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颌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上颌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特征与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例上颌窦IMT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学习,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6例均行鼻窦 CT 检查,其中1例行鼻窦 MRI 检查;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中心均位于上颌窦,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8~81岁,中位年龄58.5岁;均表现为鼻塞、头痛、鼻出血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式为局部扩大切除。结果6例患者术后随访8~47个月。其中1例术后18个月复发,并恶变为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目前带瘤生存;余5例随期间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内镜检查,未见复发。本组病例 CT 及 MRI 检查均显示肿瘤为软组织来源,其中5例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3例伴周围肌组织受侵。术后病理显示瘤细胞主要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上颌窦 IMT 较罕见,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能提供肿瘤的范围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避免大范围损伤性手术;术后据个体情况可选择包括激素治疗或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整体预后较好。
-
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在难治性鼻-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改良鼻丘径路额窦开放为主的鼻内镜修正性手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 R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156例既往多次手术及药物治疗无效,并经CT及鼻内镜检查确诊的RR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患者。观察组行以改良鼻丘径路额窦开放为主的鼻内镜修正性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充分围手术期处理、术后严格遵医嘱随访等系统治疗;对照组常规手术方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1.03%(71/78),对照组为71.79%(5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0,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6/78)和复发率(3.85%,3/78)均低于对照组(17.95%,14/78;12.82%,1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81,4.372, P值均<0.05)。结论应用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性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充分地围手术期准备、规范随访等综合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效果较为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前心理学特征初步分析
目的 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鼻内镜手术前的心理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分析导致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117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性量表(SCL-90)、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Lund-MackayCT评价系统进行术前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15份.SAS、SDS的平均标准分分别为(39.40±11.55)、(54.05±10.96)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的(29.78±10.46)、(41.88 ±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48、7.529,P值均<0.01).所有患者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焦虑、抑郁和总均分的水平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AS、SDS平均标准分只与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681、0.781、0.531、0.866、0.674、0.557,P值均<0.05).115例患者根据SAS、SDS得分结果分为正常组、焦虑抑郁共病组和单独焦虑抑郁组共3组.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伴鼻息肉、合并变应性鼻炎(AR)和鼻塞症状与焦虑抑郁共病组有相关性;性别、合并哮喘与单独焦虑抑郁组有相关性.上述三个亚组的SNOT-20总分与其两个子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RS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部分患者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可能导致患者处于焦虑抑郁共病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伴鼻息肉、合并AR和鼻塞症状严重;导致患者处于单独焦虑抑郁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及合并哮喘.
-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填塞或不填塞膨胀海绵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填塞与不填塞膨胀海绵的短期以及远期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1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腔填塞和鼻腔不填塞膨胀海绵组,其中填塞组37例,伴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 10例(27.0%);不填塞膨胀海绵组75例,伴AR 15例(20.0%).填塞组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11例(29.7%),不填组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26例(34.7%).术后第1天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共19项内容.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出血量.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评分并使用内镜观察术后6个月时患者鼻腔恢复情况.以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VAS评分提示鼻塞、鼻部疼痛、烦躁不安、溢泪、鼻痒、打喷嚏、头面部疼痛及压迫感等7项症状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填塞膨胀海绵组评分低于填塞组,余12项症状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48 h内出血量观察,填塞组出血量0~45 ml,中位数为3 ml,不填塞膨胀海绵组出血量0~18 ml,中位数为2 ml,不填塞膨胀海绵组术后48 h内平均出血量少于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4,P =O.00).术后6个月填塞组SNOT-22评分(38.47 ±20.25)分,不填塞膨胀海绵组(41.03士22.73)分;填塞组与不填塞膨胀海绵组各l例患者出现术腔粘连;填塞组1例,不填塞膨胀海绵组2例患者出现中鼻甲外移;填塞组无鼻中隔血肿,不填塞膨胀海绵组1例出现鼻中隔血肿;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P =0.86).结论 经鼻内镜鼻窦术后鼻腔不填塞膨胀海绵安全、可行,并且能减轻患者术后24 h内部分不适症状.术后随访6个月,填塞与不填塞膨胀海绵组患者生活质量、术腔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内镜下平衡眶减压术治疗重度Graves'眼病
