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建忠;孙明元

    目地:观察大承气汤合四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7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家用四君子汤.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7%,对照组69.49%,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合四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

  • 中药灌肠辅助治疗急腹症117例

    作者:刘璞;张雨青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术后灌肠在急腹症病人肠功能早期恢复,预防肠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207例急腹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就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1年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总体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中药灌肠在急腹症病人肠功能早期恢复,预防肠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明显、方法简单实用.

  • 中药结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0例临床研究

    作者:庞召果;赵富周

    目的:探讨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进行非手术小肠梗阻处留置,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40例术后反复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X线下经内置金属导丝的引导作用将300cm长的肠梗阻导管经鼻置入空肠内,抽吸减压,肠梗阻导管前气囊充水形成水囊,在肠蠕动的推动下向小肠内移行,到达梗阻处直接抽吸减压或通过粘连部至回肠末端全小肠减压,解除肠梗阻.结果:X线下肠梗阻导管置入空肠时间9~36分钟,平均20±15分钟,成功率88%,另外3例借助胃镜辅助置入.40例肠梗阻解除36例,解除率90%,4例转手术.36例梗阻解除后进行留置肠梗阻导管12±3.0天.随访6个月~1年,3例半年后再发粘连予以重复治疗,其余33例随访期内均未复发.结论:X线下置入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简便安全,疗效明显.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0例临床研究

    作者:张鹏;李军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较理想方法.方法 选择粘连肠梗阻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疗法.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排便及出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较对照治疗效果明显(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较西医保守治疗能明显缩短治疗疗程、改善治疗效果.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72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上启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产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救治的腹部手术后产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患122例,分析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多数病例(93例)采取保守治疗,均治愈,29例实施手术进行治疗,28例治愈,总治愈率为99.2%,剩余1例产生小肠坏死不愿继续治疗.治疗中无肠痿现象,无功能性障碍症状.结论 临床上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较多,可辅助CT、X线检查,通过对体征表现的判断以及有无腹部手术经历进行确诊.可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其中以保守治疗的应用率高.

  • 粘连性肠梗阻53例分析

    作者:陈中权;冯祖进;张孟;朱建鑫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12年10月诊治的53例粘连性肠梗阻的资料.结果 53例粘连性肠梗阻有腹部手术病史51例,无腹部手术病史2例,其中1例曾有肺结核致结核性腹膜炎病史,1例曾有子宫颈癌放疗病史.多次肠梗阻发作病史41例,首次发作12例.5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炎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保守治疗成功38例.手术治疗15例,其中简单行粘连带切断松解6例,肠坏死切除吻合5例,因肠袢紧密粘连成团,无法切除,作梗阻部分近远端肠侧-侧吻合的短路手术2例,部分升结肠被束带压迫呈紫黑色,行回盲部造口1例,采用Child术式作长针和丝线穿透摺叠排列小肠系膜,松松结扎固定1例.术后13例治愈出院,1例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肠梗阻,保守治疗大都有效.如保守治疗无效,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症状时,应积极手术治疗,根据术中探查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小明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内科保守治愈34例(80.95%),手术治愈8例(19.05%),术后均获随访3个月~3年,随访过程中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早期诊断并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是降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 关于医疗纠纷患者举证责任的探讨

    作者:朱丽华

    王某于2008年6月因“间发上腹痛20余年,再发2天”入住A医院肝胆科。入院诊断为:肝胆管结石;胆管炎。6月11日CT诊断报告:肝内外胆道扩张原因待查,建议进一步检查。6月17日行“右半肝切除+T管引流”术,住院19天,于2008年6月28日带T管出院。出院诊断:肝胆管结石;胆管炎。王某于7月24日因“右半肝切除术后1月,上腹痛2天”第二次入住A医院。入院诊断:1.右半肝切除术后;2.胆管炎。予抗炎治疗。T管造影:无异常。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降部乳头未见异常。拨出T管。住院36天后,于8月29日出院。而后,王某于10月4日因“右半肝切除术后3月,腹痛2天”第三次入住A医院。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急性胆管炎,予解痉抗炎治疗,病情缓解,王某于10月7日出院。11月6日又因“突发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2天”,王某第四次入住A医院,入院诊断:腹痛查因。1.缩窄型乳头炎;2.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予解痉抗炎治疗缓解。住院22天,于2008年11月28日出院,出院诊断为: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后王某又因腹痛第五次入住A医院,出院时诊断: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CT报告显示:左肝内胆管局限性扩张、总胆管扩张,原因待查。2009年10月,王某自行到北京就诊并得到对症有效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0例疗效观察

    作者:冯国绸;卢树乾;蒋著椿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将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0例按人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腑理气汤保留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7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 通腑五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86例

    作者:曾莉;张亚大;卢子杰

    粘连性肠梗阻属于祖国医学"肠结"、"关格"等范畴,是由于肠粘连或粘连带所致的梗阻,以腹痛、腹胀、呕吐、便闭为主要临床表现.20世纪60年代初本病占肠梗阻病人总数的20.19%[1],到90年代中期已占40%[2],随着腹部手术广泛开展,防治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和发展是当今外科亟待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我们在应用通腑五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我校附属医院近10年收住院治疗的86例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下法
  • 中医特色疗法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作者:范雪燕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腑通颗粒胃管注入及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将62例粘连性肠梗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和腑通颗粒胃管注药及中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肛门排气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自行排便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作者:潘华;叶文冲

