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彭清华教授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眼科疾病的临床经验

    作者:彭俊;曾志成;姚小磊

    本文介绍了彭清华教授根据眼科水血同治的理论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眼科疾病的临床经验,用养阴增液活血利水的生蒲黄汤合猪苓散加减及活血通脉、利水明目的 散血明目片治疗玻璃体积血;以活血利水法为主、分期结合分型用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的自拟方治疗单纯性非增生性糖尿痛性视网膜病变, 或用活血通脉利水明目药物联合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及增生性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用疏肝理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用益气活血利水之青光安颗粒治疗青光眼手术后患者;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复明片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用活血利水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及眼外伤;用养阴活血、利水明目法治疗黄斑变性及玻璃膜疣;养阴清热、活血利水法治疗Coats氏病及眼内异物手术后患者等,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豹纹状眼底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义军;刘静

    目的 观察豹纹状眼底改变对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豹纹状眼底患者51例97只眼,散瞳眼底检查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和分期,同时对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及近视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例97只眼中未发生DR者86只眼,DR者11只眼,全部为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为11.3%(11/97).发生DR与未发生DR者在糖尿病病程、年龄、血糖情况、HbA1c(%)、血压、血脂和近视程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 豹纹状眼底可能是对糖尿病患者眼底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 益血汤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钦;马建萍;安良宝;卢山;吕鑫;何伟

    目的 探讨益血汤对玻璃体切割术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玻璃体切割术后3天至7天视力不提高,且视网膜无新鲜出血的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A组,23例23眼),西药对照组(B组,20例20眼)、空白对照组(C组,19例19眼).A组口服益血汤治疗,B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C组为空白对照.3组均予口服多维元素片等,治疗时间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佳娇正视力及眼彩色多普勒超声各指标情况.结果 视力疗效:A、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5.2%、45.0%、15.8%,A组结果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A组、B组治疗后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增高,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各指标改善情况较B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血汤的运用可以明显改善玻璃体切割术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眼的眼底供血,增进视力.

  • 通络驻景丸联合抗VEGF药物和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作者:雷晓琴;李高彪;张雪倩;周云云;李雨薇;任翠翠;艾华

    目的 观察通络驻景丸联合抗VEGF药物和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137只眼)DME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68只眼)和对照组(52例,69只眼),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6个月,治疗组:通络驻景丸联合激光和抗VEGF药物治疗,对照组:安慰剂联合激光和抗VEGF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3、6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黄斑区发生荧光渗漏情况,随访结束时黄斑水肿复发率和两组患眼平均所需注射抗VEGF药物次数.结果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3、6个月的BCVA、CRT、黄斑区发生荧光渗漏情况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时黄斑水肿的复发率35.3%较对照组47.8%低(P<0.05),治疗组患眼所需注射抗VEGF药物次数平均为3.9次,对照组为4.5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通络驻景丸联合抗VEGF药物和激光光凝治疗DME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防止水肿复发,减少玻璃体腔注药次数,降低费用及风险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药部位复方DGH对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HUANG Cuizhi;段俊国;YANG lingping;宋剑涛

    目的 观察中药部位复方DGH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损害的形态学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递法明组和DGH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有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3个月处死大鼠,其中每只大鼠左眼做视网膜组织切片、右眼视网膜消化铺片.结果 DGH各组血糖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空白对照组毛细血管基底膜边界模糊不清,可见毛细血管壁断裂、多处局灶性多形核白细胞阻塞管腔,偶见闭锁的毛细血管等;DGH高、中、低剂量组、递法明组对基底膜内皮细胞增殖,基底膜增厚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高剂量组显著.DGH低剂量组、递法明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明显凋亡,可见毛细血管局部扩张、膨隆,微血管瘤形成及渗透性改变,DGH高、中剂量组毛细血管周细胞数目减少,但毛细血管管腔基本正常,血管走向平直.结论 DGH能抑制视网膜周细胞丧失及基底膜增厚,对DM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调控SIE诱发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 糖基化终产物对纯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凌志红;徐格致;龚红华;刘坤;周国民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人们认为慢性高血糖引起体内糖基化蛋白的过量沉积,形成糖基化终产物,从而导致各系统的慢性疾病和功能丧失.传统上人们多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微血管病变,包括:内皮细胞增殖、基底膜增厚、周细胞丧失等.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佳时机及方法研究

