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63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余永伟;Mitchell E Garber;Karsten Schl(u)ns;Manuela Pacyna-Gengelbach;Iver Petersen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以及淋巴结或肺内转移性肿瘤标本组织中p63基因的mRNA转录因子和蛋白表达水平,探讨p63基因表达与其定位在3q 27-q29区域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同时检测72例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和肺癌肺内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灶内的p63基因mRNA水平.另外,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150例原发性肺癌石蜡包埋标本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p6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对70例原发性肺癌标本进行了3号染色体长臂改变的分析.结果p63mRNA转录因子在肺鳞状细胞癌标本表达明显增强,与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相比增多10倍以上.肺癌转移灶内p63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相对应的原发性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肺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94.64%;腺癌是1.79%;4例大细胞肺癌中2例为阳性染色;但所有小细胞肺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pT1分期肺癌的p6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与pT2分期肺癌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基因组杂交结果发现:肺鳞状细胞癌3号染色体长臂27-29区域有显著的扩增,腺癌表现为缺失.鳞状细胞癌p63基因的表达增强与3q27-q29区域的显著扩增有明显正相关性(P<0.000 1),说明定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27-29区域的p63基因的拷贝有明显的扩增.结论p63mRNA转录因子和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较其他肿瘤表达显著增高,转移灶高于原发灶;肺鳞癌p63表达增强与3号染色体长臂3q27-q29区域的扩增显著相关.

  • 乙型肝炎病毒X和p53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林静;朱明华;祝峙;曲建慧;李芳梅;倪灿荣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与p53在损伤情况下的相互作用及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构建正义及反义野生型(wt)p53,与HBx分别单转染或共转染含wtp53(+)、HBV(-)的人肝癌细胞株SMMU-7721细胞,在吡柔比星的诱导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HBx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含p53结合位点p21Waf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来观察HBx是否通过p53影响p21Waf1的表达,以及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HBx对SMMU-772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吡柔比星的诱导下,HBx能够促进细胞凋亡,转染空载体组及pcDNA3HBx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2%和12.66%.但HBx对外源性p53诱导的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转染空载体、正义pcDNA3wtp53及正义pcDNA3wtp53+pcDNA3HBx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2%、11.72%、4.67%.同时处在G0~G1期瞬时表达及稳定转染HBx细胞数较对照组分别减少4.79%,10.25%.而且HBx可抑制p21Waf1启动子荧光素酶的活性(P<0.05)及促进细胞生长.结论细胞在DNA损伤因素的作用下,HBx可能通过抑制p53导致p21Waf1的表达降低,引起停滞在G0~G1期的细胞减少,导致肿瘤细胞仍能继续分裂增殖形成恶性生长.

  • 金黄色葡萄球菌 agr 和 sigB 调控系统的MALDI-TOF 质谱 m/z特征分析

    作者:刘晔华;王猛;江雁;张坚磊;穆红

    目的:通过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质谱图m/z特征,评估菌体的agr和sigB调节系统的表达情况以及菌体在宿主体内的感染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保藏的基因分型特征明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通过Vitek MS质谱的科研( RUO)模式获取菌株的质谱图,分析代表agr和sigB系统的m/z表达强度,应用SARAMIS软件构建基于质谱峰特征的系统发育树。结果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持续、复发感染两种类型,前者的delta毒素表达强度99.2±4.1,后者为60.5±10.1,t=16.83,P<0.05;慢性持续、复发感染的sigB系统的调控增强,SAS030、SAS049和SA0772蛋白的表达强度分别为27.1±14.7、54.8±21.5和51.6±19.2,急性感染阶段相对应3种蛋白的表达强度分别是4.9±1.9、12.4±2.8和15.7±6.9,二者相比t值分别为-6.88、-8.98和-1.87,P值均小于0.05。生物膜形成相关的酚溶调制肽( PSMs)表达强度不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型菌株的PSMα3相对强度为100%。结论通过agr和sigB调控系统的表达情况,可以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宿主的不同状态,MALDI-TOF质谱技术获取的m/z特征能够直观快捷地判断这一状态,该技术的深度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438-441)

