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蓝斑核内神经激肽1受体阳性神经元与γ-氨基丁酸和 P物质样阳性终末的联系

    作者:祁健;徐岩;赵廷宝

    目的:观察大鼠蓝斑核内神经激肽1(NK1)受体阳性神经元与γ-氨基丁酸(GABA)、P物质( SP)样阳性终末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250~300 g雄性SD大鼠40只,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双重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免疫前包埋电镜双重染色方法,观察 GABA、SP样阳性终末与大鼠蓝斑核内NK1受体阳性神经元的联系。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GABA、SP样阳性终末与NK1受体阳性神经元之间形成密切接触。在电镜下可见二氨基联苯胺( DAB)反应产物标记的GABA阳性纤维和终末与免疫金颗粒标记的NK1受体阳性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之间形成以对称性为主的突触联系;DAB反应产物标记的SP阳性纤维和终末与免疫金颗粒标记的NK1受体阳性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之间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突触联系。结论蓝斑核内GABA和SP能终末与NK1受体阳性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提示蓝斑核内的NK1受体阳性神经元可能接受GABA或SP样阳性终末的调控。

  • 聚焦超声对SD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模型大鼠外阴皮肤P物质及P物质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欢;唐华均;李成志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对SD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模型大鼠外阴皮肤中P物质(SP)和P物质受体(NK1-R)表达的影响.方法 参考Sally法建造40只雌性SD大鼠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模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予以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方法治疗,但仪器无功率输出.聚焦超声治疗2周后,取大鼠外阴皮肤,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总数及脱颗粒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P和NK1-R的表达,比较两组指标差异.结果 聚焦超声治疗2周后,治疗组75.00%(15/20)大鼠外阴皮肤转为正常,对照组10.00%(2/20)大鼠外阴皮肤转为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89,P<0.05).治疗组肥大细胞总数及脱颗粒率及外阴皮肤中SP和NK1-R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聚焦超声可抑制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大鼠皮肤中SP的释放及NK1-R的表达,并降低肥大细胞总数,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 P物质受体NK-1R在克罗恩病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作者:石欣;高乃荣;郭庆明;霍明东;胡浩霖;汤文浩;Friess Helmut

    目的探讨 P物质受体NK-1R在克罗恩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23例克罗恩病标本取自因该病并发症而手术的患者,正常肠管取自24名器官捐献者.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正常肠管和克罗恩病组织NK-1R的mRNA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K-1R的蛋白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NK-1R的组织学定位. 结果克罗恩病组织中NK-1R mRNA和蛋白过度表达,NK-1R的表达主要位于肠粘膜表面、固有层的单核细胞、粘膜下层的血管和肌层等处. 结论克罗恩病组织中NK-1R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扰乱了神经激肽的作用环节,可能与肠管的病理改变有关.

  • 豚鼠中耳感染致Corti器P物质受体阳性细胞的表达

    作者:邱建华;刘顺利;苏钰;乔莉

    目的应用P物质受体(substance Preceptor,SPR)的多克隆抗体观察豚鼠中耳急性感染后内耳Corti器SPR阳性细胞的表达.方法豚鼠一侧耳经鼓膜注射1×108个/L金黄色葡萄球菌液,制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3 d后灌注固定,取耳蜗基底膜铺片,行SP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光镜下发现中耳急性感染后豚鼠耳蜗基底膜表达一种非正常耳蜗组织细胞本身的SPR阳性细胞,这些细胞与内、外毛细胞,支持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在形态部位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主要集中在基底膜的游离缘,体积较大,约为红细胞的6~12倍,每个细胞均有多个突起,形成类神经元状.细胞呈SPR强阳性.在阳性细胞的胞质内可见空泡或颗粒状的结构.结论中耳急性感染可诱发豚鼠Corti器表达非正常基底膜所有的SPR阳性的非特异性反应细胞,这种细胞可能参与启动或诱发内耳的免疫反应.

