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猕猴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物的实验研究

    作者:江长青;胡军;向剑平;朱家恺;刘小林

    目的评价利用化学萃取法获得的神经支架制备猕猴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物修复40mm尺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共使用成年猕猴9只,随机取其中的6只,培养自体雪旺细胞,应用已经制备好的去细胞神经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体修复猕猴尺神经的40mm缺损.实验分实验组,空白组,正常对照组3组.术后5个月通过形态学,肌电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 3组均未发现猕猴双手有糜烂或溃疡形成,猕猴小鱼际肌群的饱满度和弹性于术前无明显差别.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小鱼际肌群的运动动作电位潜伏期,大振幅及再生神经纤维的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实验组与空白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自体源雪旺细胞微注入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修复猕猴40mm的尺神经缺损,可取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 牙周病常用实验动物牙体解剖、牙周组织学研究与评价

    作者:王丽珍;李德懿

    目的:为口腔牙周病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部位的确定及实验方法的应用提供解剖、组织学依据.方法:选择3种常用实验动物豚鼠、犬、猴的牙体、牙周组织,进行大体、X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豚鼠口裂小,实验一般仅限于切牙区,但该区的龈沟上皮有角化,对炎症反应可能产生影响;犬的牙间间隙宽,适合作人工牙周骨下袋模型,牙虽不患龋,但根管粗,可用于髓病、根尖周病研究;猴是理想的实验动物,但价格昂贵,使大规模实验受到限制.结论:豚鼠、犬、猴的牙、牙龈、牙槽嵴形态及组织学表现均与人有相似性,但各有特点,在科研工作中应根据具体需要和财力选择实验动物、实验部位和实验方法.

  • 微波加热对下颌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杰;张建国;俞光岩;毛天球

    目的探讨下颌骨经微波辐射加热后力学性能的改变.方法取手术切除的人体下颌骨正常部分,应用微波加热至55℃,保持20min.将正常及加热后骨段的外侧骨皮质制备成标准件,在万能试验机上检测拉伸、压缩和弯曲应力,进行比较.同时选用2只猴的4侧下颌骨,一侧为对照,另3侧进行微波加热,分别在加热后即刻、1月和2月取材,进行影像学和核素检查.结果微波加热后,各组试件的弯曲、拉伸和压缩的大应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动物实验显示,加热后骨段呈死骨状,交界处发生破骨与成骨,X线检测未发现骨密度降低.至2月时,骨段仍无血运.结论微波加热本身并不影响下颌骨的强度,但是愈合过程较慢.期间应力缺陷,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 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作者:徐军红;邓燕贤;邱维加;周智鹏;张辉阳;曾阳东

    目的 探讨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方法 选择猕猴13只作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术后2h及24 h行MR检查.结果 13只猴均成功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并栓塞自体血栓.12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分支减少,部分分支闭塞;2h弥散加权成像(DWI)可见高信号,T2WI无异常,24h复查MR示在相同位置DWI及T2WI均可见高信号.重度栓塞1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分支广泛减少;2h DWI可见大片高信号,于术后18h死亡.结论 经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及死亡率低的优点,而栓塞术后2h的DWI即可显示脑梗死.

  • 极快速减压致猴肺损伤的CT影像学变化

    作者:杨学东;周建光;洪伟;张志良;马戈;叶喜林;温阿明

    目的 探讨极快速减压致猴肺损伤的CT表现.方法 成年猴2只,极快速减压后2h内进行CT扫描,观察猴肺的CT表现.结果 极快速减压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损伤,CT主要表现为肺片状阴影、肺气囊肿、气胸、纵隔气肿和气管支气管扩张等.结论 CT检查快速、准确,是诊断极快速减压性肺损伤的有效方法.

