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川芎嗪和剪切率对大鼠悬浮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叶美玲;陈兴夏;欧阳志钢;韩东;李文;廖福龙

    以川芎嗪和锥-板旋转剪切方式共同作用于悬浮状态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采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测定剪切液中t-PA、PAI、6-K-PGF1α、TXb2、vWF以探讨川芎嗪和剪切率对悬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嗪(31.5、63.0、126.0μg/ml)和剪切率(2000、4000、6000、8000 s-1)对悬浮rCMEC的凋亡和功能有显著影响,在对各指标的影响上,二者均无交互作用;随着剪切率的逐渐增加,rCMEC的生存状态和生理功能渐趋紊乱,表现为凋亡率增加,t-PA和PGI2分泌量减少,PAI、TXB2和vWF分泌量增加;给予川芎嗪后可抑制高剪切率诱导的rCMEC凋亡,促进rCMEC分泌t-PA和PGI2,抑制PAI、TXB2和vWF的分泌.结果提示:高剪切率可诱导rCMEC凋亡,导致悬浮rCMEC功能紊乱.川芎嗪可明显抑制其凋亡和功能紊乱.

  • 横向超声多普勒技术的应用

    作者:万明习;李俊博;钱明;巩欣洲

    当超声波束与流速垂直时,获得的横向多普勒功率谱宽度与采样单元内大流速成正比.横向超声多普勒技术在流速测量时避免了采样单元内流速梯度造成的模糊,弥补了常规多普勒技术在大角度流速测量时存在盲区的缺陷,克服了以往B超成像与多普勒流速测量对声束要求的矛盾.本文提出了利用横向多普勒技术估计血管剪切率、进行无模糊湍流测量以及大血流速度校正的新方法,设计了多通道横向多普勒系统,实验结果证实了横向多普勒技术在血流动力学领域应用的有效性.本文从应用方面扩展了横向多普勒技术的研究领域.

  • 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机械动力学改变的关系

    作者:李庆;薛峰;寇卫红;刘悦;薛振宇

    R负相关、与CWT、YEM、PWV正相关(P<0.05);血压与各机械力指标及IMT相关性良好(P<0.05),血糖、血脂、吸烟相关性较差(P>0.05);CWT、PP、PWV、YEM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准确度中等偏低(S=0.752、0.670、0.698、0.631).结论 局部因素的机械力(剪切力与环壁张力)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比系统危险因素更重要.

  • 一氧化氮、内皮素与血流剪切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杨锦茹;刘华胜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探讨一氧化氮、内皮素与血流剪切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是否存在粥样斑块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生化测定NO、ET及TC、TG、HDL、LDL水平,计算大剪切率.结果斑块组患者的年龄、颈动脉内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峰值流速及大剪切率均低于无斑块组.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ET呈正相关(r= 0.54),与NO呈负相关(r=-0.56).结论 ET上升,NO下降促使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大剪切率减低及年龄的升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超声研究

    作者:马骁;黎莉;张薇;宋平;宗学奎;张运

    目的:研究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评价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高脂血症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高脂血症组又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计算大剪切率(Shear Rate,SR),并进行一般指标比较.结果:斑块组的年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对照组,一般指标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的升高及SR减低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 剪切率对肾移植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李朝军;李凡;秦燕;张茜;高峰;杜联芳;罗向红

    目的 分析终末期肾病(ERSD)和肾移植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剪切率(SR)的关系,探讨SR对颈动脉IM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移植患者31例(肾移植组)和ESRD患者31例(ESRD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8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所有受试者双侧颈动脉IMT和S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受试者颈动脉IMT、颈动脉SR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分析健康对照组受试者、ESRD组、移植肾组患者颈动脉SR与双侧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ESRD组、肾移植组患者、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右侧颈动脉IMT分别为(561.9±147.7)、(480.5±90.3)、(529.7±131.8) μm.ESRD组患者右侧颈动脉IMT均较肾移植组患者、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厚,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923,P=0.050,q=1.969,P=0.044),而肾移植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右侧颈动脉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RD组、肾移植组患者、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左侧颈动脉IMT分别为(517.5±164.7)、(506.7±126.3)、(467.0±106.4) μ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RD组、肾移植组患者、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右侧颈动脉SR分别为(134.01±56.4)、(133.4±43.7)、(175.8±68.3)s-1.ESRD组、肾移植组患者右侧颈动脉SR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133,P=0.002;q=3.470,P<0.001),而ESRD组、肾移植组患者右侧颈动脉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RD组、肾移植组患者、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左侧颈动脉SR分别为(146.3±55.9)、(138.5±43.8)、(154.7±60.8)s-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ESRD组和移植肾组受试者颈动脉SR与颈动脉IMT呈线性负相关(右侧:r=-0.384、-0.082、-0.454;左侧:r=-0.572、-0.223、-0.276,P均<0.05).结论 ERSD患者颈动脉IMT增厚,肾移植后患者颈动脉IMT部分改善,这种变化与血流SR相关.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研究

