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泻来袭 科学应对

    作者:吴捷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在儿科门诊,因腹泻就诊的宝宝仅少于呼吸道感染.家长常困惑的是,这么精心地照顾宝宝,宝宝怎么还会拉肚子?这和小儿自身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2岁以下的宝宝,他们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因此消化能力差,正常肠道菌群还未建立,而生长发育快,进食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所以极易因各种原因而出现腹泻.

  • 海南百岁老人肠道菌群构成的性别差异研究

    作者:宋阳;李小波;刘双;刘林;乔治;丛琳;孙佟;肖征;唐云

    目的 初步探讨海南省不同性别百岁老人肠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4~9月海南省无消化道疾病的16例百岁老人(男女各8例),采集粪便样本,提取标本中原核生物全基因组后,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菌群构成.结果 百岁老人样本操作分类单元(OTU)均值低于普通健康人群OTU均值;各组Shannon指数比较,女性组较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Lefse分析结果,女性组较于男性组厚壁菌门明显呈富集状态.结论 百岁老人肠道菌群构成在整体上相对于普通健康人群简单,埃希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占绝对优势,百岁老人人群中女性较男性肠道菌群有着更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

  • 益生菌联合针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霞;蒋欢欢;赵汉清;杜文泽;任建新;王力;康金旺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西医认为内分泌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异位、精神压力过高为导致IBS的常见致病因素。目前,随着人们对IBS 研究的不断深入,炎症被认为是导致IBS的重要因素,促炎因子过度释放、抗炎因子分泌不足终导致IBS。西医治疗IBS通常疗程长、费用高、不良反应多。近年来,我院采用益生菌联合针灸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取得了良好疗效。本研究通过临床对照,探讨益生菌联合针灸对IBS‐D炎症因子的影响。

  • 早期顾护胃气-营养支持与危重症治疗

    作者:雷琼;陈岩

    危重症病情紧急,常因重度感染、创伤等引起胃肠功能障碍,不利继续治疗.胃气学说与现代营养支持学说摄入、吸收、转化利用等环节上具有统一性.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危重症患者,顾护胃气可转化为营养支持.早期顾护胃气,在胃气理论指导下,合理营养支持,保护胃肠黏膜、维持机体内稳态平衡,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为危重症治疗提供必要保障,加快疾病恢复.早期营养支持不仅是为了改善营养状态,更重要是保护机体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维持机体内稳态平衡,有利于加速康复.肠内营养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潴留、反流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常以健脾疏肝、化湿和胃、调理气机为主要治则.针刺可增加胃动力,促进胃排空,改善胃潴留,效果优于胃动力药.中药治疗虚则补之,香砂六君子汤能明显降低胃潴留及反流腹胀;实则泄之,大承气汤峻下热结,可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道屏障,改善胃潴留.通过胃气理论指导、探讨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发挥中医药优势,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症提供基础.

  • 参四方煎剂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曾睿华

    [目的]观察参四方煎剂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参苓白术丸,6g/次,3次/d;四神丸,9g/次,2次/d.治疗组40例参四方煎剂(茯苓30g,党廖12g,桔梗6g,山药15g,炮姜9g,补骨脂12g,肉豆蔻9g,五味子12g,炮附子9g,吴茱萸6g),1剂/d,水煎100mL,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肠道菌群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0%.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肠道菌群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参四方煎剂治疗顽固性腹泻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肠道有益菌群,更好治疗腹泻.

  • 重建肠道菌群对酒精性肝炎伴慢性腹泻病人治疗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冬;郝秀仙;杨婷;娄渊贵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伴慢性腹泻病人肠道菌群的变化,观察应用益生菌制剂重建肠道菌群后对AH的治疗作用.方法:68名病人随机分组并分别接受了7天的标准治疗和实验治疗(益生菌制剂+标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做大便细菌培养和肝酶学测定,以24名不饮酒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匹配对照组.结果:AH伴慢性腹泻病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数量显著减少(P<0.05);且有显著的肝酶学增高(P<0.05).在7天治疗后,实验组病人较标准组病人的腹泻症状改善明显(P<0.05),同时肠道菌群数量也有显著升高(P<0.05).两治疗组的肝酶学在治疗后都有显著下降,但实验治疗组的AST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AH伴慢性腹泻病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显著减少,短期经口补充益生菌制荆后不但有利于控制腹泻症状,重建肠道菌群,而且更有利于肝功恢复.