  • 重组巴曲酶对猴长期毒性观察

    作者:陆国才;袁伯俊;姜华;赵冠人;佘佳红;戴益民;黄矛

    目的:观察重组巴曲酶(rBAT)连续iv 30 d对猴的长期毒性.方法:健康恒河猴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1.5、5.0和15.0 kU/kg)和溶剂对照组(n=6,雌雄各半).连续30 d静注给药.末次给药后处死一半动物做病理解剖,另一半停药后继续观察15 d.观察症状和检测指标包括:(1) 一般症状;(2) 心电图;(3) 凝血时间(CT)等血液学指标;(4)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等血液生化指标;(5) 尿液检查;(6) 骨髓检查;(7) 病理检查;(8)抗体检测.结果:d15及d30给药后30 min采集的血样中,与d0或与溶剂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的Fib明显减少,且有剂量依赖性,但d15及d30给药后24 h 及d45采集的血样中上述指标恢复正常.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d30及d45各剂量组均有部分动物肝肾淤血,细胞轻度水肿,可能是动物隐性感染;d30注射部位皮肤出现局部炎症反应,d45炎症反应基本消失.其余观察指标未见明显异常.d15到d45均可检测到抗rBAT非中和抗体.结论:rBAT对猴血液系统有一定的药理毒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使猴低、中、高剂量组Fib呈剂量依赖性降低.rBAT对猴药理毒理作用靶器官为血液系统,其作用均是可逆的.rBAT对猴的安全剂量为1.5 kU/kg.临床使用时应密切注意rBAT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 猴源GII.17型诺如病毒基因组P结构域及其变体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抗原性鉴定

    作者:刘波;李超;陶玉芬;李昕潼;刘建生;和占龙;刘红旗

    目的 表达、纯化和鉴定猴源GII.17型诺如病毒(NoV)基因组P结构域及其变体蛋白.方法 基于本实验室获得的猴源GII.17型NoV基因组P结构域的核苷酸序列,按大肠杆菌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优化P结构域的核苷酸序列,人工合成相应的基因.以此基因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得到P结构域的变体基因.采用无缝连接的方法将P结构域基因及其变体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蛋白诱导表达和纯化.后,通过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分析表达蛋白的抗原性.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P结构域及其变体成功地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分析显示,P结构域在原核细胞的超声裂解上清和沉淀中都有表达,而其变体主要表达于上清.免疫印迹和ELISA结果显示,表达纯化得到的P结构域及其变体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性.表达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的相应抗体ELSIA效价可达到1∶32000.结论 成功地表达了猴源GII.17 NoV基因组P结构域及其变体蛋白,并且通过免疫小鼠得到了相应的抗体,为后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病毒鉴定和病毒受体结合实验奠定了基础.

  • 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温和心;蒋荣华;王杰;苏栋;李世照;盘宝进

    目的 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 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耐热肠毒素基因的保守区为靶区域设计特异引物和探针,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线性相关性、重复性等因素进行试验.结果 建立的荧光PCR法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具有特异的反应性,低检出限为3.3×10 cfu/ml,菌液浓度在3.3×10<'7>cfu/ml至3.3×10cfu/ml时与Ct值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试验重复性良好.结论 建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适用于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快速检测.

  • 视觉刺激对猴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眼球位置效应的影响

    作者:郭昆;李朝义

    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研究了视觉刺激对清醒猴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眼球位置效应的影响.当猴注视电视屏幕上25个不同位置的小光点(注视点)时,在屏幕上分别给予两种不同形式的视觉刺激:注视点周围的闪烁圆环和感受野内的移动光条.这两种刺激都能增强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眼球位置相关活动,并相应地使受眼球位置调制的神经元的比例明显增加.以上结果表明,视皮层的第一级神经元已经可以对视觉信息和眼球位置信息进行整合.

  • 清醒猴纹状皮层(V1)神经元与注视位置相关的活动

    作者:李朝义;郭昆

    用单细胞记录方法,研究了不同眼注视位置对清醒猴初级视皮层(V1)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影响.实验前训练两只猴(Macaca mulatta)注视一个小光点,并使注视点在屏幕上顺序移动25个位置.我们观察到:(1)52%的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发放频率受眼位置调制,存在着一个能引起细胞大发放的"注视野";当注视点位于该细胞的注视野内时,发放频率明显增强.(2)大多数神经元的注视野位于感受野的外侧,多数在对侧视野范围内.(3)受眼位置影响的神经元分布在皮层的不同深度上,多数在皮层的浅层和深层.以上结果表明,大约半数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可以编码眼位置信息.