    作者:马骁;黎莉;张薇;宋平;宗学奎;郎冬梅;马金鹏;韩志双;孙丽萍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研究高血压症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评价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高血压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颈动脉是否存在粥样斑块将高血压组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计算大剪切率(Shear Rate, SR),并进行一般指标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52%,颈动脉内径扩大,峰值流速及SR均减低.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双侧颈动脉SR均明显低于无斑块组.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脂及血糖水平、吸烟史、家族史、BMI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的升高及SR减低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 在生理流动条件下分析血小板黏附聚集的简易微流控芯片技术

    作者:黎洋;丁玲;邓素容;杨伟;肖文海;李远

    目的 发展一种在生理流动条件下分析血小板黏附聚集的简易微流控芯片技术.方法 微流控分析芯片基本结构由直微通道及两侧的样品池和出口组成;利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数值软件ANSYS对微通道流体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微通道用Ⅰ型胶原蛋白修饰,分别在200 s-1静脉生理性剪切率和1000 s-1动脉生理性剪切率条件下使血液流过微通道,同时通过荧光显微摄像动态记录血液中荧光标记血小板与Ⅰ型胶原蛋白表面的黏附聚集图像.结果 理论和数值分析显示,700μm×70μm(宽深比10:1)的微通道具有优的流体剪切率大小分布;相比200 s-1低剪切率,在1000 s-1剪切率条件下血小板初始黏附时间、聚集速率和大表面覆盖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在1000 s-1剪切率条件下,抗凝药物替罗非班处理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血小板表面聚集率,IC50值为23.8 nmol/L.结论 该微流控芯片技术可在生理相关性流体剪切率环境下动态分析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样少,方法简单易行,未来可用于血小板功能临床检测、抗凝药物药效和小型动物模型凝血分析.

  •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等相关因素关系分析

    作者:郭晓丽;杨彩军

    目的 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它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42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照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分为两组:IMT<1.0mm组及IMT≥1.0mm组,并进行颈总动脉内径(D)、大流速(Vmax)、大剪切率(shear rate,SR)及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比较.结果 IMT≥1.0mm组患者的年龄、斑块数、总胆同醇(TC)及甘油三酯(TG)均高于IMT<1.0mm组,IMT与年龄(P<0.01)、总斑块数(P<0.01)及空腹血糖(P<0.05)呈正相关,IMT≥1.0mm组颈总动脉内径扩大,剪切率降低,峰值流速(Vs)则无显著差异,IMT与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剪切率呈负相关,与颈总动脉内径呈正相关.结论 年龄、TC、TG的升高,剪切率的降低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 旋转式粘度计测粘方式的鉴别

    作者:高凤萍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86年关于血液粘度测定的意见中指出"血液粘度计多为旋转式粘度计,……大多数粘度计在恒定剪切率下测定,某些粘度计采用恒定剪切力的测定方式",因此,规范化的血液粘度测定应采取上述两稳态方式之一,即恒剪切率方式可在200~1s-1的范围内选定剪切率,并在某一恒定剪切率下测出稳定后的剪切力,再计算出该剪切率下的表观粘度.

  • 细胞浓度比对剪切流中肿瘤细胞黏附的影响

    作者:傅怡;王洋;白帆;吴洁;孙仁;丁祖荣;董澄

    目的 研究不同白细胞与肿瘤细胞浓度比对剪切流环境中肿瘤细胞在内皮细胞上黏附过程的影响.方法 在平行平板流动腔中加入不同浓度比的白细胞和肿瘤细胞,分析不同剪切率下(50、100、200 s-1)肿瘤细胞在内皮细胞上瞬时黏附和累积黏附的变化.结果 细胞浓度比为3:1时,肿瘤细胞在内皮细胞上的瞬时黏附和累积黏附均比细胞浓度比为1:1时有显著提升,且在高剪切率(100、200 s-1)下更为明显.在观察的5 min内,随着剪切率的增加,细胞浓度比增大对肿瘤细胞黏附产生影响的时间点有所提前.结论 在剪切流中白细胞浓度增加对肿瘤细胞在内皮细胞上的黏附起到促进作用,结果为研究肿瘤在血管中转移和靶向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探索.