目的 探讨重度Graves’眼病的内镜下平衡眶减压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例12眼明确诊断为重度Graves'眼病并严重影响视觉功能及容貌的患者行平衡眶减压手术,即内镜下眼眶内、下壁减压术+眼外侧开眶减压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球突出度、眶内容积、平均睑裂高度、眶内压等指标.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 ~ 28个月,患者的视力、眼球突出度、眶内容积、平均睑裂高度分别从术前的(0.23 ±0.08)、(22.08±1.08) mm、(26.84±0.62) cm3、(12.03±0.91)mm,改善为术后1年的(0.48±0.13)、(15.67±1.44) mm、(31.56±1.10) cm3、(8.62±0.7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49、17.924、-16.567、9.600,P值均<0.001),术后眶内压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59、-11.850、-6.189,P值均<0.001).术后3例患者出现复视,均于术后3~5个月后消失.结论 鼻内镜下平衡眶减压术可能是治疗重度Graves'眼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残留或复发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治疗后残留或复发患者的内镜救援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接受不同治疗方式及不同rTNM分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3月因鼻咽癌残留或复发行内镜救援手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非角化性未分化型癌76例,鳞状细胞癌20例.rTNM分期:rⅠ期20例,rⅡ期16例,rⅢ期44例,rⅣ期16例.rT1级22例,rT2级16例,rT3级42例,rT4级16例.rN0 92例,rN1 2例,rN2 2例.全部患者均行内镜下鼻咽颅底肿物切除术,合并颈部复发者同时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并对随访存活的62例患者采用QLQ-C30和QLQ-H&N35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和比较.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内镜下全切44例(45.8%),次全切除52例(54.2%).术后随访死亡34例,其中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2例(5.9%)、2例(5.9%)、18例(52.9%)、12例(35.3%).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68%、63%,中位生存期为43个月.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rTNM分期、rT分级、术后不同治疗方式、手术切缘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病理类型、手术切缘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单纯手术组患者优于术后化疗组和术后放化疗组(P值均<0.05).结论 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残留或复发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存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术后增加放化疗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
内镜下复发性鼻咽癌71例切除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手术在复发性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内镜下手术切除的71例复发性鼻咽癌患者的资料.记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肿瘤坏死、生存时间等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法计算疾病总体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ROC曲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71例复发性鼻咽癌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18例,男女比例为2.9:1;年龄27.0 ~ 80.0岁,中位数为51.0岁.以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标准进行肿瘤分期(2010,第七版),rT1期27例、rT2期10例,rT3期19例,rT4期15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内镜下复发性鼻咽癌切除术,无1例行鼻外进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5 min.平均出血量为450 ml.3例患者术中输血.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时间为5~96个月.随访期间,48例存活,其中7例带瘤生存,1例出现肺部转移、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2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4.0%和60.5%.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9.0%和31.9%.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坏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01).结论 经鼻内镜下手术是复发性鼻咽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
内镜经翼突入路的解剖及其在处理颅底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内镜经鼻经翼突入路解剖研究获得相关解剖标志,总结应用该径路处理蝶骨翼突周围颅底病变的经验.方法 2例(4侧)成人尸头经血管硅胶灌注后,行导航CT扫描后进行手术入路解剖,拍摄获得高清图像.回顾性分析内镜经鼻经翼突入路治疗的12例颅底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蝶窦侧隐窝自发性脑脊液鼻漏3例;翼腭窝、颞下窝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中颅窝颞下窝沟通皮样囊肿1例、颅底侵袭性真菌病1例、上咽旁间隙基底细胞腺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颅底软骨肉瘤1例.结果 在入路解剖方面,获得该入路的一些重要解剖标志,如蝶腭孔及其内容物、翼管及其内容物、三叉神经上颌支及圆孔、三叉神经下颌支和卵圆孔、咽鼓管翼突部等.3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一次性修补成功;4例翼腭窝、颞下窝神经来源的良性肿瘤患者术中全切,术后随访10~120个月无复发.颅底皮样囊肿、颅底侵袭性真菌病、上咽旁间隙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病变全切,随访13~84个月无复发.颅底软骨肉瘤患者术中肿瘤大部分切除,术后放化疗,肿瘤控制;腺样囊性癌患者,术中肿瘤全切,术后随访5年复发,再次手术.除2例术后短期出现腭部麻木感觉异常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掌握翼突入路的解剖标志对于处理翼突周围的颅底病变有重要意义.内镜经鼻经翼突入路是处理部分翼突周围颅底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技术.
