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p53的几个要点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ecombinant human adenovirus p53,Ad-p53)已被用于与多种局部治疗方法联合治疗肿瘤.本文介绍在肝癌介入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Ad-p53,应该重点研究两者的机制,大限度地发挥它们抗肿瘤的协同作用.提出瘤内注射是首选的基因给药途径,建议单个肿瘤注射Ad-p53的低用量,以及注射Ad-p53后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佳时机.介绍以p53为靶点的治疗方法有好几种理论基础,有些方法甚至相互对立,因此在治疗前须先明确要对p53进行激活还是抑制.后提出应用Ad-p53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应慎莺选择病例.
关键词: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肝癌 协同作用 -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肝癌的Ⅱ期临床试验
目的:评价甲磺酸阿帕替尼(简称阿帕替尼)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进展期肝细胞肝癌(HCC)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无手术指征的HCC患者进入此项前瞻性单中心Ⅱ期临床试验,患者口服阿帕替尼500 mg,每日1次;同时联合TACE治疗;进而评价阿帕替尼+TACE联合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结果:成功完成联合治疗的患者共有30例.平均年龄:66岁;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80.6%;ECOG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评分0级:51.6%,1级:48.4%;肿瘤平均直径:6.5 cm.所有患者共进行60轮次联合治疗.每位患者平均2轮次治疗(1次~5次).在第一轮次治疗中常见的毒性反应为乏力(97.5%)、血压升高(75.2%)、总胆红素升高(65.3%)和皮肤反应(39.6%).虽然有患者经历有一个3~4级的药物毒性反应,但大多数的毒性反应是轻微的(1~2级毒性反应85%,3~4级毒性反应15%).在第二轮次治疗中药物毒性反应减轻.在整个临床试验中,患者因阿帕替尼药物毒性反应有21例次药物治疗中断,18例次药物减量.阿帕替尼+TACE联合治疗的疾病控制率为87.5%(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客观缓解率为10%.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对无手术指征的HCC患者的联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阿帕替尼的药物毒性反应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来控制.初步的临床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
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汁瘤形成的原因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胆汁瘤形成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分析1840例行TACE治疗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常规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制定TACE方案,使栓塞剂充分充填肿瘤病灶.结果 15例(0.82%)患者出现胆汁瘤,其中原发性肝癌3例,转移性肝癌12例;6例经单纯B超引导下穿刺抽出胆汁后治愈,其余9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出胆汁后复发,7例复发患者经放置引流管引流(12~23 d)治愈,2例经放置引流管引流25 d后仍有一定量的胆汁引流出,经DSA证实胆汁瘤未与肝内胆管相通,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后治愈.结论 TACE术后出现胆汁瘤可在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抽出胆汁,如果胆汁瘤复发,则应放置引流管引流或在排除胆汁瘤与肝内胆管相通的情况下,应用无水乙醇消融治疗.
-
复合型栓塞剂治疗肝癌合并动静脉瘘
[目的]评估经肝动脉导管内注射明胶海绵浆-化疗药物碘油乳剂(复合型栓塞剂)治疗肝癌合并高流量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shunting,AVS)的疗效.[方法]共有98例合并高流量AVS肝癌患者施行瘘口封堵术.按照患者意愿进行分组,治疗组(n=36)采用复合型栓塞剂封堵瘘口,再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照组(n=62例)采用单纯明胶海绵颗粒封堵瘘口,再酌情行TACE术.术后观察两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瘘口完全闭塞率、再通率、近期疗效以及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AVS完全闭塞率分别为100%、80%,瘘口再通率为10%、60%,肿瘤近期疗效80%、50%,6、12、24个月生存率90%、75%、30%和80%、50%、10%,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发生严重感染、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肺梗死、手术相关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明胶海绵相比,采用明胶海绵浆-化疗药物碘油乳剂封堵肝癌AVS不仅简便易行,且疗效更确切,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
肾母细胞瘤术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术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中晚期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前用碘油、阿霉素和明胶海绵TACE,2周后手术切除瘤肾.结果:本组患儿TACE后均有发热(38℃~39℃),肿瘤体积平均缩小35.6%,有临床分期的"降期"现象,手术完整切除10例,术后已达2年的8例中无瘤生存6例.结论:TACE可作为中晚期肾母细胞瘤的一种术前治疗方法.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经肝动脉灌注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6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例),仅予以TACE治疗,和观察组(n=34例),在行TACE治疗时,同时经肝动脉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直径、KPS评分及AFP变化,分析两组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4.7%)明显高于对照组(4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直径[(4.0±1.2) cm和(4.9±1.3) cm]较治疗前[(6.7±2.0) cm和(6.6±2.2) cm]明显缩小(P<0.05),KPS评分明显升高[(92.5±9.8)对(76.1±4.5)和(84.8±8.6)对(75.2±3.4),P<0.05],AFP明显降低[(547.2±160.7)μg/L对(1275.3±316.8)μg/L和(558.5±176.4)μg/L 对(1218.8±337.9)μg/L,P<0.05],且观察组肿瘤直径[(4.0±1.2) cm、KPS评分(92.5±9.8)较对照组缩小(4.9±1.3) cm或升高(84.8±8.6)更为显著,P<0.05];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病死率(5.9%)和肝外转移率(14.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6.7%和26.7%, P<0.05)。结论在行TACE治疗时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明显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缩小肿瘤直径和改善KPS评分,且不会加重毒副反应。
关键词: 肝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治疗 -
