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探讨

    作者:吴勇;李炜;罗兵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为常见病,一般采用钻孔引流术(BHID),能一次手术治愈。值得注意的是术后并发症。现将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59例,术后并发症6例,作一讨论:1 临床资料 本组59例病程在3周以上,且术后均证实为CSDH,其中,男52例,女7例,年龄30~75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46例,临床表现:头晕、头痛51例,呕吐12例,意识不清9例,视物双影7例,单侧瞳孔散大1例,不同程序偏瘫45例,视乳头水肿11例,全组病人均行头颅CT扫描,低密度41例,等密度10例,混杂密度8例,术中发现低密度及等密度血肿液化完全,混杂密度部分血肿液化不完全,8例中5例有小凝血块。

  • 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预防

    作者:黄友基;杨胜辉;高怀畅;山文容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钻孔引流术中在切开硬脑膜之前,先将引流管另戳孔预置,置入硬脑膜下腔端约4~5cm长;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并迅速将引流管置入,明胶海棉填塞骨孔后用手指压迫,减少积液流失,迅速关闭切口.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继发性颅内血肿、张力性气颅、术后癫痫等并发症.结论切开硬脑膜前作好预置引流管等有关准备,让积液从引流管缓慢引出,防止空气进入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健.

  • 开槽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52例

    作者:蔡巍;张骏;刘跃辉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CSDH)的开槽引流术式,方法回顾分析152例CDSH患者经开槽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该术式治疗152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出现并发症少.结论 开槽引流术治疗CDSH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

  • 慢性硬膜下血肿25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雨;李常青;李晓荣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2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行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 2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6个月~1年,2例患者遗留少量硬膜下积液,未行特殊治疗自愈;其余病人无明显后遗症,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本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较实用的方法.

  • 微创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李玉明;隋建美;刘沣;郑锴;迟乃新;连顺生

    目的:总结微创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对47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改良小骨窗钻孔引流术,观察微创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行CT扫描观察治疗效果,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5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 ml,术后住院天数5~15d,平均住院天数7d;所有病例手术后均作CT扫描,证实疗效满意.结论:改良小骨窗钻孔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佳的优点.

  • 高血压脑出血小血肿钻孔引流与非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邓有竣;王贵富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小血肿钻孔引流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高血压脑出血小脑幕上血肿量位于15~30mL和小脑幕下血肿量<10mL有梗阻性脑积水表现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手术组根据CT片定位行颅骨钻孔血肿腔穿刺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血肿吸收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小血肿患者,采用颅骨钻孔血肿腔穿刺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效果显著,神经功能恢复好;超早期及早期手术,神经功能恢复快.

  • 慢性硬膜下血肿60例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作者:丁毅;朱文煜

    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佳治疗方法[1].我院从1997~2003年对本病60例行钻孔引流术,方法简单有效,治愈率高,但仍出现了一些严重并发症.结合本组资料,我们总结了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体会.

  • 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法的临床护理

    作者:赵玲芳;夏宇;谢明祥

    随着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及交通事故等自然灾害的增加,高血压性及外伤性脑内出血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我院采用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注入尿激酶的方法促进血肿液化吸收,不仅有利引流,同时也缩短病程.因其临床护理有其特殊性,现总结如下.

  • 80岁以上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后颅内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杨承勇;熊云彪;杨恒;高方友;韩国强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颅腔代偿容积大,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CT和磁共振(MR1)的广泛应用使其确诊率明显提高.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CSDH的首选方法,其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预后良好[1].虽较安全,但仍有一些并发症.为减少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本病的手术疗效.本文将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高龄(>80岁)CSDH患者经钻孔引流术(BHID)后产生的颅内并发症及其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 不同术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比较分析

    作者:向欣;杨华;李玉明;刘沣;徐卡娅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多见于老年人.钻孔引流术被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具体操作术式的优劣仍存在争议.我科于2004年3月至2007年9月采用改良单孑L双管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 15例,与同期单孔单管及双孔双管引流术式进行分析对比,现报道如下.