  • HBV X蛋白调控微小RNA致肝细胞癌发生机制的进展

    作者:林丽;郑磊;王前

    微小RNA (miRNA)是片段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病毒体内.成熟的miRNA通过使靶基因mRNA降解或特异性翻译抑制从而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生物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是HBV病毒X基因编码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000的蛋白质,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特异的miRNA受HBX调控,参与调节肝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 2007年中国14个城市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

    作者:陈宏斌;王辉;孙闻嘉;刘昱东;陈民钧;赖艳榕;张建中;马越

    目的 研究我国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分子特征,比较hVISA和万古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SSA)在分子特征方面的差别.方法 收集2007年来自全国14个城市分离的非重复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15株,采用PAP-AUC(菌群谱型分析-曲线下面积法)确定hVISA.通过多重PCR对315株MRSA进行SCCmec分型及agr (accessory gene regulator)分型,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确定spa分型,同时检测pvl基因.结果 在315株MRSA中共检测出30株hVISA,发生率为9.5%.315株MRSA以SCCmec Ⅲ为主,占74.3%,其次为SCCmec Ⅱ,占17.8%.在hVISA中SCCmec Ⅱ的比例明显高于VSSA组(46.7%比14.7%,X~2=18.93,P<0.001).所有MRSA的agr分型以agr 1为主,占73.6%,其次为agr 2,占18.7%,agr3和agr 4型MRSA在临床分离株中少见.agr分型在hVISA和VSSA之间有明显的不同,hVISA中agr 2的比例显著高于VSSA(53.4%比15.1%,X~2=26.08,P<0.001).30株hVISA中有4种spa克隆型,包括t002(13株)、t037(9株)、t030(6株)和1548(2株).315株MRSA中pvl基因的携带率非常低,占1.6%.结论 hVISA的发生率较高.与VSSA相比,hVISA主要以agr 2型为主,与VSSA明显不同.通过spa分型发现hVISA呈多克隆型.

  •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转录因子GATA-3及T-bet 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邱丽华;林其德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GATA-3、T-bet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组)和20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蜕膜组织中1型辅助性T细胞(Th1)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和2型辅助性T细胞(Th2)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1)GATA-3:蜕膜组织中每高倍视野平均GATA-3阳性细胞数流产组为(25±16)个,正常妊娠组为(38±16)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bet:蜕膜组织中每高倍视野平均T-bet阳性细胞数流产组为(59±17)个,正常妊娠组为(46±18)个,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妇女蜕膜组织中GATA-3 mRNA与T-bet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5,P<0.01).结论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T-bet表达占优势,GATA-3的表达受抑制,可能诱导了母胎界面Th1/Th2平衡向Th1偏移,从而使胚胎遭受免疫攻击而发生流产.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组织中维甲酸受体-α、Janus激酶-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时燕;李娜萍;李敏才;夏传生;王曦;吴人亮

    目的 探讨维甲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α,RARα)、Janus激酶-1(Janus kinase 1,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NRDS死亡病例及19例非NRDS死亡病例肺泡上皮细胞中肺表面活性蛋白-B(surfactant protein B,SP-B)、RARα、JAK1、STAT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SP-B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NRDS组肺组织SP-B、JAK1和STAT3的表达分别为0.2486±0.0572,0.2434±0.0454,0.3544±0.0670,均较对照组减弱(P均<0.05).RARα在NRDS组中多表达于细胞质(14/20),在对照组中多表达于细胞核(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84,P<0.05).SP-B的表达在RARα细胞核表达组为0.3279±0.0923,较RARα细胞质表达组(0.2629±0.0541)和RARα阴性表达组(0.2113±0.0287)增强(P均<0.05).RARα与SP-B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7,P<0.01);JAK1和STAT3与SP-B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233和0.133,P均>0.05).结论 SP-B表达可能受RARα表达的影响,且与RARα的分布关系密切,RARα从细胞核向细胞质的转位可能与NRDS的发生有关,而JAK1及STAT3也可能参与其中.

