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缬沙坦与U0126对大鼠心房纤维化和缝隙连接蛋白40重构的影响

    作者:张卫泽;王智刚;陈永清;马凌;李涛;鲍宏刚;李沛鸿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U0126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诱导的大鼠心房纤维化和缝隙连接蛋白40( connexin 40,Cx40)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盐酸异丙基肾上腺素( isopreterenol,ISO)+二甲基亚砜(DMSO)组(B组)、ISO+U0126组(C组,U0126溶于DMSO中)、ISO+缬沙坦+DMSO组(D组).给药28 d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放射免疫法测Ang Ⅱ含量;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纤维化程度即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法测定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2(P-ME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ERK1/2)以及Cx40的表达.结果 B、C、D组中Ang Ⅱ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68.243±6.283)ng/L、(357.175±5.944) ng/L、(359.908±2.496) ng/L比(250.380±4.261) ng/L,P<0.01];A组CVF(9.025 ±0.456)%,显示无心房纤维化;C组和D组较B组心房纤维化程度明显减弱[CVF分别为(10.260±0.525)%、(10.238 ±0.524)%比(78.710±1.587)%,P<0.01],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中P-MEK1/2(0.311±0.007比0.203±0.009,P<0.01)和P-ERK1/2含量明显增加(0.259±0.003比0.173±0.006,P<0.01),而C组和D组中含量较B组明显减少(P-MEK1/2分别为0.212±0.004、0.213±0.005比0.311±0.007,P<0.01;P-ERK1/2分别为0.178±0.004、0.175 ±0.007比0.259±0.003,P<0.01),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Cx40含量明显减少(0.199±0.007比0.241±0.004,P<0.01)且分布紊乱,C组和D组中含量较B组减少程度明显减轻(分别为0.239±0.037、0.235±0.006比0.199±0.007,P<0.01)且部分呈线性分布于闰盘,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组织中Ang Ⅱ含量长期升高可能参与心房纤维化的形成和Cx40重构,缬沙坦与U0126通过抑制ERK通路的不同位点,在改善心房纤维化程度和Cx40重构方面发挥相似的作用.

  • 琥珀酸美托洛尔早期干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兔心脏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作者:周密;卢青;蒋桔泉;陈志楠;龚志刚;李志刚;付文波;丁世芳

    目的 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早期干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兔心脏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及其磷酸化(p-Cx43)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体重作为区组标志,将24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n=6)、早期干预组(n=6)、常规干预组(n=6)和心肌梗死组(n=6).早期干预组、常规干预组和心肌梗死组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操作相同.早期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分别于麻醉清醒后和心肌梗死24 h后以琥珀酸美托洛尔(12.5 mg/kg,溶于2 ml蒸馏水中)灌胃,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术后6h,以生物化学法检测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水平.术后40 d开胸暴露心脏,通过双极起搏电极测定心室颤动阈值.以免疫荧光法观察Cx43和p-Cx43在心室肌组织的分布情况.以Western blot检测心室肌组织Cx43及其磷酸化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心肌梗死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851.7 ±85.9)U/L比(332.3±39.6)U/L,P <0.01]和肌酸激酶[(1 192.7±105.3)U/L比(462.3 ±65.6)U/L,P<0.01]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2)心肌梗死组的心室颤动阈值低于假手术组[(470.0 ±91.0)次/min比(683.3±60.9)次/min,P<0.05];早期干预组[(633.3 ±43.2)次/min]和常规干预组[(645.0±30.8)次/min]的心室颤动阈值均高于心肌梗死组(P均<0.05).(3)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假手术组、早期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的Cx43主要位于闰盘内,与细胞长轴垂直,呈线状排列,侧向分布的Cx43较少;心肌梗死组则相反.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p-Cx43表达较少;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早期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p-Cx43表达较多;早期干预组p-Cx43的表达多于常规干预组.(4)心肌梗死组的p-Cx43蛋白/Cx43蛋白低于假手术组(0.165 ±0.011比0.363±0.046,P<0.05);早期干预组(0.720±0.063)和常规干预组(0.364±0.030)的p-Cx43蛋白/Cx43蛋白均高于心肌梗死组(P均<0.05);早期干预组的p-Cx43蛋白/Cx43蛋白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 琥珀酸美托洛尔通过改善陈旧性心肌梗死兔心脏组织Cx43的空间分布和磷酸化水平,提高心室颤动阈值,而且心肌梗死后早期(24h内)给药效果更明显.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连接蛋白40和连接蛋白43基因转录表达的研究

    作者:伍伟锋;黄从新;刘唐威;李庚山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连接蛋白40(connexin 40,Cx40)和连接蛋白43(Cx43)基因转录的变化.方法 39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GAPDH为内参照,测量Cx40和Cx43的mRNA表达量.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心房组织Cx40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分别为P<0.05、 P<0.01),而慢性房颤组心房组织Cx40的mRNA水平又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窦性心律组、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之间心房组织Cx43的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结论心房Cx40基因转录上调是促进房颤发生和持续的重要因素.