  • 川芎嗪和剪切率对悬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欧阳志钢;韩东;李文;廖福龙

    目的探讨川芎嗪和剪切率对悬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以川芎嗪和锥-板旋转剪切方式共同作用于悬浮rCMEC,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川芎嗪和剪应力对rCMEC凋亡的影响. 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川芎嗪和剪切率对rCMEC凋亡率有显著影响,川芎嗪降低凋亡率;剪切率增加凋亡率,二者作用相反但无交互作用.组间t检验表明:单独使用川芎嗪时,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31.5~126μg/ml),川芎嗪对静态悬浮rCMEC凋亡率无显著影响.高剪切率(6000,8000s-1)可诱导rCMEC凋亡,川芎嗪对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结论适当剂量的川芎嗪可用于抑制高剪切率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 探讨剪切率对肾移植患者颈动脉重构的影响

    作者:李朝军;李凡;秦燕;张茜;杜联芳;罗向红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和肾移植患者(KTR)颈动脉结构参数与剪切率(SR)的关系,探讨SR对颈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KTR 31例,维持性血透的ESRD患者31例,年龄、性别匹配对照组84例.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管径(CCAD)和SR,分析其关联性.结果·①ESRD组患者与KTR组和对照组比较,CIMT增厚,CCAD增宽.CIMT和CCAD在KTR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ESRD组和KTR组颈动脉SR均小于对照组,颈动脉SR在ESRD组和KT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在全部受试者中,CIMT和CCAD与SR呈负相关.在3组中,颈动脉SR与CIMT和CCAD分别呈线性负相关.结论·ESRD患者颈动脉发生重构,KTR颈动脉重构部分改善,这种变化与血流SR相关.

  •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等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王薇;赵合庆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它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2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两组:IMT<1.0mm组及IMT≥1.0mm组,并进行颈总动脉内径(D)、大流速(Vmax)、大剪切率(shear rate,SR)及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比较.结果IMT≥1.0mm组患者的年龄、斑块数、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均高于IMT<1.0mm组,IMT与年龄(P<0.01)、总斑块数(P<0.01)及空腹血糖(P<0.05)呈正相关,IMT≥1.0mm组颈总动脉内径扩大,剪切率降低,峰值流速(Vs)则无显著差异,IMT与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剪切率呈负相关,与颈总动脉内径呈正相关.结论年龄、TC、TG的升高,剪切率的降低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 临床常用血液粘度计剪变流场特片的分析

    作者:李贵山;王天佑;秦任甲;贺信祥

    体内血液粘度异常是基本的生量病理的反映,是了解人们健康状态的重要信息.因此血液粘度的检测已逐步成为临床检测的重要参量[1~3].血液是由有形有血细胞悬浮在轿浆中所组成的,它是多相的非牛顿流体.血液的流变性比单相的牛顿流体复杂得多,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特性的宏观综合指标,它是血液流变学研究中主要参量,在临床应用中有广泛的意义[4].血液粘度取决于其流动状态当温度固定时,在一不定期的流态范围内随剪变率增高而降低,称为血液表观粘度ηa,它已不是一个物性常量.血液表观粘度与剪变率γa两者是非线性手负相关.临床检测血液粘度仪器,应测得剪变率与剪应力τ间相对应的非线性生关系,才能测定血液表观粘度,并且剪变率应在1~200s-1范围内.以确切表达血液及细胞的流变特征.当剪变率小于1s-1时血液显示触变性,当剪变率高于200s-1时血液呈现牛顿流体特征.因此应选择剪变流场均匀,剪切率1s-1~200s-1范围内的旋转式粘度计,毛细管粘度计测全血粘度是不适宜的.

  • 血流剪切应力和剪切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

    作者:辛朝晖;赵淑芝;王金来;吕永锋;孙雪梅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探讨剪切应力和剪切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对180例患者,572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测血流剪切率与剪切应力.结果:572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在颈动脉窦部及分叉处267个(46.68%),颈总动脉起始部188个(32.86%),颈总动脉中段26个(4.55%),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15个(2.62%),肾动脉起始处9个(1.57%),髂总动脉起始部47个(8.2%),髂总动脉分叉处13个(2.27%),股动脉7个(1.22%),升主动脉没有斑块形成.斑块多发生在动脉分叉(起始)处、分叉周围及动脉增宽区.结论:血流剪切应力增高和剪切应力与剪切率减低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