-
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前中颅底神经内分泌癌
目的 探讨前中颅底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6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4例前中颅底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内镜经鼻手术,4例行单纯手术治疗,2例术前行放疗,1例术前行化疗,1例术后行放疗,6例术后行放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 12例患者肿瘤达到全切,2例次全切除,均无手术并发症.其中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癌3例,中分化2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9例.术后随访6 ~9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死亡3例,失访1例,5年生存率64.3%.结论 针对不同病理类型采取单纯内镜经鼻手术或以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能是前中颅底神经内分泌癌可行的治疗方式.
-
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鞍区囊性病变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鞍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并总结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9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鞍区囊性病变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咽管瘤11例,囊性垂体瘤14例,Rathke囊肿12例,垂体脓肿9例.比较4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术后头痛缓解26例,未缓解8例;垂体功能者恢复正常18例,未恢复15例;尿崩症恢复正常8例,未恢复正常4例;视力、视野改善12例,未改善2例.全部病例随访6 ~72个月,术后复发7例,其中颅咽管瘤4例,垂体脓肿2例,囊性垂体腺瘤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46例患者中颅咽管瘤患者发病年龄较小、视力和视野症状明显、肿瘤多位于鞍上、第三脑室压迫、手术易复发.囊性垂体腺瘤常呈囊实性,侵犯海绵窦、实性部分均匀强化.Rathke囊肿表现为单纯囊性,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垂体脓肿病程短,容易出现尿崩症,多个激素水平低下,影像学检查可见病变环形强化.结论 鞍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互相重叠,但又有一定的特异性.内镜经鼻蝶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鞍区囊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
内镜经鼻低温等离子射频颅底肿瘤切除术的早期经验
目的 对采用内镜经鼻入路低温等离子射频颅底肿瘤切除术的早期经验进行总结,探讨该手术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9-11月,共10例颅底肿瘤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等离子射频辅助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技术完成了肿瘤切除手术.对手术相关要点、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及早期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为60 ~1 000 ml,中位数出血量为285 ml;手术时间为42 ~150 min,中位数手术时间为95 min;住院时间为14 ~19 d,平均15.7 d.在本组中,全部颅底肿瘤均获得了彻底切除,无新增的颅神经功能障碍出现,无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6~ 18个月,无肿瘤复发及与本肿瘤相关的死亡.结论 初步经验表明,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下内镜经鼻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技术可以较为安全、可靠地切除部分颅底肿瘤.
-
内镜经鼻岩尖胆固醇肉芽肿手术治疗初步体会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入路治疗岩尖胆固醇肉芽肿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1-2014年间3例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岩尖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症状、体征、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均以耳鸣、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平均听阈40 ~ 50 dBHL.行全麻内镜经鼻入路岩尖胆固醇肉芽肿切除手术后,3例患者耳鸣症状消失,平均听阈恢复至10~ 30 dBHL.术后随访6~45个月,1例引流口与蝶窦相通者形成永久性引流口,2例咽隐窝处造口者术后3~6个月引流口闭塞,但症状无复发.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是治疗岩尖胆固醇肉芽肿的可行方法,近期疗效好,永久性造瘘口的维持需继续随访观察及大样本观察研究.
-
鼻窥镜手术致斜视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误入眶内引起斜视等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探寻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至201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的因鼻内窥镜手术误入眶内引起眼部并发症患者2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1.8±12.8)岁.经过眼位、眼球运动、牵拉试验等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按病情轻重分为3个组,A组部分内直肌离断(3例),B组单纯完全内直肌离断,C组内直肌离断合并其他眶内损伤(12例).适时对上述3个组实施肉毒毒素外直肌注射治疗,垂直肌转位等斜视手术等治疗.对治疗前后斜视度数及运动功能改善等数据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A组仅需肉毒毒素注射即可达到原在位无复视,仅存轻度的内转不足,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经过肉毒毒素合并手术预后较好,2例患者原在位无复视,仅企图内转时出现复视.A组治疗前后斜视度数分别为(-23.33±5.77)和(0.00±0.00) PD (Z=-1.63,P>0.05),B组分别为(-81.25±6.41)和(-2.63±3.50)PD(Z=-2.53,P<0.05);C组分别为(-77.92±18.76)和(-14.58± 10.32) PD (Z=-3.06,P<0.05).A组治疗前后内转功能受损程度分别为-1.67± 1.16和-1.00±0.00(Z=-1.63,P>0.05),B组分别为-4.00±0.00和-2.13±0.84(Z=-1.00,P>0.05),C组分别为-3.75±0.62和-2.58±0.79(Z=-2.74,P<0.05).C组往往仅能部分改善外观,复视仍较明显,且眼球运动多无明显改善.结论 鼻内窥镜术引起眶内损伤中复视和眼球运动受损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早期进行外直肌肉毒毒素注射可缓解外直肌的张力性收缩,注射前后适时的进行上、下直肌转位术不失为治疗此类斜视的佳选择,治疗预后与伤情的轻重直接相关,部分内直肌离断及单纯内直肌离断多数病例可以达到原在位无复视或轻度复视,内直肌离断合并粘连者多数仅能改善外观.
