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足底内侧皮瓣移植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杰文;徐晖;肖立军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移植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面积较小、深及筋膜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足底内侧皮瓣移植治疗.结果:12例患者移植皮瓣后均一期成活,供区所植皮片亦均一期成活,皮瓣痛、温、触觉正常.结论:足底内侧皮瓣移植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带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8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志强;杨明枝

    2003年9月~2007年12月,我院应用带血管蒂的足背、足底内侧皮瓣及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及足底皮肤缺损1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

  •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范攀峰

    目的:探讨足跟部创面的修复方法.足跟部为人体负重区,因其皮肤、皮下组织的解剖特性,适应行走,负重与缓冲震荡的功能特点.要求在修复时尽量恢复原来的组织结构,经过临床病例总结: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皮瓣感觉好,外形满意,质韧耐磨,无溃疡现象,足及足趾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足跟部创面的良好方法.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足底内侧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比较

    作者:吴伟炽;张大卫;黄东;牟勇

    目的 通过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足内侧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比较,进一步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体的临床效果,为该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不同类型的足跟部软组织损伤,23例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19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后通过对两组皮瓣修复面积、皮瓣长、宽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系统、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3.0软件,利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修复创面大小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修复面积、修复皮瓣的长、宽均大于足底内侧皮瓣组(P<0.05);在术后功能恢复评分上,两组在出院时及出院后,在运动、行走、日常生活能力、皮瓣感觉、外观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不仅能够单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时在预后上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足部负重后局部发生溃疡及软组织坏死的几率,该方法操作较为简便,能够一期修复较大面积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韦汉鹏;林伟良;廖广宇;黎铭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31日就诊于我院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进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对照组则分别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创面以及交腿皮瓣修复,比较三组手术方法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观察组的33例患者中,皮瓣完全成活32例,皮瓣坏死1例,治愈率为96.97%;对照组1的33例患者中,治愈20例,皮瓣坏死13例,治愈率为60.61%;对照组2的34例患者中,治愈23例,皮瓣坏死11例,治愈率为67.65%.可见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游离皮瓣修复以及交腿皮瓣修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治愈本疾病,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吻合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作者:杨开明;徐达传;石瑾;李忠华

    目的:为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皮支为蒂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成人下肢标本、6只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足标本及10侧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皮支起始部位、走行、长度、外径、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皮支于舟骨粗隆后(1.5±0.4)cm下方发出,向前下斜行至足底内侧皮肤;该皮支长(2.8±0.2)cm,外径(0.8±0.2)mm。结论:①足底内侧皮瓣可以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皮支或足底内侧动脉深支足底皮穿支为供血。②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适用于手掌及手指腹侧创面修复的特殊需要。

  • 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肖刚;陈劲;罗玉琛

    目的 探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1995年7月~2005年9月采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8例,其中外伤21例,跟骨骨髓炎6例,冻伤1例.缺损面积为3 cm×3 cm~7cm×6 cm.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行走功能良好,皮瓣成活后有感觉存在,未见磨损溃疡发生.结论 足底非负重区组织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不仅功能良好、外形美观,而且感觉良好,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侧足跟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松健;谢书强;王宏鑫;杨超凡;侯建玺

    目的 探讨携带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侧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年11月至2016年1月,共收治足跟大面积软组织脱套伤后期软组织坏死缺损10例,其中跟骨外露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7.0 cm×6.0 cm~11.0 cm×7.0 cm.均采用对侧携带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8.0 cm×7.0 cm~12.0 cm×8.0 cm,均缝合神经重建感觉.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6个月. 1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12 mm,感觉恢复满意,无摩擦破损,皮肤质地接近正常,外观满意,供瓣区植皮修复,均Ⅰ期愈合,对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用来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质地接近,皮肤感觉恢复好,是一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皮瓣之一.