  • 组胺H3受体激动剂IMETIT对变应性鼻炎豚鼠P物质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光明;杨旭东;许学谷;李培华;刘稳;潘利娟

    目的 探讨组胺H3受体激动剂IMETIT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豚鼠模型P物质(substance P,SP)及其受体(substance P receptor,SP-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清洁级豚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9只,分别为:AR模型无干预组(A组)、IMETIT干预组(B组)、组胺H1受体拮抗剂氯雷他定干预组(c组)、IMETIT联合氯雷他定干预组(D组).4组豚鼠均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为致敏原,建立豚鼠AR模型,观察豚鼠30 min内喷嚏、抓鼻次数,呼吸频率及鼻黏膜病理变化.以免疫组化法检测鼻中隔黏膜中每个高倍镜视野(high power,HP)下SP阳性细胞数,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鼻中隔黏膜中SP-R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B组平均((x)±s,下同)喷嚏[(15.0±1.3)次]、抓鼻[(16.5±2.3)次]、呼吸频率[(76.3±4.1)次/min]较A组[分别为(23.5±2.6)次、(26.1±4.1)次和(66.5±5.8)次/min)]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1);B组SP阳性细胞数为(11.6±3.6)个/HP,SP-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64±0.04),较A组[分别为(27.1±9.7)个/HP、(0.83±0.03)]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D组喷嚏[(10.0±2.3)次]、抓鼻[(11.8±1.7)次]、呼吸频率[(90.0±5.0)次/min]与B组比较亦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2和0.000);D组SP阳性细胞数[(2.0±1.7)个/HP)]及SP-R mRNA的相对表达量(0.52±0.06)较B组亦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12、0.000).B组、D组较A组豚鼠鼻黏膜病理改变减轻.析因分析显示,IMETIT联合氯雷他定对上述影响具有协同作用(F值分别为11.59、8.28、5.61、5.48、6.50,P值分别为0.002、0.008、0.025、0.027、0.017).结论 IMETIT以及IMETIT联合氯雷他定能缓解豚鼠AR的症状.IMETIT可以减少鼻黏膜中SP阳性细胞数量同时降低SP-R mRNA的表达.IMETIT和氯雷他定具有协同作用.

  • 雌激素受体对乳腺癌细胞截短型神经激肽受体-1的调控作用

    作者:刘晓彬;仝颖娜;张露芳;周云丽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ERα对神经激肽受体-1截短型变异体(NK1R-Tr)的调控作用,以及ERα是否通过调控NK1R-Tr的表达,间接调控细胞的增殖能力。方法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验证ERα是否可以结合到NK1R-Tr启动子上游的ERα反应元件,直接调控NK1R-Tr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ERα是否对NK1R-Tr的表达起正性调控作用。Western blot实验和RT-PCR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的ERα和NK1R-Tr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以及在ERα激动剂雌二醇(E2)刺激的条件下,小干扰RNA敲除ERα后,NK1R-Tr在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小干扰RNA敲除NK1R-Tr后,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除NK1R-Tr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在NK1R-Tr基因启动子上游存在ERα的反应元件,ERα在E2存在条件下作用于该反应元件,对NK1R-Tr的表达起正性调控作用。同样在E2刺激的条件下,敲除乳腺癌细胞MCF-7内源性ERα后,NK1R-Tr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均下降;且敲除NK1R-Tr的MCF-7细胞增殖能力较未敲除组明显降低。结论在ERα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ERα正性调控NK1R-Tr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