-
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现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鼻内镜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现况,并探讨患者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广安市广安区鼻内镜手术患者155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分别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鼻内镜手术患者SCL-90自评量表总分为(179.9±51.3)分,平均分≥2分的前5位的阳性因子分别为:焦虑、躯体化症状、抑郁、人际关系紧张、恐怖.患者应对方式的3个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面对、回避和屈服因子.鼻内镜手术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总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得分低(P<0.05);环境和精神支柱与个人信仰得分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鼻内镜手术患者SCL-90总分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呈正相关;应对方式中,面对因子与总体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呈正相关;屈服因子与总体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心理领域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鼻内镜手术患者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焦虑、躯体化症状、抑郁、人际关系紧张、恐怖等方面,多数患者采用积极的面对方式,患者生活质量较低.
-
两性霉素B鼻窦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 B 鼻腔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选择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鼻内镜手术组(对照组)和两性霉素 B 鼻窦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组(试验组)各58例。分别采取单纯鼻内镜手术和两性霉素 B 鼻窦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术后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纯鼻内镜手术相比,两性霉素 B 鼻窦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效果较好,提高了治疗有效率,缩短了治愈时间,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
2种术式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2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在鼻内镜下分别采用刮匙微波联合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治疗各100例,在术后半年对打鼾、鼻塞、听力下降、腺体残留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种术式对打鼾和听力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射频组对鼻塞和腺体残留的疗效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内镜下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综合效果比刮匙微波联合术好。
-
纤维喉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的体会
建立以筛窦为中心的各窦引流通畅是慢性鼻窦料内窥镜开放术的重要内容,上颌窦口的开放与否是鼻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我院从1996年11月起把纤维喉镜作为鼻外科手术的引导镜进行鼻腔鼻窦手术,收治以慢性上颌窦炎为主要病变患者120例,分为2组,比较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对其转归变化,报道如下.
-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现状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治愈率高、恢复快等优点,鼻内镜鼻窦手术是在鼻内镜直视下,以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以清除不可逆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为目的的鼻外科手术[1],不仅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已发展应用于治疗鼻腔鼻窦范围的其他疾病,并向邻近区域如鼻咽部、鼻颅底和鼻眼相邻结构和器官延伸,已广泛被医生和患者所选择.因此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亦尤为重要,现将鼻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
结扎颈动脉不同部位对兔面部和鼻部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结扎颈动脉不同部位后对兔面部和鼻部血流的影响.方法:结扎兔颈动脉的不同部位,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动态观察结扎手术前后兔面部和鼻部血流的变化.结果:(1)兔鼻部的血流量较面部丰富.(2)4种不同部位的颈动脉结扎手术后24 h内兔鼻面部血流量的变化,以结扎单侧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组低,单侧颈外动脉结扎组和双侧颈外动脉结扎组次之,单侧颈外动脉加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高.(3)结扎术后不同时间兔鼻面部血流量的变化,以结扎术毕时低,以后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结扎术后1~2 h间血流量变化明显.结论:(1)有效控制手术侧血流量的方法是单侧颈外动脉结扎加同侧分支结扎.(2)结扎有关的动脉后,侧支循环很快就建立,早期所建的速度较快.
-
应用三叶皮瓣修复鼻尖部皮肤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三叶皮瓣修复鼻尖部皮肤缺损的经验与体会。方法23例鼻尖部肿瘤手术切除后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5 cm ×1.5 cm ~2.5 cm ×2.5 cm。根据创面的位置及大小,设计三叶皮瓣进行修复,各瓣叶之间的角度保持在45°~50°,第1个瓣叶与创面的大小相等,第2、3个瓣叶依次缩小,修复过程中尽量保持鼻部美容亚单位的完整性,并利用天然皱褶隐藏瘢痕线。结果23例的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23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的色泽、质地及厚度相近,切口瘢痕隐蔽,鼻翼、鼻孔、鼻小柱及周围器官均未发生畸形,形态满意,功能良好。结论三叶皮瓣能有效修复鼻尖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并取得良好的形态与功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