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体会

    作者:黄永健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资料,病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复查头颅CT血肿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2例复发,疗效满意。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较好方法。

  • 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作者:谢琳;李凯舒;田立美;余玉银;徐顺鹏;程彦

    目的 比较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钻孔引流术与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广东同江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资料,以是否辅助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钻孔引流术后辅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12周,对照组单纯行钻孔引流术,然后对比两组间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第8周Karnofsky(KPS)功能状态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与对照组(8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2,P=0.151),而观察组治疗效果则优于对照组(Z=-2.413,P=0.016).观察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1,P=0.03).术后第8周KPS评分,观察组平均评分(92.78±9.74)高于对照组(87.19±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3,P=0.036).结论 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优于单纯钻孔引流术,且血肿复发率低,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手术技巧及其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源刚晖;林球润;麦月檬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手术技巧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我院10年来手术治疗的4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手术治疗的26例中,术后多量颅内积气及硬膜下积液11例,血肿复发2例,脑梗塞2例,脑实质损伤术后死亡1例.术式改良后20例中,术后少量颅内积气积液4例,均短期内吸收.结论 如果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手术技巧的改良能正确应用,它将有利于防止或减少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张力性气颅的预防

    作者:张增辉;张行泉;邱华辉

    目的 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发生张力性气颅的原因,探讨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n=130)和观察组(n=82).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组在缝合帽状腱膜或颞肌前予硬膜下放置6Fr导尿管,放置方向为额顶部,且小剂量生理盐水持续冲洗,直至缝合帽状腱膜层或颞肌,尽量排尽颅内积气后拔除导尿管.结果 术后1周,对照组发生张力性气颅10例,观察组2例,急诊手术处理,改善9例,病死3例.结论 改善手术方式能降低张力性气颅的发生率,及时诊断及处理能改善预后.

  • 内镜血肿清除及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罗明;段发亮;吴京雷;闵强;陈晓斌;黄乔春;韦军武;杨国平

    目的 比较内镜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31例行内镜血肿清除术,47例行钻孔引流术,均使用神经导航定位,比较其疗效.结果 小血肿病人中,术后7d、3个月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血肿病人中,内镜手术疗效优于钻孔引流(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清除血肿,针对较大血肿,内镜手术效果更好.

  • 钻孔引流置管导向钳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肖阳

    1对象与方法①材料制作:为解决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向硬膜下腔置管困难的问题,作者设计一种钻孔引流置管导向钳,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30789659.0。该导向钳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表面镀镍防止锈蚀。设计的关键部位在于头端可以开合的圆弧形的半导管槽体,具体结构见图1。②病例资料:解放军102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并行钻孔引流术,均由头部CT或MRI证实诊断,术中使用钻孔引流置管导向钳辅助,其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71.3±5.3)岁。其中单侧硬膜下血肿27例,双侧5例;血肿量80~220 ml。

  • 钻孔引流加Ommaya管置入术在囊性胶质瘤中的应用

    作者:董元训;王雄伟;曾晖;易书贵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和Ommaya管置入术在治疗囊性胶质瘤中的应用技巧及疗效.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53例囊性胶质瘤病人在钻孔后置入Ommaya管,再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持续引流、囊腔冲洗、控释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结果 29例恶性程度高的胶质瘤近期(2~3个月)随访结果:临床症状消失20例,好转5例,死亡4例.24例低度恶性胶质瘤中远期(6~42个月)随访结果:临床症状消失10例,好转6例,加重4例,无变化3例,死亡1例.结论 治疗复发或高度恶性囊性胶质瘤时,钻孔引流加Ommaya管置入术不失为一种简便、经济、有效、创伤小的好方法.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症颅脑疾病并高钠血症一例

    作者:沈东波;孙爱丽;周雪珍;李冰贤;陈凤娇;谢广兰

    患者,男,77岁.2003年12月10日因突发昏迷并致头部外伤半小时入院,短暂意识转清后又陷入深昏迷.BP170/90 mmHg,生理、病理反射均消失,GCS评分3分,电解质正常,CT示双侧额叶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颞顶硬膜下出血(56ml).诊断: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并颅脑损伤.立即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右额板钻孔引流术".

