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报道

    作者:胡晓华;姜斌;王美玲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WHO新淋巴瘤分类中一个较少的类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4月收治1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 CD30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孙启全;王金泉

    CD30早发现于何杰金淋巴瘤的何杰金细胞和Reed-sternberg(RS)细胞[1],CD30+细胞数量及其活化后释放的sCD30与Th2介导疾病的病情及预后有关.近年研究显示术前外周血sCD30水平与移植肾预后密切相关,术后对sCD30的检测也有助于预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本文就CD30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富含中性粒细胞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二例

    作者:陈浩;曾学思;薛燕宁;徐秀莲;姜袆群;孙建方

    富含中性粒细胞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是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的一种组织学亚型,具有较为独特和复杂的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容易误诊.我们报道2例富含中性粒细胞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患者均表现为具有脓性分泌物的红斑、结节,组织学除了大量表达CD30的多形性细胞外,尚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

  •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作者:高英;郭在培;陈涛;王琳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80岁.因右小腿丘疹、结节伴瘙痒2个月就诊.体格检查发现右小腿胫前数十个孤立的丘疹、结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全层大细胞弥漫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染色示CD3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1)(-).结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 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

    作者:黎静宜;李薇;谢英;汪盛;郭在培

    患者女,39岁.因反复左上臂内侧红斑、丘疹20年,加重6年,于2002年9月24日就诊于我院.20年前患者无诱因左上臂内侧出现一约4 cm×4 cm大红斑,上有多个米粒至豌豆大圆形红色丘疹,表面光滑,无鳞屑、渗出及压痛,有轻微瘙痒.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给予外用药物(不详)治疗后皮损消退.此后于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类似皮损,夏季加重,冬季减轻.

  • ALK蛋白阴性的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作者:黄长松;张婧;程波;纪超

    患者男,23岁.左腰背部单发肿物伴轻度疼痛6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片大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问变性;免疫病理:CD30 85%强阳性;细胞增殖指数(Ki-67)85%阳性;CD30阳性;CD56阳性、干扰素调节因子4(MUM)-1阳性、上皮膜抗原(EMA)阳性、穿孔素(perforin)阳性、抗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单克隆抗体(ALK)阴性.诊断:ALK蛋白阴性的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作者:唐元艳;陈燕

    介绍诊治的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 CCR5和CD30在Graves病患者T淋巴细胞膜上的表达

    作者:斯徐伟;周国忠;朱麒钱;官莉莉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Graves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异常是一个主要原因.T细胞具有两个主要亚群,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Th细胞根据其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功能不同的亚群,即Th1细胞和Th2细胞,有关Th1/Th2在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中的平衡偏移问题尚存在分歧[1].CCR5是表达在活化Th1细胞的主要抗原,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TNF/NGF)的成员,在Th2细胞表达,它们分别被认为是Th1和Th2细胞的表面特异标志[2-3].本研究通过检测CCR5和CD30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研究Th1/Th2细胞的失衡,现报道如下.

  • CD30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侯宁;张彤;莫伏根

    目的探讨CD30阳性的弥漫性LBCL的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参照WHO 2001年恶性淋巴瘤分类,对8例同时表达B细胞抗原及CD30抗原的弥漫性LB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临床随访.结果 8例弥漫性LBCL免疫组化CD30阳性,阳性反应定位于胞膜,其中2例伴有核旁高尔基区点状阳性,1例合并ALK呈粗大颗粒状胞质阳性,全部表达B系列抗原CD20、CD79α及CD138,2例EBV阴性,2例TIA-1阴性.组织学特征:3例呈窦性生长,2例呈明显的T/nul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核型改变,3例以普通的中心母细胞性为主.临床以老年患者多见,4例随访4~28个月,1例仍在化疗,3例情况良好,4例失访.结论 CD30阳性的弥漫性LBCL具有嗜窦性,间变性或为普通性非间变性的组织细胞形态特征,可合并ALK阳性.

  • 结肠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郭以宝;吴波;孟奎;石群立

    目的探讨结肠原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例发生在结肠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其形态学表现为多样性,免疫组化显示CD30+,另外CD45、CD45RO、CD3和EMA也可+.结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生在结肠非常罕见,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表型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预后良好,有必要与其它类型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性黑色素瘤、低分化腺癌等进行鉴别.

