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转录因子及炎性趋化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中的改变

    作者:廖媛;官志忠;Rivka Ravid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Bp65、炎性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L-2)、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 α/CCL-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改变。方法 选择尸体解剖后的10例AD患者及8例对照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海马、大脑额叶及颞叶皮质中NF-κBp65、MCP-1、MIP-1α、GFAP和Aβ1-42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D患者脑组织海马、额叶和颞叶皮质等部位均显示神经细胞中NF-κBp65[每高倍视野(×400)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6±1.5、2.2±1.2和2.2±1.2]表达较对照组(每高倍视野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31±0.20、0.25±0.20和0.25±0.20)明显增高(P<0.05);MCP-1及MIP-1α在海马、额叶和颞叶皮质等部位神经细胞中(每高倍视野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0±1.3、8.8±1.0、9.3±1.4;及8.1±1.5、12.5±1.1、6.4±1.1)表达均较对照组(每高倍视野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5±0.9、4.5±0.6、4.0±1.8;及5.0±1.9、6.3±2.2、3.8±1.5)明显增多(P<0.05);GFAP显示的星形胶质细胞数增多(P<0.05),并大量聚集在老年斑周围。相关系数分析表明,在AD脑组织中MCP-1、MIP-1α蛋白水平与NF-κBp65的改变有关。结论 AD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及炎性趋化因子表达升高,NF-κBp65可能调节MCP-1和MIP-1α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Aβ引起的炎性作用有关。

  •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NADPH氧化酶源性氧化应激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

    作者:陈颖;张爱华;黄松明;丁桂霞;张维真;鲍华英;吴红梅;陈荣华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即时定量PCR检测MCP-1表达;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化学发光法检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47phox和p67phox膜转位.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夹竹桃麻素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中8-isoprostane和白蛋白水平.结果 Ang Ⅱ呈剂量依赖性诱导MCP-1表达,100nmol/L AngⅡ诱导的MCP-1表达是对照组的3.56倍.Ang Ⅱ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促进系膜细胞活性氧产生.AngⅡ刺激3 min,系膜细胞内活性氧产生明显增加,至60 min达到高峰.1、10和100 nmol/L AngⅡ刺激60 min,活性氧产生分别是对照组的1.82、2.92和4.08倍.AT1R拮抗剂氯沙坦完全阻断AngⅡ诱导的活性氧产生,而AT2R拮抗剂PDl23319无抑制作用.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和二联苯碘几乎完全阻断AngⅡ诱导的活性氧产生,而线粒体复合体Ⅰ抑制剂鱼藤酮、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脂氧化酶抑制剂去甲二氢化愈创木酸、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抑制剂酮康唑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Ang Ⅱ诱导的活性氧产生均无明显影响.Ang Ⅱ显著刺激NADPH氧化酶活化及p47 phox和p67phox膜转位.氯沙坦、乙酰半胱氨酸(NAC)、夹竹桃麻素和二联苯碘阻断AngⅡ诱导的MCP-1表达.AngⅡ灌注后尿中8-isoprostane、白蛋白排泄及肾组织中MCP-1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5.45、16.65和2.50倍;肾组织中NADPH氧化酶活性以及p47phox和p67phox膜转位分别是对照组的2.69、2.97和2.67倍.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显著减轻AngⅡ诱导的蛋白尿和氧化应激,并抑制MCP-1表达.结论 NADPH氧化酶来源的活性氧调控AngⅡ诱导的MCP-1表达,抑制NADPH氧化酶活性可减轻Ang Ⅱ诱导的肾脏损害.

  • 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尿白蛋白正常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和尿PCX、Nephrin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关系