奥曲肽经动脉化疗栓塞对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肝癌病人TAC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以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两组肝癌病人,实验组50例,以超液化碘油(10~20ml)和奥曲肽0.5 mg进行栓塞化疗;对照组50例,以超液化碘油(10~20ml)和5-氟尿嘧啶(500~1000 mg)、丝裂霉素(10~20mg)、卡铂(200~400 mg)进行栓塞化疗,检测治疗前后各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测量肿瘤大小,随访生存期.结果实验组1年累积生存率87.56%,对照组为72.3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二组病人介入治疗前后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板层素(LN)、甲胎蛋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奥曲肽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血系统及胃肠道系统无明显影响.结论以奥曲肽作为灌注药物,对肝癌病人进行化疗栓塞与常规化疗栓塞相比,疗效优于常规化疗栓塞,而毒副作用明显减轻.
-
肝癌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也再不断出现和完善,如多种介入治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B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注射、高温生理盐水注射、微波治疗、多极射频治疗等)、冷冻治疗、激光气化、X线立体定向治疗、适形放疗和肝移植等,由于各种局部治疗和化疗均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和不彻底性,所以迄今多数学者仍主张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各种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
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微创治疗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经皮微波凝固(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两种方法治疗兔VX2肝移植瘤的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经皮穿刺接种瘤组织块法制作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5只,治疗后14 d对比各组肿瘤体积、肿瘤组织坏死率.结果 治疗后14 d,B组的肿瘤体积为(0.624±0.031)cm3,A组(0.858±0.112)cm3.结论 对于小肝癌,微波凝固治疗效果优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的临床护理
由于肝癌其起隐匿,患者就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再加上合并肝硬化率高及手术后复发率高等因素,手术切除率很低.
-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研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TACE 联合 RFA 组38例接受 TACE 联合 RFA 治疗,而单纯 TACE 组41例仅接受 TACE 治疗。结果 TACE 联合 RFA 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 TAC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ACE 联合 RFA 组1、2 a 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单纯 TACE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与单纯 TACE 相比,TACE 联合 RFA 方案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
-
卡培他滨、贝伐单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贝伐单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卡培他滨、贝伐单抗、TACE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单抗方案治疗.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受益反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单抗方案治疗相比,卡培他滨、贝伐单抗、TACE联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近期疗效明显,临床受益反应高,且不良反应可控.
-
吲哚菁绿实验对巴塞罗那B/C期肝癌患者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风险评估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实验对于评估巴塞罗那(BCLC)-B/C期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围手术期出现肝功能衰竭的价值.方法 分析54例行吲哚菁绿实验并行TACE治疗的BCLC-B/C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ACE术后是否发生肝衰竭分为肝衰竭组与非肝衰竭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吲哚菁绿实验15 min滞留率(ICG-R15),Child-Pugh(CP)分级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G-R15: (27.3±5.0)%、(18.3±5.5)%;Child-Pugh分级:8.75±0.5、6.37±1.0;MELD评分:(23.0±7.5)、(16.6±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对于评估TACE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13.0%.ICG-R15与CP分级、MEL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691、0.656,P<0.01).结论 ICG-R15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其结合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能更好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当ICG-R15< 20%,Child-Pugh分级A级,MELD评分<20分时,行TACE治疗较为安全;当ICG-R15> 30%,MELD评分>30分时,禁忌任何有损肝功能的治疗以免发生肝衰竭;介于两者之间的患者,可先行保肝治疗,待肝功能好转或者肝功能分级降低后再行TACE治疗,以减少术后肝衰竭的发生率.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研究组)及35例普通肝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 TACE 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ALT、TBIL)、细胞免疫指标及 AFP 值的变化情况,并采用 mRECIST 标准对肿瘤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 TACE 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ALT、TBIL)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 >0.05),与对照组变化一致;研究组 TACE 术后1个月 CD4+、CD4+/CD8+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变化一致;研究组 TA-CE 术后1个月肿瘤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艾滋病患者的特殊性,术前应根据患者机体免疫状况行高效抗逆转录疗法及抗微生物治疗预防真菌等机遇性感染,严格掌握 TACE 适应证,术中采用低于常规剂量的化疗药物。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肝肿瘤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
TACE联合P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穿刺射频消融(PRFA)与单独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比较TACE联合PRFA和单独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的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利用Rev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序贯联合P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明显优越于单独TACE治疗(OR1年=3.70,95% CI 2.64 ~5.20,P<0.001;OR2年 =3.34,95% CI2.37~4.70,P<0.001;OR3年 =4.29,95% CI 2.31 ~ 7.97,P<0.001).结论 TACE序贯联合P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在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率方面明显优越于单独TACE治疗.