  • C D30阳性的窦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张晓娟;石劲松;王林娜;孙晓玲

    患者男性,48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颈部左侧有多个肿物,局部无红肿、疼痛,患者无发热,无声音嘶哑,无呼吸困难,未经任何治疗,肿物逐渐增大,为求明确诊治入院。查体:颈部对称,气管居中,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颈部左侧皮肤隆起,可触及多个圆形肿物,大者4 cm ×3 cm大小,无红肿,肿物无触痛,质硬,活动度差,未闻及血管杂音。 B超示:左侧颈部及颌下可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大者3.1 cm ×2.1 cm大小,边界清,外形尚规则,呈类圆形,内可见较多动静脉血流信号。 CT示:左侧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炎并右下肺炎性改变,两侧胸腔少许积液。全麻下经左颈部斜形切口行颈部淋巴结切除术,术中于胸锁乳突肌两侧可见数个肿大的淋巴结,大者4 cm ×3 cm大小,表面呈灰褐色,边界欠清,常规切除颈部部分淋巴结,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 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

    作者:平金良;章步文

    例1,患者男性,78岁.右下腹壁肿块6个月,渐增大,近1个月皮肤破溃不愈.

  • 布妥昔单抗治疗CD30阳性霍奇金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马涛;袁凯锋;邢宏运;李晓明;吴鹏强;陈燕;李攀

    目的 加强对布妥昔单抗(BV)治疗霍奇金淋巴瘤(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15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例使用BV治疗初诊HL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及疾病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资料复习.结果 患者20岁,女性,因发现右颈部包块5d入院,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Ⅳ期B组,予以BV+ GABVD方案化疗4个疗程,复查PET-CT提示CR,再予以G-ABVD化疗4个疗程.目前处于临床观察随访阶段.结论 BV是一种靶向CD30蛋白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用于霍奇金淋巴瘤及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周围神经病变、乏力、恶心呕吐等.布妥昔单抗可显著改善CD30阳性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但需注意对不良反应的预防.

  • LIN28、CD30和PLAP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吴宏清;杨秀华

    目的 探讨LIN28、CD30和PLAP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OG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LIN28、CD30和PLAP在45例OGCTs中的表达,包括11例无性细胞瘤、16例卵黄囊瘤、4例胚胎性癌和14例未成熟性畸胎瘤.另选取10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LIN28在无性细胞瘤(8/11)、卵黄囊瘤(16/16)、胚胎性癌(3/4)和未成熟性畸胎瘤(10/14)中呈弥漫型阳性.CD30在胚胎性癌(3/4)中阳性,在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和未成熟性畸胎瘤中均为阴性.PLAP在无性细胞瘤(10/11)、卵黄囊瘤(9/16)和胚胎性癌(6/6)中阳性表达,在未成熟性畸胎瘤为阴性.结论 LIN28是诊断OGCTs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免疫标志物.

  • 胃癌患者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的研究

    作者:孙彩萍;周国忠;王建芳;陈遐林

    目的 通过测定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膜表面的CD3、CD4、CD8、CD195、CD30含量,探讨Th1、Th2、Tc1、Tc2在胃癌化疗前后的变化.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技术,通过CD3+ CD4+或CD3+ CD8+设门,检测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膜表面CD30,CD195获得T细胞的百分率,结合血常规获得淋巴细胞绝对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胃癌患者化疗前后CD3,CD8 T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化疗前组与化疗后组TH1,TCI,TC2,TH1/TH2,TC1/TC2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组的TH1,TH2,TC1,TC2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化疗药物对胃癌患者的TH1/TH2,TC1/TC2平衡机制影响较大.结i论 探讨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Th1、Th2、Tc1、Tc2浓度变化,为胃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试验依据.