  • 动物数能力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朝林;李葆明

    动物数能力(numerical competence)是比较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1)动物具有相对数量判断能力(relative numerousnessjudgments)和数量顿识能力(subitizing);(2)动物是否具有计数能力(counting)尚存在争议;(3)动物没有数量估算能力(estimation).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猴的后顶叶和前额叶在数功能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 猴脑缺血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焕民;程介士

    文章论述了猴的全脑缺血、半球缺血和局灶性缺血的制作,着重分析了各种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对闭塞再灌注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

  • 人用DBS系统在脑深部电刺激猴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作者:曹依群;殷佩浩;周晓平;陈鑫;葛忆秦

    目的 探讨人用脑深部电刺激(DBS)系统在构建猴脑深部电刺激模型中的应用.方法 4只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按照猴脑立体定向图谱,在右侧丘脑底核(STN)植入脑深部刺激电极(Medtronic3389),其中刺激组2只猴同期皮下植入Medtronic 7495型连接导线和Soletra TM7426型脉冲发生器,术后一周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另2只偏侧PD模型猴仅在右侧STN植入电极,不植入脉冲发生器,作为对照组.连续观察12个月,进行运动障碍评分观察和阿朴吗啡(APO)诱发旋转实验.结果 术后影像学观察电极前端均位于STN核范围内;刺激组同期植入脉冲发生器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猴偏侧帕金森样症状明显改善,有效高频电刺激可以立即停止APO所诱发的旋转,而对照组在观察期内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 人用DBS系统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植入猴脑内特定靶点,可以有效的建立DBS动物模型,为DBS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 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恒河猴髁突软骨组织学及白介素-1α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尹康;徐芸;李松;李煌

    目的 探讨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恒河猴髁突软骨生长改建的组织学及分子学机制.方法 观察恒河猴髁突软骨在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组织形态的改变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恒河猴髁突软骨内白细胞介素(IL)-1α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恒河猴髁突软骨后斜面增殖层、前肥厚层明显变薄,软骨生长受到抑制,前斜面出现一定程度的增生反应;后斜面IL-1α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增殖层和前肥厚层也出现较强的阳性表达.结论 适当的颌间Ⅲ类矫形力可以使髁突软骨发生积极地生理性改建;IL-1可能通过对软骨细胞增殖和钙化成骨的调控参与了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力作用下髁突软骨的生长改建过程.

  • 种植支抗后牵引猴上颌骨颌面形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绍莹;张晓蓉;尹康;刘亚丽

    目的:研究种植支抗后牵引猴上颌骨颌面形态的变化。方法选用生长发育期雄性恒河猴3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只,实验组2只。于双侧颧骨植入钛板,通过镍钛拉簧牵拉上颌骨种植体,向后牵引上颌骨。牵引力值每侧2.94 N,时间3个月。对比研究治疗前后面像、牙牙合模型和X线头影测量数值。结果实验期间,种植体稳定;实验组前牙覆盖及上牙弓长度均显著减小,上牙弓宽度增加;实验组SNA、ANB减小,A点均后移2 mm;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上颌平面角都增加,上颌骨轻度顺时针旋转。结论口内种植支抗后牵引上颌骨能抑制上颌向前生长,为治疗生长发育期上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 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实验探讨