    作者:张晓燕;许杰

    目的:探究采用激光治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佳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栖霞市人民医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180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140只眼),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PDR)组(40只眼)。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分为PPDR组、早期PDR组和高危PDR组。早期PDR患者采用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治疗,PPDR患者给予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高危PDR患者给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3组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黄斑水肿与治疗后视力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经过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后1次随访时,高危PDR、早期 PDR以及PPDR 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力分别为(0.14±0.19),(0.17±0.30),(0.55±0.24),与治疗前的(0.17±0.19),(0.20±0.29),(0.52±0.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0.72,-0.48;P>0.05)。高危PDR组患者治疗后有效者36只眼(56.3%),无效者28只眼(43.7%),早期PDR治疗后有效者65只眼(85.5%),无效者11只眼(14.5%),PPDR患者治疗后有效者36只眼(90.0%),无效者4只眼(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3,P<0.05);无黄斑水肿患者在治疗后的平均视力为(0.52±0.22),明显优于有黄斑水肿患者的(0.31±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激光进行临床治疗时,患者的病理分期不同其预后效果也大不相同,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其佳的治疗时机为患者的眼底刚出现无灌注区且未出现黄斑水肿时。

  • 高分子量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作者:闫配;张莉;张晓红;张彦坤

    目的 探讨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D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河北省老年病医院眼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共分为无DR(NDR)组、非增殖性DR(NPDR)组及增殖性DR(PDR)组,每组均为5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性别、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家族病史的比较采用χ2检验.HMW-ADP、TNF-α、VEGF水平、生化指标及身体质量指数等临床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HMW-ADP、TNF-α、VEGF及其他因素对NPDR和PDR患者的影响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MW-ADP、TNF-α及VEGF与DR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NDR组和对照组患者相比,NPDR组和PDR组的年龄较大(F=5.329,P<0.05);NDR组、NPDR组及PDR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显著长于对照组(χ2=20.215,P<0.05);PDR组的患者病程长,其次为NPDR组,NDR组短(F=96.434,P<0.05);NDR组、NPDR组及PDR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F=12.510,P<0.05);PDR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高,其次为NPDR组和NDR组,对照组低(F=25.305,P<0.05);NDR组、NPDR组及PDR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含量高于对照组(F=16.419,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低于对照组(F=4.259,P<0.05);NPDR组和PDR组患者的肌氨酸酐高于对照组(F=47.158,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PDR组与PDR组患者的HMW-ADP水平低于对照组与NDR组,NDR组又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480,P<0.05).PDR组患者的TNF-α与VEGF水平高,其次为NPDR组,而NDR组与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9.200,641.97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TNF-α及VEGF是NPDR的独立危险因素(χ2=7.621,18.331,5.532,5.618;P<0.05),也是PDR的独立危险因素(χ2=6.962,11.542,5.615,5.331;P<0.05).而HDL-C和HMW-ADP则是NPDR的保护因素(χ2=6.694,10.671;P<0.05),也是PDR的保护因素(χ2=5.674,7.671;P<0.05).DR患者中的HMW-ADP水平与TNF-α、VEGF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0.328,-0.810;P<0.05).结论 DR患者的HMW-ADP水平较低,但TNF-α和VEGF水平较高,HMW-ADP与TNF-α、VEGF呈显著负相关.说明HMW-ADP是DR的保护因素,而TNF-α、VEGF是独立危险因素.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苹苹;叶宏晖;赵晓静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眼科收治的367例(734只眼)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DR及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3组:无DR组231例(462只眼)、非增生期DR组117例(234只眼)和增生期DR组19例(38只眼),每组各122例(244只眼)。同时所有患者均留取24 h尿标本作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查。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以均数±标准差( x珋±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SNK法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无DR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为(16.15±3.27)mg/L ,非增生期DR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为(61.40±11.74) mg/L ,增生期 DR 组患者24 h 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为(272.37±34.31)mg/L,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235.67,P<0.05)。非增生期DR组患者与无DR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5);增生期DR组患者与无DR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增生期DR组患者与非增生期DR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应尽快进行眼底检查,对及时发现DR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改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恩明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山东省泰山医学院附属肥城市人民医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88只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眼底病变程度将其中48例(48只眼)伴有轻度至中度糖尿病眼底改变的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将40例(40只眼)眼底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处理方法及手术操作人员均相同。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检查,其检查结果发现的囊样水肿型渗漏、局限性渗漏、弥漫性渗漏、局限性合并弥漫性渗漏、无渗漏等各分型用眼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佳矫正视力按照<0.1、0.1~0.4、0.5~0.9、≥1.0分为4个等级,采用眼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查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48例(48只眼)患者中,术后发生囊样水肿型渗漏者15例(15只眼),占31.25%;发生局限性渗漏者3例(3只眼),占29.27%;发生弥漫性渗漏者6例(6只眼),占2.44%;发生局限性合并弥漫性渗漏者4例(4只眼),占8.30%,无渗漏者20例(20只眼),占41.70%。对照组40例(40只眼)患者中,发生囊样水肿型渗漏者5例(5只眼),占12.50%;无渗漏发生者35例(35只眼),占87.50%。两组患者术后FFA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4,P<0.05)。糖尿病组48例(48只眼)患者中,视力<0.1者2例(2只眼),占4.17%;视力为0.1~0.4者11例(11只眼),占22.91%;视力为0.5~0.9者30例(30只眼),占62.50%;视力≥1.0者5例(5只眼),占10.42%。对照组40例(40只眼)患者中,视力<0.1者0例(0只眼),占0.00%;视力为0.1~0.4者7例(7只眼),占17.50%;视力为0.5~0.9者25例(25只眼),占62.50%;视力≥1.0者8例(8只眼),占20.00%。两组患者术后的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19,P>0.05)。结论白内障摘除术后无论对于伴有轻、中度糖尿病患眼底病变患者,还是对于正常眼底患者,均有可能引起临床型黄斑囊样水肿( CME)。但是二者在视力恢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出现临床型CME时予以随诊,通常不需要处理,大部分可自行恢复。