  • 抗心律失常肽与溶血磷脂酸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

    作者:周青;王天杰;张存泰;阮磊;李连东;徐仁德;全小庆;倪明科

    目的 探讨抗心律失常肽(antiarrhythmic petide 10,AAP10)和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兔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A组和AAP10干预组,建立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模型,同步记录楔形心肌块内、外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跨室壁心电图,程序电刺激起搏,记录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通过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三组心肌去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43(non-phosphorylated connexin 43,NPCx43)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P-Cx43的分布.结果 LPA组QT间期、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90%of dur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APD90)、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repolarization dispersion,TDR)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同时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率也明显增加(62.5%比0,P<0.01),并伴随NP-Cx43含量明显增加(P<0.01);AAP10干预组与LPA组相比,QT间期、内膜APD90、TDR均明显缩小(P<0.01),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率也明显降低(P<0.05),NP-Cx43含量也明显下降(P<0.01).三组之间总Cx4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A有明显致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引起NP-Gx43含量增加、抑制缝隙连接通道功能有关,而AAP10可以拮抗LPA引起的NP-Cx43含量增加,同时降低LPA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 Claudin-5和claudin-1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裴海平;蒋锐;葛华;曹慧

    目的 研究claudin-5和claudin-1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streptavidin perdcidase)检测经病理证实的5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正常组),25例结直肠腺瘤(腺瘤组),25例无淋巴结转移及25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癌组)中claudin-5和claudin-10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 claudin-5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腺瘤组,癌组分别为82%,76%,68%,方差分析提示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38,P>0.05).claudin-5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无关(P>0.05).claudin-10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腺瘤组,癌组分别为54%,56%,72%,方差分析提示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39,P>0.05).clandin-10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claudin-5与claudin-10的表达无相关性(r=0.050,P=0.732).结论 claudin-5和claudin-10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中均有表达,它们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无关.claudin-5和claudin-10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claudin-10还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相关.结直肠癌中claudin-5与claudin-10的表达无明显相关.

  • 增强卡介苗与膀胱壁结合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周俊;丁国庆;陈昭典

    目的为提高卡介苗的抗肿瘤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家兔30只,膀胱内分别行切割伤、电灼伤、冷冻伤后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A组膀胱内单纯灌注磷酸盐缓冲液;B组膀胱内灌注磷酸盐缓冲液+同位素标记后的卡介苗(3H-卡介苗);C组灌注氨基已酸+3H-卡介苗;D组灌注氨甲苯酸+ 3H-卡介苗;E组灌注肝素+3H-卡介苗.随后切取各损伤处及未损伤处膀胱壁,消化后以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3H-卡介苗的结合量 (单位:次/min). 结果卡介苗在膀胱壁损伤处的结合量远高于未损伤处; C组、D组卡介苗的结合量(27809±6580、 28772±6058)明显高于B组 (12462±2412); 与B组比较(χ2分别为5.12、5.09,均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而E组卡介苗结合量则明显低于B组,也远低于C组与D组,统计学检验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 结论对家兔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可增强卡介苗与其膀胱壁的结合力,而纤溶促进剂肝素则作用相反,提示前者可提高卡介苗的抗肿瘤作用.