-
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先进行3-4次TACE治疗,每次治疗间隔4-6周,实验组患者在TACE治疗后2周开始进行1-2次RFA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3周,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联合治疗后的近期疗效有效率(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17;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1、2、3年及以上的生存率分别为88.6%、59.1%、47.7%,而对照组为41.0%、18.2%、6.8%,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与RFA联合法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生长,延长生存期.
-
2018年肝癌TACE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五位常见肿瘤,占癌症相关死因的第二位[1].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肝癌中主要的病理类型,超过70%的患者发现时即为中晚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作为一项重要的介入技术,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至今,便一直是中晚期不可切除性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文就2018年各大会议及期刊上报道的关于肝癌TACE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及讨论.
-
2017年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临床研究进展
传统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conventional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c-TACE)作为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标准治疗方法,既往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c-TACE以碘化油为栓塞材料,远期栓塞效果欠佳、全身毒副作用大等缺点一直困扰着众多学者,为此学界一直致力于新栓塞材料的研究.载药微球(drug-eluting beads,DEB)作为肝癌栓塞治疗的新兴材料,具有可观的栓塞效果和较低的全身毒副作用,其用途和前景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有望在将来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2017年,关于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rug eluting beads-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DEB-TACE)治疗肝癌的研究众多,文献主要报道了DC-Bead微球和Hepasphere微球的研究情况[1],现就目前的一些重要文献的结果综述如下.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载药微球 DC-Bead Hepasphere -
乳果糖口服溶液在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大便困难及腹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乳果糖口服溶液(LOS)在改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TACE术后大便困难及腹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84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HCC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142例)术后给予LOS 15 ml,每日两次,对照组(142例)不服用LOS,当对照组患者出现腹胀、大便困难或便秘时结束观察,给予LOS或增加胃肠动力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大便时间及腹胀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首次大便时间分别为46.67±12.41 h和27.71±7.92 h;两组腹胀发生率分别为51.4%比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患者口服LOS后出现胃肠功能亢进,2例脐周隐痛不适,1例出现轻度腹泻,及时停药后好转,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乳果糖口服溶液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HCC患者TACE术后大便困难,降低腹胀的发生率,在减轻患者不适、加快患者康复方面起着一定得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磷酰胆碱修饰的氧化石墨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目的]研究磷酰胆碱修饰的氧化石墨烯作为药物载体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制备阿霉素负载的叶酸靶向的磷酰胆碱修饰氧化石墨烯(DOX@GO-PCn-FA).经新西兰大白兔的耳缘静脉分别注射氧化石墨烯(GO)和DOX@GO-PCn-FA以研究GO和DOX@GO-PCn-FA经静脉注射的安全性和生物分布.取1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建立VX2肝癌模型并以动态增强CT扫描明确肿瘤情况.以股动脉入路选择性插管至肝叶或肝段动脉,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肿瘤供血动脉.通过导管注射DOX@GO-PCn-FA对肝癌行选择性栓塞化疗(TACE).TACE术后第7天行动态增强CT扫描以及主要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学检查以研究DOX@GO-PCn-FA对肝癌的栓塞效果以及生物分布和安全性.[结果]经静脉注射GO引起显著的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而同等剂量的DOX@GO-PCn-FA未出现这些现象.DOX@GO-PCn-FA用于TACE能有效减少肝脏肿瘤血供.病理学检查可见DOX@GO-PCn-FA主要沉积于肿瘤内,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GO-PCn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有效地对肝脏肿瘤进行化疗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