  • 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的代谢研究

    作者:赖睿智;赵益铭;李怡宏;杨异卉

    肠道是人体内的微生态系统,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对中药代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肠道菌群的药物代谢研究方法和模型的角度出发,对近年中药成分在肠道菌群作用下的代谢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 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联用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作者:郎春辉;徐淼;李晓萌;陈锦瑶;张立实

    目的 探究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联用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使用低、中、高剂量的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混合菌粉灌胃雄性Balb/c小鼠14 d,收集0、7、14 d小鼠粪便,梯度稀释后平板培养计数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以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比值(B/E值).结果 益生菌低剂量组小鼠第7天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基质对照组(P<0.05);低、中剂量组小鼠第7天肠道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高剂量组小鼠肠道B/E值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基质对照组(P<0.05).结论 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联用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 母乳中的乳酸菌含量研究

    作者:冯秋芳;吴芳媛;林黎

    母乳是产妇分娩后为哺乳婴儿而分泌的天然食物,可满足婴儿成长所需并提高婴儿免疫力,是婴儿佳的食物.在实验中对母乳中乳酸菌进行计数,含量为2.5~4.9 logCFU/mL,还分离鉴定出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spp)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两种乳酸菌,证实母乳中确实含有乳酸菌,乳酸菌对婴儿建立良好的肠道菌群起到重要作用,故提倡母乳喂养.

  • 益生菌的功能及其有效利用

    作者:赵景阳

    益生菌是一种通过改善、平衡宿主的肠内菌群,从而对宿主起到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有的益生菌属于乳酸菌,但并非所有的乳酸菌都称得上是益生菌.成为益生茵必须符合下述6个条件:(1)能够耐受胃液、胆汁,以存活状态到达肠内;(2)能够在肠内繁殖且被科学试验证明能够改善肠内茵群;(3)确保安全性;(4)原来就属于肠道菌群的一种;(5)存活在食品中并能保持有效菌数;(6)价廉且容易处理.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也对益生菌做了定义,即通过适量摄取、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活菌.

  • 母乳喂养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李子傲

    大量研究表明,人从出生到3岁左右的生长发育期会决定其一生的健康情况,新生儿期则是人一生中重要的时期。胎儿肠道内是无菌的,但出生后不久,大量的菌群开始在肠道内定植,出生1天后,新生儿体内就可检测到少量的肠道菌群,初定植在新生儿肠道内的是兼性厌氧菌,如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在出生后的4~7天,专性厌氧菌开始在肠道内定植,如双歧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等。许多因素均可影响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如新生儿的喂养方式、分娩方式、胎龄、卫生状况、地理环境和抗生素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植和发育的影响,为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转基因玉米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鹏高;甄亚平;卓勤;朴建华;杨晓光

    目的 观察食用转基因玉米对SD大鼠肠道常见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断乳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转基因玉米1组(T1)、转基因玉米2组(T2)、非转基因玉米组(N)和阴性对照组(C).T1和T2组饲料中分别含76.1%和76.4%的转基因玉米,N组饲料中含74.9%的非转基因玉米.喂养大鼠70 d,每周称大鼠体重1次,每周称2次进食量.收集实验开始前后的粪便样品并检测肠道菌群.结果 与C组相比,T1、T2和N组进食量均增加,但各组体重及体重增值与C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T1、T2组与C组和N组相比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类杆菌、梭菌和酵母样真菌数均无统计学意义,T2组喂饲前肠杆菌比C组低,喂饲后比喂饲前升高(P<0.05),但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转基因玉米喂养SD大鼠70 d未发现其对肠道菌群组成有显著影响.

  • 大豆异黄酮对无菌小鼠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洋;曾本华;蔡莉;贾梦;张玉梅

    目的 通过无菌(GF)小鼠模型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脂代谢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在大豆异黄酮调节脂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用高脂饲料饲养GF小鼠,并选择低、中、高剂量SI对其进行干预,干预4周后,检测血液中血脂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称量肝脏、肠和心脏重量后进行比较.结果 高脂饲料使GF小鼠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同时出现肝脏、肠重量增加,心脏重量减小,SI具有减小肠重量增加幅度和心脏重量降低幅度的保护作用.SI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但在GF小鼠实验中未见SI提升抗氧化功能的作用.结论 SI对高脂饮食下的心脏和肠道有保护作用,且能提高HDL-c,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提示SI对脂代谢的有益作用不完全依赖于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雌马酚.

