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娠晚期孕妇检测凝血四项、FDP、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秀萍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进行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晚期妊娠孕妇18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妇女1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两组凝血四项(PT、APTT、FIB、TT)、FDP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PT、APTT、TT检测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FIB、FDP及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与正常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晚期妇女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为大程度地降低临床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应做好及时抢救的准备,临床上应对分娩前孕妇进行凝血功能的动态监测.

  • 检测血浆D-二聚体、FDP、TNT对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意义

    作者:钟海英;周贞学

    目的 探讨D-二聚体、FDP和TNT在心肌梗死患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AMI,28例UAP,22例SAP患者采用乳胶凝集法进行D-二聚体及FDP检测,采用干化学分析法进行TNT检测.结果 AMI组与UAP组、SAP组、对照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AP组与对照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参考指标及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鉴别的参考指标,TNT能对AMI做出早期诊断,并且有特异性,且灵敏度高,其检测迅速、方便,与D-二聚体、FDP联用有助于提高AMI的诊断.

  • 脑出血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变化

    作者:田力;刘晓丹;滕伟禹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D水平,采用乳胶凝聚法测定FDP.测定观察组68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3、7 d时静脉血D-D及FDP含量的变化,同时与正常对照组57例相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浆D-D含量在发病后1、3 d较对照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3、7 d时血浆FDP含量增高(P<0.0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血浆D-D含量增加,亚急性期FDP含量增高,这可能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引起外周血中纤溶活性增高的一种代偿反应.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冯红选;奚晓雪;程庆璋;沈明强;吴冠会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vWF:Ag、DD和FDP的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vWF:Ag、DD和FDP水平的差异,随访脑梗死组1年后vWF:Ag、DD和FDP的水平.结果 共纳入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56例(59.6%),女38例(40.4%).对照组为120名健康体检者,其中男68名(56.7%),女52名(43.3%).急性脑梗死组血浆vWF:Ag和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WF:Ag、DD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vWF:Ag、DD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625、0.582,P<0.01),vWF:Ag与DD呈正相关(r=0.320,P<0.01).出院一年后,预后差的脑梗死患者血浆vWF:Ag、DD、FD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vWF:Ag、DD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vWF:Ag、DD水平,有助于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 血浆D二聚体、FDP、ATⅢ的检测对DIC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君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III(AT-III)的检测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42例确诊DIC患者为一组,4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群的DD、FDP、AT-III的含量.结果 DIC组的DD、FD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DIC组的AT-III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这种差异将更显著.结论 联合检测DD、FDP、AT-III的含量对DIC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 PT、APTT、TT、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D-二聚体对产后出血的临床预警价值比较

    作者:曹黎娜;石岩

    目的 探讨PT、APTT、TT、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D-二聚体对产后出血的临床预警价值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分娩产妇,根据是否有PPH分为产后出血组和对照组.于产前3天和产后1天内分别采集两组分娩产妇的静脉血标本,检测两组产前及产后FPT、APTT、TT、FBG、FDP、D-Dimer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组分娩产妇产前、产后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组分娩产妇产前、产后FDP、D-Dim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FPT、APTT、TT、FBG、FDP、D-Dimer能够共同反映孕妇体内的凝血-纤溶平衡情况,是对产妇PPH进行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值得临床科室大规模推广应用.