  • 异丙酚对内脏痛大鼠PSDC神经元NK-1受体内化和CREB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利雪阳;王云;郭瑞娟;赵玉洁;谢芳;时蓉;吴安石;岳云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内脏痛大鼠脊髓突触后背柱(PSDC)神经元神经激肽-1(NK-1)受体内化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300~ 350 g,行鞘内置管和PSDC神经元逆行预标记术.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内脏痛组(VP组)和异丙酚组(P组).VP组和P组直肠给予10%辣椒素溶液50 μl制备内脏痛模型,C组直肠给予生理盐水50μl;直肠给药前10 min时C组和VP组鞘内注射二甲基亚砜10μl,P组鞘内注射异丙酚20 μg(用二甲基亚砜稀释至10μl).记录直肠给药后30 min内内脏疼痛评分,然后深麻醉状态下取腰骶段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组化检测脊髓PSDC神经元NK-1受体和磷酸化CREB(p-CRE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VP组和P组内脏痛评分升高,脊髓PSDC神经元NK-1受体和p-CREB的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VP组比较,P组内脏痛评分降低,脊髓PSDC神经元NK-1受体和p-CREB的表达下调(P<0.01).结论 异丙酚减轻大鼠内脏痛的机制可能与抑制PSDC神经元NK-1受体内化和CREB磷酸化有关.

  • A型肉毒素预先给药对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激肽-1受体内化的影响

    作者:利雪阳;王云;郭瑞娟;赵玉洁;谢芳;时蓉;吴安石;岳云

    目的:评价鞘内或切口局部A型肉毒素预先给药对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激肽?1( NK?1)受体内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80~300 g,6~8周龄。实验Ⅰ取鞘内置管成功7 d后无神经损伤表现的大鼠27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9):对照组( C1组)、切口痛组( IP1组)和鞘内注射A型肉毒素组( BoNT∕A1组)。术前24 h时BoNT∕A1组鞘内注射A型肉毒素0.5 U(溶于10μl生理盐水中),IP1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实验Ⅱ取27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9):对照组( C2组)、切口痛组( IP2组)和切口局部注射A型肉毒素组( BoNT∕A2组)。术前24 h时,BoNT∕A2组于切口局部皮下及跖肌注射A型肉毒素2 U(溶于0.4 ml生理盐水中),IP2组于切口局部皮下及跖肌注射生理盐水0.4 ml。每组取6只大鼠,分别于给药前、术前、术后3 h、1、3、5和7 d时测定右后足累计疼痛评分( CPS)和机械缩足反应阈( MWT)。术后3 h时每组取3只大鼠,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脊髓背角NK?1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Ⅰ与C1组比较, IP1组术后3 h、1、3、5和7 d时CPS评分升高,术后3 h、1和3 d MWT降低,脊髓背角NK?1受体表达上调,BoNT∕A1组术后3 h、1、3和5 d 时CPS评分升高,术后3 h时 MWT降低(P<0.05),脊髓背角NK?1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1组比较,BoNT∕A1组术后3 h、1、3和5 d 时CPS评分降低,MWT升高,脊髓背角NK?1受体表达下调( P<0.05)。实验Ⅱ与C2组比较,IP2组术后3 h、1、3、5和7 d 时CPS评分升高,术后3 h、1、3和5 d 时MWT降低,脊髓背角NK?1受体表达上调, BoNT∕A2组术后3 h、1、3、5和7 d时CPS评分升高,术后3 h时MWT降低( P<0.05),脊髓背角NK?1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IP2组比较,BoNT∕A2组术后3 h、1、3和5 d时CPS评分降低,术后3 h、1和3 d 时MWT升高,脊髓背角NK?1受体表达下调( P<0.05)。结论鞘内或切口局部A型肉毒素预先给药可抑制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NK?1受体的内化。