  •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JP-2基因的表达

    作者:张海波;孟旭;韩杰;王世强;徐明;李岩;贾一新

    目的 探讨临床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中连接蛋白(JP)-2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 研究分为心力衰竭组:临床确诊扩张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例,心脏移植手术中取病变心脏左心室心肌标本;对照组:由于受体原因不能按计划进行心脏移植的供体左心室标本.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心力衰竭细胞肌质网与细胞膜耦联距离,用蛋白质免疫印记Westernblot技术分析JP-2基因的蛋白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JP-2基因表达的变化.统计结果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P< 0.05为有显著差异.结果 14例重度心力衰竭病例入选心力衰竭组,空白对照组6例.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平均100 μm2区域心肌细胞耦联子的数量,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分别为60和112个(P<0.001).利用IDL统计方法,耦联子中基质网和细胞膜横小管的间距比较,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分别为(16.2±3.2)nm和(19.3 ±4.3) nm(P <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连接蛋白-2在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的相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表达量分别为15.3%和7.2%(P<0.05).RT-PCR的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的JP-2基因相对GAPDH的表达分别98.8%和37.5% (P <0.01).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肌细胞中JP-2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都明显减少,同时兴奋收缩耦联基质网和细胞膜横小管的间距明显增加.JP-2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是心力衰竭的早期分子机制之一.

  • 听力损失高危新生儿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效果

    作者:刘颖;杨杰;杨淑梅;伍燕飞;刘畅

    目的:探讨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在听力损失高危新生儿中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按照有无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n=3129)及对照组(n=5106),出院前采用耳声发射及听性脑干反应进行听力筛查,并采用耳聋易感基因芯片检测常见的4个耳聋相关基因(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DNA 12S rRNA)的20个突变位点。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听力筛查通过率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高危组患儿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及2者均未通过率分别为11.92%(373/3129)、10.32%(323/3129)和4.83%(151/312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3%(257/5106)、6.56%(335/5106)和2.02%(103/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0.265、37.354和51.196,P值均为0.000)。高危组患儿整体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率为5.63%(176/3129),其中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04%(95/3129)及2.40%(75/312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15%(161/5106)、2.04%(104/5106)及1.06%(54/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301、8.216和22.517,P值均<0.01)。线粒体DNA 12S rRNA及GJB3基因突变率较低,高危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9%(6/3129)与0.06%(3/5106);0.03%(1/3129)与0.00(0/5106);P值均>0.05]。携带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患儿耳声发射及听性脑干反应未通过率分别为9.50%(32/337)和10.39%(35/337),均高于未携带耳聋易感基因突变者[分别为1.14%(90/7898)和1.29%(102/7898)](χ2值分别为154.621和163.399,P值均为0.000)。结论针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联合筛查效果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胃癌组织中层连接蛋白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宁菊;王燕

    目的:探讨层连接蛋白受体(LN-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4年5月1日~1998年9月30日经病理诊断明确、随访资料完整的65例胃癌组织标本、31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N-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特征、预后间的关系.结果:胃癌中LN R阳性表达率为38.5%(25/65),阳性细胞表达产物主要见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9.7%(3/31),两者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胃癌组织中LN-R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大小、大体形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06、0.008、0.001、0.009及0.001;阳性表达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阴性者,P值分别为0.046及0.0079.结论:1)胃癌组织中存在着LN-R蛋白高表达现象.2)LN-R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肿块越大、浸润深度越深、临床分期越晚,LN-R蛋白表达水平越高;LN-R可作为判断胃癌细胞侵袭转移力的指标,其表达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

  • 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作者:高辉;李庆昌

    目的:总结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与肿瘤的侵袭转移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在肿瘤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及复杂机制.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Ezrin,埃兹蛋白,肿瘤"等为关键词,检索1999-2009年的相关文献,共检到文献486条.纳入标准:1)Ezrin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2)Ezrin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3)Ezrin在不同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与预后.根据纳入标准,精选分析35篇文献.结果:Ezrin可以通过多种复杂的机制,在不同条件下发挥促进或是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但是Ezrin在不同肿瘤中上调或下调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它与其他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因子间的关系及信号转导机制也需进一步完善.结论:虽然Ezrin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但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和作用条件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综合分析.

  • TGF-β1和COLⅢ及FN与放射性纤维化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作者:刘孜;王娟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引入,我们认识到细胞间某些细胞因子的激活及其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放射性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产生细胞,即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是纤维化形成的核心环节.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目前的研究中与ECM积聚关系为密切,是放射性纤维化形成的主要启始因子之一.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和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FN)是ECM的重要成份,在放射性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也起重要的作用.

  •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锐;夏俊

    目的:总结occludin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occludin、信号传导、细胞转移和肿瘤”等为关键词,检索1998-01-2010-07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occludin的一般特性;2) occludin与肿瘤分级、增殖和分化的关系;3)occludin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4)occludin与细胞信号传导;5)occludin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8篇.结果:occludin是新近发现的一类黏附分子,能够介导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中紧密连接的形成.occludin的表达降低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结论:恶性肿瘤通过降低occludin的表达,使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大大加强,促进肿瘤的发展.occludin有可能为人类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但是具体机制和方法尚待进一步研究.