  • 应用调脂药物加糖脉康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作者:郝齐志

    目的:观察应用调脂药物加中药糖脉康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1年1月至6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给予调脂药物加糖脉康颗粒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和18个月的临床疗效和眼底病变改善情况。两组临床疗效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用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7例,恶化3例;对照组患者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恶化7例。用药后18个月,观察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恶化0例;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9例,恶化4例。用药后12个月和18个月,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W =-1.99,-2.01;P<0.05)。观察组用药后12个月与18个月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W=-2.32,P<0.05)。用药12个月和18个月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眼底病变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W=-0.25,P<0.05);观察组用药后12个月与18个月的眼底病变改善程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W=-2.01, P<0.05)。结论调脂加糖脉康颗粒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延缓眼底微血管改变的进程。

  • 餐后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程的影响

    作者:丁体英;吕秀霞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患者在空腹血糖有效控制下,而餐后血糖失控时对视网膜病变进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41例(282只眼)确诊为2型DR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日间血糖波动值,并分析不同血糖水平状况与DR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变化的相关性。将其中77例(154只眼)依从性好的患者作为调控组接受调控方案,严格调控饮食起居,适当变更胰岛素和其他治疗药物;将另外64例(128只眼)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作为非调控组,未实施调控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视力变化情况、眼底病变情况、血糖波动情况及治疗效果,随诊时间均为12个月以上。两组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和治疗效果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41例(282只眼)患者中,非增殖性DR患者54例(108只眼),占38.30%,增殖性 DR 患者87例(174只眼),占61.70%;玻璃体积血患者16例(32只眼),占11.35%,视网膜大面积出血患者21例(42只眼),占14.89%,眼底可视者105例(105只眼),占27.23%,并发黄斑囊样水肿者59例(118只眼),占41.84%。患者总体晨起空腹血糖4.8~7.7 mmol/L,其中>7 mmol/L 者56例(39.72%);餐后2 h 血糖8~21.2 mmol/L,其中>11 mmol/L者128例(90.78%),以午餐后高血糖为明显。患者日间血糖波动范围<4 mmol/L者21例(14.89%),日间血糖波动范围4~7 mmol/L 者54例(38.30%),日间血糖波动范围7~10 mmol/L者37例(26.24%),日间血糖波动范围>10 mmol/L者29例(20.57%),日间血糖波动范围控制在4 mmol/L以下的患者仅占14.89%,大多数患者血糖波动幅度超出正常范围。非增殖性DR患者血糖波动<7 mmol/L者39例(72.22%),血糖波动7~10 mmol/L者10例(18.52%),血糖波动>10 mmol/L者5例(9.26%);增殖性DR患者血糖波动<7 mmol/L者21例(24.14%),血糖波动7~10 mmol/L者27例(31.03%),血糖波动>10 mmol/L者39例(44.83%),增殖性DR患者日间血糖波动度较非增殖性DR患者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P<0.05)。调控组患者视力提升者46例(92只眼),占59.74%,玻璃体积血吸收者2例(4只眼),占2.60%,黄斑水肿减轻者6例(12只眼),占7.79%;非调控组患者视力提升者12例(24只眼),占18.75%,玻璃体积血吸收者8例(16只眼),占12.50%,黄斑水肿减轻者23例(46只眼),占35.9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2,36.03,18.22;P <0.05)。结论忽视餐后血糖水平的监测与普遍存在的昼夜持续性高血糖状态是导致DR恶化的重要因素。