  • 钻孔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15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闫晓丹;卢大群

    目的:对比钻孔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钻孔引流组及小骨窗开颅组各75例,钻孔引流组给予钻孔引流术治疗,小骨窗开颅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钻孔引流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5±3.1)%,(1.1±0.5)h及4.0%;小骨窗开颅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2±3.2)%,(2.1±0.6)h及1.3%。钻孔引流组血肿清除率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小骨窗开颅组,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小骨窗开颅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术均可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选择。

  •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病人的护理

    作者:贾秋兰

    慢性硬膜下血肿系属有外伤史疾病.是位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中老年人及小儿.一般在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早期症状较轻或者无症状,当病人有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增高及凝血机制障碍时,促使血肿扩大,脑受压明显出现症状,甚至危及生命.随着CT的普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确诊率明显增高.该病一旦确诊多需采取手术治疗.我院自2010年来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24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作者:徐安博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出并发症防治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治愈率为97.5%,死亡率2.5%;40例患者中血肿复发率为7.5%,颅内积气发生率5%,继发颅内血肿发生率5%,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5%。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但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为此需采取积极的预防对策,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 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左频;张雷;梁建;朱恩崇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治疗措施. 方法:对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13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发生并发症的17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果: 17例并发症主要为颅内积气(17例)、硬膜下积液(6例)、继发性颅内出血(7例)、机化血肿(4例),经二次钻孔引流或开颅手术后均获得痊愈. 结论:做好术前病情分析,认真阅读影像学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是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8例

    作者:杨平来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钻孔引流术对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8例病人均恢复良好,无死亡、颅内感染、脑损伤、颅内积气、脑脊液漏、血肿复发。结论钻孔引流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法。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颅内积气的预防

    作者:王暖懿;赵春植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颅内积气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9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及术后颅内积气的预防。结果:86例为少量积气,9例为中量积气,无大量积气及张力性气颅。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可有效治疗术后颅内积气。

  • 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回顾分析

    作者:龚凯;阮士艳;闫凯旋;周新民;高恒

    目的 探讨内镜(ES)和钻孔引流(BHD)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sCSDH)的术后复发因素.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4年10月接受ES或BHD治疗的76例sCSD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sCSDH患者分组,经统计学分析来鉴定sCSDH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另外,将sCSDH患者分为内镜组及钻孔组,对两种手术方法治疗sCSDH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 复发组与非复发患者间在性别、年龄、Markwalder分级、血肿部位、术前中线偏移程度、临床表现及既往史等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双侧sCSDH是导致其易复发的唯一显著因素(P=0.001),而男性(P=0.423)、年龄≥60岁(P=0.854)、Markwalder分级(P=0.245)、术前中线偏移≤10 mm(P =0.878)、术后中线偏移>10mm(P=0.111)、血肿腔具有新生血管(P =0.797)、以及有基础疾病(P=0.931)的患者具有sCSDH复发倾向.BHD和ES组的RR分别为13.7%和8.7%(P=0.819).ES能够消除较BHD更多复发相关因素.结论 双侧sCSDH是其复发的主要因素.尽管ES和BHD之间在降低sCSDH复发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BHD却是比ES更高效的手术.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宇;阚志生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患者术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神经外科住院接受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338例,其中男196例,女142例,年龄42 ~ 90岁,平均年龄(69.83 ±7.715)岁.收集所有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死亡14例(4.14%),9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1例患者死于脑实质出血,1例死于大面积脑栓塞,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肺栓塞.单因素分析结果:死亡患者年龄(P=0.000)、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比例(P=0.003)、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P=0.001)高于生存组;术前Glasgow评分(P =0.000)低于生存组.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高龄(P=0.002;比值比(OR) =1.311;95%可信区间(CI)=1.104-1.557)、Glasgow评分低(P =0.000;OR =0.172;95% CI=0.077-0.380)、既往COPD病史(P=0.020; OR=14.333;95% CI=1.529-134.325)是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Glasgow评分低、既往COPD病史是CSDH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 中心静脉压监控下扩充血容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研究

    作者:张鹏;吕新文;宋建荣;周小龙;蔡珂;张超;刘彩霞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治疗通常简单,效果良好,但其血肿残余和复发率较高[1],有时很难处理,常常困扰着临床医生.我们针对导致血肿残余和复发的重要原因-脑膨起不良[2],采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监控下扩充血容量促进脑膨起,取得较好疗效,现汇报如下.

  •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体会

    作者:刘瑞民;高强;张剑宁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症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首选治疗方法是钻孔引流术[1];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CSDH患者93例,经钻孔引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93例,其中男63例,女30例,年龄32~76岁,平均56.8岁,有明确外伤史73例,否认外伤史17例,外伤史不详3例.病程3 w至8个月,平均6 w,均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557 条记录 25/28 页 « 12...20212223242526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