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
成年人群中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为150~200人/1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SP)等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为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笔者总结了12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经过和临床取得的显著效果,旨在更好地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目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方法:回顾1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的护理.结果:护理方法得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目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15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的护理.结果:护理方法得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
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前后脑CT灌注评价
目的 探讨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前后脑CT灌注成像各参数值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支架手术治疗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于支架术前和术后48h内行脑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支架术前后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造影剂峰值时间(TTP).结果 支架术后18例患者血流改善明显,2例患者变化不显著;支架术后rCBF增加、rTTP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BV在支架置入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术后血流的改变能够被脑灌注CT敏感地监测,rTTP敏感度高可作为评价支架术疗效的首选指标.
-
支架置入与药物联合治疗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支架置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对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支架置入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随访中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置入术治疗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
对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对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相比较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有助于极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 经桡动脉选择性冠脉造影 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综合护理 -
食管支架姑息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食管支架在食管、贲门部狭窄中的应用,充分了解其适应证、置入技术、注意事项、并发症及疗效.结论:对于肿瘤引起的食管、贲门部狭窄所致的吞咽困难,放置金属支架是姑息疗法中常用、有效的方法.胃镜下及X线下两种置入法各有优缺点,可相互结合,扬长避短.
-
分析超声检测椎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与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椎动脉支架置入(VAOS)后再狭窄与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接收并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采取超声检测术前及术后一年患者椎动脉管及血流情况,统计再狭窄的发生率,然后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00例患者远期再狭窄率是43.0%;而支架类型、术后残留狭窄以及脑血管疾病、降脂药物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采取药物涂层支架、降低术后残余狭窄以及口服降脂类药物能够降低VAOS患者术后远期再狭窄率,提升远期疗效.
-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22例
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狭窄均可危及患者生命,自膨式金属支架的临床应用可迅速解除患者的食管狭窄状况,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进食困难,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因其安全、简便、有效,已经被广大患者所接受[1].现将22例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常采用股动脉为血管入路,将合适的支架置入颈动脉狭窄部位,这种入路易于将导管系统输送至颈总动脉[1],以改善脑动脉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全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给予支架置入术的25例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恶性狭窄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恶性狭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及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对2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恶性狭窄患者进行治疗.经治疗,患者梗阻情况迅速改善,全组未出现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内镜下球囊扩张及食管支架置入术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恶性狭窄进行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值得推广运用.
-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疗效分析及护理
目的 观察内镜下置放自膨胀式食管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效果.方法 用胃镜直视下放置自膨胀式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引起的狭窄.对患者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记录分析对治疗的影响,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52例中有50例(96.1%)胃镜一次放置成功,2例因极度狭窄导丝无法进入而改在DSA下完成.术后经X线及胃镜检查,支架在原狭窄部位放置完成膨胀后直径平均值在1.5~1.8 cm之间,支架放置位置准确.2例患者因狭窄段过长而放置2个支架叠加后成功放置.所有患者手术4 h后能进流质饮食,24 h后逐渐过渡到随意进食,全部患者的吞咽梗阻症状完全消失,均感到进食畅通,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胃镜直视下进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操作方法安全、简单,痛苦小,花费少,疗效显著,是一种深受患者欢迎和临床认可的内镜介入治疗新方法.做好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
-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聚集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相关性考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聚集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相关性考察。方法:将本院从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本院共收冠心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患者进行支架置入组;实验组给予冠状动脉造影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病患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为(55.59±10.48)%,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为(50.54±11.81)%;实验组病患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为(54.23±11.45)%,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为(45.48±11.98)%。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两者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可以显著改善病患的病情,提高治疗血小板聚集率的临床效果以及改善病患的日常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ICD-9-CM-3编码探讨
探讨准确编码对医疗付款中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重要性意义,通过阐述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的编码思路和编码规则,以表格形式总结该手术编码,规范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的编码思路和方法,明确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编码标准和方法,总结病例信息,确定主导词查找手术编码.编码员通过提高编码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此类手术编码质量.
关键词: ICD-9-CM-3 支架置入术 编码规则 脑血管狭窄 -
疏血通在防治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疏血通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68例完成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疏血通治疗组.随访观察6个月,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的再狭窄情况.结果共有43例患者完成随访,疏血通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20例.疏血通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3例(13%)]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7例(35%)](P<0.05).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疏血通治疗组经治血管的病变狭窄程度明显轻于常规治疗组;晚期丢失内径及其指数[(0.46±0.25)mm,(24.26±8.64)%]显著小于常规治疗组[(0.75±0.33)mm,(31.25±11.03)%],P值均<0.05;而净获得内径及其指数[(1.23±0.30)mm,(58.96±24.68)%]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0.98±0.33)mm,(42.68±29.51)%],P值均<0.05.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在预防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
介入治疗中引起胆心反射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胆心反射是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中易发生的不良反应,它可能使治疗不能顺利进行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现就本院遇到的13例胆心反射报道如下.
-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介人治疗是恢复心肌血流灌注的主要方法.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及支架置入术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能够减少坏死心肌范围,降低死亡率.如何做好相关的护理,至关重要.
-
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术后QTc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QTc的变化,探讨QTc对PTCA的评价价值.方法 观察52例PTCA及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术后2 h、术后24 h、3 d、7 d的心电图的QTc的变化.结果 PTCA术前的QTc明显延长,术后2 h与术前接近,术后24 h开始缩短,术后3 d明显缩短,术后7 d与术后3 d基本接近.结论 PTCA术使血流恢复,心肌恢复再灌注.患者的QTc逐渐缩短至稳定时期,QTc的变化可作为PTCA术的一项评价指标.
-
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致急性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包括:经皮肾动脉球囊成形术(PTRA)及支架置入术(PTSP),它创伤小、并发症少、见效快,是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的首选治疗措施[1].术后急性低血压是常见而极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急救非常重要.本文对我科开展PTRA和 PTSP后发生的12例低血压状态的观察与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总结.
-
高龄患者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置入术的配合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aneurysm,AAA)是指因为动脉中层结构破坏,动脉壁不能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形成的各种原因造成的局部或者广泛的永久性扩张或膨出[1].近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加之检查设备的完善,其发病逐年增加.传统的手术方式为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其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病死率高.近年来在介入血管外科技术基础上又发展了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AAA.我院老年病房自1999年4月~2004年1月完成31例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