  • 脊髓神经激肽-1受体在吸入麻醉药对小鼠抗伤害性效应中的作用

    作者:闫肃;戴体俊;刘功俭

    目的 探讨脊髓神经激肽-1受体(NK-1R)在吸入麻醉药对小鼠抗伤害性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32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5g,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n=80):生理盐水组(NS组)、恩氟醚组(E组)、异氟醚组(Ⅰ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再分为4个亚组,Ⅰ组~Ⅳ组,每亚组20只.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E组、Ⅰ组和S组分别腹腔注射恩氟醚0.5 ml/kg、异氟醚0.4 ml/kg和七氟醚2.0 ml/kg,腹腔注射结束后5 min时,Ⅰ组~Ⅳ组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5μl、Sar-SP(NK-1R激动剂)20、40和80ng.于腹腔给药前(基础状态)、鞘内给药后测定甩尾潜伏期(TFL),于鞘内给药后1 min时行福尔马林实验,记录Ⅰ相和Ⅱ相累积舔足时间(PLT).结果 与NS组比较,E组、Ⅰ组和S组相应亚组TFL延长,Ⅰ相和Ⅱ相PLT缩短(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E组、Ⅰ组和S组各其余亚组TFL缩短(P<0.05);E组、Ⅰ组和S组的Ⅱ组~Ⅳ组TFL均逐渐缩短(P<0.05);NS组、E组、Ⅰ组和S组各亚组间Ⅰ相和Ⅱ相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 NK-1R与吸入麻醉药(恩氟醚、异氟醚、七氟醚)抗热刺激诱发的伤害效应有关,与其抗化学性刺激和炎性刺激诱发的伤害效应无关.

  • P物质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发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变化的影响

    作者:赵晓英;张林忠;梁丽俊;郭政

    目的 探讨P物质(SP)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50~280 g,随机分为9组:对照组(C组,n=6);10-6mol/L SP组(SP1组,n=6);10-7mol/L SP组(SB组,n=6);10-8mol/L SP组(SP3组,n=6);10-5mol/L NE组(NE1组,n=6);10-6mol/L NE组(NE2组,n=6);10-7mol/L NE组(NE3组,n=6);10-8mol/L SP+10-5mol/L NE组(SN组,n=6);10-7 mol/L NK-I受体拮抗剂+10-8 mol/L SP+10-5mol/L NE组(DSN组,n=6).分离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rff装置灌流离体心脏,记录给药后10 min内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和心率(HR),计算各指标变化率.结果 与C组比较,NE1组、NE2组和NE3组LVDP、LVSP和HR的变化率均升高,NE1组升高明显,NE1组LVEDP变化率明显降低(P<0.05);与NE1组比较,SN组LVDP和LVSP变化率升高、HR变化率降低(P<0.05);与SN组比较,DSN组LCDP和LVSP的变化率降低(P<0.05);与NE1组比较,DSN组HR变化率降低(P<0.05).结论 10-7~10-5mol/L NE对心脏可产生明显正性变时变力作用,10-8~10-6mol/L SP对心脏无直接作用,但可增强NE的正性变力作用,抑制NE的正性变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K-1受体激活有关.

  • 创面修复与去神经支配大鼠皮肤创面上皮神经激肽1受体细胞的表达

    作者:韩岩;张辉;卢丙仑;杨力;夏文森;艾玉峰

    目的:研究创面愈合过程中神经激肽1受体在创面周边新生上皮细胞的表达及与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1/04在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完成.20只新生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去感觉神经支配组皮下注射辣椒素破坏皮肤感觉神经纤维,制成失感觉神经模型,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在臀部制作圆形皮肤缺损,并各从中单纯随机抽样选5只分别在一定时间点沿创面周缘及底部取材,进行神经激肽1受体的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时空分布规律;另外5只在相应时间点测量残留创面面积,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正常大鼠与皮肤去感觉神经大鼠在创面愈合中创面周边新生上皮细胞均有神经激肽1受体表达;损伤后神经激肽1受体表达阳性的上皮细胞增多,胞体增大,呈增殖旺盛表现;神经激肽1受体在去感觉神经大鼠上皮细胞的表达较正常对照高;去感觉神经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创面愈合速度较慢.结论:大鼠皮肤神经激肽1受体表达与创面愈合之间关系密切,由感觉神经末梢所释放的P物质等神经肽类递质可能是调节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

  • 预防化疗诱发恶心呕吐的药物——新型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罗拉吡坦

    作者:杨君义

    罗拉吡坦为一口服有效的长效高选择性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已经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联合其他止吐药物用于预防化疗药物诱发的迟发期恶心、呕吐.罗拉吡坦具有较长的终末半衰期,对CYP3A4无诱导和抑制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呃逆、腹痛、头晕、消化不良和尿道感染等.

