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7特异性RNA干扰对皮肤移植的影响

    作者:袁成良;邹自英;魏世刚;李永忠;刘定海;刘利洪

    目的 探讨RNA干扰技术阻断B7/CD28共刺激信号对小鼠异体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B7特异性siRNA,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树突状细胞,转染后72h收集细胞,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7-1、B7-2蛋白的表达.在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前7d,经静脉将转染B7特异性siRNA的DC输入小鼠体内(DC转染组),同时设立同种异体移植对照组、同系移植对照组、环孢素A(CsA)治疗组(术后每日皮下注射CsA 5 mg/kg)和未转染DC组(移植前输注未转染DC),观察各组移植皮瓣的存活时间和排斥反应情况,并用MTT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术后1个月观察迟发性超敏反应情况.结果 Westem Blot结果 显示转染72h后,siRNA1对B7-1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77.2±6.26)%;siRNA2对B7-2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73.3±5.42)%.与同种异体移植对照组和未转染DC组比较,DC转染组移植皮瓣成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组织排斥反应程度较轻,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DTH反应显著降低(P<0.01).结论 B7特异性siRNA可明显抑制树突细胞B7基因的表达,以阻断B7/CD28共刺激通路,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为进一步研究siRNA诱导免疫耐受提供了新方法 .

  • RNA干扰抑制树突状细胞CD80和CD86基因表达研究

    作者:袁成良;刘定海;刘利洪;邹自英;魏世刚

    目的 探讨体外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对人树突状细胞(DC)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了3条siRNA(siRNA1、siRNA2和siRNAc),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树突状细胞,于转染后24、48、72h收集细胞,用半定量RT-PCR检测CD80和CD86 mRNA的变化,用蛋白印迹检测CD80、CD86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24、48、72h后,DC C1380 mRNA均有明显减少(P<0.01),抑制率分别为(50.0±3.63)%、(66.8±4.12)%和(76.6±4.87)%;CD86 mRNA均有显著降低(P<0.01),抑制率分别为(53.0±3.70)%、(60.5±3.92)%和(73.4±4.46)%,而单纯脂质转染和siRNAc转染对CD80、CD86 mRNA表达均无影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48、72h后,siRNA1对CD80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67.3±4.80)%和(80.9±5.23)%;siRNA2后对CD86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60.7±4.15)%和(74.7±4.63)%.结论 siRNA可特异抑制树突细胞B7基因的转录争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iRNA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为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

  • B7特异性siRNA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袁成良;魏世刚;刘定海;刘利洪;邹自英

    目的 探讨体外合成的B7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B7特异性siRNA,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粢树突状细胞,转染后72h收集细胞,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7-1、B7-2蛋白的表达,用ELISPOT检测DC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T细胞分泌IFN-γ,用MTT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CTL特异性杀伤率,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 显示转染72h后,siRNA1对B7-1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80.9士5.23)%,siRNA2对B7-2蛋白衰达的抑制率为(74.7士4.63)%.经转粢B7-1、B7-2分子特异性siRNA的DC激活后,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分别为(84.6士23.1)102U/L和(76.7士19.7)10.3U/L明显低于对照组(204.5士46.2)102U/L1各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I)分别为1.73士0.32和1.53士0.25.也低于对照组4.23士0.74.CTL杀伤实验结果 表明:对照组的特异性杀伤率为(76.4士7.6)%,siRNA1和siRNA2组的特异性杀伤率分别为(14.4士3.6)%和(18.6士4.7)%,低于对照组.结论 B7特异性siRNA可明显抑制树突细胞B7基因的表达,并可降低DC激活T淋巴细胞增殖和CTL的细胞毒性,为进一步研究siRNA诱导免疫耐受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

  • 卵巢癌细胞株COC1/DDP多药耐药逆转前后HLA、B7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胜平;王丽莉;张积仁;张健

    目的:探讨卵巢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利用三苯氧胺(TAM)和维拉帕米(VRP)为逆转剂,运用MTT法分析了TAM、ARP的逆转效应.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耐药亚株COC1/DDP MDR逆转前后及亲本株COC1细胞的HLA-Ⅰ、HLA-Ⅱ、B7-1、B7-2的表达.结果:COC1/DDP和COC1均表达较强的HLA-Ⅰ类抗原,而HLA-Ⅱ、B7-1、B7-2的表达较较低.但COC1/DDP的B7-1、B7-2抗原的表达却高于COC1.经TAM、VRP作用后,COC1/DDP的耐药性发生逆转,但HLA、B7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TAM、VRP可以逆转卵巢癌的MDR细胞,敏感株细胞和多药耐药细胞有着不同的免疫逃逸机制,与耐药株相比,敏感株细胞更易逃避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继免疫疗法可用于耐药肿瘤.