  • 胃癌组织β-catenin及nm23H1 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轶淳;孙明军;傅宝玉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nm23H1 mRNA的表达及两者与胃癌分化程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胃癌及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利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胃癌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β-catenin和nm23H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胃癌组织中24例有β-catenin mRNA表达(阳性率为60.0%),β-catenin mRNA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16例有β-catenin mRNA表达(阳性率为53.3%),胃癌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1 1,P=0.577 0).40例胃癌组织中26例有nm23H1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65.0%),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11例有nm23H1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36.7%),胃癌组织中nm23H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χ2=5.527 8,P=0.018 8),高分化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于低分化组及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nm23H1 mRNA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是胃癌侵袭转移的抑制基因,在胃癌的进展过程中,nm23H1的表达对于Wnt信号通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可能表现在β-catenin蛋白进入细胞核之前或者进入细胞核以后,而不是作用在mRNA上.

  • 四连接素蛋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匡雄辉

    四连接素(TN)被发现与多种恶性肿瘤有关,在部分恶性肿瘤中,血清或血浆TN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TN被认为通过与纤溶酶原结合而发挥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 细胞质内缝隙连接蛋白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功能

    作者:郭云龙

    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在维持组织稳态、调控细胞分化和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抑制肿瘤的发生,在各种肿瘤组织中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水平的下调,或由于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减弱或缺失,或由于缝隙连接蛋白的细胞质内异位表达.长期以来普遍认为细胞质内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只是引起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水平的下降,但是近的一些研究陆续发现,细胞质内缝隙连接蛋白蓄积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发挥着不依赖于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独特生物学功能.

  • 腓骨肌萎缩症CMTX1型的间隙连接蛋白32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笪宇威;贾建平;叶静;杨静芳;温玫;董秀敏

    目的检测无基因重复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间隙连接蛋白32(connexin32,Cx32)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结合混合样品池法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测定对1个临床可疑的X连锁显性遗传的腓骨肌萎缩症CMTX1型家系的先证者和15名家庭成员及60名家系外健康对照者进行Cx32基因外显子2的基因编码区突变检测,分3个片段扩增其基因编码区全长.结果先证者在片段2的DHPLC中发现杂合双峰,经DNA序列测定证实其Cx32外显子2发生Leu89Pro(266T→C)错义突变;家系内其他4例发病者和5名未发病者Cx32外显子2都有与先证者一致的DHPLC杂合双峰.60名健康对照者中未发现上述改变.结论 Leu89Pro是该家系的致病性突变.该突变体的致病机制如何,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 腓骨肌萎缩症伴神经性耳聋一家系临床和分子遗传学分析

    作者:张如旭;唐北沙;资晓宏;罗巍;许波;冯永;胡正茂;龙志高;吴鼎文;贺定华;李小波

    目的探讨一个X连锁腓骨肌萎缩症(CMTX)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性耳聋家系的临床特点并研究其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对9名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先证者进行了神经肌电图、听觉诱发电位和神经活检,3名耳聋患者进行电测听检查.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CR-SSCP)结合直接测序法进行间隙连接蛋白32(connexin32)的突变分析,直接测序法进行间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26)的突变分析.结果家系中3名腓骨肌萎缩症患者为X连锁显性遗传,3名神经性耳聋患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1名患者同时出现腓骨肌萎缩症和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症状.CMTX由connexin32错义突变C223T(Arg75Trp)引起.耳聋症状与connexin32点突变无共分离现象,对connexin26直接测序亦未发现突变,耳聋的致病基因有待进一步探讨.结论该家系腓骨肌萎缩症和耳聋分别由不同基因突变引起,这种在一个家系中同时出现两种不同遗传方式,不同致病基因的遗传病罕有报道.