  • P物质与急、慢性胰腺炎的关系

    作者:霍明东;高乃荣;石欣

    近10年来的研究发现,胰腺炎时,胰腺中P物质水平及其受体NK-1R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与胰腺组织血浆外渗、损害程度以及慢性胰腺炎疼痛关系密切.作者就近年来一些相关文献作一综述,探讨P物质及其受体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NK-1受体拮抗剂对Ishikawa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马静;赵雯红;袁世发;黄丽珍;张佳佳;程建新

    目的::探讨NK-1受体拮抗剂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侵袭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将不同浓度NK-1受体拮抗剂与其共培养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Ishikawa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NK-1受体拮抗剂可明显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 P<0.05);促进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中G0/G1期比例增加,S期及G2/M期比例降低(P均<0.05);抑制细胞侵袭,并且其对Ishikawa细胞的这些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NK-1受体拮抗剂可明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及抑制侵袭,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细胞治疗的新途径。

  • P物质及其受体在小鼠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

    作者:张海涛;阎明;商楠;刘慧敏;张玉泉

    目的 观察P物质(SP)及其受体NK-1R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在小鼠免疫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小鼠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 A)建立免疫性肝炎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肝组织匀浆SP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同时应用RT-PCR法对各组动物肝脏组织中NK-1R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比较.结果 模型组肝脏损害严重,以肝细胞肿胀和免疫细胞浸润为特征;肝组织匀浆sP含量模型组(507.25±30.35)显著高于对照组(238.59±21.90)(P<0.01);而且模型组NK-1R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P物质及其受体参与了小鼠免疫性肝炎的起始阶段,并在炎症的激发和扩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乳癌T47D细胞P物质和NK-1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作者:王继纲;陈桦

    目的 探讨P物质及其受体神经激肽1 (NK-1)在体外培养的乳癌细胞系T47D中的表达及免疫细胞化学定位.方法 用放入盖玻片的6孔板进行细胞培养,第3天将盖玻片取出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在T47D细胞系中P物质和NK-1呈阳性表达.P物质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浆,而NK-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膜和胞浆.结论 P物质和NK-1在绝大多数T47D细胞中呈阳性表达,提示神经内分泌机制参与了乳癌的发病过程.该研究揭示了T47D细胞系的一种新特性,并为乳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靶点.

  • P物质和受体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分布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

    作者:包新民;舒斯云;包蓉;张魁华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P物质及其受体的分布特点,再用受体基因封闭方法结合迷宫行为试验研究P物质受体与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结果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大量的P物质免疫阳性纤维及受体蛋白和NK1 mRNA的分布,封闭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受体基因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结论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对纹状体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推测这种作用是P物质通过其受体NK1调节边缘区中的5-HT等神经递质来实现的.

  • 成年大鼠Pre-B(o)tzinger复合体5-羟色胺样阳性神经纤维与神经激肽1受体样阳性神经元的关系

    作者:魏晓燕;刘津平;刘莹莹;鞠躬

    位于新生和成年哺乳动物延髓腹外侧区的Pre-B(o)tzinger复合体(pre-Botzinger complex,PBC)被认为是呼吸节律产生中枢,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 receptor,NK1R)是PBC神经元的主要标记物.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或serotonin)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可通过其受体调节呼吸中枢的节律性变化.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PBC内5-HT样免疫阳性神经纤维与NK1R样免疫阳性神经元或NK1R免疫阴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旨在为5-HT参与PBC神经元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控提供形态学依据.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正常大鼠PBC内可观察到一定数量的5-HT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且有少量的阳性纤维和终末与PBC内NK1R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密切接触.在电镜下可进一步观察到:5-HT样阳性纤维终末可与NK1R样阳性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直接接触,但未观察到典型的突触联系.5-HT样阳性纤维终末可与NK1R免疫阴性的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本实验结果提示:5-HT可能通过旁分泌的方式或通过中间神经元间接调节PBC内NK1R样阳性神经元的活动,以实现对中枢呼吸节律的调控.