    目的 探讨中药自拟方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方案对粘连性肠梗阻(AIO)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推广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近年来收治的AIO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5例,根据其治疗差异,分为对照1组(35例)、对照2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1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保守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予口服中药,治疗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对比三组患者各项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比临床疗效指标,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1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2组治疗疗程缩短,治疗组患者前后疗程、复发率等较对照1组、对照2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O患者在常规西医诊疗方案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综合诊疗方案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作者:汪景锋;马伟琳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法把252例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26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保守治疗上加用中医疗法(中药通肠冲剂、腹塌渍);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西医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99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治愈率为78.57%,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痊愈63例,有效37例,无效26例,治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79.36%。两组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比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 中药外治法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婷;马晓莉

    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中医认为本病是由气滞、血瘀、不通所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法,故配合西医常规治疗,采用中药外治法从通里攻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入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取得了一定疗效.临床运用中药外治主要包括中药敷脐、中药肛滴及中药灌肠三种常见外治方式,药物以理气药、攻下药、活血药多用.本文对中药外治法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 小肠癌误诊1例分析

    作者:刘伟杰;牛社辉

    1临床资料患者,某男,43岁.因腹痛间作半年,加重伴腹胀1d,于2006年3月2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诱因出现腹部疼痛,呈隐痛、胀痛不适,痛处无向他处放射,与体位无明显关系,以进食后明显,稍感恶心无呕吐,腹泻,大便日2~3次,质溏,嗳气较多,近半年来患者明显消瘦,曾在多家医院住院治疗.查腹部X线片:小肠粘连性肠梗阻(不完全性);全消化道钡餐示:空肠接近回肠处不完全性梗阻,经内科治疗后症状缓解.1 d前患者全腹疼痛明显,呈阵发性绞痛,疼痛剧烈,发作次数频繁,无明显排气,反胃较明显,嗳气频作,口干明显,夜寐欠安,遂入院治疗.查体:体温36.3℃,脉搏86次/分,血压106/74 mmHg,形体偏瘦,慢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

  • 通肠丸对大鼠粘连性肠梗阻回肠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赵佳;招婷;谢峰伟;张森煌

    目的:观察通肠丸对大鼠粘连性肠梗阻回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作用.方法:复制粘连性肠梗阻大鼠模型,除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外,随机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通肠丸低、中、高剂量组及大承气汤组.通肠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0.65,1.3,2.6 g·kg-1体重ig给药,大承气汤按2.6 g·kg-1给药,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给予蒸馏水,给药容积均为10 mL·kg-1.术后5d开始ig,各组灌服相应药物,1次/d,给药后第7天脱颈处死大鼠,立即开腹,切取距回盲部2 cm回肠0.5g用生理盐水制备组织匀浆液,测定回肠组织中SOD,MDA,GSH-Px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SOD(63.03±20.43)U·mg-1,GSH-Px( 138.91±0.36)U ·mg-1,MDA(18.13±1.20)nmol· mg-1比较,通肠丸中、高剂量组可以显著增加大鼠回肠组织中SOD,GSH-Px的活力,分别为(76.57±20.43),(87.36±15.45)U·mg-1,(168.46±15.50),(174.97±17.03)U·mg-1,降低MDA的含量(13.62±1.63),(11.71±2.20)nmol·mg-1.结论:通肠丸可以调节粘连性肠梗阻大鼠回肠组织中MDA,SOD,GSH-Px的水平,可能其抗自由基的作用是其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机制之一.

  • 大承气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8例

    作者:赵冬雨;成丽娅;沈宏;张宁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113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拨除时间、胃管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96.5%优于对照组76.4%(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排气时间分别为(73.2±3.2),(123.7 ±2.9)h、排便时间分别为(99.6±3.2),(143.2 ±2.0)h、胃管拨除时间(104.3±3.3),(163.5 ±2.1)h、胃管引流量(380.2±0.5),(640.6±0.9) mL、住院时间(8.1 ±0.6),(12.3±0.8)d、不良反应发生率(1.7%,10.9%),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与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针药合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作者:尤龙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为腹部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手术创伤、炎症、出血、异物等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

  • 概述中药复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作者:宋先旭;陈桂莲;谭立业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粘连带进而导致肠管急性梗阻,是肠梗阻中常见的一种类型[1].粘连性肠梗阻属中医腹痛范畴,常因胃肠壅滞,机能紊乱,传导失司,中焦气机痞塞,腑气不能,积而化热,常表现为气滞为主[2],其中20%的患者需要手术后再手术[3].而因手术本身又可加重肠粘连,形成恶性循环.单纯西医保守治疗肠梗阻可减轻腹胀和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及控制感染;但当患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时易发生恶化升级,导致肠管缺血、坏死、溃破穿孔.此时中医药治疗便显得十分必要.现对中药复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作一概述.

  • 电针支沟、足三里穴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文谦;陈炜炜;李佳;赵雨;李宁;王成伟

    目的:评价电针支沟、足三里穴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与非穴位作用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符合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穴位组与非穴组,每组2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两组均给予电针,穴位组选取双侧支沟、足三里,非穴组选取双侧支沟、足三里旁开0.5~1 cm处.每天针刺2次,共治疗4天.主要观察每日腹痛情况、腹胀症状改善时间、首次出现自行排便时间及进食固体食物时间等.结果:穴位组较非穴组可迅速缓解腹痛、减轻腹胀,在疼痛面谱量化评级、首次排气时间[(51.35±32.40)h vs (101.85±53.87) h]、首次排便时间[(82.70±57.27)h vs(154.70±145.28)h]、首次进食固体食物时间[(119.65±56.16)h vs(231.95±180.89) h]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中转手术治疗人数、死亡人数及1年随访再入院治疗人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数据提示穴位组有改善趋势.结论:电针支沟、足三里穴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腹痛、腹胀不适症状,促进患者肠道蠕动,较非穴位组疗效有明显优势.

1671 条记录 5/84 页 « 12345678...838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