重组痘苗病毒的复制和播散。 CD4+T细胞的剔除显著降低了体液免疫应答和CD4+T细胞免疫应答,对CD8+T细胞免疫应答无显著影响。

  • 流感肆虐,"三枪"制胜

    作者:《糖尿病天地·教育》编辑部

    每年流感来袭,不少人都要"中招".由于流感病毒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存活时间较长,而人体在寒冷天气中体内分泌黏液迟钝,无法轻易将病毒清除,因此冬季流感易于流行,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更成了流感"青睐"的对象.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病毒清除分析

    作者:刘虹岚;兰建;张晓娟;路祥会;张颖;王丹

    目的 探讨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后自然清除和持续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医院妇科门诊H R-H PV阳性患者428例,每间隔3~6个月随访1次,连续随访3年,完成随访402例,观察HR-HPV患者病情自然清除情况,并对单一及多重感染、病毒基因分型、年龄与病毒自然清除及持续性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本研究中,患者在不同高危HPV感染的持续性感染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单一高危HPV感染与多重高危HPV感染、高低混合HPV感染的持续性感染率分别为22.19%,41.46%,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感染以HPV 16、18、51为主;单一高危、多重高危和高低危混合患者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2.87±0.43)月、(17.85±0.76)月和(15.23±0.45)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组持续性感染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329例高危HPV阳性患者中,病毒清除例数随随访年数增加逐渐增加,相应的持续感染例数逐年减少.结论 HR-HPV感染后自然清除及持续感染受单一或多重感染、感染基因分型影响,其中多重HR-HPV持续感染率高于单一HR-HPV感染,且病毒自然清除时间较长.

  • 细胞培养生物制品在不同研发阶段病毒清除的要求

    作者:陈琪;张旻;杨滨;Philip Lester

    对纯化工艺的病毒清除验证是确保动物细胞表达的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生物制品工业已积累大量单抗纯化工艺中常用纯化步骤病毒清除的数据.基于对这些步骤病毒清除机理和工艺参数影响的深入研究,以及在不同单抗中病毒清除的高重复性,临床用产品可依照国际上病毒安全指导原则来使用模块验证的方法做病毒清除验证.

  • 包皮环切术在防治夫妻共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赵学英;刘学伟;李莉蕊;宋志超

    目的 探讨包皮环切术在防治夫妻共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就诊的120对夫妻,经检测夫妻双方均为高危型HPV感染,且男方均患有包皮过长.56对男性行包皮环切术的夫妻为手术组,64对男性未行包皮环切术的夫妻为对照组,1年后复查HPV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夫妻入组时高危型HPV的感染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复测,男性转阴率手术组为41.1%(23/56),对照组为21.9%(1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转阴率手术组37.5%(21/56),对照组20.3%(13/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夫妻共同转阴率手术组23.2%(13/56),对照组6.3%(4/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包皮环切术是减少男性自身和其配偶高危型HPV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在防治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相关癌症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

    作者:朱孝淑;明传荣;王艳清;宋英伟;唐凤欣;吴冬丽;秦锁英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研究其临床意义,基本共识乙型肝炎病毒前S1出现在急性HBV感染的早期,前S1抗原的转阴是病毒清除的早迹象,前S1病毒持续存在者将发展至慢性乙型肝炎,前S1病毒与HBV-DNA、HBeAg高度相关,与肝内HBV-DNA、HBeAg检出高度相关.

  •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策略及实施

    作者:姚光弼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过程和自然史取决于病毒复制周期和宿主免疫应答.其病程一般可概括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标记激活(病毒清除期)和病毒整合于宿主DNA3个阶段.但不能截然分开,有交叉.治疗的目的是能持续抑制或中止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细胞的损伤,改变慢性肝炎的自然史,阻止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 几种水处理方法对污水中病毒清除作用的评估

    作者:吕欣;尹文;仇付国;王晓昌;雷迎峰;杨敬;薛小平

    目的评估不同水处理方法(沉淀过滤法、超滤法、臭氧消毒法、氯消毒法)对病毒的清除效果.方法在污水中人为添加定量的柯萨奇病毒作为病毒指示剂,采用不同的水处理方法处理污水,以细胞培养法,细胞半数致死剂量(TCID5o)为检测指标,检测各种水处理方法对柯萨奇病毒的清除效率.结果臭氧消毒法对病毒清除为有效,其次为沉淀过滤法与超滤法,氯消毒法效果不明显.结论对污水中病毒的清除不能采用单一工艺,需多种工艺互补才能有效清除病毒.