  • CBP成功治疗热射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1例

    作者:贺欣;汤锋;王革;李凤娥;植丽佳;杨丽南;彭嘉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高湿等恶劣天气强度的逐渐增加,热射病( heat stroke,HS)这一严重症患者也逐渐增多,且临床中此类病例的死亡率极高,已成为一项治疗难题[1].我院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成功治疗了HS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建筑工人,因"发热伴双下肢浮肿2d"人院.于2010 - 07 - 31被家人送来我院就诊.患者来时呈嗜睡状,查体:腋温40℃,呼吸急促,皮肤干燥、灼热,全身散在分布淤斑,脉搏134次/min,呼吸37次/min,血压110/5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78%,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 cm,对光反射灵敏.血气分析:PH 7.39,PCO2 30 mmHg,PO2 48 mmHg,钾(K)3.4 mmol/L,钠126mmol/L,钙(Ca)0.99 mmol/L,HCO3 - 15.7 mmol/L,BE -8.3 mmol/L,SO2 81%,Hb 78 g/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WBC)19.72×109/L,红细胞计数(RBC)3.04×1012/L,血红蛋白(HGB) 78 g/L,血小板计数(PLT)5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 83.9%,淋巴细胞百分率(LY)6.4%,红细胞压积(HCT) 25%.大便潜血实验(+).尿常规:尿蛋白(2+),尿隐血(2+).血液生化: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 MB) 93.0 ng/mL,肌红蛋白(Mb)>4 000.00 ng/mL;总蛋白(TP) 36.3 g/L,白蛋白(Alb)23.9 g/L,球蛋白(G) 12.4 g/L,白球比1.9,总胆红素( STB)35.6 μmol/L,直接胆红素(SDB) 15.4 μmol/L,间接胆红素( SIB) 20.2 μmol/L,谷丙转氨酶(ALT) 33 IU/L,谷草转氨酶(AST) 90 IU/L,谷氨酰转肽酶(γ- GT)78 IU/L,碱性磷酸酶(ALP)71 IU/L,尿素氮(BUN) 15.8 mmol/L,肌酐( Cr) 492 μmol/L,血糖(Glu) 5.8 mmol/L,尿酸(UA)264 umol/L.出凝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12.4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 32.63 s,纤维蛋白原含量(FIB)3.12 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弱阳性,D -二聚体(DD):阳性.心电图:①窦性心动过速(142次/min);②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APACHEII评分为:35.根据患者病情及以上分析,诊断为:①热射病;②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试论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诊断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邱立阳

    目的:探究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诊断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57例肝脏肿瘤患者,以胶乳免疫性比浊法对所选病例施行D-二聚体(D-D)指标检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指标检测,对比两种指标含量.结果:良性肿瘤组病例D-D、FDP两项指标的含量值分别是(0.79±0.65)mg/L、(3.29±1.86)mg/L;原发性肝癌组病例D-D、FDP两项指标的含量值分别是(1.51±0.87)mg/L、(6.62±3.95)mg/L;转移性肝癌组病例D-D、FDP两项指标的含量值分别是(2.73±1.14)mg/L、(11.57±7.03)mg/L.经比较,良性肿瘤组<原发性肝癌组<转移性肝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检测D-D、FDP指标,能为肝部肿瘤良、恶性鉴别工作提供较科学的检测依据.

  • 外周血PLT计数、Fib、FDP、DD在评估鼻咽癌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夏欢;巫翠云;何金龙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含量变化与鼻咽癌(NPC)预后的关系,为NPC患者巩固疗效、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NPC患者113例(NPC组)、鼻咽部良性肿瘤患者30例(鼻咽部良性肿瘤组)、鼻咽炎症患者30例(鼻咽炎症组)及体检健康者30名(健康对照组),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4个组Fib、FDP和DD水平;采用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4个组的PLT数量,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NPC患者在初次入院时Fib、FDP、DD水平均显著高于鼻咽部良性肿瘤组、鼻咽炎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LT计数则显著高于鼻咽部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NPC 3年未复发组出院前PLT计数、FDP水平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5);NPC 3年复发组出院前PLT计数、Fib、FDP水平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5),再入院时PLT、FDP、DD水平与出院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FDP、DD与初次入院时相比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PLT计数、Fib、FDP、DD水平检测对NPC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 心肌梗死病人血浆TAT、PAP和FDP水平的变化

    作者:陈红兵;殷兆芳;李稻;郑佐娅;王鸿利

    目的: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OMI)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complex,PAP),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等分子标志物水平,以探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病人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OMI病人25例、既往无心肌梗死史的AMI病人35例和正常对照28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AT、PAP和FDP.结果:OMI组TAT和PAP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而FDP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不显著.AMI组TAT、PAP、FDP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结论:MI病人凝血、纤溶系统均处于激活状态,TAT、PAP和FDP是监测MI发生的良好指标.