  • 044 当归对高分子右旋糖苷诱导人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的抑制效应

    作者:魏蕾;欧阳静萍;Wang X;Stoltz JF

    研究当归对高分子右旋糖苷诱导人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的抑制效应. 方法: 采用高分子右旋糖苷(Dextran500)促进正常人红细胞体外聚集程度, 观察当归(20 mg/ml)能否改善Dextran500引起的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实验采用红细胞聚集测定仪, 观察指标包括: Ta: 开始聚集时间; Tf: 后聚集时间; I10: 10 s内聚集率指数: I60: 60 s内聚集率指数; rD: 红细胞聚集部分解聚的剪切率; rS: 红细胞聚集全部解聚的剪切率. 结果显示: (1) Dextran500组与对照组相比, Ta、 Tf、 I10明显下降, I60无显著差异, rD、 rS显著升高. (2) 当归组与Dextran500组相比, Ta、 Tf、 I10明显下降, I60无显著差异, rD、 rS有升高倾向. 结果: 当归能够使Dextran500处理后的红细胞的开始聚集时间显著延缓, 程度下降, 终聚集时间显著延缓, 虽然终聚集程度不变. 结论: 当归能够抑制Dextran500桥联所致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 2000年全国血液流变学新进展学术会议暨血液流变学临床检测规范化研讨会纪要

    作者:

    中国中西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微循环》杂志社和《微循环学杂志》社于2000年10月27~28日在安徽省屯溪市召开了血液流变学新进展学术会议,并就血液流变学临床检测规范化问题进行了研讨。参加研讨的有廖福龙、翁维良、曾昭炜、陈文煜、蔡绍皙、钱冠清、金永娟、魏茂元、梁国光、刘显材、刘泽富、李贵山、宓国伟、王学德、陈开地等知名学者。会议得到安徽省微循环学会在筹备和会务方面的大力支持。会议收到黑龙江省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会、湖北省微循环学会及武汉市微循环学会的贺信。安徽省屯溪市卫生局汪明浒局长和屯溪市人民医院汪志光院长到会祝贺。此次会议有各地代表60余人参加,研讨非常认真,始终充满了求实精神与科学态度。会议就以下方面达成共识:  (一)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发展与目的:会议回顾了血液流变学在国内的发展。1970年代后期,国内的血液流变学始于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198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成立时,血液流变学已成为活血化瘀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重要指标,血液流变学正式列入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客观指标。与此同时,国内医学界在临床诊断与疗效评定中开始应用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是,“中风预报”的开展使血液流变学的科学性受到严重质疑。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以来,国内血液流变学检测仪器有大幅度发展与进步,也促进了这一学科的普及和应用。血液流变学的临床价值得到较大程度的认可,特别是在血液高粘滞综合征、血液低粘滞综合征、休克的鉴别诊断、亚健康状态的识别和药物研究等方面。但是,由于规范化与标准化不足,致使测定结果的可信性与可比性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本次会议相信,在提高国内血液流变学检测水平的进程中,首先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根本目的。仪器研发、检测指标的设立都要以此为出发点。不规范的仪器和单纯效益观点的繁杂指标都违背这个出发点,也是广大血液流变学工作者所不赞同的。  (二)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规范化的主要依据:包括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86年“关于血液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性测定的指导意见”;ICSH 1988年关于“检测急性相反应有关实验室测定的选择指南”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1989年“血液流变学方法标准化讨论会会议纪要”。其中重要的依据是ICSH 1986年的文件。  (三)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需实行全程质控:即对于血样的采集、抗凝剂选择、血液保存条件、指标选择、仪器选择与评价、测试方法与方式以及检测报告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质控。ICSH 1986年的文件已对此进行了明确的阐述。血液与血浆粘度均应在控温条件下测定,常规应控制在37 ℃±0.5 ℃,特殊病种(例如雷诺氏症)视需要选择温度。  (四)宏观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基本指标:应包括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等项目的测定。细胞流变学应包括红细胞流变学的有关测定,其中变形性与聚集性是常用的指标。细胞流变学的进展已经涉及白细胞流变学、血小板流变学和血管内皮细胞流变学等领域,其中包括值得得临床检测的指标。血栓形成、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参数的检测也是血液流变学相关的重要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结果表述也应规范化。血液流变学实验室可根据设备条件、测试指标与测试规范化的程度等情况进行分级。  (五)血液粘度计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测试仪器:旋转式粘度计是常用的血液粘度计,符合规范的毛细管血液粘度计也是可以使用的设备。ICSH 1986年的文件指出“血液粘度计多为旋转式粘度计”并指出“大多数粘度计在恒定剪切率下测定,某些粘度计采用恒定剪切力的测定方式。”国内目前生产的旋转式血液粘度计多为恒剪切率方式。对一个恒定剪切率类型的粘度计来说,理想的工作范围应包括1~200 s-1;例如采用200 s-1为高剪切率,采用1 s-1附近的剪切率为代剪切率。1 s-1附近的血液粘度测定有不容忽视的临床意义。测定剪应力的灵敏度与量程是血液粘度计的关键指标。测力传感器具有10 mPa灵敏度的粘度计才可测定1 s-1的血液粘度。而对于一个恒定剪应力的粘度计,这一控制范围应包括10~1 000 mPa。  (六)血浆粘度的测定宜选用毛细管粘度计:采用锥板式旋转粘度计在较高的剪切率下测定血浆粘度,受泰勒涡流等因素影响,结果多偏高。ICSH于1984年曾建议Harkness毛细管粘度计为测定血浆粘度的唯一设备。1988年ICSH继续推荐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血浆粘度。  (七)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的正常值问题:正常人血的表观粘度依地区、人群、年龄、性别等因素而异。当选定某些相关因素之后,血液粘度的正常值可以确立。血液流变学其他指标也有相似情况。因此,实验室可建立各自的正常值范围。例如,建立血液粘度与血细胞压积相关的正常参考曲线与95%置信限。在同一地区,当观察的正常人群属性相同时,各实验室的正常值范围应具有共同性,并且有综合归纳的可能。厂家不需要为血液粘度计设置正常值。  (八)血液流变学临床检测的规范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协作:基础理论研究人员可参与仪器的原理和性能把关;临床检测人员可致力于检测方法的规范化;临床医务工作者可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做出评价。我们建议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加强对血液流变学检测产品的管理,并对仪器的性能与质量进行规范化考核。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    《中国微循环》杂志社    《微循环学杂志》社    2000年10月28日

