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曦;张先兵;李勋;徐建

    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供体受限,肝细胞移植是有可能替代肝移植的有效方法.为改善该技术的治疗效果,提升肝细胞的移植存活率,对免疫排斥反应机制进行研究.肝细胞移植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都参与了移植细胞的破坏.故就肝细胞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生物钟与炎症性肠病

    作者:谢成;晏维;付妤

    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作为一种基本的生命现象,其通过分子水平反馈环路和信号放大机制使机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活动发生周期振荡性变化,与外界环境保持同步.机体内从基因到组织器官乃至系统的功能都与生物钟紧密联系,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免疫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肠黏膜局部免疫功能紊乱的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钟存在于其发病机制的多个环节中.本文将探讨生物钟在IBD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便于今后为IBD的治疗寻找新靶点.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扁平苔藓的关系

    作者:周可聪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除了肝脏损伤外,还有不同的肝外表现,其中扁平苔藓是重要的表现之一.免疫机制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和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两者之间可能主要是通过免疫因素联系起来,包括T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相关因素以及抗病毒免疫相关分子如模式识别受体、干扰素-α等,抗病毒/核酸免疫应答机制可能是联系两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本文将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扁平苔藓的关系作一综述.

  • 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

    作者:牛永胜;范慧敏;刘中民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 BOS)是影响肺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主要并发症,且加强免疫抑制和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肺移植后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机制涉及免疫和非免疫因素启动气道上皮、细胞外基质、新生血管及淋巴管系统的进行性损伤与异常增生重塑,形成恶性循环.其中内源性免疫是导致细支气管闭塞和发展为BOS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各种感染或化学损伤可能导致激活树突状细胞的危险信号释放,从而激发排斥反应.因此,降低非依赖同种异体免疫因素的风险与治疗免疫排斥同样重要.

  • 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免疫调节

    作者:刘俊

    目前已经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由各种免疫细胞启动的炎症反应过程.参与其中的有固有免疫中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也有适应性免疫中的T细胞和B细胞,还包括其中的细胞因子.各种免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会促进病变的发展,有的会抑制病变的发展.人类单核细胞中的CD14+CD16+细胞具有促炎作用,而有的CD14+ CD16-细胞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T细胞中的Th1和Th17细胞促进病变的发展,而Th2,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则作用相反.近年研究还发现,针对ox-LDL的抗体,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也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免疫机制会对有效地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指导作用.

  • Ⅱ~Ⅳ期乳腺癌患者中Panagen激活继发性免疫反应和白细胞活性的Ⅱ期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欧阳取长;胡哲煜;朱文珍

    1 文献来源Proskurina AS,Gvozdeva TS,Alyamkina EA, et al. Results of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Ⅱ clinical trial of Panagen preparation to evaluate its leukostimulatory activity and formation of the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Ⅱ-Ⅳ breast cancer[J]. BMC Cancer,2015,15(1):122.2 证据水平1b.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感染与机体免疫的关系

    作者:陈谨;王浩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反复的急性发作将加速肺功能的恶化,而急性期发作有半数以上是由细菌或是病毒感染所致.在此期间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其中包括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等部份.本文对COPD急性感染与机体免疫的关系进行综述.

  • 长链非编码RNA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佩军;李霄;窦科峰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它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谱.研究发现,lncRNA在许多生物学活动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异常表达与个体发育和疾病之间存在联系.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是目前移植工作中困扰研究者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lncRNA与免疫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关性逐渐有文献报道,但目前对移植免疫与lncRNA之间的关系研究甚少.本文就近年来lncRNA在免疫系统,特别是移植免疫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为移植免疫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抗真菌免疫研究进展

    作者:李运千;马韵;任双喜

    近年来由于系统性真菌病患者的增多,使人们对真菌病和抗真菌免疫日益关注.现从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以及抗真菌的免疫学治疗3方面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 机体免疫功能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首江;邢柏

    脓毒症是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脓毒症时发生免疫状态紊乱,天然免疫组分损害自身细胞组织,密切影响着脓毒症的转归.近年来有关脓毒症免疫状态紊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机制的各个环节.本文就目前机体免疫功能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与宿主免疫

    作者:商小波;赵倩;赵彩彦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终转归由宿主固有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及诸多的调节因素共同决定.固有免疫系统在HBV感染发展中所占地位仍有争议.适应性免疫系统,尤其是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清除HBV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慢性感染者体内该类T淋巴细胞常常存在功能耗竭现象,并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等众多调节因子相关.现综述HBV感染慢性化过程与宿主免疫系统及多种调节因子间的关系.

  • 玉屏风散口服液和复芪止汗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影响

    作者:李雪嫣;张李峰;程卫东;桂曼曼;鲍英存

    目的:比较研究复芪止汗颗粒和玉屏风散口服液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分别以生理盐水、玉屏风散口服液高(12g/kg)、中(6g/kg)、低(3g/kg)剂量和复芪止汗颗粒高(54g/kg)、中(27gkg)、低(13.5g/kg)剂量灌胃,测定其器官指数、IL-1β、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自然细胞杀伤活性、血清溶血素水平、IL4、CD19+、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γ水平.结果: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拮抗环磷酰胺所致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作用基本相似,且在恢复脾脏指数、血清IFN-γ水平和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方面,玉屏风散各剂量组明显优于复芪止汗各剂量组(P<0.05).结论:复芪止汗颗粒在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与玉屏风散口服液相似,但玉屏风散口服液在提高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方面效果优于复芪止汗颗粒.