  • 哮喘患儿转录因子T-bet/GATA-3 mRNA表达及其与杀伤性T淋巴细胞平衡间的关系

    作者:檀卫平;麦贤弟;吴葆菁;李晓圆;李静;魏菁;黄花荣;黄绍良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T-bet/GATA-3在小儿哮喘发病以及杀伤性T淋巴细胞Tc1/Tc2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38例哮喘患儿(哮喘发作组20例,缓解组18例)及2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bet、GATA-3mRNA表达情况,同时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患儿的Tc1、Tc2细胞数量,并对T-bet、GATA-3mRNA表达水平与Tc1、Tc2细胞比率进行相关分析,了解T-bet/GATA-3对哮喘患儿的Tc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结果 (1)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录因子T-bet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0.28±0.03),其中哮喘发作组(0.14±0.04)显著低于哮喘缓解组(0.21±0.03)(P<0.05);转录因子GATA-3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0.37±0.04),其中哮喘发作组(0.49±0.09)高于哮喘缓解组(0.44±0.08)(P<0.05).(2)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c1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31.2±3.8),其中哮喘发作组(6.6±2.4)又低于哮喘缓解组(14.2±4.3)(P<0.05);Tc2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3.5±1.1),其中哮喘发作组(10.0±4.2)又高于哮喘缓解组(5.4±2.2)(P<0.05).(3)哮喘患儿T-betmRNA表达量与Tc1细胞比率呈正相关(r=0.704),与Tc2细胞比率呈负相关(r=-0.629);GATA-3mRNA表达量与Tc1细胞比率呈负相关(r=-0.612),与Tc2细胞比率呈正相关(r=0.673);T-bet/GATA-3 mRNA比值与Tc1细胞比率呈正相关(r=0.731),与Tc2细胞比率呈负相关(r=-0.642),与Tc1/Tc2比值呈正相关(r=0.773).结论 哮喘患儿T-bet/GATA-3 mRNA表达水平失调,与哮喘患儿的T细胞呈现Tc2优势分化密切相关.

  • 心肌组织Pax-8基因的研究

    作者:杨德业;宋后燕;张怀勤;黄晓燕;李上共;官孝群

    目的在心脏特异的骨形态形成蛋白受体IA(th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A,又名ALK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中,纯合子的心脏特异ALK3基因敲除的小鼠死于胚胎中期,同时伴有室间隔缺损.但是,ALK3不是心脏的特异基因.为了探索室间隔缺损的特异相关基因,ALK3下游基因的探讨是至关重要的.方法使用基因芯片(microarray)的方法筛选ALK3下游基因,并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原位杂交的方法确定ALK3下游基因的心脏特异性.结果在心脏特异的ALK3基因敲除下,转录因子Pax-8基因的表达水平被下调7.1倍,同时较特异地表达在11.5天的胚胎心脏部位.结论转录因子Pax-8基因是对心脏较特异的ALK3 下游基因,并与室间隔缺损的形成有关.

  • 哮喘大鼠信息传递与转录活化因子6的表达和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昌崇;叶乐平;陈小芳;李绍波;蔡晓红;董琳;罗运春;张正霞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支气管信息传递与转录活化因子6 (STAT6) 的表达和地塞米松(DXM)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体重120~180 g的二级幼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地塞米松组(DXM组) .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分类计数;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BALF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支气管STAT6蛋白和STAT6 mRNA的表达.结果 (1)B组支气管STAT6蛋白和STAT6 mRNA表达[(0.171±0.025), (0.180±0.013)]均高于A组[(0.082±0.022),(0.091±0.012)]和DXM组[(0.114±0.013),(0.114±0.010)](均为P<0.01) ,其主要表达细胞是上皮细胞;(2)支气管STAT6蛋白、STAT6 mRNA分别与BALF中的 IL-4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64、0.785, P<0.01),STAT6蛋白、STAT6 mRNA分别与BALF中的EOS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r=0.869、0.884, P<0.01).结论哮喘大鼠支气管有STAT6的较强表达,上皮细胞是其主要表达细胞;地塞米松可以下调STAT6的表达,可能为其抑制哮喘气道炎症形成的重要作用机制.