    作者:闫彩凤;孙露银;史东艳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尿白蛋白正常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尿PCX(UPCX)、Nephrin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关系。方法2013年3至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病例134例。分为正常25OHD(25OHD≥20μg/L)组及低25OHD(25OHD<20μg/L)组,测定年龄、性别、BMI、血压、PTH、TSH、25OHD、生化指标、UPCX、尿MCP-1(UMCP-1)、尿Nephrin(UNephrin)、尿UAlb和尿肌酐。结果 UPCX/UCR、UMCP-1/UCR 和 UNephrin 水平在低25OHD 组[(63.12±36.13)μg/g,(93.51±60.61)ng/g,(80.30±28.12)μg/g]较正常25OHD组[(42.41±20.63)μg/g,(51.23±32.78)ng/g,(39.66±30.3)μg/g]显著升高(P<0.05);UPCX/UCR、UMCP-1/UCR和UNephrin/UCR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r=-0.635、-0.683、-0.662,P<0.05)。25OHD 是 UPCX/UCR、UMCP-1/UCR 和 UNephrin的阴性预测因子(β=-0.832,95%CI -0.932~-0.628,P=0.000;β=-0.808,95%CI -0.901~-0.613,P=0.000;β=-0.812,95%CI -0.928~-0.701,P=0.000)。结论血清25OHD与讨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尿白蛋白正常患者UPCX、Nephrin及MCP-1显著相关,是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阴性预测因子。

  • 缬沙坦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单核细胞受体γ的影响

    作者:陈福生;罗莘;欧阳淑其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影响。方法接受PCI的29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缬沙坦160 mg(146例)和40 mg(146例)每日口服。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测定血清MCP-1和PPAR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CP-1与PPARγ。随访6个月266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两组MCP-1水平术后24 h升高(均P<0.01),术后7 d低于术后24 h(P<0.01),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低于术前(P<0.01),高剂量组下降更显著(P<0.01)。(2)两组PPARγ水平术后24 h升高(P<0.01),术后7 d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进一步升高(P<0.01),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3)两组 MCP-1/PPARγ比值术后24 h升高(P<0.01),术后7 d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下降(P<0.01),高剂量组较低剂组下降更显著(P<0.01)。(4)支架再狭窄率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 ACS患者PCI使用大剂量缬沙坦促进MCP-1、MCP-1/PPARγ下降和PPARγ水平升高。缬沙坦升高PPARγ,抑制介入术后炎症反应,防治支架再狭窄。

  • 全反式维甲酸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石磊;郑秀峰;解汝娟;关冰;王德润;王林华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A酸(ATRA)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尿微量蛋白(UAlb)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DKD)、DKD+ATRA组(ATRA)、DKD+ ACEI组(ACEI)和ATRA+ ACEI组.ARTA组以20 mg/kg的ARTA灌胃,ACEI组灌以10 mg/kg的贝那普利,ATRA+ ACEI组则予以同等量的ATRA和贝那普利(20 mg/kg+10 mg/kg)灌胃,DKD组和NC组灌以相同剂量的蒸馏水.4周后检测上述各组大鼠的UAlb、UCr、MCP-1指标并计算UAlb/UCr及尿MCP-1/UCr,观察各组间指标的变化,并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学和MCP-1在大鼠肾组织表达的变化.[结果]ATRA组、ACEI组、ATRA+ ACEI组大鼠UAlb/UCr及尿MCP-1/UCr均显著低于DKD组(P<0.01),ATRA+ ACEI组与ATRA组和ACE1组比较,上述指标亦有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显示DKD组的肾小球系膜基质轻度增多,细胞明显肥大,体积亦增大显著.与DKD组比较,ATRA组、ACEI组和ATRA+ ACEI组的上述改变明显改善.而ATRA+ ACEI组与单一用药组比较细胞肥大和系膜基质的增生程度也明显降低.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结果示与正常组比较,DKD组的MCP-1的水平显著增多,与之相比,ATRA组、ACEI组和ATRA+ACEI组的MCP-1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ATRA+ ACEI组的MCP-1的表达减少较ATRA组和ACEI组更明显.[结论]ATRA可明显减少早期DKD大鼠肾组织MCP-1的表达水平,减少尿MCP-1及UAlb的排泄,延缓DKD的进展,ATRA联合ACEI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上述任何一种药物.

  • 代谢综合征并冠心病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尹作民;孟昭艳;刘为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空腹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及MS 其他指标的关系.方法 用液相蛋白芯片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定单纯MS 组、MS +CHD 组和正常对照组空腹血浆MCP-1 水平,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 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血浆真胰岛素水平,并收集MS 的其他有关数据:腰围、体重指数(BMI )、空腹血糖(FBG)和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结果 (1 )MCP-1 在正常对照组、MS 组和MS +CHD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2.6,P <0.05 );hs-CRP 在正常对照组、MS 组和MS +CHD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2.02,P <0.05 ).(2)MCP-1 水平与ISI 呈负相关,与空腹真胰岛素、CRP 、BMI 呈正相关;hs-CRP 与ISI 呈负相关,与FBG 、BMI 呈正相关;(3)以MCP-1 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ISI 、空腹真胰岛素、hs-CRP 、BMI 与MCP-1 具有相关性;以hs-CRP 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ISI 、FBG 、BMI 与hs-CRP 具有相关性.结论 MS 患者的MCP-1 、hs-CRP 水平增加,合并CHD 的MS 患者更为明显,并与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可能在MS 发展为CHD 中起一定作用.