  •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底恶性肿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

    作者:王鑫;蔡启卿;刘志勇;田志超;李坡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底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底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皮肤缺损20例,其中顺行皮瓣修复足跟部12例,逆行皮瓣修复前足底8例,皮肤缺损面积3.0 cm×4.0 cm~5.0 cm×7.0 cm,皮瓣切取面积3.5 cm×4.5 cm~6.0 cm×7.5 cm.肿瘤类型包括恶性黑色素肿瘤16例,透明细胞肉瘤2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血管外皮瘤1例.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边缘坏死,经换药后痊愈.随访3~20个月,所有病例肿瘤均未复发,4例出现肺部转移,仍带瘤生存.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未出现水泡及溃烂,穿鞋袜舒适,步态正常,顺行皮瓣浅感觉正常,逆行皮瓣保护性浅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10 ~15 mm.结论 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底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优良,操作相对简单,且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吻合多穿支血管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缺损八例

    作者:牟勇;黄东;邹小艳;胡春兰;林浩

    目的 探讨吻合多穿支血管的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12年4月-2014年12月,应用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掌软组织缺损8例,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4.0 cm~ 4.0 cm×8.0 cm,皮瓣切取面积3.5 cm×4.0 cm~4.5 cm× 8.0 cm,吻合皮瓣的穿支动脉2~3支.急诊修复2例,亚急诊修复6例. 结果 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6个月~2年,皮瓣颜色正常,质软,无臃肿,感觉功能部分恢复,手部抓捏、握拳功能正常. 结论 吻合多穿支血管的足底内侧皮瓣可有效提高该皮瓣的成活面积,临床效果好,是修复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

  • 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跟软组织缺损

    作者:刘珑玲;陈世玖;吕占武;龙航;杨军;倪少俊;李智

    目的 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13年2月,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儿童足跟软组织缺损7例,腹股沟处取皮,植于供区创面.结果 修复后皮瓣及游离皮片全部成活,穿鞋袜时无足底处挤压等不舒适症状,随访3个月~1年,皮瓣外观良好,质地佳,行走后无皮瓣皮肤破损,皮瓣静止两点辨别觉6~9mm,平均7 mm.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转移后对肢体损伤小,恢复快,瘢痕集中于足部,对肢体外观无明显影响,且能恢复较好感觉,是儿童足跟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不同穿支蒂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

    作者:许亚军;周晓;柯尊山;周建东;陈学明

    目的 介绍不同穿支蒂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前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8例,采用不同穿支蒂足内侧或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4例前足底内侧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足底内侧浅支在第一跖骨颈的穿支为蒂的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2例前足底中部软组织,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或足背动脉足底深支的穿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2例前足底外侧软组织缺损采用足底外侧终末穿支或足底动脉的穿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7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将坏死皮瓣清除后经扩创,肉芽生长良好后,取髂腰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肤植皮.有5例患者经4~6个月随访,皮瓣血供良好,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至6~8mm,恢复正常行走功能;另3例失访.结论 采用不同穿支蒂足内侧或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 足底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覃雄楚;陈锋

    目的 报道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足部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设计皮瓣的点选择为内踝前缘与足底内侧交界处,从该点至第1、2跖骨头间引一直线为皮瓣轴心线,在轴心线两侧、跖骨头后面足底非负重区切取皮瓣.临床应用带神经血管蒂或游离的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跟或手部皮肤缺损32例.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32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感觉良好,外观满意且耐磨,手足部活动功能良好. 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是足跟或手掌部小创面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 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治疗跟腱及局部皮肤缺损

    作者:康志学;穆广态;俞玮;李峰;李晓林

    目的探讨跟腱及局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临床应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跟腱及皮肤缺损6例.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随访7个月~8年,局部无臃肿,外形满意,耐磨无溃疡,皮瓣感觉良好,踝关节及足趾活动良好.结论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是治疗跟腱及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 足底内侧皮瓣经跟腱前转移修复中后足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付繁刚;曲军杰;孙德麟;戴学国;李成立;张锴;徐林

    目的 探讨修复中后足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临床应用带胫后动脉血管蒂的足底内侧皮瓣经跟腱前隧道转移修复中后足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术后定期对15例患者进行电话及回院随访3个月~3年,其中电话随访6例,回院随访9例,观察皮瓣的外观、功能及是否成活良好.结果 15例移植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3年,转移皮瓣感觉良好,局部未见坏死,未见磨损、溃疡等发生,患足行走功能正常,患者对移植的皮瓣感到满意.结论 带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经跟腱前隧道转移是修复中后足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行的新方法,具有感觉恢复快、外形美观及功能良好等优点.