  • 黄芪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4表达的调控

    作者:李昌崇;叶乐平;苏苗赏;李孟荣;张海邻;蔡晓红;董琳;罗运春

    目的 观察黄芪对大鼠哮喘模型肺组织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4(STAT4)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卵清白蛋白建立哮喘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低剂量黄芪组和高剂量黄芪组,每组10只鼠.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分类计数;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BALF中IL-4和IL-12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STAT4蛋白和STAT4 mRNA的表达.结果 (1)哮喘组BALF中EOS绝对值和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35.8±7.3)×107 /L,(8.20±1.7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1.0)×107 /L,(0.70±0.48)%](P<0.01),黄芪组上述指标[(14.9±2.4)×107 /L,(4.70±0.82)%;(11.0±1.8)×107 /L,(3.56±0.53)%]均低于哮喘组(P<0.01);(2)BALF中IL-4浓度(ng/L)哮喘组(25.70±7.36)显著高于对照组(8.55±2.97)(P<0.01),黄芪组[(13.87±3.61),(11.67±3.05)]均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BALF中IL-12浓度(ng/L)哮喘组(16.10±3.38)显著低于对照组(42.33±9.66)(P<0.01),黄芪组[(31.89±5.46),(35.26±6.03)]均显著高于哮喘组(均为P<0.01);(3)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哮喘组肺组织STAT4蛋白和STAT4 mRNA表达的强度[(0.096±0.012),(0.098±0.011)]均低于对照组[(0.216±0.034),(0.228±0.032)],黄芪组[(0.176±0.012),(0.185±0.023);(0.183±0.011),(0.201±0.019)]较哮喘组均明显升高(均为P<0.01),其主要表达细胞是气道平滑肌细胞和肺细小动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4)肺组织中STAT4及其mRNA表达分别与BALF中的IL-1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97、0.910,P<0.01);而与BALF中的IL-4浓度、EOS数量均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693、-0.668,P<0.01),(r=-0.891、-0.897,P<0.01)].结论 黄芪有抑制哮喘气道EOS性炎症的作用,上调气道平滑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STAT4蛋白及其mRNA表达,使IL-12合成增加可能为其作用机制.

  • 双歧杆菌DNA上调脐带血单个核细胞Th1应答

    作者:赵辉;王晓川;王静漪;俞晔珩;王传清;杨毅

    目的了解双歧杆菌基因组DNA(bDNA)的免疫调节作用、双歧杆菌制剂抗过敏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bDNA体外刺激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以空白、DNase Ⅰ完全酶解的bDNA(d-bDNA)和人DNA(hDNA)作为对照.在刺激后不同时间点终止培养,测定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IL-10的水平;计数分泌IFN-γ和IL-4的阳性细胞数量;并检测细胞内信号蛋白T-bet(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GATA3 mRNA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刺激12 h bDNA组细胞培养上清IL-12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P<0.05),这种IL-12水平升高也发生在刺激后24、48 h.刺激12、24h后,bDNA组细胞上清中IL-10水平比对照组、d-bDNA组和hDNA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A组加佛波脂(PMA)刺激后,分泌IFN-γ的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bDNA组分泌IL-4阳性细胞数少于对照组、d-bDNA组及hDNA组(P<0.05).bDNA组细胞在6、12、24h后,细胞中核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强度比对照组增强(P<0.05).bDNA刺激不同时间后,细胞中核转录因子GATA3 mRNA的表达强度与其他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双歧杆菌基因组DNA上调CBMC IL-12、IFN-γ分泌及T-bet表达,下调IL-4分泌,促进CBMC Th1应答.这可能是双歧杆菌产生抗过敏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白细胞介素2在铁粉诱发早期眼内非感染性炎性反应中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学民;王薇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在眼内非感染性早期炎性反应中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晶状体内铁粉异物组)和实验对照组(晶状体内铁粉异物+前房注射水溶性IL-2受体组),每组8只眼.分别于手术后3、5、7、10 d对各组兔眼的前房炎性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各组前房水中IL-2的水平,并对3组家兔眼做组织切片,进行信息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1、STAT3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 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眼前房炎性反应明显,前房水中IL-2的水平明显升高.实验组STAT3染色表现为强阳性,TUNEL染色表现为弱阳性.而实验对照组STAT3染色表现为弱阳性,TUNEL染色表现为强阳性.对照组两种染色均为阴性.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STAT1染色均为阴性.结论 在眼内非感染性炎性反应早期晶状体上皮细胞就可以发生凋亡.IL-2作为一种急性炎性反应因子通过激活STAT3,保护晶状体上皮细胞免于凋亡,减轻组织的炎性反应损伤.