  • 当归对人红细胞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魏蕾;欧阳静萍;王雄;Stoltz J.F

    目的: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当归孵育对人红细胞聚集性及脆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子右旋糖苷(dextran 500)促进正常人红细胞聚集,观察当归(20 mg/mL)能否改善dextran 500引起的正常人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实验采用红细胞聚集测定仪,观察指标包括:聚集性:Ta:开始聚集时间;Tf:后聚集时间(s);I10:10 s内聚集率指数;I60:60 s内聚集率指数;解聚性:γD:红细胞聚集部分解聚的剪切率;γS:红细胞聚集全部解聚的剪切率.红细胞脆性采用脆性测量仪,检测红细胞在有或无当归情况下随悬浮介质渗透压不断下降,细胞形态由膨胀至终破裂、溶血过程中,红细胞开始、50%、全部溶血出现的时间及溶液介质中NaCl的浓度(Ti,T50, Tt; Hi, H50, Ht).结果:1. Dextran 500组与对照组相比,Ta、 Tf、I10明显下降,I60无显著变化,γD、γS显著升高.2.当归组与dextran 500组相比,Ta、Tf、I10明显下降,I60无显著变化,γD、γS有升高倾向.3.当归(5 mg/mL)组与对照组相比,Hi,H50,Ht均显著延缓,Ti,T50显著降低,Tt变化无显著.4. 当归(20 mg/mL)组与对照组相比,Hi,H50, 显著延缓,Ti显著降低,Ht、T50,Tt变化无显著.结论:当归可以抑制dextran 500桥联所致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并能使红细胞在更低的渗透压水平发生溶血的时间延缓.当归的这些作用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是有益的.

  • 肾移植患者颈动脉僵硬度与大剪切率的关系

    作者:李朝军;李凡;秦燕;张茜;高峰;杜联芳;罗向红

    目的 分析肾移植前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僵硬度的变化,探讨大剪切率(SRmax)与颈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移植肾患者31例(移植肾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31例(终末期肾病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人84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分别测量各组左右侧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左右侧颈动脉SRmax,分析PWV与SRmax的关系.结果 ①终末期肾病组和移植肾组患者左右侧颈动脉PWV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左侧颈动脉SRmax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终末期肾病组和移植肾组左右侧颈动脉PW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右侧颈动脉SR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终末期肾病组中,右侧颈动脉PWV大于左侧(P<0.05);对照组和移植肾组中,左右侧颈动脉PW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终末期肾病和移植肾组中,左右侧颈动脉SR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左侧颈动脉SRmax大于右侧(P<0.05).③左右侧颈动脉PWV与年龄、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与SRmax呈线性负相关(均P<0.05).结论 肾移植患者颈动脉僵硬度与SRmax呈线性负相关,颈动脉僵硬度变化不明显.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