    作者:刘晓刚;邓宇斌;赵晓娟;蔡辉;王丽宁;张新鹏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 抽取2~3岁龄雄性恒河猴髂骨骨髓,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核细胞层进行贴壁培养,获取原代(P0)猴BMSCs后进行传代培养,并进行多向分化能力鉴定.分别取第3代(P3)、第5代(P5)、第8代(P8)猴BMSCs,实验组加入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对照组加入常规培养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诱导3周后行油红O染色,计算脂肪细胞分化率,并比较不同代次之间脂肪细胞分化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抽取的猴骨髓单核细胞具有成脂及成骨分化能力,从而表明其为多能性干细胞.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后第5天,实验组即可观察到少数细胞胞质内出现脂滴,随后胞质内脂滴数量、大小及含脂滴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约3周时达到高峰,随后诱导细胞迅速出现死亡;油红O染色示脂滴呈橙红色;脂肪细胞分化率:P3(48.3±10.0)%,P5(58.7±5.3)%,P8(68.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脂滴形成,油红O染色呈阴性.结论 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可以在体外将猴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分化率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而增加.

  • 偏侧猴PD模型STN慢性高频电刺激对脑内多巴胺系统的影响

    作者:曹依群;殷佩浩;周晓平;陈鑫;葛忆秦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慢性高频电刺激对猴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脑内多巴胺(DA)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侧颈内动脉注入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猴偏侧PD模型2只,体内植入脑深部电刺激(DBS)系统,行右侧STN慢性高频电刺激.在电刺激前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微透析技术检测纹状体区细胞外液的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含量,腰穿取脑脊液标本测量脑脊液中DA、HVA含量,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测脑内纹状体区巴胺转运体(DAT)及多巴胺D2受体(D2R)的变化.结果 猴偏侧PD模型在给予单侧STN慢性高频电刺激后纹状体区DA、HVA明显增高.SPECT显示在有效刺激后纹状体区DAT特异性摄取率增高,D2R特异性摄取率下降.脑脊液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通过微透析检测提示在给予STN有效慢性高频电刺激后提高了纹状体区DA及其代谢产物的升高,DAT特异性摄取率增高,D2R特异性摄取率下降提示纹状体区的代谢活性有明显升高,这可能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 脑深部电刺激猴帕金森病模型的建立

    作者:曹依群;周晓平;胡小吾;姜秀峰

    目的通过猴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系统的植入,对脑深部电刺激动物模型的制备进行了探讨.方法2只猴偏侧PD模型,按照猴脑立体定向图谱,在右侧STN植入脑深部刺激电极,并同期皮下植入脉冲发生器.术后行头颅X线平片和MRI检查,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观察运动症状改善.结果2只偏侧猴PD模型成功的同期植入DBS系统,术后的症状观察和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发旋转实验,证实STN慢性高频电刺激有效地缓解了猴PD样症状.结论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同期将DBS系统植入动物体内,可以有效的建立DBS动物模型,为DBS在神经疾病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 兔和猴眼表碱烧伤经人羊膜治疗性移植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观察

    作者:张和宁;张敏;黄勉;黎韦华;王文聪;叶志民;李志权;王智崇;黄冰

    目的:观察兔和猴眼表碱烧伤经人羊膜移植治疗后的临床和病理变化。方法选取6只新西兰兔和3只猕猴构建眼表碱烧伤模型,采用人羊膜移植治疗,于术后第1、2、4、8和12周观察术眼的临床表现。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角膜、角膜缘及巩膜区部分组织,行HE染色。结果经人羊膜移植治疗后,兔角膜碱烧伤后产生较强烈的并发症如角膜结膜化、混浊、新生血管增生等反应;猴角膜碱烧伤后的症状则要轻微的多。结论兔和猴眼表碱烧伤经人羊膜治疗性移植后表现出不同的临床和病理变化,兔子可能更适合眼表碱烧伤模型。

  • 人工合成胸腺素α1在猴体内静脉注射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王莉;缪苗苗;覃红;吴勇杰;崔明霞;路莉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胸腺素α1(sTα1)在猴体内i.v.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动学参数特点.方法:用竞争性ELISA法测定sTα1在猴体内i.v.后血清中的药物浓度,用DAS药动学统计软件进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拟合及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猴i.v. sTα1 1.2 mg/kg 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呈一级动力学消除.结论:猴i.v. sTα1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二室一级消除.

109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