  • 视锥-视杆同源盒基因对斑马鱼光感受器细胞发育的影响

    作者:张艳琼;王跃祥;徐格致;宋后燕;王文吉

    目的 观察斑马鱼受精卵CRX基因表达下调后,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外节盘的发育和视蛋白的表达.方法 实验研究.斑马鱼受精卵内显微注射CRX-寡核苷酸,使CRX基因的表达下降.通过眼球的组织学切片、电镜标本和视蛋白RNA探针的原位杂交观察光感受器细胞以及外节盘的发育和视蛋白的表达.结果 视网膜组织学观察,CRX组与对照组、空白组比较,视网膜和光感受器细胞的发育都没有明显差别.电镜观察,对照组和空白组光感受器细胞都有外节盘形成,但是CRX组未发现明显的外节盘结构.对照组和空白组斑马鱼均可在鼻侧视网膜区域观察到视紫红质(rhodopsin,Rho),视锥细胞蓝色视蛋白(SWS1)和紫外线视蛋白(SWS2)3种视蛋白的表达,CRX组3种视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CRX基因影响斑马鱼光感受器细胞外节盘的发育和视蛋白的表达.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诱导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信号通路激活的研究

    作者:朱子诚;张金嵩;籍雪颖;王应飞;陈悦;李秀娟

    目的 探讨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中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诱导中的激活状态及其对细胞的生存及转化作用,明确在模拟近视巩膜细胞中是否存在组成性激活的STAT3信号通路.方法 选用也是近视因子的IGF-1刺激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后,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中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STAT3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细胞免疫化学法显示IGF-1诱导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中存在激活的STAT3信号转导通路,通路蛋白STAT3、P-STAT3在细胞中均有表达(t=-6.925,-10.179,P<0.01);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STAT3 mRNA在细胞中也存在过表达(t=9.363,P<0.01),MTT法显示IGF-1具有促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P<0.05).结论 IGF-1能诱导体外培养的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中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提示STAT3信号通路可能在近视及巩膜重塑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人Toll样受体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定位及反式作用因子鉴定

    作者:彭建亮;冯凯;路浩军;张军;郑燕华;景青萍

    目的 对人Toll样受体4(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进行定位,并鉴定参与其转录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方法 采用PCR克隆方法,将TLR4基因5′旁侧-1337~-683序列及其缺失片段与荧光索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promoter进行重组,构建pGL-3 -1337~- 683-promoter重组质粒及其系列缺失质粒.将构建成功的质粒转染人人白血病K562细胞,检测各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根据缺失序列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来确定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的位置.采用转录因子数据库检索和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两种方法对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反式作用因子进行鉴定.结果 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位于-923 ~-679的245bp范围内,并再细化为-923 ~ -742和-721 ~-679两个功能单元.EMSA和转录因子数据库检索证实激活蛋白-1(AP1)是与-721 ~-679功能单元结合的转录因子,淋巴增强因子-1(LEF-1)可能是与该功能单元结合的另一个转录因子.结论 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中的一个功能单元定位在-721~ -679的43bp片段中,AP1是与该区域结合的反式作用因子,可能与LEF-1共同起到转录增强作用.