  • 血液净化治疗热射病导致肝功能衰竭1例

    作者:王晓霖;齐刚

    患者,男性,44岁,汉族,襄阳籍,建筑工人。因“因重度中暑,肝功能不全4d”入院。患者4d前在高温下工作突发昏迷,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送至当地医院,行头胸部 CT 检查,提示右下肺感染性病变,血小板计数下降,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差,考虑重度中暑,给予对症处理,2d前意识障碍减轻,但仍谵妄状态,1天前转院至南漳县医院,腹部 CT 检查提示脂肪肝,生化检查肝功能不全,心肌酶增高,血小板计数继续下降,给予护肝,抑酸,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危重,转院至我院急诊,以“重度中暑,肝衰竭,肺部感染”收入我科。入院查体:T 36.2℃,BP 130/83 mmHg,P 58次/min、R 19次/min,吸氧, SPO293%,意识模糊,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球结膜出血,颈软无抵抗,胸廓对称,双肺未及干湿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额外心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既往有胃病手术史(具体不详),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初步诊断:1.重度中暑;2.肝功能不全急性肝衰竭;3.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4. DIC?入院后急查血氨87.97μmol/L;肝功能:总胆红素326.4μmol/L,直接胆红素216μmol/L,间接胆红素110.4μmol/L,白蛋白36.6 g/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CK 1169 U/L,CKMB 48 U/L;淀粉酶321 U/L;肌钙蛋白-I 0.09 ng/mL;甲、戊型肝炎 IgM抗体阴性;乙肝三系、抗-HCV、自身免疫性肝炎全套阴性,B型尿钠肽132.2 pg/mL;凝血酶原时间21.4秒,活动度42%,国际标准化比值1.88,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5秒,血浆纤维蛋白原2.26 g/L,凝血酶时间18.2 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0.27μg/mL,D-二聚体2.41 ug/mL;尿常规:红细胞153.7/μL;血常规:白细胞6.25109/L,血红蛋白129 g/L,血小板37109/L;血气分析:氧合正常,轻度呼碱。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抑酸,护脑,促醒,护肝,退黄,营养心肌,输血浆、血小板,补液,支持、对症治疗,患者神志转清,体温恢复正常,头部MRI检查提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心电图正常。上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复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水平上升,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患者肝功能好转,凝血功能改善,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血红蛋白121 g/L,血小板88×109/L;肝功能:总胆红素115μmol/L,直接胆红素65μmol/L,间接胆红素50μmol/L,白蛋白38.2 g/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病情明显好转,回当地继续治疗。

  • 抗凝血酶Ⅲ与紫癜性肾炎患儿肾脏受累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丁佳锋;蒋莉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与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肾脏受累程度的关系.方法:以86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为对象,检测其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platelet,PLT)和24h尿蛋白定量(24hU-TP).根据24hU-TP结果,分为24hU-TP≥1g/24h组和24hU-TP<1g/24h组,首先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AT-Ⅲ、FDP、D-D和PLT的差别,然后,进行24hU-TP与AT-Ⅲ、FDP、D-D和PLT的相关性分析,后,以AT-Ⅲ、FDP、D-D和PLT为自变量,以24hU-TP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AT-Ⅲ、FDP、D-D和PLT对24hU-TP的影响.结果:①24hU-TP≥1g/24h组AT-Ⅲ、FDP、D-D和PLT均显著高于24hU-TP<1g/24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24hU-TP与AT-Ⅲ、FDP、D-D均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21、0.432、0.226,均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提示,AT-Ⅲ(95%CL=0.78~0.934,P<0.05)、FDP(95%CL=1.075~1.223,P<0.05)是24hU-TP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AT-Ⅲ、FDP与HSPN患儿肾脏受累程度正相关.

  • 妊娠不同时期孕妇血浆凝血四项、FDP、D-二聚体和AT-Ⅲ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梁骑;邓健康;郭晓兰;费中海;赵宗帅;唐中;王东生

    目的 探讨妊娠不同时期孕妇血浆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AT)-Ⅲ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妇女358例为研究对象,包括孕早期78例(妊娠10 ~15周)、孕中期82例(妊娠20~25周)、孕晚期94例(妊娠30~35周)及临产期104例(妊娠37~42周).采集空腹静脉血5ml,检测D-二聚体(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FDP和AT-Ⅲ.结果 除TT外,不同妊娠时期孕妇PT、APTT和FIB以及FDP、D-D、AT-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呈现随着孕周的延长,PT、APTT逐渐降低,FIB、FDP、D-D和AT-Ⅲ水平逐渐上升(P<0.05,P<0.01).结论 随着孕周的延长,孕妇血液体内凝血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为减少孕妇产后出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增加了血栓发生的风险.因此,动态监测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FDP、D-D及AT-Ⅲ的变化对于预防产后高凝所致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FDP、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血瘀证腹水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陈亮;李兰丽;林满遍