  • 神经激肽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组织水肿的影响

    作者:陶克;陈璧;胡大海;王波涛

    目的观察神经激肽(NK)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1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不作烫伤;烫伤对照组(48只),作20%TBSA深Ⅱ度烫伤;L-703,606组(48只)及β-七叶皂苷钠组(48只),分别从大鼠尾静脉注射250 nmol/kg的L-703,606和1.8 mg/kg β-七叶皂苷钠,之后30 min作20%TBSA深Ⅱ度烫伤.各致伤组大鼠创面伤后不予处理,并于烫伤后1、4、8、24、48、72 h处死,取创周及肠组织标本待测,每组每时相点8只大鼠,并取正常对照组标本待测.用改良伊文思蓝渗出法及称取组织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大鼠创周和空肠组织血管通透性、组织含水量.结果伤后1 h各致伤组大鼠创周及空肠组织血管通透性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伤后4 h开始逐渐下降.L-703,606组及β-七叶皂苷钠组创周组织血管通透性均低于烫伤对照组(P<0.01);伤后48、72 h,L-703,606组高于β-七叶皂苷钠组(P<0.01).β-七叶皂苷钠组、L-703,606组空肠组织血管通透性伤后24 h内低于烫伤对照组(P<0.01),β-七叶皂苷钠组伤后早期低于L-703,606组(P<0.01),伤后72 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含水量变化:伤后1 h,各致伤组创周组织均呈现缺水状态,以后含水量逐渐升高,于伤后8~24 h达峰值.伤后早期各致伤组空肠组织均出现一定的缺水状态,L-703,606组轻于烫伤对照组和β-七叶皂苷钠组(P<0.05或0.01),8 h后表现出一定的水肿状态,伤后48 h为甚,以L-703,606组水肿轻,随后逐渐恢复.结论NK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能降低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创周和空肠组织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

  • 阿瑞匹坦预防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常智;宋腾;张亚瑞;孙增淼;秦玉坤;王华庆

    目的 评估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匹坦联合泼尼松、托烷司琼预防R-CHOP或CHOP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天津市人民医院9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接受R-CHOP或CHOP方案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阿瑞匹坦组45例,于第1天化疗前1 h口服阿瑞匹坦125 mg及泼尼松100 mg,静脉滴注托烷司琼10 mg,化疗后2 h静脉滴注托烷司琼5 mg;第2、3天口服阿瑞匹坦80 mg及泼尼松100 mg,静脉滴注托烷司琼10 mg;第4、5天口服泼尼松100 mg.对照组45例,于第1天化疗前1 h口服泼尼松100 mg,静脉滴注托烷司琼10 mg,化疗后2 h静脉滴注托烷司琼5 mg;第2、3天口服泼尼松100 mg,静脉滴注托烷司琼10 mg;第4、5天口服泼尼松100 mg.每天记录患者CINV发生次数及缓解治疗方法.记录整个周期CINV完全缓解率(无呕吐且未用缓解药物)和整个周期无呕吐率,采用生活功能指数(FILE)问卷评估CINV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阿瑞匹坦组CINV完全缓解率为77.8%(35/45),高于对照组的55.6%(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阿瑞匹坦组无呕吐率为82.2%(37/45),高于对照组的62.2%(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6,P=0.034).阿瑞匹坦组和对照组FILE问卷平均得分分别为(113±10)和(10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7,P<0.001).两组止吐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泼尼松可有效改善DLBCL患者R-CHOP或CHOP方案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