  • 突变缝隙连接蛋白32在X连锁Charcot-Marie-Tooth病1型患者的外周血管内皮细胞异常表达

    作者:栾兴华;洪道俊;乔晓会;吕鹤;王朝霞;袁云

    目的 观察突变缝隙连接蛋白32( Cx32)在X连锁的Charcot-Marie-Tooth病1型(CMTX1)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规律。方法 对3例经Cx32基因检查证实的CMTX1患者(突变位点分别为c.379A>T、c.533A>G和c.590C>T点突变)进行腓肠神经活体组织检查,同时取非CMTXI患者的神经作为对照。以第Ⅷ因子、缝隙连接蛋白40和Cx32单克隆抗体为一抗,对患者及对照者标本中的神经滋养血管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同时构建携带上述3个点突变的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N1-CX32质粒,转染至HeLa细胞,并进行Cx32和内质网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荧光染色,以观察Cx32蛋白在HeLa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 Cx32蛋白呈一定间隔规律性点状表达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缝隙连接部位,与Cx40蛋白共表达;3例Cx32基因突变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膜的Cx3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细胞转染显示c.379A>T突变的Cx32蛋白主要以团块状蓄积在HeLa细胞的胞质内,c.533A>G突变的Cx32蛋白仅有少量表达于核周,c.590C>T突变的Cx32蛋白在胞膜上和胞质内均有点状分布,较野生型显著减少。3种突变的Cx32蛋白在HeLa细胞内的分布和内质网标记不重叠。结论 不同Cx32基因突变均可导致CMTX1的血管内皮细胞膜Cx32蛋白表达下降,该蛋白主要聚集在细胞的内质网外。

  • 缝隙连接蛋白B1基因I20T新突变导致伴有短暂性脑白质损害的X连锁Charcot-Marie-Tooth病1型

    作者:栾兴华;陈彬;郑日亮;张巍;王朝霞;袁云

    目的 报道1个伴有短暂性脑白质损害的X连锁Charcot-Marie-Tooth病1型(CMT1x)家系的临床、影像学和基因改变特点.方法 先证者为14岁男孩,出现短暂发作性言语不能和轻度肢体麻木无力2年5个月.其母亲存在弓形足.对先证者进行头颅MRI、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体组织检查;对先证者及其父母,50名女性无周围神经病及脑病对照者进行缝隙连接蛋白B1(GJB1)基因检测.结果 先证者周围神经的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显著下降,传导速度轻度减慢.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MRI显示胼胝体和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异常信号,6个月后病变显著减轻.病理检查提示慢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电镜检查还可见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施兰切迹加宽.先证者及其母亲GJB1基因存在I20T突变,其父和50名女性对照者无此突变.结论 伴短暂性脑白质损害的CMT1X可能与GJB1基因I20T新突变有关,其大脑白质的MR1改变具有可逆性.

  • 夏科-马里-图斯病1X型患者59例临床特征与神经电生理的相关性

    作者:李旭宁;李小波;黄顺祥;资晓宏;刘蕾;占雅静;姜明明;郭纪峰;唐北沙;张如旭

    目的 探讨夏科-马里-图斯病1X型(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 1X,CMT1X)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和残疾进展与其神经电生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已明确连接蛋白32(CX32)基因突变的59例CMT1X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功能障碍评分[采用腓骨肌萎缩症神经病变评分(CMTNS)、总体神经功能限制评分(ONLS)和功能残疾评分(FDS)]和周围神经电生理结果分析,采用简单回归分析对发病年龄、病程和残疾进展与神经电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MT1X男性患者临床症状较女性患者重,男性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34.5±6.3)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36.2±5.5) m/s]和复合肌肉运动电位(CMAP)波幅[(2.7±1.9) mV]明显低于女性患者[(43.5±7.2)、(44.3±7.4) m/s,t=-5.002、-4.022,均P<0.01;(4.2±2.9) mV,t=-2.177,P<0.05],而感觉神经运动电位(SNAP)波幅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r=-0.451,P<0.01)和女性(r=-0.427,P<0.05)患者年龄与其正中神经CMAP波幅明显相关,而与男性和女性MNCV无关.男性患者的临床残疾进展与年龄、病程和CMAP波幅明显相关,与MNCV、SNCV、SNAP及发病年龄无相关性.男性和女性患者CMTNS评分分别以约0.29分/年(r=0.600,小P<0.01)和0.18分/年(r=0.420,P<0.05)的速度增长,并与FDS(r=0.901,P<0.01)、ONLS(r=0.904,P<0.01)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CMT1X患者临床残疾进展与年龄、病程和CMAP波幅明显相关.CMTNS适用于中国CMT1X患者临床残疾的长程动态评估与预测,并与FDS、ONLS有很好的相关性.

178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