  •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博来霉素致大鼠纤维化肺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倪莲芳;张志刚;卜定方;刘新民

    目的: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上,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及其上游调控因子Ⅱ类反式激活蛋白(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ⅡT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肺纤维化发病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在大鼠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纤维化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第7、第28天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用生化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肺组织MHC Ⅱ类分子表达,利用Taqman探针方法实时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肺组织总CⅡTA及Ⅰ型、Ⅲ型、Ⅳ型CⅡTA mRNA表达.结果:(1)第7、第28天时纤维化组肺组织MHCⅡ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增加[(0.10±0.03)vs(0.06±0.02),P<0.05;(0.15±0.03)vs(0.06±0.01),P<0.01];纤维化组第28天较第7天增加[(0.15±0.03)vs(0.10±0.03),P<0.05];(2)第7天时,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总CⅡTA较对照组升高170.4%[(2.89±1.07)vs(1.07±0.46),P<0.05],Ⅰ型CⅡTA较对照组升高258.8%[(0.77±0.38)vs(0.21±0.09),P<0.05],Ⅳ型CⅡTA较对照组降低87.2%[(0.39±0.15)vs(3.01±0.79),P<0.01];第28天时,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总CⅡTA较对照组升高98.6%[(4.14±1.15)vs(2.08±0.76),P<0.05],Ⅰ型CⅡTA较对照组升高137.1%[(0.79±0.34)vs(0.33±0.23),P<0.05],Ⅳ型CⅡTA仍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8±0.92)vs(3.95±0.93),P0.05].其中,纤维化组肺组织Ⅳ型CⅡTA在第28天时较第7天时升高667.3%[(2.98±0.92)vs(0.39±0.15),P<0.01].Ⅲ型CⅡTA在各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组织MHC Ⅱ/CⅡTA体系参与了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 雌激素受体α与其靶基因LRP16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韩为东;伍志强;赵亚力;孟元光;李琦;司艺龄;郝好杰;母义明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LRP16是雌激素受体α(ERα)诱导表达的一个靶基因,但可以反馈激活ERα介导的转录活性,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该反馈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GST-pulldown与免疫共沉淀(CoIP)方法检测LRP16与ERα体内外的相互作用.结果:GST-pulldown与CoIP实验结果均表明LRP16与ERα可以直接结合,并且表明该相互作用不依赖于雌激素的存在,但雌激素可以增强二者的结合.结论:LRP16不仅是ERα的一个下游靶基因,而且是ERα的一个共激活因子.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反式激活因子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转归

    作者:柏秀娟;张绪清;洪晓俊;王蕾

    目的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ⅡTA)编码区两个非同义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C19170G、C30799G的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在627例不同临床表型的慢性HBV感染人群与101名健康献血员中,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的方法对CⅡTA编码区两个非同义SNP位点C19170G、C30799G进行基因分型;X2检验判断上述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列联表X2检验检测两组间的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CⅡTA基因编码区19170位点G等位基因和GG+GC基因型在肝硬化人群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其在非进展性肝病人群中的频率(X27.128,P=0.008;X26.404,P=0.011),且各基因型频率在肝硬化与非进展性肝病两组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OR:0.742,95%CI:0.552~0.998,P=0.048),其两者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G基因显性模式下(OR:0.581,95%CI:0.353~0.954,P=0.032);30799位点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在肝细胞癌人群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其在肝硬化人群中的频率(X24.861,P=0.027;X24.993,P=0.025).且各基因型频率在肝硬化与肝细胞癌两组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OR:0.557,95%CI:0.334~0.930,P=0.025),其两者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C基因隐性模式下(OR:0.491,95%CI:0.269~0.898,P=0.021).结论 在慢性HBV感染者中,C19170G位点多态性与肝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携带G等位基因者易发展为肝硬化;C30799G位点多态性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携带CC基因型者易发展为肝细胞癌.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2反式激活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作者:洪源;兰孟东;王琦;张黎颖;刘秀财;李晓光;郝晓花;成军

    目的 对HCV非结构蛋白2反式激活蛋白(NS2TP)进行原核表达,制备多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在不同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PCR法获得HCV NS2TP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并转化入E.coli BL21.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经免疫印迹分析验证后,大量表达并纯化该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后获取多克降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健康人及慢性HCV患者的肝组织.结果 成功获得丁重组目的 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3×103)及高滴度、高特异度的多克隆抗体.慢性HCV患者肝组织内NS2TP的表达高于健康肝组织,且以细胞核内分布为主.结论 明确了慢性HCV患者肝组织内NS2TP表达量及细胞内定位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NS2TP的生物学功能和HC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