  • 异麦芽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作者:顾清;杨溢;江国虹;常改

    本研究观察了异麦芽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动物实验:BABL/C小鼠40只,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低、中、高)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每组动物经口给与相应剂量的异麦芽低聚糖,对照组给水,7天后留取各组小鼠粪便分析肠道菌群.人体实验:30名健康成人(女15人,男15人),每天服用30g含异麦芽低聚糖的产品(相当于15g异麦芽低聚糖),7天后留取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异麦芽低聚糖对BALB/c小鼠和受试人群的肠道菌群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小鼠和人肠道的双歧杆菌、人肠道中的乳杆菌具有增殖作用,并具有抑制人肠道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作用.

  • 基于PCR-DGGE技术分析中老年人肠道菌群结构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作者:秦倩倩;苗俊杰;王舒悦;余倩;李鸣;何方;王国庆

    目的 通过检测中老年人的各项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组成,分析中老年人免疫功能与其肠道菌群结构的关系,探索高龄引起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可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50~75周岁,健康中老年人99人作为研究对象,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CD3+T细胞数、CD4+T细胞数、CD8+T细胞数及血清中的IgA、IgM、IgG.收集各研究对象的粪便,提取粪便细菌基因组DNA,采用细菌16SrRNA V6~V8区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解析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与其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组成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和显著的个体差异,CD3+T细胞和CD4+/CD8+水平与肠道菌群结构有相关性,CD4 +/CD8+偏高的人群与CD4+/CD8+偏低和正常人群相比肠道菌群丰富度(S)偏低,但是未观察到IgA、IgM、IgG与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相关.结论 中老年人肠道菌群结构与免疫水平相关,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减少可能会影响其机体CD8+T细胞为中心的非特异性自然免疫功能.

  • 双歧杆菌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徐宗凯;王蓉;杨燕;戴锐睿;尚婧烨;余倩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微生态制剂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糖代谢、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干预效果.方法 实验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以基础饲料喂养,模型对照组、双歧杆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同时低、高剂量组每日灌胃给予双歧杆菌微生态制剂4和12 ml/(kg· d),6周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20 mg/kg),继续灌胃2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r)试验,随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清和粪便,测定胰岛素和血脂含量,T-RFLP技术分析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 低剂量和高剂量微生态制剂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OGTT试验中1h和2h血糖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增加(P<0.05);血清FFA、TG、LDL-C含量均降低(P<0.05),HDL-C含量升高(P<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肠道中双歧杆菌含量明显增加(P<0.05),肠道其余5种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双歧杆菌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造模过程中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增加肠道双歧杆菌数量.

  • 不同体脂人群肠道主要菌群的定量分析

    作者:刘祥;张朝武;潘素华;裴晓方;余倩

    目的探讨主要肠道菌群在不同体脂人群间数量变化及其对脂质代谢可能具有的影响.方法按照BMI分类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采用选择性培养法测定研究对象新鲜粪便中5种主要肠道菌群的数量.结果随着BMI值的升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拟杆菌数量则显著升高(P<0.01),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拟杆菌对脂肪积累和肥胖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则可能起相反的作用.

  • 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陈玉林;张婷

    目的 探讨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4例IB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复方谷氨酰胺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类杆菌数量均显著多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益生菌治疗IBS-D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排便次数,改善机体肠道菌群,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 益生菌与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樊雪丽

    目的 观察益生菌与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和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内毒素、TNF-α 和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双歧杆菌/肠杆菌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益生菌联合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肥胖、糖尿病都是肠道菌群出了问题——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陆颖理教授

    作者:周霄

    国内首创:同位素示踪术,追踪血糖、脂肪去向肠道是代谢疾病发生的重要“前驱”脏器,肠道微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代谢的改变.因此,从事多年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研究的陆颖理教授认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着重在胃肠道上做“文章”有科学依据.

2044 条记录 1/103 页 « 12345678...10210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