  • 乳香酯对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的影响

    作者:郭冬娜;廖平川;王晓卉

    目的 探讨乳香酯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所致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释放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以ox-LDL、ox-LDL加不同浓度的乳香酯处理人单核细胞THP-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细胞上清液中MCP-1的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质中p65/NF-κB和IκBα的表达水平以及细胞核内p65/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香酯能够显著减少ox-LDL所致的巨噬细胞MCP-1的表达,且p65/NF-κB的核移位减少,IκBα的降解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乳香酯减少ox-LDL所致的巨噬细胞MCP-1的表达与其调节磷酸化IκBα的表达和NF-κB的核-浆转位有关.

  • 阿维A 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趋化因子RANTES 和MCP-1的影响

    作者:李健华;张玉杰

    目的 观察阿维A 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内RANTES 和 MCP-1 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离并提取30 例健康对照者及48 例阿维A 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的血清 及PBMC,血清采用ELISA 检测其中RANTES 和MCP-1 的分泌水平,PBMC 接受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细 胞内RANTES 和MCP-1 的mRNA 的水平,并进行临床PASI 评分.结果 经ELISA 检测发现,寻常型银屑病 患者血清中RANTES 和MCP-1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应用阿维A 治疗后,两因子水平均显著 降低(P <0.01);QRT-PCR 检测发现,患者PBMC 中RANTES 和MCP-1 的mRNA 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健 康对照组(P <0.01);治疗后PBMC 中RANTES 和MCP-1 均显著降低(P <0.01).治疗后患者PASI 评分明 显下降,且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PASI 评分差值与血清RANTES 和MCP-1 水平差值均呈正相关性(r1 = 0.469,P <0.01;r2 =0.431,P <0.01),与PBMC 中RANTES mRNA 表达量差值呈正相关(r =0.484,P < 0.01).结论 阿维A 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显著,降低CC 型趋化因子RANTES 和MCP-1 的水平可能是阿 维A 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 低分子量肝素和尿激酶对急性肺栓塞模型兔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作者:于洪志;吴琦;武俊平;孙昕;杜钟珍;李莉;吴茜

    目的 通过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尿激酶对于急性肺血栓栓塞兔模型栓塞早期炎症和肺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60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肺栓塞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LMWH组和尿激酶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8只,每组于治疗后分别于第2、4、14天处死6只,测量动脉血气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栓塞周围肺组织和血清MCP-1浓度,肺血管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造模成功54只,成功率90% (54/60).生理盐水组MCP-1肺组织浓度第4天时为(48±5)ng/L,第14天时为(41±4) ng/L,LMWH组MCP-1肺组织浓度较低,第4天时为(33±9)ng/L,第14天时为(30±11) ng/L(P <0.05);第14天时生理盐水组MCP-1血清浓度为(51±5)ng/L,LMWH组MCP-1血清浓度明显较低[(36±10) ng/L,P<0.05.尿激酶组第2、4天时MCP-1肺组织浓度[(34±8)、(29 ±7) ng/L]和血清浓度[(44±3)、(44±4) ng/L]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A-a)O2也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降低MCP-1浓度,但不能抑制持续的炎症反应.低分子肝素则可以持续减轻栓塞局部和全身的MCP-1浓度和炎症反应,降低后期肺动脉内膜增生.

