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球旁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探讨

    作者:游燕;梁智勇;朱翀;师晓华;罗玉凤;曹金伶

    目的 分析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比研究2例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2例肾球旁细胞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6岁和9岁,有高血压症状;均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6个月,无复发或转移.肿瘤位于肾皮质,直径2 cm,界清.例1具有典型的良性肾球旁细胞瘤特征,即瘤组织实性、片状分布,细胞呈圆形,大小较一致,胞质淡染或弱嗜酸性,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细腻,缺乏核分裂;间质毛细血管和血窦丰富,透明变性的厚壁血管呈簇状分布.例2则由椭圆形、多角形、梭形及带状细胞构成,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8 ~10个/10HPF,可见病理性核分裂;部分区域呈席纹状或旋涡状生长.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和CD34弥漫强(+),SMA不同程度(+);例1和例2的Ki-67指数分别为<1%和20%.结论 肾球旁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少部分病例为恶性潜能未定.提示恶性潜能的临床病理指标包括血管或包膜浸润、肿瘤体积大、高核分裂象及年长或年幼患者.明显核异型对预后的影响尚不确定.

  • 抑制肝癌细胞β-catenin表达能降低缺氧诱导的侵袭转移潜能

    作者:刘亮;虞先濬;武春涛;龙江;刘辰;徐近;倪泉兴;汤钊猷

    目的 研究β-catenin表达对缺氧环境中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100 μmol/L氯化钴处理高转移性MHCC97肝癌细胞模拟体外缺氧;将红色荧光标记的上述细胞(MHCC97-R)行肝脏原位种植并肝动脉结扎,构建体内缺氧模型.在此基础上,以RNAi技术敲除上述细胞内β-catenin基因,观察其对缺氧环境中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缺氧抑制MHCC97肝癌细胞增殖及MHCC97-R移植瘤生长,但增加其体外侵袭及体内转移.敲除β-catenin不能进一步加强缺氧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但可明显减少由缺氧诱导的侵袭、转移.结论 缺氧环境中,肝癌细胞增强的侵袭转移潜能与β-catenin功能相关.

  • 4例肾球旁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郝金燕;刘莉萍;王晨;王晓宇;潘慧;周慧颖;李杰

    目的:分析肾球旁细胞瘤(juxtaglomerular cell tumor,J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诊断要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2012-2014年4例经组织学诊断为肾球旁细胞瘤的病例,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分析其免疫表型,结合相关文献,总结J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4例中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分别为44岁、27岁、30岁和70岁;4例均有高血压等症状,血清学检查肾素和醛固酮均增多;2例有低钾血症;2例行肾根治性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病理巨检见4例肿瘤均位于肾实质内,肿瘤直径2~5 cm,均有纤维性包膜。镜检见肿瘤细胞呈巢、片状分布,瘤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细胞质呈嗜酸性颗粒状,部分区域见腺样或乳头状结构,间质内常见肥大细胞和透明变性的厚壁血管。1例部分区域见菊形团样结构,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侵犯肾盂及肾周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Vimentin和Syn均呈弥漫强阳性,3例CD34阳性,2例CK(管状上皮)和Actin阳性,2例S-100少许细胞阳性, Ki67阳性指数为1%~10%,SMA和CgA均阴性。4例患者术后随访1~24个月,血压和血钾均在正常范围,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肾球旁细胞瘤为罕见、具有特殊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大部分病例表现为良性生物学行为,个别病例可呈浸润性生长。

  • 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潜能评估

    作者:马忠良;包丽薇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恶性潜能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GIST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胃间质瘤22例,小肠间质瘤9例,结直肠间质瘤6例,胃肠外间质瘤2例.以Fletcher标准将病人分为极低风险组7例,低风险组10例,中风险组9例,高风险组13例.37例初治、2例复治病人均完整切除肿瘤.发生转移和复发14例,其中中、高风险组复发转移12例,复发转移率85.7%,与极低、低风险组复发转移率(14.3%)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小间质瘤和胃肠外间质瘤比胃间质瘤的复发转移率高.一般情况下,临床晚期、肿瘤体积大、核分裂像数目高和风险评估级别高与无复发生存有关.结论:Fletcher标准能够反映GIST的生物学行为,小肠间质瘤,胃肠外间质瘤复发转移率高,预后不良.

  • 不同危险度分层后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恶性潜能及预后分析

    作者:沈珊珊;钱雪恬;柳兴慧;石梦月;余媛媛;聂双;彭春艳;孔波;王雷;邹晓平;吕瑛

    目的 分析本中心根据福冈指南进行不同危险度分层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患者的恶性潜能、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至2016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断为IPMN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根据危险度分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94例IPMN,高危组46例,中危组30例,低危组18例.外科手术组中,高危和中危组分别有19.2%(5/26)和12.5%(2/16)患者术后病理为恶性(P=0.690),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和77.0%(P=0.830).未行外科手术组中,高、中和低危组5年内分别有33.3%(6/18)、16.7%(2/12)和0.0%(0/18)进展为胰腺癌(P<0.05),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9.5%、85.7%和100.0%(P=0.025).黄疸与预后显著相关(P<0.01),风险比为8.883(95%CI:2.953~26.721).结论 黄疸是影响IPMN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关于IPMN的治疗,高危组推荐外科手术治疗,低危组可随访,而对于中危组,应结合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多项危险因素,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 硬化性肺细胞瘤36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仕波