    关键词: 卵巢癌 多药耐药 HLA B7
  • IL-2基因逆转录载体的构建与B7联合表达的抗肿瘤研究

    作者:董坚;寸丽玲;王志光;曾卫玲;胡石秀

    目的:IL-2是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B7是诱导细胞免疫的共刺激分子,联合在肿瘤细胞中表达IL-2或IL-2/B7,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为IL-2基因治疗进入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逆转录载体PLXSN构建了插入IL-2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引入包装细胞CRIP,测病毒滴毒为6×105CFU/mL,用成熟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小鼠胰腺癌细胞MPC-35,经G418筛选得抗性克隆MPC-351,PCR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在MPC-35细胞基因组中;引入携带B7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MPC-351,经流式细胞仪证实B7基因已在MPC-351中获得表达,命名为MPC-352.结果:采用ELISA方法检测MPC-351、MPC-352分泌IL-2水平分别为95.5 U/mL及92.5 U/mL,与亲代MPC-35比较,MPC-351体外增长率及形态无明显变化;MPC-352无形态的改变,但增长速度减缓,流式细胞仪测试显示:MPC-35本身不表达MHC-class Ⅰ类分子,MPC-351有ICAM-1的表达增加,MPC-352有class Ⅱ和ICAM-Ⅰ的表达增加;小鼠体内移瘤实验表明:与作为对照的MPC-35细胞相比,MPC-351,MPC-352在小鼠体内的生长明显受抑制,出瘤时间晚(P<0.05),瘤块小(P<0.01),生命时间延长(P<0.01).

  • 外源HSV-TK和B7双基因在大鼠乳腺癌细胞中的共表达

    作者:王烈;王瑜;邹忠东;卫立辛;陈红;姚和祥;吴孟超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能将无毒或低毒的前药羟甲基无环鸟苷(ganciclouvir,GCV)磷酸化,并进一步在胞内代谢生成三磷酸GCV.后者可抑制细胞内的DNA聚合酶,通过阻断DNA的合成而杀伤肿瘤细胞,并具有"旁观者效应"[1].共刺激分子B7可为T细胞的活化提供辅助信号,参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本研究构建了含TK和B7双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以其转染大鼠乳腺癌细胞,观察重组基因的共表达.

  • GCV和CTL对HSV-TK/B7基因转染的大鼠乳腺癌细胞杀伤的体外实验

    作者:王烈;邹忠东;王瑜;卫立辛;陈红;姚和祥;吴孟超

    目的观察羟甲基无环鸟苷(GCV)、CTL对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和共刺激分子(B7)双基因的大鼠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GcTKpSN 、GcpB7SN 和GcTKpB7SN.以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细胞的培养上清液,感染大鼠乳腺癌细胞SHZ-88.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并扩增后,给予GCV进行敏感性实验.将从正常SD大鼠脾细胞悬液中分离的T细胞(CTL),与转染重组基因的乳腺癌细胞按不同比例共育后,进行细胞杀伤实验.结果转染与未转染GcTKpB7SN基因的乳腺癌细胞相比较,前者对GCV的敏感性明显增强(P<0.01).T细胞对经GcTKpB7SN基因修饰的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未转染GcTKpB7SN基因的乳腺癌细胞(P<0.01).结论 GCV对转染GcTKpB7SN基因的大鼠乳腺癌细胞具有体外杀伤作用.经GcTKpB7SN基因修饰的乳腺癌细胞,在体外能被T细胞杀伤.

  • B7家族PD-L1和B7-H4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辉;田波;鲁常青

    “协同刺激信号”的提出很好地解释了免疫系统对自身和外源性抗原的不同调节机制.B7家族作为唯一能从抗原提呈细胞传递信号给T细胞的共刺激分子,其与相应配体结合在调节免疫反应、炎症及癌症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B7家族成员在免疫反应中的调节机制仍然不甚清楚,本文综述了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B7-H4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关键词: B7 PD-L1 PD-1 B7-H4
  • 人结直肠癌组织中B7和ICOS分子mRNA的表达

    作者:肖菊香;来宝长;朱娟;李莉;白沛松;王一理

    目的:通过原位检测B7-1,B7H1,B7H2和ICOS等分子mRNA在结直肠癌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的表达,以期探讨肿瘤微环境中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上调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了22例人结直肠癌组织B7-1,B7H1,B7H2和ICOS分子mRNA表达状况,并结合临床特点加以综合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除表达B7-1外,均可见B7H1,B7H2 和ICOS mRNA表达,但肿瘤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IL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7家族分子在癌细胞和TIL中的表达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在TIL中B7H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在癌细胞中则与之无关(P=0.155);在癌细胞和TIL中B7H1和ICOS分子表达与远处转移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肿瘤细胞和TIL表达B7H1,B7H2和ICOS分子可能与肿瘤微环境中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有关.

  • 协同刺激分子B7:CD28/CD152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房延凤;呼彩莲;薛亚妮;张玉祥

    肺癌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其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淋巴细胞功能失调与肺癌发病密切相关.T细胞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B7:CD28/CD152,对调节免疫具有关键作用,可能在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协同刺激分子的研究,可深化对肺癌发病机制的认识,提供理论依据为新的临床免疫治疗.

    关键词: B7 CD28/CD152 T细胞 肺癌
  • B7蛋白家族及其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巨敏;上官改珍

    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受到两种信号共同调节,首先肿瘤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其次免疫细胞、组织细胞或者肿瘤细胞产生的次级信号(secondary signals)对T细胞具有共刺激或者抑制作用[1].次级信号机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调控网络,由多种免疫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以及黏附蛋白构成.B7家族是参与次级信号机制的主要分子,在调节正常免疫与自体免疫的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对B7家族蛋白的治疗手段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抗肿瘤疫苗、工程T细胞等等.

51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