  • CCL2表达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郭春光;刘骞;孙力超;赵东兵;陶金华;王杨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原发瘤CCL2表达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检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病例,终197例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104例,同时性肝转移组93例。对照病例定义为结直肠癌术后随访5年以上没有复发转移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原发瘤CCL2表达,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CCL2和临床病理因素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CEA和CCL2表达是预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CL2高表达者肝转移风险是低表达者的5.828倍(95%CI:2.212~15.355)。 CCL2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CCL2表达仅与肝转移相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和CEA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与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CEA和CCL2表达密切相关。结直肠癌肝转移中CCL2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常见临床病理因素不同。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杨丽霞;郭瑞威;齐峰;王先梅;郭传明;任丽;徐安妨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2518G/A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3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冠心病患者分急性冠状脉综合征(ACS)组180例以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20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采用Gensini评分.酶联免疫法测定MCP-1浓度,PCR-RFLP方法检测MCP- 1-2518G/A位点多态性,研究MCP- 1-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1)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ACS组GG型基因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较SAP组及正常对照组升高[GG型基因:ACS组(33.4%),SAP组(24.2%),对照组(15.0%),P<0.05;G等位基因频率:ACS组(51.1%),SAP组(40.4%),对照组(31.7%),P<0.05],ACS组AA型基因及A等位基因较SAP组及正常对照组降低[AA型基因:ACS组(31.1%),SAP组(43.3%),对照组(51.7%),P<0.05;A等位基因频率:ACS组(48.9%),SAP组(59.6%),对照组(68.3%),P<0.05].(2)三种基因型间MCP-1浓度比较,GG型MCP-1浓度较AG型及AA型升高[GG型基因:(153±22) ng/L,AG型基因:(136±18) ng/L,AA型基因:(124±15) ng/L,(P<0.05)].(3)多元回归分析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MCP-1 GG型基因成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 0.05).结论 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MCP- 1-2518G/A基因多态G等位基因能通过增强MCP-1表达参与冠心病发病.

  • 破裂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雷;赵建华;柏顺明;钱希颖;官从锦;方学文

    目的 探讨老年破裂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6例(破裂出血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22例(未破裂组).另选择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破裂出血组患者出血第1、2、3天血清MCP-1水平,未破裂组患者入院当天血清MCP-1水平及对照组血清MCP-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破裂出血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未破裂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破裂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出血组患者出血后第1、2、3天血清MCP-1水平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破裂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MCP-1水平升高,且出血急性期逐渐上升,可能参与动脉内外炎性反应.

  • 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观察研究

    作者:刘怡;朱永锋;宗毓;王瑞利;张娟;侯明良;刘爱博

    目的 研究不同心肌损伤标记物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意义.方法 选择胸痛患者60例,AMI组32例,UAP组18例,SAP组10例,ELISA法测定患者胸痛<3 h,3~6 h血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凝血酶原片段(F1+2)浓度变化,同时检测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YO).分析胸痛<3 h,≤6 h H-FABP、MCP-1、F1+2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AMI组比较,UAP组和SAP组胸痛<3 h,3~6 h血浆H-FABP、MCP-1、F1+2、cTnI及MYO明显下降(P<0.05,P<0.01);与UAP组比较,SAP组胸痛<3 h,3~6 h血浆MCP-1、F1+2明显下降(P<0.05).在胸痛<3 h,≤6 h H-FABP敏感性高于其他指标;胸痛<3 h,≤6 h H-FABP特异性均与cTnI相似,高于其他指标.胸痛≤6 h F1+2 及MCP-1敏感性、特异性较胸痛<3 h明显升高,F1+2敏感性与MYO相似,但MCP-1敏感性与MYO相比仍较低.结论 H-FABP在时效方面更早于cTnI,总体诊断价值要优于cTnI,有望成为理想的早期诊断AMI的生化标记物.

  • 川芎嗪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国峰;陆峰;赵霞;杨传华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ox-LDL组、不同浓度川芎嗪为1μmol/L组、10 μmol/L组、100 μmol/L组.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 p65蛋白的核转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MCP-1、ICAM-1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ox-LDL组比较,10 μmol/L组、100 μmol/L组MCP-1、ICAM-1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1),1 μmol/L组、10 μmol/L组MCP-1、ICAM-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免疫荧光显示,1 μmol/L组、10 μmol/L组可抑制NF-κB p65亚基的核转位.结论 川芎嗪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 盐酸法舒地尔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的炎性保护作用