    关键词: 胃癌 Th/Tc CD195 CD30
  • 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对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效果的探讨

    作者:周国忠;胡海燕;孙彩萍

    目的:通过测定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膜表面的CD3、CD4、CD8、CD195、CD30表达,探讨Th1、Th2、Tel、Te2在胃癌化疗前后的变化.方法:运用流式细胞(FCM)技术,通过CD3+CD4+或CD3+CD8+设门,检测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膜表面CD30,CD195获得T细胞的百分率.结合血常规获得淋巴细胞绝对浓度(单位:109/L).结果:胃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CD3、CD8,Th1、Tc1、Tc2、Th1/Th2、TC1/TC2(P<0.05);化疗后的Th1、Th2、Tc1、Tc2(P<0.05).结论:探讨胃癌患者Th1、Th2、Tc1、Tc2浓度变化,合理使用生物制剂,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为胃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胃癌 Th/Tc CD195 CD30
  •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两种治疗方式前后TC细胞膜表面CD30和CCR5的表达

    作者:周国忠;斯徐伟;倪铁均

    目的:探讨Graves病人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c细胞的变化,尤其是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在淋巴细胞亚群中的异质性,探讨其对Graves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年龄段35例对照组和58例Graves病患者的外周血中Tc细胞水平,检测对照组与Graves病患者的外周血中FT3、FT4、T3、T4、TSH、TGA、TPO的含量.结果:Graves病患者治疗前Tc1、Tc2、FT3、FT4、,T3、T4、TSH、TGA、TRAB、TPO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经甲巯咪唑治疗后患者的Te2、Te1/Tc2、FT3、TSH、TGA、TPO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经碘治疗后患者的Tc2、Tc1/Tc2、FT3、TSH、TGA、TRAB、TPO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c1、Tc2、c1/Tc2、FT3、FT4、T3、T4、TSH、TGA、TPO是研究与认识Graves病的发病机理的重要线索,在对Graves病患者的观察疗效、指导治疗以及预防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探讨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C细胞膜表面CD30和CD195的表达

    作者:周国忠;斯徐伟;倪铁均;朱麒钱

    目的:通过测定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膜表面的CD195、CD30含量变化,探讨Tc1、Tc2在Graves病治疗进程中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对照组和59例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c膜表面CD195、CD30含量变化,并用ADVIA Centaur仪器对35例对照组和59例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中F73、FT4、33、T4、TSH、TGA、TPO-Ab含量进行检测,用ELESIA法检测TRAb.结果:Graves病患者治疗前Tc2、Tc1/Tc2、FY3、FT4、T3、T4、TSH、TGA、TRAb、TPO-Ab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经碘治疗后的患者,他们的Tc2、Tc1/Tc2、TSH、TGA、TRAb、TPO-Ab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碘治疗组的Tc1/Tc2、FT3、FT4、T3、T4、TSH、TPO-Ab与治疗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深入探讨与Graves病发病有着重要联系的Tc膜表面CD195、CD30浓度变化,在131I治疗Graves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Graves病 131I TC CD195 CD30
  • CD30/CD153在急性肾移植排斥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王峰;汪丽;孙琦;王爱珍;徐炜烽;裘晓惠

    目的:探讨CD30/CD153在肾移植急性排斥中的检测意义,为临床监测移植排斥反应提供依据.方法:ELISA法测定移植前后血清IL-6、IL-10和IFN-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D30、CD153和CD4/CD8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肾移植排斥组与其它两组相比,仅CD30和CD153表达较高,而术后各指标均增高;术后移植排斥组与稳定组比较各指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检测CD30/CD153对预测移植排斥反应有指导意义,术后监测CD30/CD153、CD4/CD8、IL-6、IL-10和IFN-γ可以帮助判断排斥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哮喘发作患儿CD30分子表达及与Th2源细胞因子和血浆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晓萍;杨锡强;符州;俞海国;廉国利;李欣

    目的探讨CD30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患儿16例,对照组19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CD4+细胞表达CD30百分率,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4、IL-13及血浆IgE水平.结果 1.哮喘患儿PBMC中CD4+细胞表达CD30百分率较对照组和上感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2.哮喘患儿PBMC培养上清IL-4、IL-13和血浆总IgE水平均较对照组和上感组增高,上感组血浆IgE水平亦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3.哮喘组CD4+细胞表达CD30百分率与培养上清IL-4、IL-13和血浆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分泌IL-4和IL-13的Th2类细胞活化、增殖的克隆可能主要是由CD30阳性细胞克隆组成,Th2细胞表面CD30与CD30L结合后导致Th2细胞分化成熟及释放Th2源细胞因子,IL-4和IL-13增加可诱导B细胞分泌较多的IgE.说明CD30信号传导在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91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