  •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厚度的影响

    作者:张岩;马军艳;王翠;吕杰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黄斑厚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在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48例(48只眼) D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26只眼)和观察组22例(22只眼)。对照组患者常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组患者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注入曲安奈德。手术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及眼压情况以均数±标准差( xˉ±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的方法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术前及术后1 d和1、3及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29±0.09)、(0.65±0.26)、(0.68±0.23)、(0.73±0.21)及(0.72±0.22),观察组分别为(0.31±0.11)、(0.75±0.25)、(0.78±0.20)、(0.79±0.17)及(0.76±0.19)。两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7,8.05,9.82,9.22;P1<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6,9.66,11.12,9.61;P2<0.05)。术前及术后1、3及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96.46±17.92)μm、(239.04±17.36)μm、(215.57±21.10)μm及(212.89±28.77)μm,观察组分别为(193.46±20.38)μm、(194.75±16.19)μm、(190.24±17.60)μm及(192.62±21.41)μm。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0,3.52,2.47;P1<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3,0.56,0.13;P2>0.05)。术前及术后1 d和1、3及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眼压分别为(15.40±2.11)mmHg(1 mmHg=0.133 kPa)、(15.32±2.21)mmHg、(15.23±1.93)mmHg、(16.07±2.04)mmHg及(15.48±1.89)mmHg,观察组分别为(14.35±1.81)mmHg、(16.85±3.37)mmHg、(15.73±1.82)mmHg、(15.35±1.95)mmHg及(15.78±1.73) mmHg。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3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3,0.28,1.16,0.14;P1>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06,2.52,2.01,2.67;P2<0.05)。观察组22例(22只眼)患者中有3例(3只眼)患者术后第1天眼压高于21 mmHg,经噻吗洛尔滴眼液2次/d滴眼,1周内均恢复正常,对照组无眼压升高患者。术后对照组中有4例(4只眼)患者出现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观察组未出现。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能够阻止DR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增厚,降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对术后视力及眼压无明显影响。

  • 泪液中葡萄糖和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二丹;刘娜;尹文玲;曹书芹;冯永路;郑欣;陈惠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泪液及其血清中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和葡萄糖的浓度变化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眼科收治的39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患DR,将21例患有DR的糖尿病患者作为DR组,将18例未患DR的糖尿病患者作为非DR组。采用己糖激酶法检测所有患者泪液和血清中的葡萄糖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吸附法检测患者泪液和血清中AGEs的浓度。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泪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 x珋±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泪液和血清中AGEs的浓度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和上下4分位数的形式表示,并采用Ranksum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矫正年龄和性别两个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患DR作为因变量,高空腹血糖、泪液高葡萄糖浓度、泪液高AGEs浓度和血清高AGEs浓度作为自变量,寻找导致DR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DR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为(14.23±5.08) mmol/L,非DR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为(10.89±3.10)mmol/L,DR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高于非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1, P<0.05)。 DR 组患者泪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为(27.48±13.09)mmol/L,非DR组患者泪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为(15.00±7.36)mmol/L,DR组患者泪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非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5)。 DR组患者泪液中的AGEs浓度为3.39(1.62,4.50)mmol/L,非DR组患者泪液中的AGEs浓度为2.21(0.87,3.49)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1.27,P>0.05)。 DR组患者血清中的AGEs浓度为4.81(3.45,5.53)mmol/L,非DR组患者血清中的AGEs浓度为6.08(4.63,11.7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1.84,P>0.05)。高空腹血糖(OR=1.25,95%CI为1.01~1.54)和泪液高葡萄糖浓度(OR=1.15,95%CI为1.04~1.27)是导致DR的危险因素。高空腹血糖的人群患DR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群的1.25倍,泪液高葡萄糖浓度人群患DR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群的1.15倍。结论 DR与空腹血糖和泪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相关,与血清和泪液中AGEs的浓度无明显相关性。