    目的:探讨FDP、D-二聚体在血瘀证且合并腹水形成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中意义.方法:选择存在血瘀证表现的腹水组患者14名,无腹水组患者17名,比较2组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别.结果:2组患者在PT、TT、APTT、FIB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有腹水形成肿瘤患者的FDP、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腹水形成的肿瘤患者(P<0.05).结论:FDP、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提示有腹水形成的肿瘤患者血液更加高凝,对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 多发性骨髓瘤VWF联合D-二聚体FDP及AT-Ⅲ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夏;王伟伟;郭进京;黄传荣;王卫国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联合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抗凝血酶Ⅲ(AT-Ⅲ)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预后判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多发性骨髓瘤初诊患者40例,经临床治疗后达到缓解26例,未缓解14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30例,对40例初诊组应用国际分期系统(ISS)进行临床分期,ISSⅠ期患者10例,ISSⅡ期患者13例,ISSⅢ期患者17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应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VWF、D-二聚体、FDP及AT-Ⅲ,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分析处理各组间数据的差异.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初诊组VWF(277.84 ±98.08)%、D-二聚体(6.94 ±3.84)mg/L、FDP(45.33 ±27.08)μg/mL含量升高,AT-Ⅲ(64.65 ± 16.49)%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诊组比较,治疗后缓解组VWF(139.07 ±35.54)%、D-二聚体(0.43 ± 0.25)mg/L、FDP(2.86 ±1.78)μg/mL降低,AT-Ⅲ(132.15 ±31.6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缓解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ISSⅠ期比较,ISSⅡ、Ⅲ期VWF、D-二聚体、FDP均升高,AT-Ⅲ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SSⅡ期比较,Ⅲ期VWF、D-二聚体、FDP升高,AT-Ⅲ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异常,动态观察可为病情观察、疾病分期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凝血指标分析

    作者:胡仁平;汪南田;陈奕农;何军;薛红霞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与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乳胶凝聚法测定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比较进展性脑梗死、非进展性脑梗死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这与其发生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 浅析血浆FDP、FM、D-二聚体的含量在DIC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吉薇;沈连军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单体(FM)和D-二聚体(D-D)的含量,分析与DIC诊断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38例诊断为DIC患者和2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FDP、FM和D-D的含量。结果 DIC患者FDP、FM、D-D的含量分别为12.29±2.77mg/L、12.34±2.96ug/ml、7.11±1.23u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65±1.16mg/L、4.65±1.3ug/ml、0.35±0.09ug/ml(P<0.01),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检测FDP、FM、D-二聚体的含量有利于DIC的诊断并且了解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激活的状态。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浆膜腔积液中的应用

    作者:吕火华;陈锟;杨懿岚;洪茂;黄波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78例浆膜腔积液用免疫比浊法检测FDP及CEA。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将标本分为非肿瘤组(36例)、肿瘤组(42例),并采用SPSS17.0软件对FDP和CEA浓度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和绘制ROC曲线。结果肿瘤组FDP和CEA浓度均显著高于非肿瘤组(P<0.05),FDP、CEA和CEA+FDP诊断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741和0.853。结论浆膜腔FDP含量与肿瘤转移相关,可作为肿瘤诊断和转移的辅助指标,联合CEA诊断更佳。

  • 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苗瑞瑞;张文龙;邱南海;苗戍燕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1),分别采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与经皮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优良率、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FDP、D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临床优良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31/39)(P<0.05);(2)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0.01);(3)两组患者治疗后FDP及D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临床优良率较佳,可能是通过显著降低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血浆FDP及DD水平而发挥作用,应加以推广。

  • 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FIB、FDP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高伟;张春来;李金星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imer,DD)活性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TAGO STA-Compact全自动凝血仪检测9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FIB、FDP、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肺癌患者FIB、FDP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FDP及D-二聚体在肺癌组临床Ⅰ、Ⅱ期患者与临床Ⅲ、Ⅳ期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FIB、FD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结论:肺癌患者FIB、FDP及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说明其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且其变化对肺癌的转移及疾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70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