  • 急性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清除机理研究

    作者:唐霓;黄爱龙;齐珍元;郭树华;张定凤

    目的:进一步阐明嗜肝病毒自然感染过程中病毒清除机理.方法:7只2~3月龄成年重庆麻鸭静脉接种10~20 ml DHBV阳性血清(5 ×108~1×109 genome),接种后每周采血检测外周血中DHBV DNA、DHBsAg和特异抗体的产生;感染后第10、35天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于抗原特异细胞增殖实验;第5、3 0、60天取肝组织标本进行DHBV DNA Southern杂交、DHBsAg免疫组化及肝组织病理检测.结果:DHBV感染成年鸭在1~2 w潜伏期后出现急性、一过性感染,感染高峰期肝内存在多拷贝的DHBV所有复制中间体形式,包括cccDNA.进一步分析显示病毒血症的消失是在快速抗原特异细胞增殖反应和高滴度特异抗体产生之后;与此同时,整个急性感染期间,肝细胞并无明显的损害.结论:非细胞直接损伤机制在嗜肝病毒清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陈红波;经继生

    慢性乙型肝炎由于病毒持续感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病情迁延难愈,尤其乙肝病毒清除,迄今尚无特效疗法.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是病毒复制,因此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是治疗的关键.拉米夫定作为新一代抗病毒核苷类似物已成为目前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胸腺五肽能增加Th细胞的功能使机体能有效的发挥免疫防护功能,为了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愈率,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10月~2008年6月应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 Ⅰ型干扰素受体启动子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婕;吕力为;张斌;王松;陈煜;潘国文;姜世勃;郑伯建

    目的 研究I型干扰素受体启动子(IFNAR1)的基因多态性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以及它们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自发康复者、148例健康对照和114例正常高加索人的IFNAR1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的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的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构建IFNAR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比较不同IFNAR1启动子变异体的转录活性.结果 在-568,-408,-77和-3位点发现基因多态性,其中-568和-77位点,以及-408和-3位点之间存在等位基因连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68G、-408C和单体型-568G/-408C/-3C/-77(M)与病毒清除有关,-568C、-408T和单体型-568C/-408T/-3T/-77(L)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检测显示,-408和(或)-3位点的多态性可影响调节IFNAR1启动子的转录水平,而-568位点的多态性总体上对转录活性无明显的影响.-77(9)在高加索人中明显多见,携带这一基因型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论 IFNAR1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的易感性有相关性.

  • 替比夫定治疗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早期应答的关系

    作者:曹创杰;杜文军;窦橙云;郑昭敏;陈士俊

    中国有10%~20%的人群感染了HBV[1-3].成年人感染HBV通常导致自限性的急性乙型肝炎,感染后可产生保护性抗体,而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来说,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的反应对疾病的控制至关重要[4].细胞免疫参与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对HBV的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反应与病毒清除有关[5].

  • 肝活组织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意义

    作者:倪炼;杨守平;郑可飞;段小华;陈孟峰;胡晚霞;黄志贤

    合并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长期肝功能异常,是由于病毒复制致炎性反应持续存在、反复持久的病毒清除引起的肝脏损伤,还是因肝细胞脂肪变引起的肝脏损伤,至今尚缺乏CHB合并脂肪肝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相关标准.临床上依据症状、体征、血清生物化学及影像学结果,要明确其性质、作出正确判断也非常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的CHB病例,以探讨肝活组织检查对CHB合并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意义.