  • 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作者:刘超;李明昌;王军民;邹长林;谈胤求;龚翩;田其;陈谦学

    目的 探讨实施钻孔引流术联合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6例CS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6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于钻孔引流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连续服用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血肿量,治疗后1周颅内积气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周期、住院费用,治疗后2个月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B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 结果 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患者的血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肿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周颅内积气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周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患者的CS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SS、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患者的ADL-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DL-BI评分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单纯使用钻孔引流术比较,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CSDH更能促进残留血肿吸收,降低颅内积气量,改善患者预后.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的累积影响

    作者:彭汤明;陈义天;刘亮;官明;江涌;黄昌仁;陈礼刚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因素及多种危险因素对其复发的累积风险. 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257例行钻孔引流术的CSDH患者,其中未复发234例(未复发组),复发23例(复发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肿特点、术前血肿厚度、术前中线偏移程度、出院时血肿厚度、出院时中线偏移程度及血肿密度等影响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多重因素的累积风险. 结果 2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术前血肿厚度、术前中线偏移程度、出院血肿厚度、出院时中线偏移程度及血肿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糖尿病、术前血肿厚度及出院时中线偏移程度为钻孔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危险因素的累积效应表现为具有2种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复发风险为具有1种或无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4.222~9.500倍,具有3种或4种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复发风险甚至高达38.000倍. 结论 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术前血肿厚度≥20 mm及出院时中线偏移程度≥5mm,合并的独立危险因素越多其累计的复发风险越高.

  •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脑组织回复情况研究

    作者:李海春;孟祥雨;杨建军;司东明;简历;徐珑;王磊;刘伟明

    目的 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CSDH)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后的脑组织回复情况.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43例BCSDH并行钻孔引流术患者,收集其性别、年龄、颅骨长径及宽径、初发血肿宽径及长径、术后24 h内复查血肿宽径及1周内第2次复查的血肿宽径等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血肿吸收情况及脑组织回复效果.结果 143例BCSDH患者中男性119例,女性24例;年龄21~92岁,平均(67.7±1.1)岁,其中男性(67.2±1.2)岁,女性(70.2±2.5)岁;颅骨长径134.8~177.8 mm,平均(155.5±0.7)mm;颅骨宽径113.5~147.0 mm,平均(131.7±0.5)mm;初发血肿长径平均值左侧为(113.4±2.5)mm,右侧为(117.6±2.1)mm;宽径平均值左侧为(15.8±0.5)mm,右侧为(17.2±0.8)mm.脑组织回复速度在不同性别、年龄、侧别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初发血肿长径及宽径呈正相关关系(r=0.143,P=0.018;r=0.181,P=0.002).术后24 h内复查CT示65例(45.5%)单侧脑组织回复至<10 mm,包括11例(7.7%)双侧脑组织均恢复至该水平患者;术后1周内复查CT示58例(40.6%)患者单侧脑组织回复至<10 mm,包括48例(33.6%)双侧脑组织均恢复至该水平患者.结论 钻孔引流术是BCSDH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使患者脑组织快速回复至正常水平.脑组织回复速度与初发血肿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 钻孔引流置管导向钳的设计与使用方法

    作者:肖阳;张永明;马亮

    目的 探讨便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的导向钳设计方法. 方法 设计钻孔引流置管导向钳,包括2个中部呈铰接状的钳体,钳体具有依次连接的指环、钳臂和钳头,每个钳头的头部设置有半导管槽体,当2个钳体闭合时,两个半导管槽体围成一可插入引流管的导管槽,该导管槽呈弧形结构. 结果 钻孔引流置管导向钳进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能明显降低手术过程中向血肿腔内置管难度,且可以向任意方向置管,避免了置管时将硅胶管插入脑组织的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 结论 钻孔引流置管导向钳能缩短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时间,提高冲洗效果,避免意外损伤,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宝伶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随机选择住院医治的40例高血压脑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钻孔引流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结果 经手术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0%;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钻孔引流术在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钻孔引流术在临床治疗中起显著作用.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气颅的防治