  •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冻伤11例体会

    作者:

    新疆乌苏第十五医院创伤外科中心刘华,丘奕军报道:用带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冻伤创面11例均成活,术后随访3年,足跟感觉良好,皮瓣无破溃及冻伤,行走自如.足底内侧皮瓣位于非负重区,与足跟垫结构相似耐磨,是修复足底部创面佳皮瓣.手术注意,设计皮瓣时略大于受区即可,要避免在跖骨头处切取皮瓣,同时皮瓣转移到受区不能有张力.

  •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马维虎

    甘肃省张掖地区医院骨科马维虎来稿:自1996年~2000年应用皮瓣修复跟部软组织缺损68例,其中岛状皮瓣54 例、吻合血管皮瓣14例。计有足背皮瓣24例、足外侧皮瓣3例、足底内侧皮瓣23例,小腿外侧逆行皮瓣5例、小腿内侧皮瓣11例、背阔肌皮瓣2例。术后带蒂皮瓣有4例边缘坏死,吻合血管失败1例,其余全部成活。体会:足跟周围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 足底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足跟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魏在荣;王达利;王玉明;祁建平;孙广峰;张明君;苏申友;曹远飞

    目的 报道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修复足跟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10具成年人体标本(20侧下肢),解剖观测其足底内侧动脉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以及该皮瓣的支配神经情况.临床应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同侧及对侧足跟皮肤缺损8例,供区植皮.结果 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平均长度(8.9±0.2)cm,3~5条皮支.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5~8支.它包含分布足底皮肤直接皮支3~5支和分布足趾皮肤的趾底固有神经2~4支.8例共用8个皮瓣.皮瓣大小为4 cm×3 cm~5 cm×6 cm,6例带蒂转移修复,2例游离移植.8个皮瓣完全成活,所有病例获随访1个月~1年,皮瓣功能、外形良好.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解剖变异少,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转移后能恢复较好的感觉,是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作者:刘刚;唐诗添;张定伟;王军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其中开放性损伤伴软组织缺损10例,跟腱修复术后感染6例;软组织缺损大小为3.0 cm ×3.0 cm至4.0 cm×4.5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外观、感觉、耐磨程度.结果:16例患者均获4~1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行走功能良好,皮瓣成活后有感觉存在,未见磨损溃疡发生.结论:足底内侧皮瓣解剖变异少,安全性高,供区较隐蔽,外观满意,且耐磨并皮瓣感觉良好,是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 保留(足母)展肌的改良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畸形

    作者:张子阳;唐修俊;魏在荣;金文虎;孙广峰;邓呈亮;李海;李书俊

    目的 探讨保留(足母)展肌的改良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7月,采用保留(足母)展肌的改良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畸形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5~40岁,中位年龄23岁.瘢痕挛缩持续时间4~23年,平均9年.合并手关节僵硬3例,伴肌腱外露2例,肌腱合并神经外露2例.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4.5 cm×4.0 cm ~ 8.0 cm×6.0 cm.皮瓣血管蒂长7~8cm,平均7.5 cm.供区取髂腹股沟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 22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外观平整,质地柔软,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皮肤感觉恢复时间5~12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恢复为S4级5例,S3+级2例,S3级2例;两点辨别觉6.0~ 10.0 mm,平均8.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获优5例,良2例,可2例.供足(足母)趾外展及屈曲活动均未受影响,植皮区稍有色素沉着.结论 改良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畸形,不破坏(足母)展肌,供区损伤小,提高了植皮成活率,供足功能不受影响.

55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