  • 新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可变淋巴受体研究进展

    作者:李默;吴芬芳;刘欣;李庆伟

    七鳃鳗是一种古老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进化的祖先.近年来,在其体内发现了一种新的适应性免疫形式受体——可变淋巴受体(Variable lymphocyte receptor,VLR).它类似于有颌类脊椎动物中的免疫球蛋白型抗原受体,是无颌类脊椎动物中重要的免疫受体分子.与免疫球蛋白型抗原受体相似,它不仅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VLR来识别大量抗原,还具有与T/B淋巴细胞受体相似的功能.这种特殊受体的发现,对揭示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的可变淋巴受体具有其特殊的形成机制、结构和功能特性,现阶段通过大量的研究已经对其形成机制、结构和功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证明了VLR与T/B淋巴细胞受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就近年来对可变淋巴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提供相关资料.

  • 机体对HPV L1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芳;肖长义

    HPV L1相关的免疫应答是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协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相关的研究已经渗入了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天然免疫参与HPV L1诱导的免疫应答,但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很有限.适应性免疫研究的进展主要体现在3方面:①识别阶段.HPV的相关抗原主要由DC和LC摄取、加工、处理,经胞质溶胶、交叉提呈两种提呈途径提呈给CD8+细胞并使其致敏.②增殖分化阶段.Th1和Th2细胞都有出现,表明HPV L1不仅介导体液免疫,也介导细胞免疫.③效应阶段.L1介导产生的IgG、IgA、IgM类抗体都有其特殊性.

  • γ型干扰素、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病

    作者:马海霞;刘光伟;赵勇

    γ型干扰素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在MHC-Ⅱ类分子限制性自身免疫病中,T细胞反应主要以1型辅助性T细胞(Th1)为主,并伴有IFN-γ水平增高,而剔除小鼠胸腺来源的CD4+CD25+ 调节性T细胞则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研究认为调节性T细胞在诱导免疫耐受产生的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IFN-γ及其受体缺陷小鼠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能力明显受损,这表明IFN-γ及其受体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中以及在自身免疫病发生中可能发挥重要而复杂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仅就IFN-γ与调节性T细胞及自身免疫病发病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人类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杭谕;崔凡;林昭春

    白念珠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在酵母相通常不引起临床症状。当其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时,会引发临床上各种感染症状。宿主的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能够帮助机体抵抗白念珠菌感染。近年来,有关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包括Toll样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样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 NLRs受体)、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受体( MDA5受体)、Th17细胞和IL-17等。本文着重介绍几种模式识别受体以及Th17/IL-17、Treg介导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宿主抗念珠菌感染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 天然多糖在免疫调节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明明;刘奇

    天然多糖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细胞膜或细胞壁中,是重要的信息分子.其免疫调节作用是其重要的生物活性之一.笔者基于近10年以来各领域学者对天然多糖的新研究状况,从免疫活性的不同角度,对植物多糖的研究加以综述,进而为植物多糖的在免疫调节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与方向.

  • 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BMC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谱

    作者:何英利;赵英仁;张树林;杨瑗;刘敏;金燕;刘锦锋

    目的:应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家族聚集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谱.方法:在一聚集性HBV感染家族中,选取患者5例和患者的正常配偶4例,提取PBMC中的 RNA,与涵盖2.2万个EST的寡核苷酸表达谱基因芯片U133A 2.0杂交,通过Affymetrix扫描仪和DNT分析软件比较患病组与对照组PBMC免疫相关基因的的表达谱,获得基因的相对表达比值.结果:在2.2万个EST中,初筛出24个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7个基因表达上调,17个表达下调.上调的主要是与适应性免疫相关的基因,下调的主要是与固有免疫相关的基因.结论:宿主感染HBV后,可改变其免疫基因表达,固有免疫功能的障碍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原因.

  • 记忆性CD4+T细胞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刘悦越;国泰;李琦涵

    疫苗设计的关键在于产生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抗原特异的记忆性淋巴细胞,使得机体获得长期保护以抵御病原体的再次感染.CD4+T细胞能够分化为多种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参与体液免疫而且参与细胞免疫的调节.那么哪些效应性CD4+T细胞能够转化为记忆性细胞,哪些因素影响该过程成为疫苗研发者所关注的重点,对疫苗株的筛选、免疫程序设计和佐剂的使用等均具有指导性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关于记忆性CD4+T细胞形成的细胞学基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为疫苗研发和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 自噬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应答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颜宇琦;江振友;周琳

    结核分枝杆菌(MTB)是结核病致病病原体,长期协同进化使得MTB制定出专门针对人类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逸机制.自噬作为细胞内环境稳定机制,广泛地参与宿主对抗MTB的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效应等.本综述主要总结了自噬-免疫网络相交的细节过程:传递固有免疫受体信号、协同细胞因子发挥作用、调节免疫相关GTP酶,增强抗原提呈及参与T细胞的稳态调控等交叉信号通路.关于自噬-抗MTB多条免疫通路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将为以自噬为基础的新型治疗带来新的策略.

69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