    作者:张威;殷利明;钟德泉;赵展;王文涛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颅内积气并发症的预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气颅的发生率为8.6%,术后1~3个月CT随访26 例,血肿完全消失21例,基本消失5例,未见颅内积气.结论术中与术后注意采取相应措施,颅内积气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

  • 双管钻孔引流术与单管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作者:赵千山;何永通;黄浩炜

    目的 对比观察单管钻孔引流术与双管钻孔引流术治疗血肿量大于30 mL且形态不规则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血肿量大于30 mL且形态不规则的高血压脑出血行单管钻孔引流术53例和行双管钻孔引流术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管组死亡5例,双管组死亡3例;术后3 d血肿清除率单管组为32.1%,双管组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ADL分级法评价患者预后: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单管组7例,双管组12例,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生活自理)单管组13例,双管组14例,Ⅲ级(需他人帮助、扶拐可行走)单管组21例,双管组13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清醒)单管组7例,双管组3例;Ⅴ级(植物生存或死亡)单管组5例,双管组3例;两组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血肿量大于30 mL且形态分散不规则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双管钻孔引流优于单管钻孔引流.

  • 脑脓肿合并法洛四联症1例的麻醉体会

    作者:磨凯;龚华磊;梁启波;徐世元

    患者,男,9岁,因间断呕吐头痛1个月,右上肢乏力20余天于2010年12月13日入院, 诊断为:(1)多发性脑脓肿;(2)蛛网膜下腔出血;(3)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拟行多发性脑脓肿钻孔引流术.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陈小兵;韩天旺;漆松涛

    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佳治疗方法.我院从1992~2001年对CSDH 95例行钻孔引流术,方法简单有效,治愈率高,但仍发现一些较严重并发症,结合本组资料,分析如下.

  • 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溶解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影响

    作者:李冠博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溶解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治疗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溶解)与对照组(传统开颅术),每组43例.分别于术后即时、术后1d、术后3d、术后1周,采用惠普V24型多导生理监护仪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颅内压水平均从术后即时开始增高,术后3d达到峰值,术后1周出现下降,观察组不同时间段颅内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3%比18.60%),而术后再出血率高于对照组(23.26%比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组织损伤,但该术式创伤大,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溶解治疗操作简单、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出血部位、血肿量等多方因素,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 喉罩在双侧颅骨钻孔引流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容英旋;孙春红;李经纬;唐志航;温涛

    目的 评价喉罩在双侧颅骨钻孔引流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4例拟行双侧颅骨钻孔引流手术的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的麻醉方法均为全身麻醉,研究组使用喉罩的方式通气,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经口明视)的方式通气.记录两组患者T0(术前)、T1(诱导后3 min)、T2(插气管导管(喉罩)即时)、T3(手术开始时)、T4(术毕)、T5(拔除气管导管(喉罩)时)的血压、心率[MAP、HR]变化及PetC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SpO2(血氧饱和度)的改变,记录手术耗时、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血管活性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的应用情况及术中是否出现呛咳、术后有无咽部疼痛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42±26)mg vs.(180±30)mg,(231±49)μg vs.(292±48)μg,(5±1)mg vs.(8±2)mg],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6±0.7)min vs.(9.2±1.1)min],气管导管或者喉罩的插入、拔除时研究组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除喉罩时呛咳、咽喉部疼痛、管道带血等情况明显减少(3 vs.28;2 vs.13;1 vs.12),术中患者体动和呛咳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1 vs.10;0 vs.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颅骨钻孔外引流手术放置喉罩通气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全身麻醉通气方式之一,其操作简易、所需麻醉药物较少、并发症少,可适用于双侧颅骨钻孔外引流手术的麻醉.

  • 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选择性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作者:蔡涛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98例符合条件的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分配到传统手术治疗组和钻孔尿激酶治疗组,比较传统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结果及疗效.结果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与传统手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557 条记录 22/28 页 « 12...19202122232425...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