  • 包皮环切术前后夫妻共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变化

    作者:王敏;陈世伟;许春;吴勇智;姜黎明;赵色玲

    目的 探讨分析包皮环切术(MC)前后夫妻共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变化. 方法 选择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140对经包皮或宫颈组织脱落细胞高危型HPV检测双方均为HPV阳性的夫妻,且男方均有包皮过长,进行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70对夫妻,男性均行包皮环切术;对照组70对夫妻,男性未行包皮环切术.留取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男性包皮覆盖区(尿道口、阴茎头、冠状沟和包皮内板)、非包皮覆盖区(阴茎干、阴囊和肛周)、女性宫颈分泌物,采用PCR法检测高危型HPV的表达.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无论男性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手术组男性包皮覆盖区的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4.3% vs 78.6%,P<0.01);但是非包皮覆盖区在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女性患者,手术组HPV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1.4% vs 20.0%,P<0.01),手术前后单一亚型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 vs 44.3%,P<0.01),多亚型HPV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6% vs 35.7%,P<0.01). 结论 MC可以降低包皮过长男性包皮覆盖区以及配偶高危型HPV感染率的发生.

  •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的状态

    作者:曹凌;俞文娴

    免疫细胞在抗病毒免疫中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而是与不同种类的免疫细胞协同合作的[1].为此,我们研究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体内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频率改变,及淋巴细胞亚群与自然杀伤细胞(NK)、自然杀伤T细胞(NKT)间的动态改变.探讨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病毒清除及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 PLR、NLR、APRI 指数、FIB-4指数对丙肝病毒清除的预测意义

    作者:陈会枝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值(APRI 指数)和 FIB-4指数对丙肝病毒清除的预测意义。方法对比分析9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到 PLR、NLR、APRI、FIB-4。同时进一步分组对比分析不同丙肝患者的各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丙肝患者 APRI、FIB-4升高,NLR 降低,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组分析,病毒清除患者 PLR 明显高于未治疗和治疗后病毒未清除患者。结论 PLR、NLR、APRI、FIB-4均与丙肝病毒清除存在一定关联,合理运用可帮助临床更好的诊断和治疗。

  • HBV特异性CTL在病毒清除和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沂芹;吴玉章

    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病毒清除依赖于机体针对病毒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 [1-2].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识别MHC-Ⅰ类分子与细胞内合成的病毒蛋白肽复合物,抗原递呈细胞是HBV感染细胞或被病毒感染后凋亡的细胞.

  • 基因1型HCV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美国肝病研究学会2011年指南简介)

    作者:金生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标准治疗方案(standard of care,SOC)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对基因1、4、5型HCV感染者疗程为48周,2、3型感染者疗程为24周,在基因1型HCV感染者,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40%~50%,而在基因2型或3型HCV感染者,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可达到80%或以上.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ad virologic response,SVR)与病毒清除密切相关,被称为病毒学"治愈",对发病率和病死率亦有所改善.自上一版指南更新发布后,主要取得了两大进展,这也改变了对基因1型HCV感染者的优化治疗方案:一个是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另一个就是自发或经治疗清除病毒相关的一些寡核苷酸的多态性得以证实.

  • 性别因素对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病毒清除的影响

    作者:张占卿;董平;张建良;王冯滨;巫善明

    目的探讨性别因素对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病毒清除的影响.方法统计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血清病毒清除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年龄、病程及外周血免疫细胞绝对计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年龄与病程、血清病毒水平及外周血免疫细胞绝对计数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性别、年龄及外周血免疫细胞对血清病毒清除的影响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男性病人HBsAg转阴率为23.21%,女性病人HBsAg转阴率为53.57%;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HBsAg转阴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男性病人HBeAg转阴率为44.64%,女性病人HBeAg转阴率为71.43%;男性与女性之间病人HBeAg转阴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0).男性病人HBV DNA转阴率为44.64%,女性病人HBV DNA阴转率为50.00%;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HBVDNA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P=0.643).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单核细胞、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CD56+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病人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显著低于女性病人(P=0.014,P=0.036).年龄与病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0);年龄与血清HBsAg、HBeAg及HBVDNA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1,P=0.002,P=0.015).病程与血清HBsAg、HBV DNA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血清HBeAg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5).根据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的结果,男性病人HBsAg和HBeAg转阴的机会显著小于女性病人(OR=6.654,P=0.002和OR=3.784,P=0.016).结论性别为影响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病毒清除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是男性病人清除HBV的免疫应答相对较弱.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