    作者:杨雪佳;王高频;王继红;刘国銮;马海芳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Rho激酶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对照组、Ang Ⅱ组、阻断剂组和药物组.硝酸还原酶法测NO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测MCP-1蛋白定位表达,蛋白印迹法测Rho激酶和MCP-1蛋白定量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NO含量显著减少(P<0.01);阻断剂组、药物组 NO含量较Ang Ⅱ组显著升高(P<0.01);药物组与阻断剂组无显著差异(P> 0.05).与Ang Ⅱ组比较,阻断剂组和药物组Rho激酶及MC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2组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可对Ang Ⅱ诱导的HUVECs产生保护作用,通过降低内皮细胞的炎性反应起保护作用.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蛋白在大鼠脑缺血损伤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陈文明;罗洁;钱民章

    目的 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诱导蛋白(MCPIP) 在大鼠脑缺血损伤组织中的表达与缺血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损伤模型.将SD 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6 h组、缺血12 h组、缺血24 h组和缺血48 h组,每组10 只.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皮质组织不同缺血时间MCP-1、MCPIP mRNA和MCPIP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缺血时间组大鼠皮质MCP-1和MCPIP mRNA表达明显升高,缺血24 h组、缺血48 h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缺血时间组大鼠皮质MCPIP表达明显升高,缺血48 h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大鼠脑缺血模型中,受损脑组织中MCPIP的表达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 Destrin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人颈动脉内皮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作者:汪琦瑛;张荣举;赵灯法;王君

    目的 探讨Destrin蛋白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ygen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损伤人颈动脉内皮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人颈动脉内皮细胞给予剂量梯度的oxLDL(0、5、25、100 μg/ml)刺激24 h,检测细胞中Destrin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RNA干扰的方式下调颈动脉内皮细胞中Destrin的表达,观察其对oxLDL刺激诱导的颈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同时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oxLDL刺激对照RNAi比较,oxLDL刺激RNAi MCP-1和ICAM-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734.2士113.4)pg/ml vs (502.1±96.7)pg/ml,(152.5±22.0)pg/ml vs (94.2±16.5)pg/ml,P<0.05];细胞活力明显减低[0.41±0.05 vs 0.62±0.06,P<0.05],细胞凋亡明显增高[(50±10)%vs (32±8)%,P<0.05].结论 oxLDL损伤颈动脉内皮细胞的过程中,Destrin蛋白表达下调是oxLDL的损伤机制之一.

  • 尾加压素Ⅱ诱导巨噬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上调及机制研究

    作者:邸北冰;丁文惠;赵静;宋娜娜;董晓;褚松筠;唐朝枢

    目的 观察尾加压素Ⅱ(UⅡ)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表达和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 RAW264.7细胞用UⅡ10-10、10-9、10-8和10-7 mol/L刺激后,检测MCP-1 mRNA和蛋白的水平;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碘(DPI)或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UⅡ10-7 mol/L刺激,检测MCP-1 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用UⅡ刺激细胞不同时间段后,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的表达水平;用UⅡ刺激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的生成.结果 与不加UⅡ时比较,UⅡ10-7 mol/L刺激12h后,巨噬细胞MCP-1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分别提高了100.5%和57.0%(P<0.01).UⅡ刺激12 h后,p47phox mRNA表达为不加UⅡ时的1.96倍(P<0.01).UⅡ刺激6h后,巨噬细胞活性氧为不加UⅡ时的1.8倍(P<0.01).与单用UⅡ刺激比较,用DPI或NAC预处理后,MCP-1mRNA表达分别下调21.8%和36.2%(P<0.01),蛋白分泌分别下降22.3%和19.5% (P<0.05).结论 UⅡ可能通过NADPH氧化酶依赖的活性氧介导了小鼠巨噬细胞MCP-1的表达和分泌上调.

  •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治疗进展

    作者:陈孝东;曹勇军

    分子病理学的新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常见的慢性、多系统性、炎症性疾病[1-2].通过抗炎途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一些干预靶点被确定,我们简要回顾这一领域的新进展.1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C反应蛋白(CRP)为急性时相炎性标记物,是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

  • 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伟;李婷婷;李莹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高教C反应蛋白(hs CRP)等分子水平,探讨其与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6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IL-6、MMP-9、MCP-1水平;速率散射法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IL-6、MMP-9、MCP-1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MI组和UAP组IL-6、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IL-6、MMP-9和MCP-1水平表现出进行性升高的趋势.血清IL-6与hs-CRP和MMP-9呈正相关(r=0.56,P<0.01;r=0.46,P<0.05),而MMP-9与hs-CRP无相关性.结论 IL-6、MMP-9、MCP-1与hs-CRP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和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10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