    目的 探讨硬化性肺细胞瘤(PSP)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36例PSP的相关资料,结合文献探讨该病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36例患者中男5例,女31例;两肺多发结节1例,肺腺癌并存2例,纵膈型1例,其余表现边界清楚的孤立结节,平均大径2.8 cm.25例术中行冰冻病理学检查,其中不能判断为良性2例.除合并腺癌的2例外,另外有9例术中行纵膈肺门淋巴结清扫,8例为反应性增生,1例存在肺门淋巴结转移.结论 PSP少部分可表现纵膈型、肺内多灶型,与第二原发肿瘤并存,该病可有淋巴结转移;但一般很少复发.对外科医生而言,需要加强术中冰冻病理送检意识,对病理医生而言,鉴别困难时延迟诊断是需要的.

  • 颈动脉鞘区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许进;杜洪;李雯;刘国荣

    目的:探讨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 papillary intralymphatic angioendothelioma, PIL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64岁女性颈动脉鞘区的PILA行HE及免疫组化SP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呈网状、海绵或迷路样结构,管腔内壁衬覆小的鞋钉样圆形细胞,局灶管壁上可见外衬鞋钉样肿瘤细胞的乳头样结构突向腔内,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CD34、CD31、FⅧRag均呈强阳性,D2-40呈阴性。结论 PILA是罕见中间型脉管肿瘤,其形态学结构较复杂多变,根据其特征性组织学表现结合免疫表型可与其它血管源性肿瘤鉴别。该瘤有局部侵袭性且有复发等恶性潜能,建议采取扩大切除,并长期随访。

  • CT对胃间质瘤恶性潜能高低判断的价值

    作者:何仁政;谢宝君

    目的 分析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CT表现,探讨其对GST恶性潜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8例GST患者的CT表现,并将其与术后病理学恶性潜能对照分析.结果 病理学结果显示低度恶性潜能17例,高度恶性潜能21例.CT结果显示低度恶性潜能GST通常直径≤5 cm,肿块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高度恶性潜能GST多为直径>5 cm、肿瘤密度不均匀,伴有坏死或液化,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出现转移的2例均为高度恶性潜能.结论 CT显示肿瘤大小、密度、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是否转移等对于判断GST恶性潜能具有鉴别意义.

  • CD133对前列腺癌恶性潜能的影响

    作者:王阳;岑松;康新立;陈湘

    目的 探讨CD133表达对人类前列腺细胞癌恶性潜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有CD133表达的前列腺细胞的癌变特性.结果 在5例前列腺织癌组织中,有CD133表达的细胞很少.该研究通过下面两种方法衍生出两个不同的前列腺细胞系:①在PC3细胞中转入CD133的siRNA(CD 133si-PC3);②磁珠法筛选出含有CD133和不合有CD133的细胞株.在敲除了CD133的PC3细胞中,MMP-2和ADAM9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出明显下降.之后,该组检测出现MMP-2和ADAM9下降的前列腺细胞的癌变特性.在CD133si-PC3细胞和CD133-阴性BPH1(CD133缺失)细胞中,肿瘤侵袭力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都被抑制,这些与MMP-2的活性相关,而这种现象在有CD133表达的前列腺细胞中不存在.结论 CD133表达加强了前列腺癌细胞的恶性潜能,促使前列腺癌存活.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特点及诊疗分析

    作者:朱时雨;许新才;程坤;苏力担卡扎·仇曼;陈启龙;林海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9例胰腺SP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39例患者中良性SPN 27例,恶性SPN 12例,良、恶性SPN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和临床表现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0).良性和恶性SPN患者的肿瘤部位分布(P=0.063)及形态学特点(P=0.9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在合并钙化、囊内出血及胰管扩张发生比例方面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0).良性和恶性SPN患者的肿瘤大直径、包膜是否完整以及肿瘤囊实性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即良性SPN患者的肿瘤大直径≤5 cm者居多、包膜完整、偏实性.27例良性SPN患者中,行肿瘤剜除术6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2例,行标准胰体尾切除术5例,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7例.12例恶性SPN患者中8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标准胰体尾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好转出院,均未发生腹腔感染,4例患者术后出现胰瘘,经积极而充分的引流后好转.随访截止时间至2017年8月31日,平均24.5个月,无肿瘤转移或复发患者,无死亡患者.结论 胰腺SPN若出现包膜不完整、肿瘤大直径>5 cm提示肿瘤可能为恶性;肿瘤成分偏实性可能提示为良性;手术是治疗胰腺SPN首要有效的方法,恶性SPN建议常规行根治术.

  • 肾球旁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有;巩丽;王姝妹;牟晓荣;张伟

    目的:分析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因素.方法:报道1例肾球旁细胞瘤,通过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学表型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肾球旁细胞瘤患者为女性,55岁,临床无高血压病史,无血钾降低.经肾肿瘤根治术,肉眼检查见肿瘤位于肾上极,大小3.8cm×3.7cm×3.5cm,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光镜下肿瘤组织呈弥漫性排列,部分区域呈不规则小梁状结构,似血管球瘤样,部分区域似血管外皮瘤样结构,间质内富含薄壁小血管,可见小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并呈簇状分布,另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CD34.结论:肾球旁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该肿瘤少部分病例为恶性潜能未定,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与愈后关系尚不完全确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