  • 浅谈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的信号通路

    作者:何薇;黄棋;余曦;吕红彬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DM)在眼部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全球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性眼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已被证实在DR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的表达增加可导致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促凋亡蛋白抑制作用减弱以及各种其它炎症介质的激活等病理改变的发生.因此,探索各种调节VEGF产生的信号通路有助于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些病理改变发展的关系.本文中笔者就DR中各种调节VEGF产生的信号通路以及其与DR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激光光凝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张玉萍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滕州市工人医院眼科收治的78例(156只眼) DR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眼底激光光凝疗法进行治疗。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78只眼)。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围激光期系统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调节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以均数±标准差( x珋±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显效者27例(54只眼),占69.23%;有效者11例(22只眼),占28.21%;无效者1例(2只眼),占2.56%。观察组临床疗效显效者24例(48只眼),占61.54%;有效者12例(24只眼),占30.77%;无效者1例(2只眼),占7.69%。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83,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调节能力评分为(8.45±2.13)分,对照组为(8.22±2.3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6,P1>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调节能力评分为(15.29±0.27)分,对照组为(10.27±0.59)分,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31,P1<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调节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89,P2<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调节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8,P3<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9.34±2.34)分,对照组为(9.55±2.47)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8,P1>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16.41±4.43)分,对照组为(11.62±5.19)分,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38,P1<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1,P2<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4,P3<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17.79±2.24)分,对照组为(17.77±2.19)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4,P1>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31.71±2.37)分,对照组为(21.89±2.53)分,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95,P1<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65,P2<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9, P3<0.05)。观察组非常满意者13例(26只眼),占33.33%;满意者15例(30只眼),占38.46%;一般者8例(16只眼),占20.51%;不满意者3例(6只眼),占7.69%;对照组非常满意者10例(20只眼),占25.64%;满意者13例(26只眼),占33.33%;一般者9例(18只眼),占23.08%;不满意者7例(14只眼),占17.9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1.27,P>0.05)。结论激光光凝疗法治疗DR疗效显著,配合系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高延庆;郭晓会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31眼)伴有白内障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31眼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5个月.24眼(77.4%)术后视力改善.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炎性反应5眼(16.1%),玻璃体积血2眼(6.5%),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眼(3.2%),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6.5%),14眼术后需要继续眼内光凝.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手术是安全的.手术的关键为选择合适的患者.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为视网膜病变程度.

  • 通心络胶囊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观察

    作者:孟宪民;张书申;段永畅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76例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行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通心络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治疗.观察2组患者视力变化、眼底血管造影变化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随访观察6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1%,优于对照组63.5%(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单用激光治疗疗效好.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对血糖影响的研究

    作者:赵中敏;秦莹;范萍萍;王云蕾

    目的 研究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采取眼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后对其血糖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84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进行眼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接受全身范围糖皮质激素给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注射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注射前血糖含量为(9.40±1.61)mmol/L,对照组为(9.25±1.79)mmol/L,注射前两组血糖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3、6、12、18、24 h,实验组患者的血糖含量水平分别为(14.98±1.82)、(9.06±1.39)、(6.88±1.65)、(5.07±1.21)、(4.89±0.87)mmol/L,对照组患者的血糖含量水平分别为(15.21±1.78)、(9.14±1.37)、(6.92±1.67)、(5.14±1.19)、(4.85±0.86)mmol/L.注射后3、6、12、18、24 h,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眼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后患者的血糖含量水平变化情况与经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相似,故采用眼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不能有效消除血糖含量升高的副作用,临床要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管理,给予相应的护理,保持血糖平稳.

  • 活血化瘀法治疗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新彦;郭齐亮;李学品;黄炳才;李敏

    目的 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 30例(60患眼)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治疗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5年6月~2016年3月)与观察组(2016年4月~2017年7月),每组15例(30患眼).对照组给予食疗以及西药常规降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待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给予活血化瘀为主的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测结果、血管内皮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微血管瘤数量、出血灶面积、渗出灶面积、黄斑水肿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活血化瘀可以有效提高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911 条记录 8/46 页 « 12...567891011...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